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ppt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教学目的,一、学习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二、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教学重点,一、物境与心境相交融的艺术特色赏析。二、感受作者超拔高洁的人格。,作者简介,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父亲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少年时全家迁居芜湖。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等职。,1163年,张浚北伐,领建康留守。主张恢复中原,反对隆兴和议,两度被弹劾落职。后知潭州,迁荆南湖北路安抚使。乾道五年(1169)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不久病逝。其词多以抗金复国为主旨,气势豪迈,淋漓痛快,在南宋初期的词坛影响较大。也有写景寄怀之作,往往清疏淡远。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先生长短句。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他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二十三岁的张孝祥由地方长官推荐,参加在临安城中举行的进士廷试。就在同一年,参加应试的有后来著名的大诗人陆游(陆游因为大谈收复中原被秦桧除名),还有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为了让秦埙能中状元费尽了心机,他预先得知主考官内定为汤思退,便派人把他请到家中。汤思退见丞相有请,高兴得一早就来到秦府。但一等再等,在客厅里等了半天,却不见秦桧出来接见。正在闷闷不乐,忽见桌上放着一篇文章,就拿起来读起来。他把那篇文章背熟了,天也黑了,但仍不见秦桧出来见他,便回了家。几天来,他对秦桧派人请他,又不接见,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仍百思不得其解。又过了几天,突然接到朝廷命他为主考官的通知,才明白丞相的用意,便把秦府客厅中看到的那篇文章的题目作考题,结果廷试秦埙排在第一,张孝祥排在第二。,作者逸事,但在殿试时,却平地起波澜。殿试时,早已知晓试题的秦埙胸有成竹,但张孝祥掷地有声,对答如流。进士们策对完毕,主考官还是把秦埙排在第一位,张孝祥次之。但宋高宗御览策对时,觉得秦埙的策对都是往日秦桧经常说的那一套,毫无新意。而张孝祥的策对“议论雅正,词翰爽美”,令人耳目一新。加上宋高宗喜欢书法,张孝祥的字笔力遒劲,令宋高宗大为惊叹,于是亲自将张孝祥定为第一,还说:“张孝祥词翰俱美,必将名世。”后人称张孝祥为“甬上第一状元”。,张孝祥被宋高宗亲自定为第一后,秦桧事先精心安排的一切伎俩都白费了,秦桧自然气恼万分。张孝祥谢过皇恩后,开始一一拜谢当朝权臣和那些主考官。当张孝祥参见秦桧时,秦桧故意刁难说:“看来皇上不仅仅喜欢你的策对,而且还喜欢你的诗与字。你可真是三绝呀。”随即又问他诗何所本书何所法。张孝祥正色回答说:“我学的是颜(真卿)书,读的是杜(甫)诗。”秦桧听了很不是滋味,便语带讥讽地说:“天下好事,君家都占断。”散朝后,大臣们纷纷上来祝贺新科状元。秦党中最显赫人物之一曹泳为了笼络张孝祥,提出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张孝祥装作没听见,迅疾掉头它顾,将曹泳一脸尴尬地扔在那儿。,爱情婚姻,张孝祥正娶妻子为表妹时氏,时氏在1159年前卒于临安,除了简短的悼文三则外,于湖集中并无一词,一诗,一文提到时氏,双方感情应该是平淡的。23岁中状元时,秦桧党羽曹泳在朝堂上当众为女儿向张孝祥提亲,孝祥“不答”,当时他的身份是未婚的。但其实,早在十六岁时,他便同一位姓李的女子同居生子,儿子张同之。但在当时,李氏一直没有在张家取得合法地位,族谱中也没有将她的名字收录其中。,从1971年偶然发现的张同之的墓志铭上,更附为证。张孝祥在与时氏结婚前,被迫将李氏与张同之送走,李氏入道观出家,从此二人再未谋面。于湖词中本来有几首意义晦涩的情词因此得解,其实是张孝祥怀念李氏之作,如念奴娇风帆更起,木兰花慢送归云去雁,木兰花慢紫箫吹散后,阐述了词人对失去情人,痛别爱子的哀痛,悔恨与凄凉的心情。李氏究竟身份如何,这段感情因何要到被迫送别妻子,还是不解之谜,唯一可知的是,较之时氏,张孝祥对李氏的感情深厚得多。,张孝祥作品简介,张孝祥的文章,在当时就受到很高的评价,观于湖居士文集,大多收录的是他的政论奏议文。这类奏议文,用词精炼,想法独到。因张孝祥曾两任中书舍人,为皇帝执笔代言,因此其四六应制文,词翰爽美,虽是公文,却并不呆板,气质古雅,晓畅自然。文章内容多是对于南宋王朝政治的腐朽黑暗多有揭露和批判,表现了坚决抗敌、收复失地的爱国精神。张孝祥所撰游记不多,但所存数篇文字清隽,气质飘逸,写景优秀,譬如观月记。,文,诗,他的诗明显受宋诗的气质影响,学杜,学苏,受江西诗派影响。诗作内容包含对国事的忧怀,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羁旅感怀,其中尤以感怀诗最佳,体现了其诗风的清婉俊逸,诗意的深隽奇正和诗韵的平实简淡。他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在写景叙事之中流露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思想性。,词,张孝祥的词现存220余首,其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在词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其中尤以表现爱国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成就最为突出。总观张孝祥的爱国词作,字里行间无一不表达了他对故国的哀思长怀,对北伐中原的讴歌颂扬和对萎靡国事的悲愤感慨。除却立意鲜明的爱国词作外,张孝祥的咏怀词也因其英姿奇气的高雅格调而为人称颂,多为写景寄情、因事立意之作。除却爱国词和咏怀词之外,张孝祥的情词也别具风格。其情词深婉清丽,情深意切,佳作尤推思念情人李氏的几首作品,又展现了词人另一面多情的内心世界。,张孝祥的书法在南宋一代名气很高,宋高宗说他“必将名世”,南宋许多名家文人,都对张孝祥的书法推崇有加。他的书法并不局限于一家之长,而是广学各家所能,从而熔铸出自己的风格。其中尤以“学颜”,“崇米”为著。他的书法,一方面有颜真卿书法的遒劲雄伟,苍劲有力之态,一方面也有米芾书法的笔势奔放,秀拔清朗的面貌。除了揣摩前人墨迹,勤奋苦练之外,他也虚心求教当时书法名家刘岑,提高草书水平。总体而言,张孝祥各类书体皆通,而行草尤具飘逸奔放之势,他的书法盛行于南宋前期,在两宋书坛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书法,词牌,唐宋人选用词调,多数不拘于调名本意,可以较为自由地应歌或抒情。但是,他们往往非常重视词(曲)调的声情,注重因情择调,使曲调与词情融合无间。清沈祥龙论词随笔曰:“词调不下数百,有豪放,有婉约,相题选调,贵得其宜,调合则声情始合。”就指出了词调选择的重要作用。大体而言,婉约词人常选用蝶恋花、诉衷情、雨霖铃之类宛转曲折、哀怨低回之调,而豪放词人则多用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渔家傲之类音韵洪畅、激越奔放之调。,【念奴娇】词牌名,其调高亢。念奴:唐天宝年间长安著名歌妓。念奴娇 后世又称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名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写作背景,采石矶大捷之后,南宋军民极受鼓舞。宋高宗起用抗金派大臣张浚判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当时张孝祥在张浚幕府。到孝宗时,张浚和张孝祥重新受到重用,但随即受主和派诋毁,张浚罢判福州,张孝祥也受牵连而落职,回到芜湖家中。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因主和派失势,张孝祥得以复官,任静江(今广西桂林)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任职了一年时间,乾道二年(1166),又遭到诽谤而被罢官,再次经历了仕途的险恶。他七月由桂林北归,一路泛湘江,过衡阳,登衡山祝融峰,自长沙经湘阴,中秋之夜到洞庭湖畔。,平湖秋月之夜,诱发了词人深邃的“宇宙意识”和“勃然诗兴”,使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的豪迈气概。时年35岁。当时,张孝祥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张孝祥自认为忠君报国之心对天可表,在离任饯行时作的诗中,他曾写有“伏枥壮心犹未已,须君为我请长缨”的豪壮诗句;另一方面,他又深感世路的崎岖、只身漂泊的孤寂,常常念家思归,作于此后不久的念奴娇词即说:“一叶扁舟,谁念我、今日天涯漂泊?平楚南来,大江东去,处处风波恶。吴中何地,满怀俱是离索。”从中可以较真切地看到他当时充满着矛盾和痛苦的心境。,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临近中秋时节,洞庭、青草二湖,不见一点风的颜色。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观洞庭湖总的印象。“风色”:风有方向之别、强弱之分,难道还有颜色的不同吗?这里是通感的运用。三句点明地域与节候的特点,说明了这是一个接近中秋节的、风平浪静的洞庭湖之夜。,玉鉴(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如玉镜美玉一般的湖面广阔而邈远,上面只有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玉鉴:玉镜。琼:美玉。“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着:附着。这一句形象地概括出洞庭湖广阔无涯、优美而又平静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泛舟湖上所得的乐趣。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以世间万物的主人翁而自居的思想境界。,素月分辉,明(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银色的月亮将清辉泼散在湖面上,照进银河的丽影,随碧波荡漾。整个天水间都那样晶莹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是写月华星辉,波光水色的景象,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所以接下来说:“表里俱澄澈”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说来说去,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词人在这一句里点了出来,美就美在“澄澈”上。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的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三句“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既是对洞庭湖的夜景加以补充,同时又是作者爱国抗金这一高尚人格的具体写照,暗地里还反映了作者对南宋小朝廷腐朽黑暗政治的憎恶和不满。,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我心中悠然感到的那种美妙,实在难与人诉说。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相融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其实不然。这里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应念岭海(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肺(胆)皆冰雪。,想起我在岭南的这一年,只有月光可以见证我的忠肝义胆,高洁品质。岭海,指五岭以外,今两广一带。经年:一年或一年多。岭海经年:指作者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应”字表示推度猜测的意思。“应念岭海经年”,是由上片所写洞庭湖的景色,转而想起在岭南一年的为官生活。孤光,指月光。“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冰雪”,冰和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胸襟的坦荡。南朝诗人鲍照在白头吟里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些都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这一句是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的,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以“应”字领起,似承而转。作者回忆起“岭海经年”的为官生涯,并以“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来象征自己纯正无私和洁身自好。在结构上,它又与上片的“表里俱澄澈”在意境上下呼应。,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如今虽年老而深感发短袖寒,但我却能稳稳泛舟在这沧浪旷海之间。这两句又转回来写当前。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好像秋天的草木。“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沧浪:本指清苍色的水,这里指洞庭青草的湖水。“稳泛沧浪空阔”:不管处境如何恶劣,自己是安如泰山。这句是进一步抒发积郁于胸的堂堂正气,暗示出尽管屡遭谗害,环境险恶,但自己依然两袖清风,稳操航向。,尽吸(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我要以长江水为酒,举北斗星为杯,请天地万物为宾客,与之共饮。这是全词感情的高潮。西江,长江中下游。挹:汲取。“尽吸西江”,是说吸尽长江之水以为酒。“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这里暗用了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万象”,天地间的万物。这三句是词中的传神之笔,它进一步表现出作者襟怀坦荡、见识超迈与乐观豪爽的性格,颇有居高临下,对投降派不屑一顾的气势。,庞蕴在贞元初(785年)先到南岳参谒石头和尚。他问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开口就问了个超越万物的形而上的大法问题。石头禅师一听,忙用手捂住庞蕴的嘴,意思是这问题是不可言说的。庞蕴由此豁然有悟。后来石头禅师问庞蕴:“你到老僧这里后,日常都做些什么?”庞蕴回答:“要问日常事,即无口开处。”问答都是一语双关,石头和尚问话中含有日常心的意味,而庞蕴回答也是表示以道心处事,事事都是道,竟无下嘴的地方。说罢,又呈了首偈子给石头,石头听了点头称是,对庞蕴这段时间的参习很满意,于是便问庞蕴:“你是穿缁呢,还是穿素?“这是在问庞蕴是否出家。缁是黑色,僧人着黑色衣服,因此又称“缁门”、“缁衣”、“缁徒”;素是白色,印度俗人穿白色衣服,后借喻未出家的人。,石头问庞蕴是否愿意出家。庞蕴回答:“愿从所幕。”石头听出,庞蕴是在委婉地表示他并不想正式出家,只想以一位慕道人的身份修习禅法,也就不勉强,庞蕴也就没有行剃戒之礼。庞蕴在石头门下成为居士后又到江西南昌参谒马祖。见到马祖之后仍是问:“不与万法为侣的是什么?”马祖这回没有捂居士的嘴,说了一句:“等你一口把西江(长江)水喝干了,我再跟你说。”马祖这话用意和石头禅师一样,都是告诉庞蕴,禅意的第一义是不可言说的。石头禅师用手势示意了这一点时,庞蕴只是有所省悟,这次马祖用不同的方式告诉了同样的道理,庞蕴彻底领悟了禅家宗旨:大道是语言文字所不能追摹表述的,必须要靠自己的心性去体悟。于是庞蕴便留在马祖门下,参承二载。,扣舷独笑(啸),不知今夕何夕。,拍打着船舷尽情欢乐,忘记今夕是何年!舷,船边。扣舷,敲着船舷,也就是打拍子。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啸,蹙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不知今夕何夕”,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一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张孝祥稍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经松,很有余味。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拢来,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首尾呼应,结束了全词。,词的上片侧重描绘物镜。作者有意突出水天辉映、上下通明的澄澈意境,以形象手段传达从中感悟到的心物交融、天人同化的美妙体验。下片侧重表现超拔高洁、处变不惊的心境。,全词大意,临近中秋时节,洞庭、青草二湖,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如玉镜美玉一般的湖面广阔而邈远,上面只有我一叶细小的扁舟。银色的月亮将清辉泼散在湖面,照进银河的丽影,随碧波荡漾。整个天水间都那样地晶莹澄澈。我心中悠然感到的那种美妙,实在难与人诉说。想起在岭南为官的这一年,只有月光可以见证我的忠肝义胆,高洁品质。如今虽然年老而深感发短袖寒,但我却能稳稳泛舟在这沧浪旷海之间。我要以长江水为酒,举北斗为杯,请天地万物为宾客,与之共饮。拍打着船舷引吭高歌,忘记今夕是何年!,内容述评,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景中寓情;词的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这首词把重点放在抒发内心情怀上,突出描写了自我人格的高洁。词中表现的词人内心活动,大致有几个方面:“应念岭海经年”,概括地写出了在桂林一年的复杂心情。“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是作者经历政治风波后的自我安慰。“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借禅宗话头表达的透悟之语。以上几层意思,组合起来就构成了这首词所表现的“表里澄澈”这一人格之美的内涵。,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比较,张孝祥的词风最接近苏东坡的豪放,这首念奴娇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风格很相似。水调歌头写于中秋之夜,一开头就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时空观念引入词里,在抒情写景之中含有哲理意味。末尾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欲打破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阻隔,在人间建立起美好的生活。整首词写得豪放旷达,出神入化。,张孝祥这首念奴娇写的是洞庭湖中秋的夜晚。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他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仿佛是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关于人生的哲理。张孝祥的念奴娇则是将自身化为那月光和湖水,一起飞向理想的澄澈之境。两首词的写法不同,角度不同,但那种豪放的精神与气概,却是很接近的。,重点语句赏析,“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具体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三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既是写月夜洞庭的景色,也是词人心迹的写照。词人用“表里俱澄澈”的美景来表现自己“肝肺皆冰雪”的品质,其高洁人格、高尚气节、高远胸襟完全融入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皎洁清朗、通体透明的艺术境界之中,一个高风亮节、超尘脱俗的形象跃然纸上。,“表里俱澄澈”一句,语涉双关,既是描绘自然界的景色,天上是银河和皓月的光辉,下界是洞庭水的明亮如镜;又是词人的自我写照,意谓从外表到内心都晶莹剔透,毫无尘心杂念。这句可称为全篇的“词眼”,既是概括题旨的警策之笔,又是对此词艺术特色的形象描述。,请对“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作简要赏析。这三句想像奇特,气概纵横,笔墨淋漓,把全词的感情推向高潮,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词人要以长水水为酒,把天上的北斗七星当做酒器,邀天地万物为宾客,高朋满座地细斟狂饮起来。“尽吸西江”的壮举使词中的自我抒情形象占据了画面的中心,充塞于天地之间,作者的精神面貌和人格魅力在词中得到了鲜明表现。,艺术赏析,一、物境与心境的融合 这首词,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词的上片侧重描写物境,下片侧重描写心境。但两者并非分离为二,而是合二为一,物境与心境互相映射,达到了高度的融合。,二、超现实的想象 这首词写游览洞庭湖,但几乎没有纪实的成分,给人的感觉是清虚而空灵,暗示了词人精神上崇高、邈远的追求。从而创造了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三、翻陈出新 在写作技巧方面,这首词也颇见功力,主要体现在化用前人诗文词句意境,如从己出,不露痕迹。一是化用诗经成句。如“细斟北斗”,出自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挹酒浆。”这本是极有想象力的诗句,这首词中则反其意而用之,正适于表达词人的豪纵气概。又如“不知今夕何夕”,出自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本来是男子在新婚之夜对美好的夜晚、美丽的妻子喜不自胜之词,词人借用采表示对中秋之夜良辰美景的赞叹。,二是借用佛典禅语。“尽挹西江”原出景德传灯录(居士庞蕴参问马祖曰:“不与万法与侣者为何人?”马祖曰:“待汝一口挹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庞蕴当即领悟玄机)。本是禅宗“话头”,形象地暗示“不与万法为侣”的禅理,词人信手拈来,表明自己心胸开阔,并与下句“细斟北斗”组合。,三是借鉴了苏轼的赤壁赋的文辞意境。“着我扁舟一叶”句用苏轼的“驾一叶之扁舟”,而前赤壁赋一文写月夜之景、泛舟之乐、解脱之喜,其意境与心情,与这首词颇有相通之处,“不知今夕何夕”化用苏轼的水调歌头里的“今夕是何年”。,思考与练习,1、此词作者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2、简析这首词物境与心境相交融的艺术特色。3、“尽挹西江”三句的豪纵气概是怎样表 现出来的?,“尽挹西江”三句中,作者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大有调遣万物的气魄,极其豪放旷达,不仅使词中的自我抒情形象占据了画面中心,而且充塞于天地之间,作者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在词中得到了鲜明表现。,词的上片侧重描写物境,作者有意突出水天辉映、上下通明的澄澈意境,以形象手段传达从中感悟到的心物交融、天人同化的美妙体验。下片侧重描写心境。物境与心境互相映射,达到了高度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作者超旷的胸怀与豪迈的凌云之气。词中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表里俱澄澈”的邈远景色,更寄寓了作者高超的精神境界,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词人的思想,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词人的纯洁人格净化了。二者浑成一体。并且,遭遇困蹇却仍然光明磊落,甚至有能驱遣天地万物,“尽吸西江”的豪举,这就更加展示了作者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