2017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化.ppt
第二讲 城市化,依纲梳理夯基础,一、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乡村,城市,城市范围不断扩大,3城市化水平衡量指标:。4影响:带来了 的变化及生产、生活方式和 等的巨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聚落形态,价值观念,高频考点巧突破,“推拉理论”说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这是城市化最重要的标志,反映城市化水平。(2)城市人口增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后两者体现城市化合理与否。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局限于乡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变为城镇地区也是城市化。,城市化的表现,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差异,(1)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依纲梳理夯基础,(2)表现: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1.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起步早,水平高,一些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市中心的居住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城市边缘地带发展快,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革命早,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总体水平低,但不平衡,城市发展不合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入,城市的压力大;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生态造成破坏;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南美洲国家水平高: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亚非国家水平低:乡村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二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高频考点巧突破,2.地区差异,城市扩展和人口流动方向示意图,人口迁回市区,人口由市郊迁往乡村或小城镇,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乡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表现,图形,再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城市化,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高频考点巧突破,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高频考点巧突破,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发展_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_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生态城市建设,低污染的节能,自然景观,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三判断”:,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判读,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是否形成城市带等。如下图,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带。,(2)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如上面例题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1)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a-c-d-b,(2)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下图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判断甲为发达国家,乙为发展中国家。,高频考点巧突破,(2010年镇江模拟)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高频考点巧突破,(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 D“臭氧洞”,(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C,A,高频考点巧突破,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城区人为因素影响大,植被覆盖少,人为废热排放多,易产生“热岛效应”,所形成的城郊热力环流会将其范围内郊区的大气污染物带入城区,造成城区的再次污染,为避免这一问题,可行而正确的做法是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范围之外。答案:(1)C(2)A,(2011浙江文综)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C,D,【解析】(1)选C,(2)选D。第(1)题,四个国家中英国作为工业化最早、处在后工业化的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泰国是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最低;沙特阿拉伯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是因为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环境恶劣,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因而城市化水平高。第(2)题,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较高;由于沙特阿拉伯沙漠广布,城市较少,只有在有水源的绿洲才有城市分布。,【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2014车11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对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明确了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如下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0我国城市类型人口规模的上下限普遍提高的直接原因 A我国人口基数大 B.城市面积不断扩大C城市化水平较高 D城市常住人口增加,D,21我国城市类型由四类变为五类七档,有利于 A交通布局和规划 B.人口和城市分类管理C提高城市化水平 D提高城币建设规划能力,【答案】20.D 21.B20.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显著地成就,城市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城市常住人口大大增加,原有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已经难以适应城镇化的发展,选D项。21.我国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时期,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有利于更好地实施人口和城市分类管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选B项。,B,2015重庆卷)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以下问题。,4.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D.60%-70%,5.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A,【答案】4.B 5.A【解析】试题分析:4.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图中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的城市化率约为60%-70%,则此时该国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约为30%-40%。5.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城市化率最低,但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说明该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可能为我国。此时,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城市化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我国人口增长已步入现代型模式,人口增长率较小;逆城市化主要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此时我国尚未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和其他三国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速度较快。,(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右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典例剖析求解法,典例剖析求解法,注: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B,典例剖析求解法,(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10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A,典例剖析求解法,【解析】第(1)题,认真读图,再结合选项,运用排除法,得出正确选项。由图可知,乡村人口比例持续稳定下降,但并非都转移到了郊区。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2050年乡村人口约占20%,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百分比与2000年基本相等,但人口基数不一样,所以人口数不会相等。第(2)题,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读图可知,2010年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约为50%(40%10%50%),2030年不到80%,且20002050年一直持续上升。【答案】(1)B(2)A,典例剖析求解法,(2009年高考浙江卷)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读下图,完成(1)(2)题。,(1)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A中期阶段 B.加速发展阶段C高级阶段 D衰落阶段,C,典例剖析求解法,(2)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划带来的有益启示是()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办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行城乡统一规划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C,典例剖析求解法,【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及材料,东京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说明其城市化已进入高级阶段。第(2)题,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环形放射式道路网是较好选择。城市绿地具有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降低噪音、改善局部小气候的作用,应予以保留。乡村城市转化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因素。【答案】(1)C(2)C,(2013北京西城区模拟)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A、B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l)指出阶段中,A、B城市化处于什么阶段?(2)分析阶段中,A、B城市化的特点。,(2)二看看城区面积的变化。对照三幅图,阶段 A、B两地充分利用优越的位置形成城市,规模不大;阶段、城区面积不断向外扩展,最终连成一片形成城市群。看人口密度的变化。对照三幅图中人口密度,可以提取以下信息:,市中心人口密度最大,人口密度由城市中心向郊区减小,(1)一明:明确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即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等阶段。,【答案】(1)郊区城市化。(2)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势缓慢甚至停滞;城市沿河流延伸;城市面积不断扩大;A、B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2325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2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B,D,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答案】A【解题思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故选A。,A,【答案】B【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城市人口比重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故选B项。,【答案】D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解题思路】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错,D正确。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错;第二产业就业比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错误。,热点探究显身手,阅读材料,结合下图回答问题。材料:2009年1月6日,湖北省通信管理局宣布,将启动武汉城市圈通信一体化。2009年3月1日起,湖北将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之间通信的长途费和漫游降低到接近市话通话费标准。中广网长沙2009年1月5日消息长株潭试验区改革总体方案和城市群区域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方案提出要实现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全国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新华网河南频道2008年12月25日讯大河网河南商报报道:昨日,全省土地利用城乡和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作会议召开,我省将重点抓好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方案的实施。中原城市群将建“半小时经济圈”,交通实现一体化。,热点探究显身手,热点探究显身手,热点探究显身手,(1)武汉、长沙和郑州是中部三大城市群(圈)的中心城市,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有:三城市都位于_铁路沿线,分别位于_、_、_平原,农业基础好,发展历史悠久。(2)简述武汉、郑州和长沙等地在城市圈中的共同作用。(3)随着武汉城市圈的不断发展,武汉城市圈将形成_式地域形态的大都市圈。,热点探究显身手,(4)在右图所示的城市等级体系中()Aa可能为武汉、长沙、郑州Bb可能为黄冈、花明楼镇Cc可能为湘潭、株洲、洛阳Dc级别低,不可能服务到a、b,热点探究显身手,答案:(1)京广江汉洞庭湖华北(2)都是区域的管理中心,区域的服务中心,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3)组团(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