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四章存储系统2.ppt

    • 资源ID:5394500       资源大小:2.56MB        全文页数:10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章存储系统2.ppt

    第四章、存储系统-2,版权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原著 谭志虎,主讲(改编)蒋文斌,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2,Outline,存储器概述主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外存储器虚拟存储器存储保护,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3,4.3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基本原理相联存储器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替换策略与写操作策略Cache实际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4,程序局部性,程序局部性的实质是程序在某段时间内仅需要访问内存很小一部分空间。,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5,cache基本思想,在处理器附近增加一个小容量快速存储器(cache)Cache中存放内存中经常被访问的数据当程序访问内存时,我们希望被访问数据存放在cache中如何使得经常访问的数据存放在Cache中,Cache调度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6,Key Problems,如何判断一个数据在cache中数据查找 Data Identification如需访问的数据在cache中,存放在什么地方地址映射 Address MappingCache满了以后如何处理替换策略 Placement Policy如何保证cache与memory的一致性写入策略 Write Policy,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7,Cache命中率,Nc表示Cache完成存取访问的总次数Nm表示主存完成存取访问的总次数Cache命中率h h=Nc/(Nc+Nm)tc表示命中Cache时的访问时间tm表示命中主存时的访问时间ta平均访问时间 ta=htc+(1-h)tm,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8,Cache命中率,ta=htc+(1-h)tm,影响命中率的几个因素 程序行为(局部性)cache容量 组织方式 块大小有关,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9,4.3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基本原理相联存储器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替换策略与写操作策略Cache实际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10,Key Problems,如何判断一个数据在cache中数据查找 Data Identification如需访问的数据在cache中,存放在什么地方地址映射 Address MappingCache满了以后如何处理替换策略 Placement Policy如何保证cache与memory的一致性写入策略 Write Policy,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11,相联存储器 associative memory,按内容进行访问的存储器,(Key,DATA),将所存内容的一部分作为检索项(关键字)去检索存储器,并将存储器中与检索项符合的存储单元内容进行读出或写入,简单的说,可以用存储内容作为地址访问的存储器称为相联存储器,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12,相联存储器框图,比较线路,译码选择电路,代码寄存器,符合寄存器,1,2,m,3,检索寄存器,屏蔽寄存器,存储体,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13,相联存储器的应用,虚拟存储器中存放段表、页表高速缓冲存储器中用于存放块表cache的块地址,主存块地址对应表,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14,cache基本组织方式,cache由速度较快的SRAM构成cache与主存之间以数据块为单位交换数据cache分为若干数据块,块大小固定每个数据块包括若干字节相联存储器存放已调入cache的数据块地址故相联存储器的字数与cache块数相等cpu给出的地址如与相联存储器中某个单元相同,表示数据命中,否则缺失,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15,cache结构原理图,相联存储器,快存,地址总线,Cache,数据总线,管理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16,cache系统读过程,CPU给出内存地址利用该地址为关键字查找相联存储器如命中表明数据在cache中,访问cache读出数据否则表示数据缺失直接访问主存同时将数据调入cache更新相联存储器,记录当前数据块地址便于下次访问,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17,cache系统写过程,CPU给出内存地址利用该地址为关键字查找相联存储器如命中表明数据在cache中,将数据写入cache如未命中将数据写入cache,如cache已满,需要淘汰相关数据出cache最后根据不同写操作策略决定是否写入主存,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18,Key Problems,如何判断一个数据在cache中数据查找 Data Identification如需访问的数据在cache中,存放在什么地方地址映射 Address MappingCache满了以后如何处理替换策略 Placement Policy如何保证cache与memory的一致性写入策略 Write Policy,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19,块地址与块内地址,11位,4位,主存,8位,4位,Cache,A11 A10,块地址,A14 A13,A3 A2 A1 A0,块地址,A5 A4,A3 A2 A1 A0,A5 A4,块内地址,块内地址,相联存储器包含多少个存储单元?,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20,4.3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基本原理相联存储器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替换策略与写操作策略Cache实际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21,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第0块,第0块,第1块,第n-1块,第m-1块,L0,L1,Ln-1,Cache,主存,如何进行地址映射?,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22,主存与cache地址映射关系,利用某种方法或者规则将主存块定位到cache,称为地址映射 直接相联(direct mapped)全相联(fully-associated)组相联(set-associated),第0块,Cache直接相联映射,第0块,第0区,第m区,第1块,第mn块,第mn+1块,第mn+2块,第(m+1)n-1块,Cache,主存,第1区,第2区,主存分割成若干个与cache大小相同的区Cache块号i,共n块,主存块号j,i=j mod n,8位,4位,A11 A10,A3 A2 A1 A0,A5 A4,区地址,块地址,块内地址,A14 A14 A12,3位,第0块,第0块,第0区,第m区,第1块,第mn块,第mn+1块,第mn+2块,第(m+1)n-1块,Cache,主存,第1区,第2区,第0块,Cache直接相联映射,第0块,第0区,第m区,第1块,第mn块,第mn+1块,第mn+2块,第(m+1)n-1块,Tag1,Tagn-1,Cache,主存,第1区,第2区,主存分割成若干个与cache大小相同的区,比较器,&,&,命中,未命中,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26,应用场合,块映射速度快,一对一映射,无须查表cache容易冲突,cache利用率低命中率低相应的淘汰算法简单,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27,Cache全相联映射,第0块,第0块,第1块,第n-1块,L0,L1,Ln-1,Cache,主存,主存中任何一块均可定位于Cache中的任意一块,可提高命中率,但是硬件开销增加,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28,Cache全相联映射,第0块,第0块,第1块,第n-1块,L0,L1,Ln-1,块表,主存,&,&,命中,未命中,Cache,比较器,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29,cache全相联映射地址变换,块号,比较,快存,主存,主存地址,未命中,块表,命中,块内地址,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30,应用场合,可灵活的进行块的映射,一对多映射cache全部装满后才会出现块冲突块冲突的概率低,cache利用率高命中率高相应的淘汰算法复杂,第0块,Cache组相联映射,第0组,Cache,主存,第1组,组0,组1,第0区,第2组,第3组,第1区,第m区,Cache分u组,每组n块主存块组号j,块号k,j=k/n 主存对应cache组号q,主存分割成若干个与cache大小相同的区,Cache再分割成若干组,q=j mod u,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32,组地址直接映射(快速定位相联存储器)块地址全相联映射(提高cache命中率),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33,Cache组相联映射地址变换,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34,应用场合,容量小的cache可采用全相联映射方式或者组相联映射方式Pentium CPU L1 L2 cache容量大的可采用直接映射方式。这种方式查找速度快,但命中率相对前者低,但cache容量大可提高命中率块设备缓存,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35,Cache直接相联映射载入过程,22,26,22,26,16,4,16,18,载入,载入,命中,命中,载入,载入,命中,替换,t,22,26,16,4,16,18,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36,Cache全相联映射载入过程,22,26,22,26,16,4,16,18,载入,载入,命中,命中,载入,载入,命中,载入,t,22,26,16,4,18,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37,Cache组相联映射载入过程,22,26,22,26,16,4,16,18,载入,载入,命中,命中,载入,载入,命中,载入,t,22,26,16,4,18,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38,4.3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基本原理相联存储器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替换策略与写操作策略Cache实际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39,替换策略与写操作策略,替换策略:先进先出法最近最不经常使用方法-LFU近期最少使用法-LRU随机替换法,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40,Cache先进先出替换策略(FIFO),22,11,22,19,7,16,4,3,载入,载入,命中,载入,载入,替换,替换,替换,t,22,11,7,16,22,19,4,3,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41,Cache最不经常使用算法(LFU),22,11,22,19,11,16,4,3,载入,载入,命中,载入,命中,载入,替换,替换,t,220,11,111,16,221,19,4,3,22,命中,222,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42,Cache近期最久未使用算法(LRU),22,11,22,19,7,16,4,3,载入,载入,命中,载入,载入,替换,替换,替换,t,220,110,70,160,220,190,40,30,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43,第0块,Cache全相联映射写命中,第0块,第1块,2,3,4,5,6,7,8,9,126,3,9,5,Cache,主存,126,比较器,命中,输入输出寄存器,输入输出寄存器,全写法(write through)写回法(write back),126,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44,全写法写回法写一次法,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45,第0块,Cache全相联映射写失效,第0块,第1块,2,3,4,5,6,7,8,9,1,3,9,5,Cache,主存,126,比较器,未命中,输入输出寄存器,126,WTWA WTNWA,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46,Cache对存储系统性能的影响,对读操作的影响利用时间局部性,将刚刚访问的数据调度到cache中,提高命中率,利用空间局部性,采取预读的方式,将相邻的数据调度到cache中,提高命中率对写操作的影响采取写回的方式提高写速度,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47,cache的命中率与cache容量的关系,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48,4.3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基本原理相联存储器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替换策略与写操作策略Cache实际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49,cache实际应用,块设备缓存硬盘缓存web cache,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50,4.4 外存储器,磁表面存储器原理硬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光盘存储器,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51,磁表面存储器原理,磁记录读/写原理记录方式,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52,磁记录原理,将磁性材料薄薄的涂在金属或者塑料表面作载磁体来存储信息的方式称为磁表面存储大多数外存储器均采用磁记录原理磁鼓、软磁盘、硬磁盘、磁带,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53,磁记录特点,存储容量大,位价格低记录介质可重复使用记录信息可长期保存非破坏性读出采用机械装置,机械结构复杂存取速度慢对工作环境要求高,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54,磁性材料物理特性,B-磁感应强度H-外加磁场强度I-电流磁性材料被磁化后,工作点总在磁滞回线上。剩磁状态+Br,Br。矩形磁滞回线Br 较大容易读出,矫顽力Hc较小容易磁化,易于写入信息,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55,磁记录读写原理,磁头:软磁材料做铁芯,其上绕有读写线圈的电磁铁 利用磁性材料剩磁的两种磁化方向(S-N或N-S)表示二进制数据“0”和“1”。,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56,磁表面存储器存储原理,电磁变换,利用磁头写线圈中的脉冲电流,将数值转换成磁层存储单元中的不同剩磁状态。利用磁电变化,通过磁头读出线圈,将存储单元的剩磁状态转换为电信号输出。,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57,记录方式,形成不同写入电流的方式称为记录方式 不归零制(NRZ0)见“1”就翻不归零制(NRZ1)调相制(PM)调频制(FM)改进调频制(MFM),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58,不归零制NRZ(Not Return Zero),数据序列,1,0,0,0,1,1,1,0,NRZ0,NRZ1,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59,数据序列,1,0,0,0,1,1,1,0,PM,FM,MFM,调相制、调频制,1,0,0,0,1,1,1,0,数据序列,NRZ0,NRZ1,PM,FM,MFM,磁记录方式,编码效率:每次磁化方向变化所存取的数据的多少(位密度/最大磁化翻转密度)自同步能力:从读出数据中自动提取同步信号的能力(R=最大磁化翻转间隔/最小磁化翻转间隔),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61,硬盘存储器,硬盘基本组成硬盘数据信息分布硬盘读写过程,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62,硬盘基本组成,盘片组主轴驱动机构磁头磁头驱动定位机构读写电路接口及控制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63,硬盘存储器基本组成,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64,Disk 基本结构,若干盘片,每个盘片2面磁道(Track)扇区(Sector),spindle,surface,tracks,track k,sectors,gaps,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65,Disk 运动,恒速旋转,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66,多盘片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67,磁盘信息编址和记录格式,盘面号,以区分要访问的是哪个记录面。软盘只有两个记录面,若是磁盘组,则有若干个记录面。所有记录面上半径相等的磁道的集合称为圆柱面Cylinder。一个磁盘组的圆柱面数等于其中一个记录面上的磁道数。一台主机如果配有几台磁盘驱动器,则还要给它们编号,以区分是哪台磁盘机工作。因此磁盘地址格式为:,驱动器号,盘面号,柱面号,扇区号,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68,多盘片结构,surface 0,surface 1,surface 2,surface 3,surface 4,surface 5,cylinder k,spindle,platter 0,platter 1,platter 2,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69,Invention of HDD:1956,5 Mbytes,24 disks,2kbits/in2,50 Years Later,10 Gbytes on two 1-inch disks300Gbits/inch2 Area Density increased by 150,000,000,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70,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71,硬盘存储器技术指标,存储容量(1GB=106byte)存储密度平均存取时间,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72,存储密度,磁盘单位面积上所能存储的二进制信息量道密度是沿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上的磁道数,单位为道英寸(TPI)位密度是磁道单位长度上记录的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单位是位英寸(BPI)面密度:道密度位密度,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73,数据传输率 byte/s。,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时间从磁盘读/写信息的数量 设某磁盘的位密度为M b英寸,转速(线速度)为 V英寸/s,则该盘的数据传输速率为MV bs。若转速为m转/s,每条磁道的容量为n字节,则数据传输率为mn字节/s。读写磁头定位之后,可以根据磁盘的转速与存储密度来决定信息的传输速率。,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74,平均存取时间,存取时间:从发出磁盘读写命令起,磁头从当前位置移动到指定的记录位置,并开始读写操作所需时间。寻道时间 ts:将磁头定位到指定磁道上所需的时间等待时间 tr(旋转延时):找到指定道后至指定的记录旋转至磁头下的时间,ts 和 tr 都是随机变化的,所以往往用平均值表示。Tavg rotation=1/2 x r/RPMs x 60 sec/1 min平均存取时间 Taccess=Tavg seek+Tavg rotation,1 某磁盘组共有8个记录面。盘面存储区内径2英寸,外径8英寸,道密度为100TPI,最内磁道上的位密度为5000BPI,转速为3000转/分,平均找道时间为10ms。问:1)平均存取时间是多少?2)共有多少圆柱面?3)总存储容量是多少?4)数据传输率是多少?解:1)平均存取时间=平均找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平均等待时间=(1/300060)/2=10 ms 平均存取时间=10ms+10ms=20ms 2)圆柱面数=有效存储区域长度道密度(82)/2)100道=300道 3)总存储容量=磁道长度位密度柱面数盘面数 3.142150003008=75.36(MB)4)数据传输率=位密度周长转速 50003.142(3000/60)=2.5(MB/s),2某磁盘存储器转速为 3000转分,共有4个记录面,每道记录信息为 12288B,最小磁道直径为230mrn,共有275道问:(1)磁盘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是多少?(2)最高位密度与最低位密度是多少?(3)磁盘数据传输率是多少?(4)平均等待时间是多少?(5)给出一个磁盘地址格式方案,1)存储容量磁道数*磁道容量 2)位密度磁道容量/磁道长度 3)数据传输率道容量转速 4)平均等待时间转半圈的时间,3已知某磁盘存储器转速为2400转分,每个记录面道数为200道,平均找道时间为60ms,每道存储容量为96Kbit,求磁盘平均存取时间与数据传输率,1)平均存取时间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60ms+1/(2400/60*1000)/2 2)数据传输率道容量转速 96/8*10002400/60,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78,磁带存储器,螺旋扫描技术线性记录技术LTO技术(线性螺旋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79,光盘存储器,采用聚焦激光束在盘式介质上非接触的记录高密度信息,以介质材料的光学性质(反射率、偏振方向)的变化表示0和1只读型光盘(CDROM)写一次型光盘 重写型光盘(REWRITE),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80,光记录基本原理,数据表示利用材料的凹凸坑点表示0/1利用材料的晶态以及非晶态表示0/1利用磁性材料的磁化方向表示0/1数据写入利用激光烧刻利用激光加热后冷却改变晶态利用激光加热帮助磁化(热辅磁),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81,数据读出,根据反射光强度判断0/1根据磁光克尔效应判断偏振光的旋转,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82,只读型光盘,利用母盘大批量重压制作出来的光盘。CD-DA数字唱盘,记录数字化信息,74分钟数字立体声信息VCD记录数字视频和音频信息,74分钟MPEG1视频DVD单面4.7GB,135分钟MPEG-2CD-ROM,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83,CD-DA Compact Disc Digital Audio,一般的音乐CD,是CD系列的始祖,Philips和Sony于1980年发表著名的红皮书。该种光盘产品主要用于音乐储存,由于具有高品质的数字音质,该产品数年之内即风行世界,并衍生后续各种CD光盘产品。,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84,CD-ROM CD Read Only Memory,1985年Philips和Sony发表黄皮书,定义了储存计算机数据、图形、声音及动画档案的规格,而为了往后能储存更复杂的数据,同时也规范了控制讯号,数据侦错、数据校正、扇区大小。CD自此进入了计算机记忆媒体的领域,CD-ROM可提供650MB,当时硬盘最大容量为850MB。,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85,CD-I CD-Interactive,黄皮书之后,Philips和Sony针对消费电子市场,推出了绿皮书定义多媒体CD的规格及相关的硬件规格(指搭配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媒体给使用者,其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同步播放声音、影像、与其它数据(例如文字),也就是具备了播放电影的能力,自此使光盘进入娱乐媒体的领域。,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86,Video CD,白皮书定义了CD-I的应用规格,CD-I Bridge,即所谓的Video CD,Philips、Sony、JVC、Matsushita共同开发Video CD储存的是以MPEG-1规格压缩之全屏幕全动态影像,整张Video CD可存放74分钟的影音资料。,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87,可写一次型光盘,CD-R 利用激光在CD-R有机染料记录面直接加热而烧出坑(Pit)或是使有机染料曾发生化学性退化(Degrade),总之就改变有机染料记录面对光的反射率。当光驱较低功率的激光读到坑(Pit)和原来的表面不同的反射率,被烧出坑(Pit)的地方它会吸收部分的激光,而原来的表面不吸收而反射激光,光驱将不同的反射结果转换成对应的数据,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88,可重写型光盘,可重写入型指光盘片可无限次的重复写入,将旧数据洗掉,重新写上新数据磁光盘 CD-MO(Magneto-Optical)相变盘 PD(Phase-change Dual)CD-RW(Rewritable),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89,MO磁光盘,CD-MO为磁光式光盘,推出时被预测将取代硬盘,但由于存取时间较长,因此在功能上一直无法超越硬盘,存取方式和一般的CD-ROM不同,无法和其它的光盘系统兼容,也造成磁光盘在推广上的困难。三种尺寸 2.5”MD,3.5”MO,5.25”MO。,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90,MO磁光盘,采用热磁效应写入数据采用激光对记录点进行加热,达到一定温度以后磁头产生的磁场即可磁化该记录点,根据磁化方向的不同表示0/1采用磁光克尔效应读出数据当激光照射到记录点时,反射光由于记录点磁化方向的不同产生偏振面的左旋和右旋,从而检测数据0/1,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91,PD 相变盘,PD是相变型光盘,1995年由Matsushita公司推出,这种光驱可读取其它的一般光盘片,但相变光盘在一般的光驱中却无法读取,由于兼容性的问题,相变光盘和磁光盘均为CD家族的异类,利用相变材料的晶态和非晶态两种状态记录信息,写入时利用激光束加热记录点后迅速冷却,可以改变其状态,晶态反射率高。,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92,CD-RW,为了克服PD的缺点,Philips和Ricoh在1997年推出的产品。CD-Eraseable CD-E CD-ReWritable CD-RW CD-RW光盘片可在任何非磁光式的光驱中读取,解决了兼容性的问题,但重复改写次数低于磁光盘。,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93,CD-RW,CD-RW 可以重复烧录 1000 次左右,数据记录在相变合金属上(具备高度反射性的晶体结构)在烧录数据时 CD-RW 使用最高功率的激光于写入数据 1 的位置加热,将小区域的合金物质融化,然后能凝结成非结晶的组织,使它无法像原先那样拥有良好的反射性。至于晶体结构的恢复,只要用中等功率的激光,就可以产生足够温度,将非结晶的组织还原成晶体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94,DVD,在CD系列的发展中,产品的改良都局限于光盘片材质与数据格式的加强,因此储存容量始终无法突破。DVD则从使用较短波长的激光束着手,并提高光盘片数据的密度,推出第一代的DVD储存容量即高达4.7GB,是CD产品容量的7倍,而如果采取双面双层的记录方式,容量更可高达17GB。,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95,DVD,DVD-ROMDVD-VideoDVD-AudioDVD-RAM,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96,下一代DVD两大阵营,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97,光盘存储器的特点,存储密度高非接触式读写盘面抗污染保存时间长使用方便价格低,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98,光驱的工作原理,写入时,被调制信号送调制器,将写入光束调制。调制后的光束由跟踪反射镜反射至聚焦系统再射向光盘,在光盘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读出时,写入光束不起作用。小功率(数mw)读出光束经光束分离器将从光盘反射回的读出光信号导入光电探测器,由光电探测器输出电信号。,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99,光驱的速度,最早的光驱是单倍速的,只能用来听CD,伴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发展,短短几年的时间,由原来单倍速光驱到发展到现在52倍速光驱。单速:150KB/S 8速:1200KB/S 24速:3600KB/S 52速:7800KB/S,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100,光盘数据分布剖面图,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101,光盘数据分布俯视图,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102,数据分布详解,Lead-in(导入区)这部分区域不包含具体的实际数据信息,该部分区域记录与实际数据相关的信息,这部分信息帮助激光头在读取数据之前进行相关同步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Program area(数据区)包含74 分钟的音频数据或者其他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分成99个长度至少4秒钟的音轨,相邻音轨之间可以插入一个两秒钟的暂停,也可以是连续的。Lead-out(导出区)包含无声音数据(静默)。不论是音乐光盘以及电脑数据光盘还是vcd光盘,其光盘数据分布图都是一模一样的,,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103,光盘数据分布结构逻辑界结构图,计算机组成原理 Slide 104,总结,存储器概述主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外存储器虚拟存储器存储保护,

    注意事项

    本文(四章存储系统2.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