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ppt
教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州学院政法系,第六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主讲人:朱秀英,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唯物辩证法范畴的实质和作用,领会各对基本范畴的辩证关系,学会用唯物辩证法范畴所揭示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把握各对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难点:(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2)把握可能性的几种情况;(3)现实和现存的关系。教学时间:12学时,有现实意义的问题:,1、运用唯物辩证法因果联系的原理,总结现代化建设的经验。2、运用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正确认识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3、以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原理作指导正确认识复杂的现实问题。,学术界争论的问题:,1、唯物辩证法范畴有几对的问题2、唯物辩证法范畴的排列次序的问题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讨论,参考书目:,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有关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2、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三章第三、六节,列宁选集第三卷。3、列宁:辩证法要素(11)、(22)、(15),列宁选集第二卷。4、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5、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教学内容安排:,以上我们讲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此外,还有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等一系列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一起,构成了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要了解各对辩证法的范畴及其辩证关系,把握个对范畴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那么唯物辩证法有几对范畴呢?它们的排列次序如何呢?,学术界争论的问题:,1、唯物辩证法范畴有几对的问题。有人认为有五对,即: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有人认为除上述五对范畴外,还应该有整体和部分。理由是:(1)整体和部分这对范畴与以上五对范畴是同一层次、同一等级的概念。(2)历代哲学家对整体和部分这对范畴都给与同其他范畴一样的重视。(3)整体和部分这对范畴方法论意义并不亚于辩证法的其他范畴。(4)把整体和部分这对范畴纳入辩证法范畴具有重要意义。,还有人认为,系统和要素、系统和结构、结构和功能等成对的范畴也纳入辩证法的范畴之中。我们讲的就是把系统和要素、结构和功能纳入辩证法范畴之中,这样就将七对范畴。,2、唯物辩证法范畴的排列次序的问题学术界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唯物辩证法的排列次序应该是: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系统和要素、结构和功能等。第二种意见认为,唯物辩证法的排列次序应该是: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系统和要素、结构和功能等。,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一、因果联系及其普遍性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三、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的意义,一、因果联系及其普遍性,1、什么是原因、结果2、因果联系3、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1、什么是原因、结果,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cause);由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result)。原因是结果的根源,结果是原因的产物。,熟能生巧,风吹草动,2、因果联系,因果联系(relation of Causes and effects)是包括时间先后顺序在内的由一种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本质的内在联系。因果联系具有两个特点:(1)原因在先,结果在后。(2)因果联系是必然联系或本质联系。,3、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因果联系是客观的(objective),是事物本质固有的一种内在的联系,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因果观念是客观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反映。,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因果联系的普遍性(universal)是指客观世界中的一切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原因。世界上无原因的结果和无结果的原因都是不存在的。,长城烽火,海滩,唯物主义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的学说,在哲学上被称之为唯物主义决定论(determinism)。,唯心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鼓吹非决定论(indeterminism)。,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相互区别或相互对立 原因和结果之间有确定的界限,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两者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地球绕太阳公转和自转与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以及昼夜交替的关系,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地球公转,地球自转,2、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依存是指原因和结果相比较而存在,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了。相互转化是指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在此时此地是结果,在彼此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3、因果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complexity and multiplicity),首先,一个原因往往引起多种结果。“一因多果”或“同因异果”。其次,同一种结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果多因”或“同果异因”。,复合因果,再次,原因和结果的复杂性还表现为互为因果和多因多果的情况。,三、学习因果联系的意义,1、善于搞清事物发展的原因,是科学认识的任务。,三、学习因果联系的意义,2、在实践中,揭示事物发展的后果,总结经验教训,力争好的结果,避免坏的结果。,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一、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necessity)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contingency)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趋势。,车祸,分子热运动,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1)必然性和偶然性产生的原因不同(2)必然性和偶然性地位和作用不同,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3)必然性是较稳定的、持久的趋势,偶然性是不稳定的、暂时的趋势。(4)必然性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个别表现。,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1)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处于一个统一体(unity)中。,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它偶然性所补偿。但是,发展的加速或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马克思,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依赖,表现为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每一时代的历史任务,总要通过一定的代表人物来实现,这是必然的;至于这些人物是谁,又带有偶然性。,(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转化,其一,由于事物的内部原因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原来的偶然性可以转化为必然性,原来的必然性也可以转化为偶然性。其二,相互转化还表现在同一种现象在某一范围内地必然性,而在另一范围内成了偶然性,反之亦然。,一是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机械性定论(mechanical determinism),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反对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有力武器:,在机械决定论看来,一个豆荚中豆粒的多少,一条狗尾巴的长短等等,都是必然的。,一种观点是只承认偶然性,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indeterminism)。,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原理意义,第一、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一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它对偶然性起着支配作用,所以在任何工作中都必须依据必然性来规定我们的目的、计划的行动。,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这就 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重视分析研究各种各样的偶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去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侥幸的偶然事件上。,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原理对科学研究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伦琴发现X射线,都与善于利用偶然因素紧密相关。,伦琴发现X射线,弗莱明,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讨论,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涵义问题 一种观点主张用确定性(determinism)和非确定性定义必然性。,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讨论,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涵义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流行的一些教科书对偶然性的定义是片面的。其共同特点是把偶然性看成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东西。,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讨论,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涵义问题 把单个事件只具有唯实现可能性的趋势称作必然性;把单个事件具有多个实现可能性的趋势称作偶然性。,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分类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根据经典作家的论述,可把偶然性分为两种:作为必然性“表现形式”的偶然性和作为必然性“补充”的偶然性。,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分类问题,一种观点是从科学发现的偶然性分类,可分为心理的偶然性(psychological fortuitousness)(灵感类)和外部的偶然性(exterior fortuitousness)(机遇类)。,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分类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具体情况从不同角度考察,偶然性可分为十四种类型:从事物性质看,有有利性偶然性与有害性偶然性;从发展方向看,有同向性偶然和偏向性偶然;从发展过程来看,有必然性偶然与实现性偶然;,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分类问题,从对偶然性的把握程度看,有预见性偶然与突发性偶然;从认识的目的看,有吻合性偶然与意外性偶然;从反复性角度看,有周期性偶然和或然性偶然;从对象类型的角度看,有同类性偶然性与异类型偶然性。,(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关系,有人认为,由于事物演变发展的趋势具有不同的时空结构,二者关系可区为分:螺旋推进型、筛选近化型和几率统计型。,(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关系,有人认为,要重新认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无论系统进化的方向,还是进化的速度等方面,无一例外都是由偶然性与必然性共同决定的。,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和现实性这对范畴,从事物发展的趋向和如何实现这种趋向来补充说明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三、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一、什么是可能性和现实性,1、什么是可能性(1)可能性(possibility)是指包含在事物内部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可能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现在还没有实现,一旦条件具备就能够实现的东西。,(2)可能性的几种情况:,首先,划清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界限。不可能性(impossibility)是指毫无根据的幻想,即不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2)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其次,区分现实的(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可能性和非现实的(抽象的、间接的)可能性的界限。现实的(realistic)可能性是指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必要的主客观的条件,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非现实的可能性是指现在不具备转化主客观条件,只有在以后的时期内才可能实现的可能性。,再次,在实现的可能性中,区分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性,其中每一种可能的实现都必须具备自己特定的条件。,(2)可能性的几种情况:,最后,区分可能性的大小,即可能性量的分析。或然率就是对可能性在量上的科学说明和测定。或然率是所要测定的偶然事件的数目与全部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总数之间的比率。,(2)可能性的几种情况:,2、什么是现实性,(1)现实性的含义 现实性(practicality)是指现在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的客观实在。,(2)研究现实性的几种情况,首先,现实性不是孤立的,不是简单地说明个别现实的存在,而是指客观存在中的种种联系的综合。,(2)研究现实性的几种情况,其次,现实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的过程中。,(2)研究现实性的几种情况,再次,区分“现实”和“现存”(extant)的界限。,“凡是现存的决非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现实高于存在和实在”,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辨证关系,1、相互对立可能性毕竟只是事物发展中的预示发展前途的、将来才会变成现实的种种趋势,现实性则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当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之后,它再也不是可能性的东西了。,2、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1)相互依存可能性就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是尚未展开的、处于胚胎形态的将来的现实性;现实性也不能离开可能性而独立存在,同样,没有可能性也就没有现实性。,(2)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性会转变成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现实性向新的可能性的转化。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内在根据就是事物内部的矛盾。,(2)相互转化,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归根到底取决于矛盾运动的结果。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否认转化的条件,理论上就会背离唯物主义,陷入唯心主义。,三、可能性和现实性原理的意义,第一,严格区分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界限,不要把可能性当作现实性。第二、可能变为现实性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的,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可能性不会变成现实性。,三、可能性和现实性原理的意义,第三、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种种可能性,应全面分析各种可能性,防止坏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争取将好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结构以及表现方式之间的矛盾关系的一对范畴。,一、客观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三、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一、什么是内容和形式,事物的内容(content)是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事物的形式(form)是指构成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或内部的表现方式,即内容的存在方式。,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内在形式(intrinsic form)是同内容不可分离的,是内容所固有的形式,这是和内容直接相关。外在形式(external form)是同内容没有必然联系的形式,它和内容不直接相关,它的改变不直接涉及事物的内容、本质。,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1)相互依存,(2)相互作用,首先,内容决定形式。内容是居于支配地位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于内容。,(2)相互作用,其次,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形式对内容的作用有两种情况:积极的推动作用;消极的阻碍作用。,(3)相互转化,在一种联系中是形式的东西,而另一种联系中则转化为内容,反之亦然。在一种联系中是内容的东西,而在另一种联系中则转化为形式的东西。,2、内容和形式相互区别,(1)内容比较活跃的、易变的,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2、内容和形式相互区别,(2)由于条件不同,同一内容可采取多种形式,同一形式可体现不同的内容,新的内容可改变利用旧的形式,旧的内容也可以在新的形式中得到恢复。,汽,冰,水,三、内容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形而和内容的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服从内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我们必须注意事物的内容,反对只注意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formalism)。,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原理还告诉我们,形式和内容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在形式已经不适应内容的需要对内容的发展已成为阻力的情况下,就必须坚决抛开旧形式,用适合内容发展的新形式来代替旧形式。,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一、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三、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一、什么是本质和现象,1、什么是本质?事物的本质(essence)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决定的、比较深刻、比较稳定的方面。本质和规律是同等程度的概念。,2、什么是现象,现象(appearance)是事物的外表形态,即事物的外部联系,是比较表面的、多变的东西,是事物的本质在各方面的具体表现。,闪电的本质是云层中的正电与负电相遇而发生猛烈放电的过程。,+,真象与假象,现象有两类,一类是真象,一类是假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同事物的本质相一致的叫做真象(true appearance)。从反面表现本质,或者歪曲的表现本质的现象叫做假象(false appearance)。,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制造了大量的假象,用以迷惑和耗费美国等国的军事力量。,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1、本质和现象的差别或对立(1)现象是事物表面的东西,是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本质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内部的东西,只有通过抽象思维、理性认识才能把握。,1、本质和现象的差别或对立,(2)现象是本质的个别的(individual)、具体的(concrete)表现,是丰富生动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general)、共同的(common)、比较抽象的东西。,房屋倒塌,苹果落地,1、本质和现象的差别或对立,(3)现象是易逝多变(changeable),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stable)。现象本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易于变化的,有正面表现本质的,也有反面表本质的,有表现本质的真相、也有表现本质的假象,而本质只有一个,并且是相对稳定的。,2、事物现象和本质的联系,(1)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是本质外部表现,没有不具有本质的现象。(2)本质是现象的本质,是现象的内部联系,没有离开现象的本质。,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呢?,第一,参加实践活动;第二,要对现象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第三,必须要掌握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特别是要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第四,人们对事物的本质不是一下就认识的,通过现象看本质是一个过程。,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呢?,三、掌握本质和现象原理的意义,第一,只有掌握这一原理,才能明确理解人类认识的真正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第二,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一原理,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种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偏向。,三、掌握本质和现象原理的意义,第六节 系统和要素,一、什么是系统、要素二、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三、系统和要素范畴的方法论意义,一、什么是系统、要素,1、系统(system)处在环境之中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确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系统的特点:,第一,系统整体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第二,系统整体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的功能。第三,系统中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通。第四,系统与环境又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2、要素,要素(element)是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系统不是要素的简单相加,它还包括要素间的关系,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才构成系统整体。系统无处不在,万物皆成系统。,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实际系统(actual system)。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概念系统(concept system),它只存在于人的思想中。具体的一个社会,比如说英国的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实际系统;而普遍的资本主义社会,这是概念系统。,二、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系统和要素相互依赖系统都是由要素构成的,如果没有要素,系统就不存在了。要素只有在系统中,才能称之为要素。,、系统和要素相互转化,系统和要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系统就是系统,要素就是要素。可是到另一一定系统中,系统就可以变成要素,要素也可以变成系统。,三、系统和要素范畴的方法论意义,首先,系统的整体性(Whole)原则。其次,系统的有序性(orderly)原则。要求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第三,系统的开放性(openness)和发展性(development)原则。要认识系统,不仅要在动态中把握系统内部的有序性,而且要在发展中把握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即系统的开放性,是系统内部各部分相互协调,并在发展中保持内外协调。,三、系统和要素范畴的方法论意义,第四,模型化(simulation)和优化(optimization)原则。系统方法不仅是对复杂事物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而且是对系统进行研究的方法。,三、系统和要素范畴的方法论意义,第七节 结构和功能,结构和功能是从事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来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一、什么是结构和功能二、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三、结构和功能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一、什么是结构和功能,1、什么是结构(structure)结构是指组成事物有机系统的各个部分、要素、成分相互结合的方式或构成形式。,1、什么是结构,结构的特点:一是结构具有稳定性、相对不变性;二是结构具有有序性;三是结构与结构之间形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序列。,2、什么是功能,功能(function)是一事物作用于他事物的能力。功能是运动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作用,它必然受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制约。随着内部和外部种种因素的变化,事物的功能表现也是多变的。,二、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对立 首先表现在两者的差别上,结构是指要素的构成方式,功能则是事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二者所揭示的内容是不同的。,、结构与功能的对立,其次表现在事物的变化过程中,结构比较保守,相对稳定;而功能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是随时地、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的,能比较灵敏地反应诸条件的影响。,、结构与功能的对立,再次,结构和功能的区别,还通过“同构异功现象”和“同功异构现象”表现出来。“同构”不一定”同功”,“同功”也不一定”同构”,结构与功能具有差别性。,、结构与功能的统一,(1)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依存结构是功能的内在依据(intrinsic basis),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一定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功能,一定的功能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没有结构的功能和没有功能的结构都是不存在的。,(2)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首先,结构决定功能。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结构的改变必然引起功能的改变;结构的有序化也会促进功能的有序化。,(2)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其次,功能又反作用于结构,对结构有制约、影响作用。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促进结构进化,从而适应新的环境;一种是使结构退化,以至最终被淘汰。,三、结构和功能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一,有助于我们自觉地研究各个领域的内在结构,并建立相应的结构理论。在经济建设中,建立农业结构科学、工业结构科学、城市结构科学、环境保护结构科学、能源结构科学、人口结构科学以及企业、行业等结构理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建立行政管理结构科学、政府工作人员、人才、教育、知识以及军队编制结构理论。,三、结构和功能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二,掌握结构与功能辨证关系的原理,将给各项实际工作提供许多具体的科学方法。例如:结构优化法。即通过选择最佳结构来获得最佳功能的方法。,三、结构和功能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结构模拟法,即当人们寻找自身的最佳结构和功能陷入困境时,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根据可能引进别种事物的有序结构,以改善自身的功能。如:蝇眼式照相机,一次拍摄1329张照片。响尾蛇导弹。,三、结构和功能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结构类比法。人们在结构基本相似的前提下,可以用类比法对研究对象的结构模型及其功能状态作出推断或建立假说。此外,人们还可以从结构类比中推出功能的类比,相似的结构一定会有相似的功能。,三、结构和功能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三,根据功能反作用于结构,制约、影响结构的原理,我们应该重视功能对结构的作用,它反作用于结构中,进一步使结构更加有序,从而产生更大的功能,促进事物的发展。,三、结构和功能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四,事物的结构是极其复杂的,要使这些事物实现最佳功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坚持整体观点,用立体的、全方位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例如,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第八节 整体和部分,整体和部分作为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全局与局部及其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一、什么是整体、部分二、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整体和部分的内容四、学习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意义,一、什么是整体、部分,整体(whole)是指由事物的各个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组织的整体,一类是没有组织的整体。,一、什么是整体、部分,部分(part)是指组成有机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阶段。如:对太阳系来说,地球、月亮等星球就是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大脑、心脏、四肢等各部位就是人这个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二、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1、整体和部分的对立(1)整体和部分的区别首先是指在同一个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是有严格的区别界限的,就是说整体就是整体,部分就是部分,二者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1、整体和部分的对立,(2)整体和部分的地位不同在确定的联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dominant status),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整体,处于从属地位(subordinate status)。,1、整体和部分的对立,(3)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首先,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其次,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再次,整体的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2、整体和部分的统一,(1)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部分是组成整体的部分,部分依赖于整体而存在,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离开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2)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如:学习的氛围。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的部分对整体的性能、变化起决定性的作用。如:“一着不慎,全盘皆输。”,(3)整体和部分相互转化,首先,整体和部分在不同场合、不同范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次,当整体和部分在不同场合、不同范围内转化时,它们的地位也发生了转化。如家庭在国与家的联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但是在家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中则处于主导的统率地位。,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整体和部分的内容,按照贝塔朗菲(Bertalanffy)的观点:“系统(system)就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可见,系统论特别强调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来,现代系统就是一种研究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理论。,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整体和部分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是现代系统论最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惟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同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现代系统论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化和深刻化,尤其是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整体与部分范畴。,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整体和部分的内容,第一,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使人们研究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出发点发生了深刻变化。,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整体和部分的内容,第二,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使整体与部分范畴具有一种“非加和性”(即“非总和观”)。几百年来简单分解和简单相加的“加和性”,往往使人们发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缺乏全面性和整体性,从而在观察处理问题时陷入形而上学,离开了辩证法。这种形而上学的“加和性”必然要被系统整体的“非加和性”所代替。,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整体和部分的内容,“非加和性”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首先,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但它不是各个部分机械相加的总和。其次,系统诸要素、整体各部分联系的有序性引起整体存在之质的倍增现象,从而导致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孤立部分功能之总和。,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整体和部分的内容,第三,系统论整体性原则使整体与部分范畴具有“非机械性”(non-mechanical)。18世纪法国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利(La Mettrie)发挥笛卡尔(Descartes)“动物是机器”的观点,写了人是机器。黑格尔批评说,这种“机械关系的肤浅性一般即在于各部分既彼此独立,而部分又离全体而独立”。,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整体和部分的内容,黑格尔还举例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就不像原来长在身体上时那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色等等都改变了,而且它就腐烂起来了,丧失它的整个存在了。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整体和部分的内容,机械论(mechanism)者割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看不到整体的质的飞跃,看不到整体对部分的支配控制作用及部分对整体的依赖关系。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强调的正是机械论者所忽视的系统整体对其组成部分的支配控制作用,以及部分对整体的依赖性。,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整体和部分的内容,第四,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使整体与部分范畴具有“非活力性”。活力论者主张有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神秘的“活力”赋予生物体以生命的功能。这是一种神秘唯心主义。现代系统论则是一种“非活力论”,它原则上承认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认为整体的功能与特性归根结底是来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整体和部分的内容,第五,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使整体与部分范畴具有辩证的决定论(determinism)性能。在系统中,整体首先决定部分,规定部分的贡献和活动的范畴。整体是部分赖以存在的前提,整体包含部分又高于部分,部分是通过整体来揭示的,必须从整体出发去把握和认识部分。,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整体和部分的内容,其次,部分反作用整体。这种反作用表现为:(1)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普遍相互作用中才决定整体。(2)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往往是以动态平衡决定整体的特性。(3)各个组成部分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中综合地决定整体,而不是各部分平行地、互不相干地决定整体。,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整体和部分的内容,第六,系统论提高了整体与部分范畴的地位和作用。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有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它片面强调整体决定部分、统率部分,忽视部分的重要作用。,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整体和部分的内容,整体与部分这对范畴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被许多思想家提出来了,但多年来也不被重视,哲学教科书历来不讲它。近几年来各地新编的哲学教材,大多都没有论及,个别教材也只是一带而过。,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整体和部分的内容,现在整体性原则成为系统论的核心原则,而且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整体性问题显得愈来愈重要,才开始有哲学工作者对整体与部分范畴进行新的探讨。这不能不说是现代系统论给我们的一大启迪。,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整体和部分的内容,第七,系统论丰富了研究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法论。系统论则认为研究整体与部分关系时,先从整体出发,进行系统综合,形成可能的系统方案,再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系统各要素、整体诸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进行系统选择,达到最优化,重新组合成全新的整体。,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整体和部分的内容,贝塔朗菲在创立一般系统论时,从哲学中借用了“整体与部分”范畴,是为了同“系统和要素”相对应。实际上,他在这里是把整体与系统、部分与要素看成了同等程度的范畴。,“系统和要素”与“整体和部分”具有同一性。系统和要素按其直接形式来说,就是整体和部分,也就是说,系统和要素可直接表现为整体和部分,而整体和部分按其实质,按其所包含的整体联系来理解,就是系统和要素。,系统论的运用,不仅涉及到整体与部分、一般与个别、原因和结果、形式和内容、必然和偶然等传统的哲学范畴,而且提出了诸如系统和要素、功能和结构、有序和无序、层次与等级等崭新的哲学范畴,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以及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我们一定要把现代系统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紧密结合起来,加以认真研究,使整体与部分等传统范畴不断丰富起来,变得更加充实,获得新的更精确的解释,以新的生命力而大放异彩,同时又将“系统和要素”等新的范畴不断加以提炼,从而丰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现在,有的学者呼吁,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中应给整体与部分范畴以一席之地,并把它和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如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等)作为同等程度的基本范畴列入哲学教材中,这是有道理的。还有人认为与其如此,倒不如把“系统和要素”这对全新的范畴写入教材,因为它更具有代表性,更具有生命力。,四、学习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意义,1、顾全大局,把握大局首先,要善于通观全局。所谓通观全局,是说要有战略家的头脑,要有宽阔的眼界,善于从全局上观察事物,分析和处理问题。,1、顾全大局,把握大局,其次,要自觉服从大局。当部分、局部的利益与全局、整体的利益相互一致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为壮大全局作出贡献;当局部利益与全局、整体利益暂时发生矛盾时,要识大体、顾大局,牺牲局部利益而保全大局。,2、统筹兼顾,注重整体效益,首先是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工作。毛泽东把这种工作方法形象地比作“弹钢琴”。统筹兼顾还有另外个方面的内容,就是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3、要把握好自己工作的全局,人们既要通观和服从上一级的全局,又要善于统筹兼顾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其服从系统全局目标,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环环相扣,互相促进和配合。,思考题:,、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及意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原理及意义?、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辨证关系原理及意义?、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及意义?、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如何?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及系统论的意义。、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8、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