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ppt
第七章 幼儿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及教育,第一节:幼儿运算能力的发展,一、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一)从具体加减运算到抽象加减运算从动作水平的加减 表象水平的加减 概念水平的加减,所谓动作水平的加减是指幼儿以实物或图片等直观材料为工具,借助于合并、分开等动作进行加减运算。所谓表象水平的加减是指幼儿逐步能够不借助于直观的动作,在头脑中依靠地形象化物体的再现、依靠物体的表象进行加减运算。所谓概念水平的加减运算是指数群概念水平上的加减运算,也可称是抽象水平上的加减。,(二)从逐一加减 按数群加减 所谓逐一加减就是用计数方法进行加减运算。这种方法可分为两种水平,以加法为例,一种是将两组物体合并在一起,再逐一计数它们一共是几个,另一种是以第一个加数的值为起点,再接着计数第二个加数的物体,直到数完为止。所谓按数群加减,是指幼儿能够把数作为一个整体,从抽象的数群出发进行数群间的加减运算。例,二、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一)4岁以前 4岁以前的幼儿基本上不会加减运算(二)4岁以后 能借助于动作将实物合并或取走后进行加减运算(三)5岁以后 能够利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在运算方法上出现了逐一加减,(四)5岁半以后 不仅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而且运用表象解答口头应用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并摆脱了逐一加减的水平,达到按数群运算的程度。,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第一,幼儿学习减法要难于加法。这是因为儿童掌握数群之间的逆反关系要难于数量关系。第二,儿童学习数的加减有时候会出现“后退”现象。第三,幼儿学习加小数、减小数比学习加大数、减大数容易。第四,幼儿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第二节 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学,中大班年龄段的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实物加减运算的教学(第一阶段),口述应用题的教学(第二阶段),列式加减运算的教学(第三阶段),实物加减运算的教学(第一阶段),(一)实物加减运算的教学目标,帮助幼儿初步理解10以内自然数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二)实物加减运算的教学方法,1.借助直观教具编出口述应用题,2.分析题意帮助幼儿理解加减含义,并确定运算方法,3.讲出得数,并用数的组成来巩固加减运算知识,实物加减运算的教学(第一阶段),(三)实物加减运算的教学案例P153-P155,自编口述应用题的教学(第二阶段),一、口述应用题在幼儿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一)应用题的结构及特点 1、应用题的结构 应用题是根据生产或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文字表示数量关系的题目。结构包括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方面,其中数量关系中又包括了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2、应用题的特点 源于生活,而且它以人们熟悉的生产或生活的情境来表述数量关系并提出要求回答的数量课题。,(二)口述应用题的作用(以实验的数据证明)1、为掌握加减运算奠定基础 2、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包括思维抽象能力、思维分析综合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的发展。,(三)无直观材料伴随的口述应用题是发展幼儿加减表象的主要形式,口述应用题包括有直观材料和无直观材料伴随两种形式。在幼儿学习初期,应该且必须运用直观材料伴随的口述应用题。但无直观材料伴随的应用题才能引起幼儿真正的表象,只有口头语言才能唤起儿童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四)幼儿解答口述应用题,幼儿学习的口述应用题有成人出题幼儿解题和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两种。在幼儿学习10以内加减的整个时期内,首先和大量使用的是解答口述应用题,也就是说题目是由成人编制的。,(五)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以往对于自编应用题通常是从应用题的结构入手来学习,但出现了种种困难和错误。(情节上和数量关系上)应用题的结构第一讲的是一件事情,第二要有两个数,这两个数说得是一样的东西,第三还要提出一个问题。,(六)幼儿学习口述应用题的特点 1、易受情节干扰 2、对应用题结构的理解能力较差 3、内容不科学,现在我们比较提倡让幼儿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学习自编应用题。从感性入手,积累丰富的编题经验。描述应用题就是叙述应用题,不仅叙述情节、数量,还包括答案。模仿口述应用题,是在不要求抽象地掌握应用题结构要求的前提下,模仿成人编题,幼儿独立地变出结构完整的口述应用题。,二、自编口述应用题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一)自编口述应用题的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2.自编简单的加减运算口述应用题,(二)自编口述应用题的教学方法,1.通过图片,使幼儿了解并掌握应用题的结构,2.为幼儿创设编题的情境,3.自由编题,(三)自编口述应用题的教学范例P157-P159,列式加减运算的教学(第三阶段),(一)列式加减运算的教学目标,幼儿能列式加减运算是幼儿运算能力和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他们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升的表现。,1.巩固对加减含义的理解,2.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认识加减算式,3.能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应用题,并会列式和运算,(二)列式加减运算的教学方法,1.认识加号、减号与等号的教学方法,第一步:结合教具编出加减口述应用题,让幼儿说出答数,第二步:分析题意,并把题中的两个已知数和幼儿算出的答数分别用数字卡表示,第三步:分析运算方法(加法或减法),出示并介绍运算符号,第四步:继续用口述应用题巩固对所学符号的实际意思的掌握,2.认识零和得数是零的列式运算的教学方法,第一步:理解零的含义,是表示“没有”,第二步:编出1-1的口述应用题,理解1-1=0的意思,第三步:继续编等于零的口述应用题(用其它10以内的自然数),第四步:比较归纳得出一个数减去它相同的数,结果都是零,3.学习列式运算、并掌握初步的运算规律的教学方法,第一步:借助口述应用题,利用表象,引导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第二步:利用口述应用题,帮助幼儿学习加法的交换规律,第三步:在掌握交换律的基础上,可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一个算式 的三个数,通过交换位置可以排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的规律,(三)列式加减运算的教学范例P160-P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