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时效及量效.ppt
第二章针灸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第五节 针灸时效和量效,第五节 针灸时效和量效,一针灸时效(一)人体节律1人体生理节律2人体病理节律(二)人体节律与针灸效应1 现代时间针灸学研究2 古代时辰针灸疗法研究(三)针灸时效过程1 针灸作用的时间过程2 针灸施治时间长短对针灸效应的影响3 针灸效应的时限性,二针灸量效(一)毫针针法的量效1 毫针刺激物理量 2 毫针刺激的量效(二)艾灸的量效1 影响艾灸刺激量的因素2 灸量与灸效的关系(三)电针的量效1 影响电针刺激量的因素2 不同参数电针的刺激效应(四)电针与手法运针的量效差异,针灸时效-是指时间因素对针灸效应的影响以及针灸效应产生的时间规律.针灸量效-是指针灸刺激量与其所引起的效应的关系。,一 针灸时效,人体节律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按一定周期和顺序重复发生的变化称为生物节律(biorhythm).1 人体生理节律 2 人体的病理节律,(一)人体节律,1人体生理节律,昼夜节律 亚日节律超日节律近似月节律近似年节律,(1)近似昼夜节律(circadianrhythm):昼夜节律指周期为244小时的生物节律。,人体的体温呈近似昼夜节律变化消化吸收与代谢的昼夜节律:4时最低,午后最高 呼吸系统的近似昼夜节律(耗氧量):肾脏功能的近似昼夜节律:尿量的昼夜节律很明显,昼显著多于夜晚。心血管系统的近似昼夜节律:BP4点最低,中午后最高 内分泌的近似昼夜节律:免疫系统的近似昼夜节律,(2)亚日节律亚日节律指周期短于20小时、变动频率超过每日1次的生物节律。人的呼吸、脉搏、心电、脑电和胃肠电等节律都属于亚日节律,其周期以分或秒计,神经放电活动的周期更短,只能以毫秒计算。(3)超日节律超日节律指周期性变化频率多于每日1次的节律,从周期来看,是指周期长于28小时的节律。,2人体的病理节律(pathologic rhythm)疾病时体内的某些生物节律发生紊乱,形成病理节律,如心脏病好发于冬季 又表现出昼夜节律;心肌梗死发生高峰在早晨,这时心功能处于低谷;心绞痛在凌晨3时发病最高。过敏性哮喘常发作于后半夜,这时呼吸道阻力最大,血中儿茶酚胺浓度最低,而组胺含量最高,患者对致敏原的敏感性最高。如细菌性感染,发热多在早晨5时至中午12时,9时达到高峰;病毒性感染,发热出现在14时至24时这段时间,晚上10时左右达到高峰等。,(二)人体节律与针灸时效,中医学早在(内经)时期就十分重视针灸的时机和效应的关系,创造了多种以时间为条件的针灸方法,如子午流注针法(纳甲法、纳子法、养子时刻注穴法等。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日运法和择时耳穴法等,现代时间针灸治疗学研究,国内许多学者对时间针灸治疗学进行了实验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进行“涌泉”穴不同时辰针刺的系统研究,结果证实,不同时辰针刺,对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视上核神经分泌细胞核体积、肝脏等组织中的还原谷胱甘肽含量都有不同影响。,天津中医学院系统地观察了针灸“足三里”穴对消化道生理功能节律的影响,观察到亥时电针对胃排空的作用强于其他时辰,白天针刺较之夜晚更能促使胃酸分泌和胰淀粉酶、尿淀粉酶的排出量增加。,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研究了不同时辰电针“环跳”穴对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发现血浆皮质酮在晚上23时针刺后升高非常明显,在下午17时针刺反而有所下降,痛阈变化也在上午11时针刺上升最高,早晨5时最低。,小结,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有其节律变化特点,古人早已掌握这些节律,并创立了不少以节律为基础的针刺疗法。实验研究证明,不同时辰针灸所产生的效应是不同的,针刺调整作用除与机体的功能状态有关外,还随着机体生物节律变化而变化。,(三)针灸时效过程,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与时间的关系,称为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其效应过程呈现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即先经过一个潜伏期,然后迅速上升,在高水平维持一段时间后逐渐下降,回落至接近针前水平。时间效应曲线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针效与时间的关系,称时间效应曲线.,1 针灸作用的时间过程,根据这一曲线,可将针灸效应的时间过程分为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下降期。,(1)潜伏期:是指从针灸刺激开始到针效出现的这段时间。,速发性反应潜伏期短者(数秒或钟数分钟),称为针灸的速发性反应。迟发性反应潜伏期长者,称为针灸作用的迟发性反应,针灸效应需在针后几小时或数天后才逐渐呈现和发展至高峰。,(2)上升期:从潜伏期后针效上升到高水平的这段时间称作针效上升期。(3)高峰期:是指针灸效应维持在高水平的一段时间,它反映了针灸刺激信号在体内发挥了最大的调动能力。(4)下降期:指针效从高峰期后下降到针前水平的时间。,2针灸施治时间长短对针灸效应的影响,针灸施治时间长短包括:一次施术(留针)时间 针灸间隔时间 重复施术次数。,(1)一次施术(留针)时间,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不同留针时间对气虚患者心搏量影响不同,留针5分钟针效差,15-30分钟针效才明显。对软组织损伤的影响:在急性损伤中,以留针30分钟疗效最佳,慢性损伤中,以留针60分钟疗效最佳。可见针刺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是不同的。许多实验研究已证实留针的最佳时间以2030分钟最佳,这与古人的认识基本一致。,(2)针刺间隔时间和重复次数,针刺间隔时间:两次针刺间隔的时间。针刺重复次数疗程 可反映针刺刺激的频率和量的积累。要依病程长短、疾病性质、体质差异而定。急性病可每日23次,慢性病可每日或隔日一次。,3针灸效应的时限性,时限性针灸治疗后有效作用持续的时间。临床一些疼痛性病症,如牙痛、头痛、三叉神经痛等,针灸的止痛效果良好,但当针灸治疗结束后,一段时间内病情又多次反复,甚至有的患者针则止痛,停则痛发。大量临床研究资料已经证实,由于针灸作用的时限性,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两次施术间隔时间的最佳参数为36小时。,针灸后效应,针灸后效应停止针灸后继续存在的针灸效应称为针灸后效应 针刺镇痛有非常显著的后效应,针灸时效,1 现代时间针灸治疗学研究2 古代时辰针灸疗法研究,针灸时效过程,1 针灸作用的时间过程2 针灸施治时间长短对 针灸效应的影响3 针灸效应的时限性,人体节律与针灸效应,二、针灸量效,不论何种刺激,要引起脏腑器官的反应,必须在三个方面达到某个最小值: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针灸的刺激量可用刺激参数衡量。,针灸的量效反映了针灸刺激量和效应之间的相关性。,(一)毫针针法的量效,毫针针法可分为 基本手法 基本手法有捻转法和提插法三大类辅助手法常用的有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和震颤法等补泻手法单式:单式补泻手法包括迎随、徐疾、提插、捻转、呼吸等补泻,复式:是将基本补泻手法和行气法等多种手法配合应用。,1毫针刺激物理量,从力学角度来看,毫针针刺是一种机械运动,它对机体的有效刺激是作用于穴位感受器的机械力。这种机械力可简单地分解为 扭力 提插力 摆动力 毫针针刺的刺激参数,主要是与针的机械运动相关的力的方向、位移、时间、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关。,2毫针刺激的量效应,不同的刺激量作用于机体可产生不同的效应,称为针刺量效应。掌握了这种量效应规律,对针刺规范化和定量化具有重要意义。量的大小是针刺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有人将捻转手法按刺激量的大小划分补、泻术式。补法:如捻转幅度小、用力轻、操作时间短为补法;捻转幅度小(90度);捻转频率高(120转分)为补;泻法:捻转幅度大、用力重、操作时间长为泻法。捻转幅度大(180度)、捻转频率低(50转分)为泻,(1)补法与泻法的量效,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会产生不同的量效应,临床上亦会产生不同的疗效。如对6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快速捻转法(230-250转分)、慢速捻转法(60转分)及仅留针不捻转三 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由于刺激量不同,患者的上下肢肌力恢复及痛阈的提高有差异,快速捻转组明显优于慢速捻转组和留针不捻转组。,(2)不同补泻手法针刺效应不同,如 烧山火,可使末梢血管舒张,皮肤温度升高,针下出现温热感;透天凉,使末梢血管收缩,皮温降低,针下出现凉感。,同是补法:烧山火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出现针下热感,引起运动从属时值缩短,捻转提插补泻的补法则引起运动从属时值延长,两者作用相反。同是泻法:透天凉手法使运动从属时值和视时值延长 捻转提插补泻的泻法作用相反。,以上说明不同类型的针刺补泻手法,是由不同的操作程序所组成,因而在构成刺激的质与量方面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也就不同,对机体内组织器官的代谢与功能的调节,在范围、强度和反应方向等方面各有其特点。,(二)艾灸的量效,影响艾灸刺激量的因素 艾灸对某些器官功能的影响分为二方面艾灸温热性刺激艾绒药性,温度的幅值、温度升降速度、温度作用面积、艾灸壮数、每壮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三)电针的量效,影响电针刺激量的因素 电针仪的输出参数为波形、脉冲幅度、脉冲宽度脉冲的重复频率等,这些均影响电针刺激量的大小和效应。,不同参数电针的刺激效应,在一定范围内电针效应随强度增加而递增,但超出一定强度范围后其效应反而减弱。电针镇痛的刺激强度一般以机体能忍受为宜,过弱效果不佳,过强机体不能忍受。,(1)刺激强度(振幅),规律脉冲:人体容易适应调制脉冲波(疏密波、间断波):较少适应现象不规则的声电波(音乐、语言等):人体不易产生适应现象。,(2)波形,(3)频率:,研究表明,不同频率的电针可引起中枢释放不同种类的神经递质。,(四)电针与手法运针的量效差异,电针电针是在毫针针刺穴位获得针感后,在针柄上连接电针仪,通以微量脉冲电流来兴奋穴位组织;针感与传人纤维类别电针以麻感为主,主要经类粗纤维传人中枢;,手法运针手法运针则是借助提插捻转等机械动作来达到使穴位组织感受刺激量的作用而引起兴奋针感与传人纤维类别手法运针以酸胀感为主,主要经以类为主的纤维传人中枢。,电针与手法运针针刺效应的对比,针刺“次髎”穴提高膀胱内压,手法运针的效果要比电针明显得多。在提高皮肤温度、镇痛针麻、调整胃电、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抑制癫痫样放电等方面手法运针均较电针为佳。对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电针较手法运针好.因此,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对电针和手法运针的应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思考题,1.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由于针灸作用的时限性,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两次施术时间的最佳参数以几小时之间为宜。A13 B36 C79 D1012 E12小时以上2.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由于针灸作用的时限性,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两次施术时间的最佳参数以几小时之间为宜。3.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期施术参数,每个穴位操作时间以几分钟之间为宜。A13 B36 C79 D1012 E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