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第八.ppt
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参考答案】(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分)(2)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分)(3)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分)(4)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3分),二、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一)第七课: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 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二、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一)第七课:联系观,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必须详细),【方法论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 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是决定地位,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B.部分会影响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 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二、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一)第七课:联系观,5、系统及其基本特征,【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普遍发展的,事物发展的趋势与状态,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前进与曲折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原因是,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考点1:发展的普遍性考点2:发展的实质考点3: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过程)考点4: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发展的状态)考点5:事物发展的原因,考 点 预 览,考点1: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具有普遍性。表现在: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总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友情提示:发展 运动变化 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友情提示: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看形式的新与旧,不是分出现的时间顺序的先与后,也不是看一时力量的强与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新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新事物(新生事物),新的事物(新出现的事物),小结: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重点)(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我们应反对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发展的普遍性原理的运用:,1、时间:看到事物的来龙去脉,既看到事物的过去,又看到事物的现在,还要看到事物的未来;2、语言特征:加快、增长、增强、提高、缩小差距;新局面、新形势、创新、更新、刷新;长远利益、战略眼光、前瞻性。,考点2: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前进性: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这是因为:第一,新事物代表了事物发展的方向,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有着自己存在的根据和强大生命力,发展前途广阔。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二,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第三,社会历史领域的新事物,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的利益,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2、曲折性: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因为:第一,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有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第二,旧事物不会自行灭亡,它总要竭力扼杀新事物;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小结: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或: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考点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事物变化是否超出了一定的“度”。“度”是一定事物保持其质的规定性的数量界限。(即性质有无变化),1、量变的两种形式:,2、就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只有质变,才能完成了量变,才能肯定和巩固了量 的成果,才能产生新质的事物,才能形成千差万别的物质世界。质变是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化的决定性环节。,注意:,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是一种根本性质的变化,只有上升前进的质变才能叫做发展,3、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质变不等于发展,(1)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场所等方面发生变化(2)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的变化。,友情提示:1、有量变就必然有质变。改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实现质变。2、不能说质变就是发展(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改正:只有向前的、向上的、向好的方面的质变,才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即发展)。3、不能认为只有质变才有实际意义。改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变、质变对事物的发展,同样有意义。,2、量变和质变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的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要求:(方法论)第一,重视量的积累。做任何事情都要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第二,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第三,要坚持适度原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保持事物性质不变时,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小结: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重点)【原理内容】:(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总)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方法论】:第一,重视量的积累。做任何事情都要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第二,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第三,要坚持适度原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当我们要保持事物性质不变时,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体现量变与质变原理的名句有:1、为山九仞,功亏一篑;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5、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8、防微杜渐9、欲速则不达10、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1、万丈高楼平地起1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考点4: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决定性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例9】:(10广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答案: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2010届广东三校联考)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几乎各个省区都将文化产业建设成地区的支柱产业作为规划目标,随着各个省区这些规划的全面实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迅猛,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创意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北京等许多发达地区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我国国家创新发展的一个机会,但未来的挑战不可低估。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你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16分)。,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你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事物的发展是普遍的,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文化逐渐成为世界和我国的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4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文化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正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的。(4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我国国家创新发展的一个机会,但未来的挑战不可低估,困难和问题必然很多,但是前景是激动人心的。(4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同时要抓住机遇,促成发展。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我国国家创新发展的一个机会,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创意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北京等许多发达地区的支柱产业,这必将对增强文化软实力起着重要的作用。(4分),【例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科技实力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我国在当代科技的许多重要领域涌现出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重大自主创新性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确立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认识。(12分),答案:事物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与时俱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对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正确把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我国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我们要抓住时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二、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第八课:发展观,1、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方法论1】: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2】: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二、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方法论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激变论”。,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必须详细),第八课:发展观,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方法论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而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缺乏信心、“庸俗进化论”),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方法论3】: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