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专题1第2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ppt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先秦的儒家思想1儒家思想的创立孔子(春秋时期)。(1)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人称之为“至圣”。(2)思想主张:,历史地位: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后来经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孔子也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景仰。,孔子的文化成就: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3)如何看待孔子政治思想的积极性与保守性: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但是孔子主张的“仁”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百姓,以免引起社会动荡,孔子的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阶级差别的仁爱,而非普遍意义上的仁爱。,孔子主张的“礼”是指西周时奴隶社会的等级名分制度,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2儒家思想的发展孟子、荀子(战国时期)。(1)孟子的思想主张:,(2)荀子的思想主张:,(3)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后,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但王国问题、土地兼并问题、匈奴威胁问题仍然存在,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加强中央集权。(2)汉朝初期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3)董仲舒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了他的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的重用。,2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1)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并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3)内容: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4)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5)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3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春秋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3)“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春秋大一统”等观点充满唯心主义色彩,是不可取的。,(4)“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对今天缓解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5)“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开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以弘扬。其中的“信”更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原因:(1)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和改造,整合出一套新的理论体系,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2)汉武帝的统治需要且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儒学的措施。2汉武帝尊儒的措施:(1)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家学者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3)兴办太学,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4)在全国各地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使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影响:(1)积极影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了君权的过度膨胀,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局限性:结束了各种思想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了科技文化的进步,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考点1:先秦的儒家思想【11】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值得商榷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A B C D,【解析】C。原文翻译:“你认为百姓很饥饿,为什么不告诉君主,让他发放粮食来赈灾?而你却用自己的粮食来送给灾民,是你明白君主的不好,但可以看出你的品质很高尚。”项,从材料中可以反映出孔子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持赞同的态度,只是认为由谁来救助值得商榷,所以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项,孔子将救助与君主德政联系起来,显然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所以项正确;项,救助本来是谁都应该去做的,但孔子却认为不同人的救助体现出的意义是不同的,显然认为谁去救助也是有等级之分的,这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项,救助能体现孔子仁的思想,但夹杂了等级观念和政治元素,所以用“充分”两个字不恰当。综上分析,符合题意,故选C。,【12】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解析】A。孔子主张的“仁”是要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即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孟子主张“仁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荀子主张“仁义”,希望统治者施政时以德服人,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礼乐文明社会。因此,答案为A。,考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1】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下列谁的思想最可能促使统治者去祭天()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韩非子,【解析】C。皇帝祭天,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与题意相符的只有C项,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主张,适应了汉代加强中央集权与巩固大一统的需要。,【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此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材料二(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两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材料三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民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材料四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2)依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核心,并分析其主要历史作用。(3)结合材料三、四,你认为该如何评价董仲舒的思想?,【参考答案】(1)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出现众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进步。(2)思想核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作用: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3)董仲舒思想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作用。大一统思想适应了当时西汉大一统局势的需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儒学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但独尊儒术严重束缚了其他思想的传播,对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有其消极影响。,考点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1】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孔子提出“仁”的思想荀子主张礼法并施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 B C D,【解析】D。题干要求“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而属于儒家思想的初创,故排除;都说明了儒家思想与时代同发展,吸收了其他学说的优点。,【32】清朝时期,某地方官府倡导乡饮酒礼,酒礼由州官担任主持人,行礼致辞为:“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该致辞所包含的中国古代传统观念有()宗法观念 忠孝观念 等级观念 神道观念 A B C D,【解析】C。关键句: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反映了宗法、忠孝和等级观念,神道观念无从体现。,【33】(2013北京文综)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春秋繁露 四书章句集注儒林外史 孔子改制考 A B C D,【解析】B。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根据题干中的“吸收外来文化,阐释儒家思想”,可以排除,春秋繁露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代表作,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合理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家体系,并未吸收外来文化。所以答案只能是B或者D。四书章句集注由南宋朱熹编著。在魏晋南北朝时儒家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而佛教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隋朝儒学家进一步提出“三教合一”,正确。故B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