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翻译能力的提升.ppt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翻译能力的提升,小组成员:刘捷汪巧红王菲菲,何为翻译能力?,翻译能力的构成,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学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有各种不同的见解。eg.天赋说(Nida):优秀的译者是生就而不是造就的;自然说(Harris&Sherwood):任何一个双语者,只要有足够的语言能力,便可以成为“自然的翻者”(natural translator)建构说(Shreve):由文化决定的形式-功能集(form-function sets)进行重新组织 交际说(Nord):翻译能力的核心在于与翻译过程中的各方保持积极的互动关系,并生产出符合客户要求的译文 语篇协调说(Hatim&Mason):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互文性来界定翻译能力 认知说等等,认知说,认知能力(概念、推理、分析、类比、预期、联想、比较 等等)语言能力(语法、句法、词汇能力,语义结构,表情能力,修辞、风格、主题、文化 翻译能力 意识,对语言差异的敏感,等等)技巧知识(句法形式、指称准确、情境合适方面的操作)交际能力 目标知识(对交际伙伴,社会、情景、文化语境,目的、功能的了解),翻译能力阶段层次说,从不同视角出发:二阶段说:社会-规范视角(Toury)翻译能力发展过程不是翻译转换的消失,而 是转换的移位 三维度说:建构主义视角(Kiraly)合作性(autonomy)、真实(authenticity)、专业水平(expertise)四阶段说:心理语言视角(Presas)联想的译者、从属的译者、复合的译者、协同的译者(由源语的词项联想到该语言的心理内容库,然后对应到目标语的心理内容库,再由该库联想到该语言的对应词项。这是最理想的译者。),五阶段说:技能发展视角(Chesterman)初学者(novice)阶段 技能重心是加工信息、掌握与翻译相关的客观事实、特征和行动规则 高级学习者(advanced beginner)阶段 技能重心是对语境各个方面进行考量 能力阶段(thecompetence stage)技能重心是对情境做出整体的分析和计划 熟练(proficiency)阶段 技能重心是同时运用经验与直觉、理性与分析 专家水平(expertise)阶段 完全依赖直觉,如果存在慎思,那也是对直觉批评性的思考,目前国内翻译教学方法,国内翻译教学现状(上课模式,优点及弊端)上课模式:虽说目前不少翻译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但是中国的翻译教学依然是传统教学模式,即“传授式”教学,操作流程是:教师首先讲解一些技巧和翻译理论,然后布置与之有关的翻译练习,让学生通过翻译实践不断强化、巩固技巧,最后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译文逐个批改与讲评,给出评价标尺和终极译文答案,优点:教师完全控制课堂,掌握教学进度,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正面教育的作用,一个教师可以教授众多学生,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翻译基础信息及基础技巧缺点:(1)翻译知识是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的,这种强行塞进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容易造成知识“消化不良”,学生获得的知识是零碎的、片面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活其内部学习动机;(2)传统翻译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忽视学生“学”的功能,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难以发挥,创新意识得不到激活,容易失去学习动力,最终影响教学效果;(3)传统的翻译教学过分强调学生对翻译中增、减、分、合等微观“翻译技巧”的把握,忽视对整个翻译流程的宏观控操,进入翻译实践中仍然不清楚何时、怎样运用所学技巧。,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转换能力 玛莉安娜奥罗兹科认为,翻译能力的关键是转换能力,而转换能力又可以具体分为几种次级能力,包括:理解能力、重新表达能力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能力等。语言对比能力 能够从词汇、句子、语法、语义、使用习惯、文化等层面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从而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语篇能力 语篇是完整的话语表达,通常由多个句子组成。著名语篇研究学者伯格兰德和德莱斯勒提出了七项语篇特征的标准: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境性、互文性。非语言能力 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语用和符号意义的不同。利用文献资源的能力:字典、百科全书、数据库、相关文本、专家等等。,不同学者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国内不少翻译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翻译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探索,产生了多种具有新意的翻译教学模式:王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文军:“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伍小君:“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苗菊:“过程教学法”胡志鹏:“以翻译评价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以学者为中心”的翻译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建立新型师生关 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认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翻译能力和思考能力;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在详解并示例一种翻译法 或技巧后,给学生布置事先选定的相应翻译练习;完成练习后,进行小组讨论选出小组成员共同认可的较好译文;教师检查各小组译文后,再对其分别加以评价,指出译文中的优点和不妥之处;最后教师将参考译文提供给学生,并鼓励大家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师生共同探讨某种译法。,“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特点:1.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 2.教学程序要明确,不同阶段有不同任务 3.作用方式要多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作用方式,“交互式”翻译教学,教师要营造一种学习氛围,通过引导、启发,让 学生积极参与翻译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提问、小组讨论、赏析等课堂形式创造出一种师生、学生交互协作的环境,在每个交流环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侧重点,并在翻译实践中不断地强化它们,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翻译思维习惯,培养翻译技能意识。,“以翻译评价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翻译评价 翻译道德评价 翻译职业道德为基础,关注译者在评价时的道德心理状态。在客观上表现为“求同”和“求异”的协调和选择;主观上,表现为“诚实”和“敬业”的道德准则的追求 翻译功利评价 翻译目标的实现为主旨,是译者作出某项翻译选择或翻译决策的直接依据 翻译审美评价 提高语言鉴赏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过程教学法”,翻译教学者主要采取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将同伴互评引入翻译教学,使其与教师评阅有机结合。优点:助于减轻翻译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对翻译学习者也大有裨益,如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增添翻译练习的机会,强化校改意识,深化对翻译原理和策略的理解,提升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翻译能力。缺点:适用人群的局限性,班级人数不应过多,学生应有讨论的习惯,同时应具有较好的双语语言基础,思考及互动 以上的几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你认为哪一种更有效可行?为什么?“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交互式”“过程教学法”“以翻译评价为基础”,翻译过程:张培基:理解、表达、核校尤金奈达:分析、转换、重构,现以理解、转换、检查三个阶段进行教学1、理解阶段调查问卷:调查感兴趣的翻译问题语篇测试:感受翻译过程、了解学生水平布置翻译练习:教师预设翻译情景,让学生假想雇主要求、作者的意图、翻译的目的、译文的预期的读者、文本的文体特点、文本的写作背景和译文上交的时间等。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注意到文本中可能出现的特殊的语言现象、逻辑关系及会涉及到的事物。要求学生记录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解决方法,记录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2、转换阶段学生将自己对原文的理解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转换是理解的结果,但理解正确并不意味着转换也必然正确。所以可以提示学生可以采取哪些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更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采用自己认为恰当的方法。3、检查阶段学生对原文内容做进一步的核实、对译文语言做进一步的推敲、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做进一步的思考。然后进行 组内互评、班级讨论、教师讲评。,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