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二语文课件:2.4《蜀道难》.ppt
蜀 道 难,唐李白,了解诗歌,、诗歌具有以下重要特征:,1、强烈的抒情性: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充满作者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2、和谐的音乐美: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讲究押韵。3、语言凝练,形象,含蓄。,、诗歌分类及其抒发的情感,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分为四言古体、五言古体、七言古体、杂言古体。古体诗语言接近口语,形式比较自由,不讲求平仄、对仗,表现方法多样,多有名篇杰作,是一份珍贵的诗歌遗产。,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两句组成一联,每联有专门名称: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一作腹联);七、八句叫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有严格的平仄、押韵、对仗规定。绝句,又称“绝诗”,每首四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两种。绝句在平仄、押韵的规则上,完全按照律诗的格式,但对仗比律诗灵活自由,甚至可通篇不对仗。,诗歌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分。现实主义真实反映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与疾苦,风格多沉郁顿挫,如杜甫的三吏。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等主观情感,语言热情奔放,常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想象瑰丽神奇,多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豪放派词气势豪放,意境雄浑阔大。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婉约派词则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唐代诗歌发展,初唐:,“初唐四杰”,盛唐:,李白 杜甫 边塞诗人,中唐:,白居易,晚唐:,“小李杜”,5.按题材给诗歌分类,以了解主旨。,3.了解诗人经历、思想和艺术风格。,2.借助意象,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1.寻找有效切入点,关注所有信息。,4.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以知人论世。,古代诗歌鉴赏题一般方略,走近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代诗仙,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性格豪放,感情奔放,形成了他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李白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著特点是1、满腔热情倾注于描写的对象中2、意象常常超乎现实3、大胆的夸张,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蜀 道 难,李白,题目解读,蜀道难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皆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长安,剑阁,略阳,锦都,蜀道方位图,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对这首诗的创作曾有一些附会史事的说法,如以为它是讽刺唐玄宗避安史乱入蜀的,也有认为李白此诗,是为友人王炎送行,意在规劝王炎不要久留蜀地,早归长安,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鉴于当时危机四伏的国家形势,作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对国家危殆的担忧。这点可以参看我们的课文注释,关于创作的意图背景等几乎没有定论,同学们若有兴趣,可以自己去考证。但有一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课文探究,分析研读第一段:1词义点拨:危:高 于:比 何:多么 当:挡 钩连:沟通相连 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度:越过。,2段落解读:,(1)“噫吁嚱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 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危乎高哉,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诗文鉴赏,(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和鱼凫这两个蜀国的先王,他们建国的年代是多么遥远。,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颠。,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道,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急流。,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青泥岭多么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就有许多迂回曲折的山道萦绕着山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为没有地方可以攀援而发愁。,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走到高处,伸手可触星辰,仰头望天,使人屏住呼吸,行人只有坐下抚胸长叹。,总结第一段,(1)诗人从哪些角度表现蜀道之“难”?,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写蜀道之难。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2)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六龙回日 群山挡日万仞深渊,急浪回旋,虚实结合,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虚写映衬夸张,在岭上盘桓曲折,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细节描写(神情、动作),神话传说,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3)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情况 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 叙蜀道由来:五丁开山,(4)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更突出了蜀道的艰难。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以上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还从哪些角度写蜀道之难?,蜀地与世隔绝,分析研读第二段:,1词语点拨:但:只 从:跟随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去:离 盈:满 倚:靠 湍:急流 砯:拟声词,段落解读2:,(1)“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问你此番入蜀西游什么时侯回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鸟跟着雄鸟在林间环绕飞翔。,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 听此凋朱颜!,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红颜衰谢。,(2)“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 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 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 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 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 壁。,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滚发出雷鸣般声响。,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这般艰险,你这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总结第二段,第二节从哪些角度(方面)来突出蜀道之难?,1.环境凄清,2.风光奇险,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写法:烘托、渲染(以景衬情),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凄清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行走在蜀道上,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也影响人的情绪。,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387,分析研读第三段:,1词语点拨:夫:人 当:挡 匪:同非朝,夕:互文见义。虽:虽然 长:深深。,2段落解读:,(1)“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人,把守,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关的如果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同“非”,(2)“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 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 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 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 读最后两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长蛇,磨着牙齿吸人血,杀的人数不清。锦城虽然是个安乐的地方,还是不如回家好。,(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二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 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之艰难,真是比登天还难!回身西望蜀地,禁不住无奈长叹!,总结第三段,第三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险要,所守,化为狼与豺,战祸之烈,安居之难,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杀人如麻,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言其险,更著其戒。”(明胡震亨语)如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动乱频乃的情形,诗人用意可能是这样。,总结全文,1、课文结构(理清思路,加强背诵),难,1.高,蜀道的来历,2.险,3.战祸之烈,蜀道的高峻,蜀道环境凄清,蜀道山水险恶,开辟难(自古难行),攀越难(自古可畏),剑阁险要,杀人惨景,安居难(早还家),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蜀道之难,难 于上青天”的?,(1).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六龙回日冲波逆折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4).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5).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化为狼与豺杀人如麻,6.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一唱三叹层层深入,分析诗歌艺术特色:,1善用反复: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3夸张到极至的技巧:4多样的诗歌意境:5神秘的传说:,分析文章的主旨与情感:,本文通过描写蜀道的奇险,含担心友人旅途艰险之意,为友人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感到忧虑,表达了惜别之情。其中也有以蜀道喻仕途艰难、功业难成的意思。,附:板书设计,一叹蜀道之难 叹高 蜀道的来历 蜀道自古难行 蜀道的高峻 二叹蜀道之难蜀道难 叹险 蜀道上环境凄清 蜀道自古可畏 蜀道上山水险恶 三叹蜀道之难 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早还家 惨象环生,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一、太白风采与盛唐气象之间有何联系?,二、蜀道难主题思想探源,作业:,三、我心中的诗仙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