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论语选读教学管见(邱大存、3、18).ppt

    • 资源ID:5389316       资源大小:9.27M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语选读教学管见(邱大存、3、18).ppt

    选读教学管见 邱 大 存,一掌握高考,把握目标二龙虫并雕,学好论语(一)咬“文”嚼“字”,亲近论语 1从“字”开始,激发兴趣 2懂得引申,善于迁移 3据形析义,深解文意 4重视语境,贯通“言”“文”(二)揣摩篇章,理解论语 1.紧扣题目,了解关联 2.拓展延伸,有机整合(三)关联作文,深入论语三多方探讨,独立思考,一掌握高考,把握目标,三年来浙江高考的试题 2009年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参考答案:(1)举一反三(2)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 教”亦可)评析:略,2010年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参考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2011年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参考答案:23.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 24.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子日:“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胡氏曰:“许昌靳裁之有言曰: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志于富贵,即孔子所谓鄙夫也。”(朱熹论语集注)注:胡氏(胡寅,一说指其父胡安国,或其弟胡宏)、靳裁之(胡安国之师),均为南宋大儒。23鄙夫“患得患失”的根本原因和严重后果分别是:-、(2分)24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儒家的价值观并作简要评析。(3分),2012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子日:“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胡氏曰:“许昌靳裁之有言曰: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志于富贵,即孔子所谓鄙夫也。”(朱熹论语集注)注:胡氏(胡寅,一说指其父胡安国,或其弟胡宏)、靳裁之(胡安国之师),均为南宋大儒。23鄙夫“患得患失”的根本原因和严重后果分别是:、(2分)24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儒家的价值观并作简要评析。(3分),2012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23.志于富贵(耻恶衣恶食)、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会干)24.儒家的价值观:志于道,而不志于富贵;评析:倡导“安贫乐道”,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其积极意义;鄙视“志于富贵”,反对“耻恶衣恶食”,但并不等于简单地鄙视富贵(从“志于富贵而已”中的“而已”可知);孔子强调“安贫乐道”,最终是为了“事君”,这和现实道德要求最终是为了人民利益,有本质差别。,2012年(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1)(2)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参考答案:23(1)贵人贱马(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24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1)义和利(2)人文精神和科技进步(3)实用理性和思辨精神(4)社会公平与效率第一(5)德治与法治(6)团队精神与个人发展(7)中和与斗争(8)谦让与进取(9)用世与功利(10)力行与巧言,选读“孔子与现代化”研讨会所列的 参考课题,浙江省高考默写:2009年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010年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11年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011年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认真研读 选读前言 教师用书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准确定位目标与教法。,选读前言中提及的具体学习要求:第一.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第二.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第三.提高个人精神品格。第四.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第五.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核心目标: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教师用书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在教学中应特别引起重视”“第一、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原著,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第二、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联系与比较的方法,正确把握孔子思想内涵。”“第三、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注意观点,正确评价孔子和孔子思想。”“第四、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批判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如下表:,传承文化、提升思想,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文化,学习章法、培养能力,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文章,读懂文章、积累知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文字,价值目标,教学内容,层次,(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应有合宜的教学定位:既不同于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选修课,不讲究系统和深度,也不同于中学的必修模块教学,不必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理解语言文字 基础 把握篇章联系 桥梁 探究文化内涵 目的“提高文化论著的研读能力”,包括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作者思想观点的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阐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防止两种倾向:脱离文本,盲目拓展,架空分析 逐句讲解,支离破碎,缺乏整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课型建议,教师串讲主题讲座读书报告评点交流课题报告作业练习,有所侧重有所兼容有所选择有所创造,关于指导意见中“教学课型”的再解读,1六种课型,只是相对的分类。(侧重、兼容、选择、创造)3无论采用什么课型教读,都必须达到“教学要求”中的“基本要求”。(三种基本教学方式:文本研习 问题探讨 活动体验),二龙虫并雕,学好论语,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出版社的选读在浙江省被列为高中语文的1A选修课程(要学半个学期),并被确定为高考内容。论语离开我们已经2500多年,是儒家经典;论语是对话体语录,是没有情节、没有故事的片言只语,名人警句;论语是文言,对于文言基础薄弱的高中生来说,恐怕比学外语还难。到底该怎样教学选读?像于丹那样讲论语行吗?有时候行,但绝大多数时间不行。于丹的心得风靡一时。于丹讲论语,她可以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讲下去,娓娓道来。这样的方式大众欣赏可以,但中学语文教学这样解读不行。,“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 心得)于丹讲论语,是“论语注我”,而非“我注论语”,“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学者的孔子,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历史的孔子,更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孔子。但我知道,这是我们的孔子,大众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易中天 序)(于丹心得 P15 P93等),“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学者的孔子,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历史的孔子,更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孔子。但我知道,这是我们的孔子,大众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易中天 序),这是多么婉转的评价。恐怕可以这样认为,易中天先生的言下之意是,于丹对“学者的孔子”、“历史的孔子”、“真实的孔子”的讲述还是有待深入的。确实,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者的孔子”、“历史的孔子”、“真实的孔子”和“我们的孔子”、“大众的孔子”、“人民的孔子”的解读,尤其是对前者的解读,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和实践。,我们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习选读,而非像于丹那样向大众讲述论语,因此必须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事实也是如此,选读这本书每一课的课后,均有“课文解读”、“文言练习”“相关链接”这三大块内容,这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极好体现。,我们应该龙虫并雕,既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又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使语文课不失为语文课。这是因为学生在语文课里学论语,而不是在历史课,或政治课,或其他学科里学论语。选读这门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在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而文章是语言和文化的中介物,是横跨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一座必经的桥梁。笔者曾尝试着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论语,(一)咬“文”嚼“字”,亲近论语 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由字型构造的巧妙性所带来的字义孳生的丰富性,能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艺术天地,其人文含蕴更是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学习文言,解读中国古代文化,更离不开对汉字的重视。,1从“字”开始,激发兴趣“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诲人不倦中的“闻斯行诸”章),引导学生探究字和名的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亲近汉字,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并进而亲近论语,感受论语等古籍的博大精深。作业(教材P60作业的拓展)找出一位有“字”的名人,说说他的“字”与“名”的关系,根据父母给你起的“名”,给自己起个“字”,并从中领会父辈的期望(要求每位学生上台发言)。陈 露,字 晨 林强强,字仁谦 余 翔,字潜底 王舒君,字逸贤 翁天琪,字羽凌 张旸懿,字嘉旭 金梦依,字夕仁 华义杰,字正平 魏楚寒,字 暄。,2懂得引申,善于迁移“字”与“名”的关系如何?“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第十四课中庸之道,选自论语里仁第10章),学生探究出“字”与“名”的关系,以后能将知识和能力迁移到其他地方;尤其是探究出那些难以一下子理解的“字”与“名”的关系,以后拓展阅读时解决了一些问题,定能进一步享受到创造的喜悦。比如说,理解了“子路,字仲由”中的“路”和“由”,那对“视其所以,观其所由”(第八课周而不比,选自论语为政第10章)、“虽欲从之,末由也”(第十二课高山仰止,选自论语子罕第11章)中的“由”字就容易理解了。,“樊须,字子迟”(“须”和“迟”均有“等待”的意思)“卬须我友”(诗邶风匏有苦叶)“昨者有一人税此院,云迟中表之远至者”(白行简李娃传)“由也兼人,故退之”(第十一课诲人不倦,选自论语为政第22章)“韩愈,字退之”,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1417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左拾遗,1117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P3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4)。”P48 P50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据形析义,深解文意,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P53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P9 711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P57 憑 凴 凭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P1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P7 監 鑒 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P8 151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P28 185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P18 繁简字 古今字 异体字 通假字,3据形析义,深解文意,1923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P59 187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P20 體礼 禮 豊祭祀之礼 个人之礼 社会之礼(秩序之礼),4重视语境,贯通“言”“文”“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优裕,“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于丹:“论语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论语中的损者三友,就是谄媚拍马的朋友,两面派的朋友,还有那些夸夸其谈的朋友。”)“友”的字形是:“”和“又”都是“手”的变形;一只手覆于另一只手之上即是友,表示友好;“友”最初就兼作动词和名词。在论语原著和选读第八课周而不比中,这个“友”都作动词用,因为这几句话都是讲“应该交怎样的朋友”。原著论语季氏中,紧接着有这样一章:“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这两章的句式相同,可印证“友”的用法。可见,“言”和“文”是如此不可分割,,(二)揣摩篇章,理解论语 1.紧扣题目,了解关联 选读是编者按照一定的意图编写的,有它的内在联系,每一课都有它的中心;但由于论语是语录体著作,选读虽经重新编排,仍会给人以跳跃飘忽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沉下心来,紧扣各篇的题目,了解篇中各章节的关联,这样才能真正领会论语的文化内涵,又掌握写作中的立意布局等本领。,第一课为政以德,共12章 主要是按“为政以德的好处”、“为政以德的具体内容”、“为政以德的前提在位者以身作则”这三方面来编排,条理井然,逻辑严密。第1、2章讲“为政以德的好处”:第1章中的“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说明“为政以德”的好处是可以无为而治;第2章中的“有耻且格”,说明“为政以德”能使人对不守规则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地遵守。第3章至第8章,是“为政以德”的具体做法:富民,足兵,教民,正己,修文德,取得百姓的信任;节约用度,爱护百姓,役使百姓注意不违农时;鄙视武力和权术,崇尚朴素和道德。第9章至第12章,是“为政以德”的前提,即在位者的以身作则:当政者本人庄重严谨、孝顺慈爱,办事严肃认真,恪守信用,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心竭力;当政者自身作出榜样,就是对百姓最好的教育。,第6章(“季氏将伐颛臾”章)与“为政以德”关系如何?学生开始觉得第6章(“季氏将伐颛臾”章)与“为政以德”关系不大,经探究,懂得季氏的做法是对“为政以德”的挑战,因此,紧接着的第7章写道:“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可以说第一课为政以德具有议论文的典型格局:为什么,怎么样;正面说,反面议。学生这样学习,既了解了为政以德的文化内涵和编者的意图,又可以掌握议论文的写法。,诲人不倦 为什么要诲人不倦?“性相近习相远”“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诲”谁?“有教无类”。“诲”什么内容?“文行忠信”诗、礼“诲”的原则和方法 多种多样“诲”者的素养?教育作用(第1、2章)教育对象(第3章)教育内容(第4、7章)教学方法与原则(第5、8、9、11、12章)教师素养(第6、10、13、14、15章)重点研读:教学方法与原则、教师素养,“高山仰止”一语能否统领所选的章节?从孔子跟学生之间交往的自身言行中可以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在学生的眼中孔子是怎样的一位老师?经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从孔子跟弟子之间交往的自身言行中感受到了孔子的为人和性格,了解到孔子被人景仰的原因忧学生所忧,乐学生所乐,亦师亦友,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坚持原则,善于识人,富有人情味。而颜渊、子贡眼中的孔子是一个学问高,道德修养高,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师长形象,这一点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孔子的高大,正是通过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关系得出来的,因此“高山仰止”一语能统领所选的章节。,2.拓展延伸,有机整合,选读全书15课,每课倾注了编者的思想,每一课都有它的中心,但它统领的章节并非只能为该课所用。教学时将别课有关章节与本课整合贯通,会有很好的效果。,如中庸之道这一课,当然集中体现了中庸思想,但中庸思想在选读中很多地方都有体现,如第六课君子之风的12.8章(P30文质关系)、第八课周而不比的15.22章(P38群而不党)和14.34章(P39以直报怨),第十一课的11.22章(P54闻斯行诸)等。教学中庸之道时有机整合这些章节,会加深学生对中庸思想的认识。,又如理解孔子的“仁爱观”,光凭第五课仁者爱人所说的“忠”“恕”来理解,是不够全面的。结合第十四课中庸之道的13.24章(P68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和17.13章(P68子曰:“乡原,德之贼也”)、第八课的4.3章(P38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和14.34章(P39子曰:“以直报怨”)的学习,才能了解孔子不是好好先生,他的“仁爱”是有很强的原则性。,(三)关联作文,深入论语,关联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它以教材作为聚焦源或辐射源,教师或学生或师生共同设计学习方案,即拓展学习视野、承设一种或多种阅读情景,使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鉴赏与理解,对其构思立意、写作技巧、语言信息等进行加工提炼和多角度转换,从而在对文本的再创造中不断地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进而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此,笔者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也用于论语选读的教学,以收深入理解论语内涵并提高写作水平之效。,关联作文可以针对一篇课文,也可针对一本教材;既可以有平时作文,也可以有考试作文。教学论语选读时,笔者出过以下一些题目:论语中的侍坐章,我们所学的选读中题为“沂水春风”,原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题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你觉得哪个题目好?为什么?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开头的排名和文中发言的顺序为何不同?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子路在论语选读中出现频率相当高,孔子对子路的态度也比较复杂,你是怎样看待子路的?请以“子路其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于丹特意在心得封面写道:“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你同意于丹的观点吗?为什么?请以“论语的真谛”为题写一篇文章。,以“礼”为序 孙思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的标题排名是按照孔子四位弟子的年龄大小而定的。但文中让子路先回答,再是冉有回答,接着是公西华回答,最后是曾皙回答,这样的顺序,我认为是以“礼”为序的。子路大胆,直率,并不注意十分烦琐的礼节,以其为头,既刻划了他的性格,又为本文之线索起了一个头。线索为文章思路之所在。以子路为开始,便用他的性格,说明他的无礼,为后文的“礼”字做铺垫。继子路之后,是冉有。冉有比子路要谦虚一些,但他目标太小,希望在小国之中当一位普普通通的君主。在孔子眼中,冉有比子路礼貌得多,即老师不开口,自己一定不会开口,而当老师指名道姓时,便尽己之力,将己之想法说出来,这是难能可贵的。,对于公西华,孔子是给予了十分的肯定。但公西华过份谦虚,礼貌,不惜将自己说得只值几文,只能做一小官,无他大用。但孔子认为他是十分出色的,只是过分的谦虚,或许没有足够的信心。唯一令孔子满意的是曾皙。只有曾皙提出的才是孔子真正认为的“礼”。只有当人民安居乐业之时,这“礼”字才真正地被表现出来。而曾皙提出的观点及理想,正为人民的安居乐业。文章根据孔子对不同弟子所回答的不同问题表现出来的不同表情,表现出孔子对“礼”的要求十分之高。本文以“礼”为中心,从鲁莽无“礼”有“礼”少志过分“礼”让适当用“礼”,从中可以了解到儒家思想是以“礼”为基本,以“礼”服人,进而发展出治国之道。作者以儒家思想根基之一的“礼”字来作为行文的线索,突出“礼”字所表现的特点,并根据孔子学生各自的性格和特点来编排顺序,慢慢地表现出“礼”字来,此为本文之特点,也为本文的重要思想。,我校论语选读学分认定考试 易中天在于丹论语心得序中写道:“于丹白衣白裙,坐在一张黄色的长沙发上,旁边是红衫的央视主持人柴静。我灰不溜秋地坐在她们的对面,准备提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这是 2006年11月12日的下午,地点是“百家讲坛”的演播室,话题则围绕着于丹的论语心得展开。服装未经设计,访谈也很自由。但我看着这一对桃红李白,总不知孔老夫子见了会作何感想,便不怀好意地问:你们美女也喜欢孔子吗?在你们这些美女的心目中,孔子是什么样的?“谁知于丹并不上当,应声答道: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你同意于丹“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的说法吗?请以“的孔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注意:题目横线上的文字由你自己填写,但必须与色彩有关。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这样的题目可以说是力求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学生写好这样的作文,既要有扎实掌握教材并拓展延伸的功力,又要有展开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澄澈的孔子 曹丹琦 如同一坛千年的美酒,颜色由黄转青,最终澄澈。当所有杂质都沉于坛底,那一坛清冽,方才称得上酒中佳品。千年的争议,神化、丑化,或许只有像于丹所说,拂去那层层色彩,用温度,才能感知最真实而客观的孔老夫子。那么,孔夫子是什么时候被刷上第一层色的呢?是了,是汉天子统治下的时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与汉武帝为他刷上了一层政治色彩。从此,百家争鸣变成了独尊儒术,戴着国学的光环,孔夫子在国人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一占便是两千年。可是,带有这种政治色彩的儒学不是孔夫子的儒学,那是董仲舒的儒学。要说政治色彩,不可否认,儒学中的确有为奴隶制服务的成分,只是后来被封建的独裁者窃取了去,将人民的思想牢牢禁锢在自己的手中。可是,被涂上腐朽色彩的孔夫子,却真不可不说是荒谬了。“三从四德”,中国古代妇女最沉重的一副枷锁。守妇道守妻义,却一定要在这之前加一句“圣人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被演绎为孔子思想的精华。真不知孔夫子面对自己坚持一生的“周礼”被阉割成这样会作何感想。,被涂上腐朽色彩的儒学,绝不是孔子的儒学,它是朱熹之流的儒学。打着孔子的旗号,中国大地上竖起无数可悲的“贞节牌坊”。孔夫子和他的儒学还被刷上了什么色彩呢?在未中举时的范进、咸亨酒店的孔乙己眼中,儒学怕是灰得让人黯然神伤吧?在推行科举制,主张八股文的统治者眼中,儒学会是金光闪闪的吧?在“史无前例”中,孔老夫子真是黑得暗无天日。只是,这一切都不该是孔子该有的色彩。时岁变迁,孔子身上被涂抹的色彩被层层剥去,尽头是春秋时代那位慈祥的长者为了推行礼义而奔走各国,为了启发学生而循循善诱孔子该有的恐怕不是色彩,而是温度,他的胸膛里跳动的,是一颗包裹着仁与礼的炽热的心。正如于丹所说,真正的圣人,不会只是一味地说教,一味地用繁复的形式禁锢人的思想,他所做的,只是使活活泼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流传下来,启迪后人,温暖后人,让后人在感知他的温度里受益非浅。那是一坛沉淀了千年的佳酿,曾被搅起浑浊。当一切都风平浪静,舀起一勺清澈美酒,绵软醇香。启唇轻抿,你醉了吗?,这篇考场作文不久(2008年5月)获第三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金奖。作者把书读实、读活、读薄,并处处扣着“历史的孔子”、“真实的孔子”的政治色彩、生活色彩、命运色彩来写,写得符合逻辑,写得有散文味。笔者为什么不以“孔子其人”之类的题目要求学生作文呢?就是因为要引导学生“死”“活”相结合,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深入课文,跳出课文,显示出一定的创造能力。当然,这样,也有利于理解孔子和论语的内蕴,以进而达成选读这门课程的核心目标。,三多方探讨,独立思考,中庸之道,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5月新1版):【中庸】儒家的反动道德说教。论语 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朱熹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儒家鼓吹中庸,是要人民处理事情不偏不倚,循常守旧,以维护反动统治秩序。后泛指平庸、妥协、保守、折中。鲁迅华盖集通讯: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讨论题、作文题:科学发展观与中庸之道,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吕氏春秋察微)“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风)向雷锋同志学习 毛泽东,仁,人与人之间(以二人表示)相亲相爱叫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论语里提到“仁”的地方共有109处。“仁”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1)家族成员间的亲善关系。(2)要用对待家庭成员间的友善态度来对待别人。(3)“仁者爱人”表现在统治者身上就是要有爱民之心。“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P38周而不比)(观过知仁)“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论语雍也,呈现各家解读:“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课文解释分别为“团结”“勾结”。“忠信为周,阿党为比”(孔安国论语孔氏训解)“周,普遍也;比,偏党也”(朱熹论语集注)“周是博遍之法,故谓为忠信;比是亲狎之法,故谓为阿党”(皇侃论语义疏),“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有耻且格”课文翻译为“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归顺”“格,至也。言躬行以率之,则民固有所观感而兴起矣,而浅深厚薄不一者,又有礼以一之,则民耻于不善,而又有以至于善也。一说,格、正也。书曰:格其非心”(朱熹论语集注)改过向善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 恪,补充课本注释: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P38周而不比)课本:“看他的行为,观察他的经历,考察他的习惯兴趣,一个人能躲到哪里呢?一个人能躲到哪里呢?”所安:安,习惯。汉书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安于现状,以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 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做。论语为政:“视其所,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美于徐公。”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 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则王乎?”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义耳。”因由;缘故。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哪一项与本义最接近?,=,以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 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孙丑)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公孙丑说:“管仲使他的君主称霸,晏子使他的君主扬名,管仲、晏子还不值得效仿吗?”(孟子)曰:“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说:“凭齐国的条件称王天下,真是易如反掌。”(公孙丑)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我这个学生就更糊涂了。凭文王的德行,寿近百岁才去世,尚且没能(使仁政)遍及天下;武王、周公继承他的事业,这才(使仁政)遍及到天下。现在您说起称王天下,似乎很容易的样子,那么文王也不值得效法了吗?”(孟子公孙丑上),“暮春者,春服既成”P63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 为政),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课本翻译:“士人追求正道,却以吃穿不好为耻辱,这样的人不值得跟他讨论。”这是定语后置句,没有体现。,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时代 老 愚“于丹论语心得签售一日过万册”,这个新闻近几日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因为它不是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签售当日,我路过中关村图书大厦,看见好多人绕着楼排队,起先以为是商场要大优惠,他们在抢购什么东西,走近才知道,原来是为了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冬天的风在他们身上肆意拍打着,蛇样的队伍却越来越宠大,从这样的人群旁边走过,心情颇为复杂。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厉害的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自余秋雨开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人们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就去如饥似渴地阅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比如,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演义,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给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以找到这么两条:一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二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他们尽管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不能给我们提供学术标杆,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当然不是坏事。如果往深里思考,忧虑也不少。,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出版的一窝峰,使咀嚼式文化产品急速繁殖,读者越来越懒了。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取椟还珠。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在我看来,“奶妈文化”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论语固然要看,但重在实行。孔子塑造了中国人的特征和行为准则,昭示了礼乐调和的人生境界。人之为人的奥秘皆在于此。用心去读,用力实践,论语才有价值,否则就只是滑稽的装饰。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会读孔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样要哭了。(选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12月4日,有删改),15、对抢购“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这种现象,作者有怎样复杂的心情?(3分)16、请简要阐释“文化方便面”的内涵。从“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这一现象,请分条概括这个时代有些人对中国文化的精神追求。(6分)17、文章用“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去读孔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样要哭了”结尾,其意图是什么?(4分)18、综观全文,你如何看待“文化奶妈”这一人文科学领域的传承方式?请就作者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六、现代文阅读(19分)15、对人们亲近文化感到欣慰(答出“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给出了条文化传承之路”也可);对看经典不是为了经典本身及其意义与价值,而是为名人的签名、名人的解读甚至只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感到悲哀;对这种文化传承的产业化运作方式的批判。(每点2分)16、文化快餐,缺少营养(方便面能充饥但营养不够,长期吃会营养不良;不阅读经典原著,就不能理解文化真正的内涵。意思对即可)(2分);精神追求:(1)追求传统文化的通俗化;(2)追求传统文化的速成,只要结论和能受用的东西。(4分)17、(1)作者为这些人接受这种快餐文化,装点门面感到悲哀;(2)作者意在对自己的观点做进一步的强调,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3)文章开头从于丹的签名售书写起,结尾又写到签名售书,首尾照应,使结构严谨。(1)点2分,(2)(3)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18、作者对这一文化传承方式主要持否定的态度。学生对作者的观点既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言之成理即可。(观点2分,理由4分),“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 心得)于丹讲论语,是“论语注我”,而非“我注论语”,“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学者的孔子,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历史的孔子,更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孔子。但我知道,这是我们的孔子,大众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易中天 序)(于丹心得 P15 P93等),谢 谢 大 家!,

    注意事项

    本文(论语选读教学管见(邱大存、3、18).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