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上课.ppt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考纲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2016届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复习要求:牢记术语,理解含义;审清题目,规范答题。,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篇章结构,描写,正面描写 白 描 虚实结合侧面描写 工 笔 动静结合,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用典抒情 托物言志),比喻 比拟 借代 用典 夸张 对偶 排比 双关设问 反问 反复 互文,渲染 烘托 衬托对比 象征 抑扬想象 联想 铺陈,情景关系:先景后情 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前后句关系:重章叠句 铺垫 照应 过渡 抑扬体现主旨:开门见山 直接点题 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明确: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2、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方法。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5、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熟知关于“表达技巧”的各种不同提问形式。,特别提醒:虽然提问形式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即都是问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因此,答题的内容、步骤也都一样。,提 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熟练掌握“表达技巧”类问题答的“三步骤”。,三步骤:(1)说术语。即说出是用的是什么手法。(2)说句子。即结合诗句阐释怎样用了这种手法。(3)说效果。即说出这种手法有怎样的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小试身手,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翻译:在露水浓重的早上,我穿着驼褐(一种上衣)长期行走,感觉到微微的寒冷;天上没有月亮,星星纵横交错,分外明亮。一边行路,一边如做梦般经过了寂寞孤凄的小桥,稻田深处此起彼伏的是草虫的鸣声(时处深秋)。,【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写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从而写出诗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特别提醒:此题即使没有第二问,也要答出第三步。若答“借景抒情”可得一半分。,表达技巧鉴赏之,表达方式鉴赏,指出下面这首诗所用的表达方式。,例: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叙事),(议论),(抒情),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c、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 工笔,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正面描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侧面描写: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3)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2、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送王汶宰江阴【包何】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检测:,诗意:首联首先点明了送别的地点:郡北,河边。草长莺飞、天高云淡,摇一橹小舟,缓行于碧流之中,夹岸繁花似锦、清风芬芳,好一派春天的景象,出行的心情一定也会特别好。颔联描写江阴的风土人情,江阴早晨热闹、繁华、世俗的画面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你仿佛能够看到那人头簇拥、喧嚣热闹的早市,能看其景,能闻其声。颈联引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自己猜想,为什么止酒?不在声又在于什么呢?答案就在尾联,是为了那区区五斗米的俸禄,才在江阴委屈一阵,做个小小的县官。这说明王汶没钱,虽然不愿意,但为了几个小钱,不得已做官。,【参考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想象、虚写)的手法。(1分)作者送王汶去江阴做官,目送小船顺流而下,(1分)从而联想到友人将整日行于夹岸繁花似锦的碧流中,并通过想象描述了友人即将到达的江阴市景:早上海鱼满市,热闹繁华,晚上几声鸟鸣,更显静谧安宁,(2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此去真挚的祝福。(1分),【参考答案】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1分)作者通过想象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一个富庶、宁静的江阴城(1分):早上看到海鱼摆满市场,热闹非凡,晚上一切归于平静,听到的声声鸟鸣更显喧闹。(2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此去真挚的祝福。(1分)【参考答案】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1分)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入夜的江阴城寂静安谧,江鸟的鸣叫更显喧闹,打破了晚上的宁静。(2分)用鸟鸣声反衬,更显夜之静谧。(1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此去真挚的祝福。(1分),4、点面结合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教材P84,译文: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久,百花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丽 色彩,慢慢凋谢了。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 天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想留住春天的 脚步,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一场大雨过后,花朵被雨水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柳絮 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赏花的女子似乎没有受到 什么影响,一步也没有移动,两个、三个游人结伴乘着船儿回去了,春天的脚步声也渐渐远去了。,【解 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 人的写景之句。“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5、白描:不用形容词(动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6、工笔(细节描写):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让人在看似平常的细节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抒情表达方式:,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1、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析】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一)借景抒情,1.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有情有景,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2.触景生情:情感由于情景的触动而得以激发先景后情。,3.寓情于景:只写景不抒情,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有景无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4.以景结情: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抒情方式,2、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绝句二首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2)、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4)、寓情于事: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5)、用典抒情: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用典的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例: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用典、对比衬托、反语、排比、顶针、叠词 等,1、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如: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用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翻译:春夜雨后,一弯新月挂在枝头,两岸细柳荡漾在水面上,兰溪江之水清澈如镜,在月光下映出如画的山色。连下了三天的桃花雨后,兰溪水暴涨起来,喜欢新水逆流的鲤鱼在夜深人静之时便纷纷游上溪头浅滩嬉戏。“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2、借代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类别: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征人怨柳中庸)“马策”指战马,“刀环”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如: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3、比拟(拟人、拟物),再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定义:能够把甲事物借助丰富的想像摹拟成乙事物 作用:使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秋斋独宿【唐 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 招兵问】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检测,4、夸张: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68岁所作)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翻译: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5、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也即自问自答)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6、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如:题临安邸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题临安邸七绝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诗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此题为后人所加。用对辽、西夏、金的屈辱退让换取苟安,是赵宋王朝自开国起即已推行的基本国策。其结果是,中原被占,两朝皇帝做了俘虏。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7、双关定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8、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强化作者思想感情。】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天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用 典,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1.引用历史故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把历史故事浓缩化为诗句,用高度概括的形式颂扬了项羽不苟活的崇高气节,从侧面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行径进行了有力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2.化用前人诗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化自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中“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问题:这首诗用哪些手法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 刘攽(bn),强化,翻译: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明净的水面就像轻轻磨过的镜子映照着岸边房屋的倒影。忽然一阵东风吹起,长长的柳条随着清风袅娜起舞,树上的积雨被风摇落,洒向池塘,荷叶上发出了噼里啪啦的万点响声 第一二句写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第三四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参考答案,1.a比喻,b水面好像轻轻磨过的镜面一样,c形象生动地d表现水面的清澈平静。e表达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2.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b“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是静态,“垂杨舞”“万点声”等是动态。本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c突出了d雨后池塘的平静。e表现作者雨后观自然的怡然心态。,表达技巧鉴赏之,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联想 想象、衬托 烘托、渲染、象征、悬念、对比、用典、照应、抑扬、动静相衬、虚实结合、对写法、托物言志、赋比兴等等。,1、衬托,采 莲 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这首诗歌运用了衬托手法。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2、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烘托情感、侧面着笔】,“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渲染:对环境、景物或人的作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的某种本质和特征。【正面着笔、渲染气氛】,题稚川山水【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诗歌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五月的稚川山间,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意袭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仿佛长于白云深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渲染了凄凉迷茫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做铺垫。,渲染与烘托经常一起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营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渲染与烘托,4、对比对照,观祈雨 李 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衬托烘托与对比对照的区别:A、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B、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5、动静结合鹿 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前一首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以声衬静 后一首以动衬静,通过落花、月出、鸟鸣把山的幽静突现出来,以动衬静。,6、虚实结合,1.虚的三类内容(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以虚无境界反衬现实(2)已逝之景经历过或历史上发生过(3)设想的未来之境还没发生2.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如:1、(实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虚写)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3、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描写。,分析: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全国卷),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一首托古讽时,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的臣子贾谊,“求贤”“虚前席”写汉文帝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这足以证明其政治上的昏聩慵弱,这是抑。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7抑扬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8、用典 用典有用典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讽今)。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9、联想和想象,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10.借古讽今:怀古咏史/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诗,乃是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方面的鉴戒。借古是为了讽今,观今鉴古,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以表达诗的题旨。理解鉴赏这类诗词,必须结合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时的心态。首先弄清作品中涉及的历史史实、人物和用典,其次推敲作者对这段史实(或古人)的态度,再次归结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的思想感情(讽喻现实、表现自我还是对历史本身的评价)。例如越中览古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石头城乌衣巷等,表达技巧鉴赏之,篇章结构,篇章结构,1.情景关系2.前后句关系3.体现主旨,重章叠句 铺垫过渡(承上启下)抑扬 照应,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直接点题,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篇章结构答题术语:1.就诗句开头提问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比兴、统领全诗、伏笔铺垫、重章叠句、照应 2.就诗句中间提问伏笔铺垫、承上启下3.就诗句结尾提问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抑扬、照应、对比4.就诗句整体结构提问以小见大、抑扬、照应、对比,东 坡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翻译: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有何妙处?,以景结情,寓情于景。用凄切的寒蝉声和暗淡的夕阳光将送别的愁情从侧面烘托出来,营造了凄苦惆怅的意境,表达了词人因相逢时欣喜万分而别离时却悲苦加倍的心情。,点绛唇途中逢管倅【赵彦端】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重叠复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结构方式与手法。请简析它在这首词中的作用。,重叠复沓在本词的作用是营造意境、渲染氛围、增强诗的音乐美和节奏感。“边草”的叠句,营造了一种茫茫无边的荒凉草原的意境,烘托了老兵空虚彷徨的心理状态。“明月”的叠句营造了明净辽阔的意境,还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致,强烈烘托了老兵辗转反侧的思乡情绪。,转应曲边草【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承上启下。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阕白天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为下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作了铺垫。,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案:,(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解题】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雪后书事:雪后记事。,【翻译】江边的几树梅花真是令人惆怅,我拄着藜杖在树下徘徊,离开,又回来。先前白雪覆盖在梅花上,看不出是雪是梅,花朵无处找寻,昨天夜里伴着皎洁的月光,梅花依旧凌寒盛放。今日我想折下几枝来送给远方的那个我怜爱的人,遗憾的是相思这场劫已化为灰烬。我在树下沉吟了良久,直到日暮时分,寒鸦归巢,且远远的望着那扇柴门,独自归去。答案:(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陶者 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比,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多种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修辞手法除外),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的景象,传达了作者对友人不舍的感伤之情。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细节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注】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的,以寄托词人的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4分),2014年揭阳调考,上片既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的实景,(1分)又写与妻子在一起的温馨快乐的梦境,(1分)二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2分)。,赏析:梦境与梦后之境形成强烈对比。梦中是与爱妻共度美好时光,而梦后则是塞上苦寒荒凉。如此对比便更突出了眷念妻子,怨恨别离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