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ppt
第11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教学目标:本章考察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及形式,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同时研究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关理论。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及形式,重点讲解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课时:6课时,1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11.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财政和金融政策等,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定,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它要求其成员国各自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由一体化组织共同行使这一部分主权,实现经济的国际干预和调节;二是它需要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或共同机构,签订共同遵守的准则和协定,以代表各成员国共同管理区域经济。,11.1.2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关税同国盟(Customs Union)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11.2 世界主要区域一体化组织,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与集团化趋势的强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截至目前,全世界有近200个带有一体化特征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其中最具影响力和典型意义的,则要属“三大”与“一小”了。“三大”即欧洲联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一小”即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其中,欧洲联盟是发达国家间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典型代表,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的典型代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则是多国家、多层次经济合作的一种尝试,属于一个松散的一体化雏形组织;而东盟自由贸易区则是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小国经济区域一体化的一种尝试。,11.2.1 欧洲联盟1.欧盟(European Union,EU)的发展历程二战后,欧洲各国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和政治上的考虑,人们普遍认为,如果欧洲要想要在政治和经济动荡的威胁下保持稳定和发展,就必须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政府在巴黎签署协定,组成了一个带有区域性经济合作特征的国际组织,即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3月25日又在意大利罗马签署了罗马条约。1965年,6国又进一步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上述三个组织所属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为欧共体),欧共体随之正式宣告成立。1991年12月11日,经多次扩大了的欧共体在荷兰小城马斯特利赫特召开首脑会议,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利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决定建立集经济、货币与政治联盟于一体的区域性联盟。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洲联盟成立。,从欧共体到欧盟,一体化之所以能顺利推行,除了欧洲国家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方面已有的联系和二战后特殊的国际形势等内外因素外,还与这个组织采取的一系列一体化措施密不可分。从其长期的一体化实践来看,最有效的一体化措施:一、超国家管理机构的建立与扩充。欧共体时期组织内部超国家机构得以加强,而到了欧共体向欧盟过渡时期,此种超国家管理机构更加齐备而有力,其最高权力机构欧盟委员会犹如一个超国家的议会在发挥作用。二、循序渐进的一体化方式,即从一个一体化初级形式关税同盟入手,先实现商品市场一体化,进而追求资本与劳动要素一体化,最后启动一体化的更高级阶段。,11.2.2 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三国毗邻而居,历史上就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然而它们的经济发展程度却大相径庭:美国与加拿大经济发达,同属最发达国家;墨西哥经济相对落后,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这三国之间的一体化努力开始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欧盟等一体化组织相比,北美自由贸易区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它属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经济一体化组织。2.实行开放的地区主义。3.经济一体化范围广泛。4.制度化程度较高。,11.2.3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因冷战结束而趋向缓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潮流。,与欧盟和NAFTA相比,APEC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具有以下重要特点:1.参与国的广泛性。APEC几乎囊括了亚太地区所有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因而非常具有广泛性。2.各成员体的社会经济差距较大。3.开放性。4.功能性整合与制度性整合并存。,11.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11.3.1 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假设:世界上有三个国家A、B、CA国是经济效应分析的主要对象(它是一个小国)A、B日后结成了关税同盟,C是同盟之外的非成员国A国国内市场完全竞争,国际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国际贸易中无运输成本高劳动、资本等要素在国家间缺乏流动性,技术不变等,(一)贸易创造效应,PA表示封闭条件下A国X商品的均衡价格,PB、PC分别表示B国和C国X商品的价格。1.结成关税同盟前A国对B国、C国实行关税tPB=PB+T为B国X商品在A国国内的完税价格PBPC,B国是世界上生产X产品最有效率的国家,PBPA,关税同盟结成前,A国从B国进口X,进口量为Q1Q2,并征收关税t,A国国内价格为PB2.结成关税同盟A国和B国之间的关税被取消,A国以PB价格从B国进口更多的X,进口量为Q3Q4,进口量扩大,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使得A国的福利水平提高:、生产者剩余结盟之前,生产者剩余为EIJ;结盟后,生产者剩余为GKJ。减少了梯形面积EIKG。、消费者剩余结盟前,消费者剩余为NFE;结盟后,消费者剩余为NHG,增加了梯形EFHG的面积、关税收入结盟后,A国政府减少了IFML的关税收入。综合以上效应,贸易创造效应使得A国增加了三角形ILK和FHM面积的净福利。A国的福利水平得到了提高。,(二)贸易的转移效应,假设:C国为世界上生产商品X最有效率的国家1、结盟前A国对B、C两国的X产品仍然征收关税t,由于C国的价格低于B国,所以此时A国以PC=PC+T价格进口X商品,进口量为Q1Q2。2、结盟后A、B成员国之间的关税被取消,B国X商品的出口价格PB低于PC,A国转而向B国进口,进口量为Q3Q4。生产者剩余结盟前,生产者剩余为EIJ;结盟后,生产者剩余为GKJ,减少了梯形EIKG的面积消费者剩余结盟前,消费者剩余为NFE;结盟后,消费者剩余为NHG,净增加梯形EFHG的面积关税收入政府税收减少了IFSR的面积。,关税同盟对进口国的净福利影响主要看一下几个因素:(1)进口国的供需弹性大小(2)进口国原本关税水平的高低(3)关税同盟的规模大小(4)高低成本出口国的价格差别(5)同盟成立前与区外非成员国贸易量的大小,11.3.2 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1)实现规模经济效应(2)促进竞争效应(3)加速资本聚集效应(4)优化资源配置效应,11.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其他理论,11.4.1 大市场理论1.大市场理论(Theory of Big Market)的主要内容区域性经济组织成立之前,各国为顾及本国利益而实行贸易保护政策,造成各国市场孤立狭小、缺乏弹性,而通过组建统一大市场,将各个成员国的小市场联系起来,则可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激化竞争,而这两种效应同时也是大市场理论的两个重要核心。,2.对大市场理论的评价11.4.2 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1.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内容简介两国就某两种产品达成了分工协议,则它们分别负责一种商品、放弃另一种商品的生产,并把产品市场提供给另一方,这样,各国面临的市场扩大、产量增加、成本下降,从而能够在协议约束下实现规模经济,保持一体化组织内部经济的平衡和稳定。,2.成员国达成协议性分工的条件(1)拟达成协议国家间的劳动、资本等要素禀赋差异不大,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阶段大体一致,且协议分工的商品在协议国内可以进行生产。(2)分工协议下的产品必须是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的商品,且各协议国有足够大的市场提供给对方,以便对方国家顺利实现规模经济,获得规模经济利益。(3)协议分工各方负责生产的商品应没有优劣之分,即他们通过分工获得的利益应大体相同,否则协议一般不易达成。,11.5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11.5.1 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积极态度的观点1.区域性协定可以增强成员国间的相互依赖感2.区域性协定同样有利于多边自由贸易11.5.2 对区域性经济集团持反对意见的观点1.区域性经济集团有着对内开放、对外保护之嫌2.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国际上地区主义盛行,复习与思考题,1.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及组织形式。2.比较EU、NAFTA、APEC三大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各自的形成背景及特点。3.分析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4.讨论APEC对我国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新进展与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