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ppt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2017届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设题方式:一、评价思想内容型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探究本诗的思想感情。3、本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4、本诗主旨是什么?5、或结合意境分析情感,或就某句某联分析情感。二、评价观点态度型 这首诗有人认为XX,有人为人XX,你的理解呢?,题型一:评价思想内容型,评价思想内容是理解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等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概括作者情感和主旨,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入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高考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为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等。,(一)提炼情感主旨,例1(2013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5分),钓 船 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解题方略】,第一步:读标题,定题材,山水田园诗,表达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逸生活。表达对官场的厌弃和对黑暗社会的憎恶之情。揭示引人深思的生活哲理。,(一)提炼情感主旨,例1(2013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5分),钓 船 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解题方略】,第二步:抓意象,析情感。,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一)提炼情感主旨,例1(2013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5分),钓 船 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解题方略】,第三步:抓关键词,明意旨。,“净”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两忘机”,抒写陶醉自然,抛舍心机之情,“徒自老,故人稀”既为世人纷忙感慨,也为故友寥落,年迈无为伤感,最后两句表达了退隐江湖,心地明洁,享受自然之情。,(一)提炼情感主旨,例1(2013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5分),钓 船 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解题方略】,第四步:依答题步骤,规范作答。,第一步:确认何种感情与态度(有时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积极、消极等)第二步:联系具体的诗歌内容,描绘 意象、意境、事件。第三步:指出意象、意境、事件的特点与感情、态度的联系。,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答案】操作步骤:第一步:确认何种感情与态度(有时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积极、消极等)本诗寓示了诗人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第二步:联系具体的诗歌内容,描绘 意象、意境、事件。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夕阳西下,湖面晚霞遥送我的渔船回家第三步:指出意象、意境、事件的特点与感情、态度的联系。(接意象分析)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接内容分析)可感受到词人甘于淡泊,以隐居为乐的情怀。,例1(2013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5分)钓 船 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答案】(1)本诗寓示了诗人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2)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夕阳西下,湖面晚霞遥送我的渔船回家,可感受到词人甘于淡泊,以隐居为乐的情怀。,第一步:确认何种感情与态度(有时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积极、消极等)第二步:联系具体的诗歌内容,描绘 意象、意境、事件。第三步:指出意象、意境、事件的特点与感情、态度的联系。,提炼情感主旨解题思路小结,第一步:读标题,明确题材,第二步:抓意象,析情感,第三步:抓关键词,明意旨。,第四步:依答题步骤,规范作答。,(二)理解诗句意义,例2(2014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杪:树梢。,【解题方略】,第一步:读标题,定题材,送别怀人诗,表达离别时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抒发离别后孤独寂寞、思念对方的忧愁。表达对友人的叮咛、劝慰、勉励的情意。借送别言志,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借送别表达对古人的敬仰、思慕的感受。,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二)理解诗句意义,例2(2014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杪:树梢。,【解题方略】,第二步:抓关键词,理解诗句含义。,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怪是什么意思,怪什么,为什么会怪。然后解释这句词句的含意。,(二)理解诗句意义,例2(2014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望江怨送别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杪:树梢。,【解题方略】,第三步:结合表达技巧,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怪”的反常心理,运用了反衬手法,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从而可以看出两人友情之深。,(二)理解诗句意义,例2(2014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杪:树梢。,【解题方略】,第四步:依据答题步骤,规范作答。,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参考答案】1、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2、词人在友人离开后,仍立在江头痴痴远望,夕阳将落,有人催词人回家,词人却以“还有一竿高”为由,“责怪”那人这么“早”就催他回去。3、一个“怪”字运用了反衬手法,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将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顶峰。全词情景交融,含蓄淡雅,不言离别,而离别之情溢于言表。,步骤一:点明情感,步骤二:描绘诗歌内容,步骤三:结合手法,阐述内容与情感的联系,第一步:确认何种感情与态度第二步:联系具体的诗歌内容,描绘 意象、意境、事件第三步:结合手法,指出意象、意境、事件的特点与感情、态度的联系。,理解诗句意义解题思路小结,第一步:读标题,明确题材,第二步:抓关键词,理解诗句含义。,第三步:结合表达技巧,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第四步:依答题步骤,规范作答。,题型二:评价观点态度型,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人生感悟或生活理念等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例2(2014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 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三)评价观点态度,【解题方略】,第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第二步,联系具体的诗歌内容,找到原词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描绘意象、意境、事件。,第三步,结合手法,指出意象、意境、事件的特点与感情、态度的联系。,1、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2、词的上片写词人在长长的白天里,没有诗朋酒侣,只有与黄鹂相对而语,词的下片写词人终于找到春,正当他和园主人酝酿构思,可是诗句未成,突然下起雨来,,体现词人的孤寂之情。,抒发了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例2(2014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 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解题方略】,第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第二步,联系具体的诗歌内容,找到原词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描绘意象、意境、事件。,第三步,结合手法,指出意象、意境、事件的特点与感情、态度的联系。,1、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2、上片词人卷帘放去春愁、虽无友人却能独对鸟语下片写了飘飘絮影脉脉 香春在无人处和梨花飘落如雨,体现了放去春愁的畅快和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体现了词人的惊喜和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三)评价观点态度,例2(2014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 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解题方略】,第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第二步,联系具体的诗歌内容,找到原词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描绘意象、意境、事件。,第三步,结合手法,指出意象、意境、事件的特点与感情、态度的联系。,1、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2、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三)评价观点态度,第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第二步,联系具体的诗歌内容,找到原文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描绘意象、意境、事件。第三步,结合手法,指出意象、意境、事件的特点与感情、态度的联系。,评价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小结,答题模式,发临洮to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巩固练习,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诗意:听说轮台这个地方,连年都可以看到大雪纷飞的景象。春风吹不到这个地方,朝廷派来的使节也应该很少。沿着满是白草的路通向疏勒,翻过青翠的山经过武威。辛勤为朝廷做事岂敢说路远,只能私下在梦里面回到家乡看看。,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感情(3分):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作用(3分):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提升了全诗的格调。(把报国之志和思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升华了诗歌主题。),分析诗歌情感,要做到“两结合”: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2、结合诗歌关键词句,进而体会诗人所寓之情。“勤王”“梦中归”等词语及诗人即将奔赴边地的处境,使得诗人的情感比较复杂:既有忠君报国的豪情,又有思念故乡的愁情。正因为结尾点明“勤王”之志,也使得前面的景物描写不致落入阴沉的氛围,也升华了诗歌主旨。,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巩固练习1,旅舍中春残夜雨刚刚晴,恍然间心里忆起长安城。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借写诗杆情因悟禅语止,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唐末极受国君的宠信,后来朱全忠谋反,害韩偓,杀国君,篡唐建后梁。韩偓因不满朱全忠的恶行,弃官流徙于赣闽地区,最后终于闽。,(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颈联写出了诗人客居旅舍的寂寞与内心无限的悲苦。诗人用“禅伏诗魔归净域”来为自己解嘲,说明只有佛禅能够让我内心的魔障驱除以归于平静,到底还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尾联诗人在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顿悟,他拿出昔时官帽轻轻抚摸,格外珍惜,表明自己宁肯终身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的决心。,情感+分析,巩固练习2,(2015山东卷)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卜算子 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十五、14.(1)“湿”字,描写出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惘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2)化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事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综合检测,(2016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D,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答案】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D,综合检测,(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醉翁操【1】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16、【参考答案】C【解析】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所以选项C说是对醉翁的思念之情不准确。,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17、【参考答案】B【解析】A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是蜂和蝉来写琴声;D用白玉和黄莺写琴声。【参考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18、【参考答案】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9.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19、【参考答案】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诗歌解析】词的上片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琅然,乃玉声。楚辞九歌曰:“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此用以状流泉之声响。清圆两字,这里是用来说泉声的清越圆转。在这十分幽静的山谷中,是谁弹奏起这一绝妙的乐曲?如此以来,动静之趣立现。“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这一绝妙的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写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在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孙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磬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下片写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醉翁啸咏,声和流泉。”二句照应上片之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写欧阳修曾作醉翁亭于滁州,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乐而忘还,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童颠,指山无草木。而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这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鸣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此处用“飞仙”之典,谓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结句“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说,鸣泉虽不复存在,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在人间。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这首词句式及字声配搭非常奇特。开头四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只有一个仄声字(“响”),其余都是平声。接着二句亦然。这样的安排,与此曲所属宫调有关。同时,上下两结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故郑文焯曰:“读此词,髯苏之深于律可知。”(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