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汽车布线基本原则.ppt

    • 资源ID:5363333       资源大小:2.22MB        全文页数:7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汽车布线基本原则.ppt

    汽车三维布线、二维线束图正向设计,一、汽车三维布线设计,1、三维布线设计的基本要求(1)、三维线束中每一块线束的分块要合理,走线合理。三维布线应满足“三维布线执行标准”中的相关要求。(2)、线束过孔时要加护套保护。线束如跨越较长距离,要在线束每隔一段距离加上一个卡子固定,避免线束下垂。要避免锐角过线,免得电线折断。(3)、三维布线要与整车电气设计方案和整车电气原理图相吻合。(4)、三维布线的分块和走向分支要合理,要符合整车线束流水线装配的工艺要求。(5)、线束在钣金过孔处需设计胶套保护,并保证该处的密封良好。(6)、在布线位置处若钣金有尖锐棱角,需钣金作翻边处理,避免钣金切割线束。,(7)、线束的固定方式要选用恰当,线束卡口或扎带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00mm,在特殊环境、结构的地方,应考虑采用线束压板或线束护板进行固定和保护。(8)、三维布线时需要设定线束所处环境下的包扎方式,设定考虑温度、湿度、穿线空间、振动摩擦等环境因素。2、三维线束设计要点(1)、设计时要经常与车身、底盘、总布置等部门联系,随时掌握车身钣金、内饰等的修改状况,保持与车身的联系,减少改动量。便于及时调整三维线束,保证三维线束数据与车身、底盘的各个总成数据一致。(2)、设计过程中,需要设定线束扎带、固定卡扣和线束固定压板的安装孔位形式,提交相关部门,要求作开孔等方面的结构设计;若卡扣或压板的开孔位置或开孔类型变动,应及时协调通知相关部门作相应的修改调整。,(3)、线束在车上布置应以最小距离为原则,并且,不得在车身内外露。(4)、线束外径的模拟要以整车原理(导线外径、导线数量)、包扎方式为依据。所有线束与钣金之间需要预留一定空隙,避免实际生产出的线束外径粗于模拟线束,出现无法穿线的现象。(5)、布置线束时,尽量按钣金件的形状去顺流走线。在直径较粗处线束的模拟打弯半径要与线束实际装车时的半径基本保持一致,避免线束模拟长度过长或过短现象发生。(6)、布置线束时,线束要尽量被车身内饰件和附件遮掩,避免线束影响整车美观性、又利于保护线束。,(7)、线束分块要明确,线束间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二次转接现象,否则会增加导线长度和插接件数量,从而增加了线束的生产成本。(8)、线束的穿线空间和接插件的固定空间要足够,必须满足在实际情况下穿线和接插操作的方便性。3、三维布线执行标准QC/T 414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QC/T 417.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T 417.3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3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C/T 417.4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4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QC/T 417.5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5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圆柱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QCn 29009 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QCn 29010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T 29106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TJI/CZ.004.A1 汽车线束设计技术规范TJI/YJY03135-2005汽车电器三维布线设计规范,4、整车线束的分块定义和设计 在国内车型中一般分为乘用类车型和商务类车型。目前公司所设计的乘用类车型以轿车和大型客车为主,而商务类车型以重型卡车为主,故在整车的线束分块定义和设计介绍中以轿车、客车、卡车为依据,重点对轿车的线束进行分快定义和设计进行介绍。(1)、客车线束的分块定义和设计 以大型高一级以上的客车线束为主,通常情况下客车的整车线束可分块为:仪表板线束(连接仪表板电器件、配电盒、底盘线束等)、底盘线束或车身底架线束(连接前围灯具、电喇叭、配电盒、发动机电器件、侧围及行李舱灯具、后围灯具、底盘电器件、前围线束等)、顶棚线束(连接新风扇、扬声器、DVD多媒体系统、内顶灯具、外示廓灯具等)、ABS线束(连接ABS控制器、轮速传感器、气压电磁阀等)、空调线束(非独立式或独立式)、蓄电池电源线束、启动机线束、蓄电池搭铁线束等。,客车线束的分块较为灵活,可根据整车的电器配置和电气系统的布置位置具体分块;其线束的布置空间充足、固定容易实现,故对车身骨架和底盘的配合程度不高。由于客车线束很大一部分所处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其线束的包扎保护方式要求较为严格,需要作防尘、防水、防高温、防磨等方面的包扎保护,由于布线空间不受限制,故采用波纹管密封式的包扎较为普遍。(下图为客车整车布线例图),客车整车布线例图,(2)、卡车线束的分块定义和设计卡车线束的分块以重型卡车为例,一般来说,重型卡车的线束可分为下列几大块:前围线束(连接前灯具、空调机组、喇叭、雨刮电机、洗涤电机等)、仪表板线束(连接仪表板电器件、配电盒、前围线束、车门线束等)、驾驶室顶棚线束(连接内顶灯、外示廓灯、扬声器、仪表板线束)、车门线束(连接车门电器件)底盘车架线束(连接后尾灯、底盘电器件、发动机电器件、ABS系统等)、蓄电池电源线、蓄电池负极线等。卡车线束的具体划分可根据该卡车的专用功能来划分定义。卡车线束的工作环境比客车客车线束的工作环境更为恶劣,因此其包扎工艺方面的处理更要严格一些。但目前在国内的卡车生产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故存在着卡车的线束生产工艺要求低于轿车和客车的现象。,目前公司所承接的卡车项目中,主要以驾驶室部分为主,底盘车架部分的线束是随底盘整体供货,因此在卡车的线束设计上只需设计驾驶室的线束。(下图为卡车驾驶室布线例图)卡车驾驶室布线例图,卡车驾驶室布线例图,卡车驾驶室布线例图,(3)、轿车线束的分块定义和设计目前公司所设计的轿车有两厢和三厢轿车,其中三厢轿车以B级和C级车型居多,两厢车主要以MPV、SUV为主。轿车的线束包括发动机舱线束、驾驶舱线束、行李舱线束以及三舱之外的线束。轿车线束的具体分块原则一般是按轿车白车身的设计划分(如前围、侧围、后围、地板、顶棚、车门等)来分块定义的,每个分块都还可以根据电器功能配置、车身结构等因素再作细分,各分块线束所连接的电器件可根据整车电气系统配置和电器件的布置位置来定。(下图为轿车整车线束布线分块例图),轿车整车线束布线,(4)、前灯具线束的分块定义和设计前灯具线束隶属于发动机舱线束,该线束的布置走向一般是沿水箱横梁(上横梁或下横梁)或前防撞梁从左至右连接前围线束(或翼子板线束)、机舱配电盒、左前组合灯具、左前雾灯、发动机冷却风扇、空调冷凝器风扇、电喇叭、左前组合灯具、右前雾灯、洗涤电机、前防撞探头、空调压力开关等。(下图为前灯具线束布线例图)在设计前灯具线束时,需要注意,由于前灯具线束连接的大功率的电器件数量较多,因此在该线束需要设计一个以上的搭铁点,来满足电气功率需求;由于该线束所处环境的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同时跨过的钣金棱角多,因此该线束一般采用波纹管或工艺塑料布包扎。,前灯具线束布线例图,(5)、发动机线束的分块定义和设计发动机线束属于发动机舱线束的主要组成部分,该线束大部分布置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上。其主要连接前围线束(或翼子板线束)、机舱配电盒、蓄电池、电喷控制器、发动机各传感器(爆震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相位传感器、前后氧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机油压力开关等)、发动机各执行器(喷油器、炭罐电磁阀、点火线圈、节气门阀体等)、发电机、压缩机、起动机以及手动或自动变速箱上的各传感器、开关及控制器(例如车速传感器、倒档开关、空挡安全开关、PRNDL开关、自动变速控制器、换档电磁阀等)等。发动机上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种类和数量一般随配置的发动机(如三菱、宝马、大众等)和电喷控制系统(如博士、联电、德尔福、马瑞丽、西门子等)而有所不同(下图为发动机线束布线例图)。,发动机线束布线,在发动机线束的布线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线束的包扎方式。发动机上的大部分线束都处于高温环境(80以上),而且油气和湿度都较重,故需要线束的包扎有耐高温、防油、防水特性。2)、线束的固定方式。发动机振动频率高,因此线束固定必须牢靠,不适宜采用常规的线束扎带或线束卡子,应该采用波纹管夹和线束定位夹固定,利用发动机现有的螺栓固定波纹管夹支架和线束定位夹,从而有效地固定发动机线束。3)、线束要远离高温件。如发动机排气管、转向油泵等,特别是连接氧传感器的分支线束,需要对线束的接插件作安装固定,以免线束随插接自然下垂而靠近排气管。4)、线束搭铁点的设定。需要分别设定控制器、传感器搭铁点和执行器搭铁点。,5)、未固定在发动机上的电器件,尽量不要从发动机线束分支连接;发动机线束过渡到车身上的电器件时,应在过渡位置(非发动机上)设一固定点,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发动机的振动,而出现拉扯线束,使线束与电器件的连接松脱的现象发生。(6)、前围线束(或翼子板线束)的分块定义和设计前围线束是发动机舱线束和驾驶舱线束的过渡连接线束。根据线束干线在车身钣金件上的布置位置的不同,可定义为前围线束(主干线由驾驶舱前围板穿入发动机舱,并沿前围板边缘走线)和翼子板线束(主干线由驾驶舱通过翼子板过渡到发动机舱,沿翼子板走线连接电器件和线束)。,前围线束作为两舱的过渡连接线束,其主要连接驾驶舱内的车身主线束、仪表板线束以及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线束、前灯具线束、ABS前轮轮速传感器线束;然后根据电器件的布置位置,连接相应的部件,例如侧转向灯、前雨刮电机、ABS控制器、发动机舱配电盒、蓄电池、制动液位开关等。(下图为前围线束布线例图)在设计前围线束过程中,需要注意下列三事项:首先,主干线从驾驶舱过渡到发动机舱处的两舱密封处理事项,此处的密封胶套密封一定要良好,避免噪声、灰尘、废气通过过孔进入驾驶舱,影响驾驶舱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其次,搭铁点的设定事项,需要将电机地(如雨刮电机)和控制器地(如ABS控制器)分开设定,一般情况是将ABS控制器的接地单独设定;再次,就是设定线束的包扎保护方式,该线束作为两舱过渡连接线束,导线数量多、外径大,因此在线束主干线处其外径粗,故在主干线处包扎时不适宜采用波纹管,可采用PVC绝缘胶带花缠或密缠,在分支线束处选择相应的包扎方式。,前围线束布线,(7)、仪表板线束的分块定义和设计仪表板线束是沿仪表板管梁布置走线,连接仪表板电器件、车身主线束、顶棚线束、前围线束、空调机组线束、左右前车门线束等。该线束的分块定义按仪表板总成在整车的装配工序来分割较为合理,在不与整车装配工序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可把前围线束划入仪表板线束,这样就不再对前围线束进行单独分块了。该线束连接的仪表板电器件主要有仪表板扬声器、驾驶舱配电盒、组合开关、点火锁、各面板控制开关、组合仪表、发动机防盗控制器、点烟器、空调控制器、杂物箱灯、电动转向电机、制动灯开关、电子油门踏板、收放机、等,具体连接的电器件一般因整车的电气配置和电器件的布置位置而有所不同。(下图为仪表板线束布线例图),仪表板线束布线,在仪表板线束的走线布置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线束主干线应沿管梁走线,在线束外径较粗处,线束沿管梁弯曲处不易成型,可设计线束压板固定,以确保线束的走向和固定(如下图中所示)。,2)、线束在管梁上搭铁点的设定。收放机、仪表接地需要单独设定;搭铁点在管梁上分布要均匀合理,避免出现接地线左引右用(或右引左用)增加主干线外径的现象;仪表板上的电器件绝大部分是通过管梁搭铁接地的,由于管梁与车身钣金件之间是螺栓连接,在连接处可能会出现锈蚀现象,从而引起电器件搭铁不良,故最好在车身防潮较好的位置单独设计一条管梁与车身钣金连接的管梁搭铁线束。3)、在设定线束长度时,需要对部分电器件的对接线束长度作拆装维修预留,例如组合仪表、收放机、空调控制器等。,4)、仪表板线束的包扎方式,仪表板部分是布置空间较为拥挤的地方,故穿线空间有限,为了有效地减小线束的外径,在管梁上布置的主干线提倡采用PVC绝缘胶带花缠的包扎方式;对于局部分支线束作了拆装维修预留长度的支线可以采用泡沫粘带的包扎方式,从而减小线束随车体运动而产生的噪音。(8)、安全气囊线束的分块定义和设计为了减小外界电气系统对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环境的影响,因此目前在许多车型上,安全气囊线束都是采用线束单独设计和布置;气囊系统配置较全的车型一般包含主驾驶气囊、副驾驶气囊、副驾驶气囊控制开关、左右侧窗气帘、前排安全带预紧器等装置。气囊线束除了连接上述配置件外,还连接安全气囊ECU和仪表板线束或车身线束。(下图为安全气囊线束布线例图),安全气囊线束布线,安全气囊线束的设计布线应注意以下几点:1)、气囊线束与仪表板线束或其他主线束走线一致时,不需单独在车身件上设定固定点,应用线束扎带或线束双管夹固定于其他线束上;2)、线束需要采用黄色波纹管包扎保护,便于和别的线束区分开来;3)、气囊ECU需要单独设定搭铁点,不要和其他电气系统共用接地线。(9)、空调机组线束的分块定义和设计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一般可分为手动、电动、半自动或自动控制方式。空调机组线束是布置在空调机组上的线束,主要连接仪表板线束、鼓风电机、鼓风电机调速器、空调控制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模式风门电机(非手动用)、温度风门电机(非手动用)、内外循环风门电机(非手动用)、室内温度传感器(非手动用)等。(下二图分别为手动和自动空调机组线束布线例图),手动空调机组线束布线例图,自动空调机组线束布线例图,空调机组线束通常都是随空调机组整体供货,因此在线束的固定、包扎等方面由空调厂家自行解决。但在线束设计中,需要设定空调机组线束与外围线束(主要是仪表板线束)的对接位置和长度,若空调机组线束还与非机组上的电器件(如空调控制器、室内温度传感器等)有直接对接关系,需要设定该分支线束的走向和长度,以便空调厂家根据实际需求来生产线束。(10)、天线等信号线束的定义和设计收放机天线线束是连接收放机和外置天线或天线放大器(印刷式天线)的一条同轴电缆线,该线束的大体布置走向一般由收放机和外置天线(或天线放大器)的布置位置而定。常见的信号线束除了收放机天线线束之外,还有GPS信号接收线、GSM信号接收线等。(下图为收放机天线线束布线例图),收放机天线线束布线,在设计天线线束时,天线线束要尽量沿现有的线束进行布置走线,避免在车身件上再单独设定线束固定点,通过线束扎带或线束双管夹固定在其他线束上。该线束一般情况不需要设定包扎方式,在设定线束长度时,需要预留出收放机从仪表板上拆卸取出的线束长度。(11)、顶棚线束的分块定义和设计 顶棚线束是连接车内顶棚区域电器件的线束。该线束走向通常是沿车身侧围A柱或B柱而上到达顶盖内横梁连接室内顶灯、电动天窗开关和控制器等电器件,与顶棚线束发生对接关系的线束一般为仪表板线束或车身主线束。(下图为顶棚线束布线例图),顶棚线束布线,顶棚线束的设计过程中,可参考下列几点:1)、在选择线束固定件时,不适宜用扎带、应优先采用平板式的卡扣,从而减少线束的自然下垂长度;2)、在线束的包扎方式设定上,较适宜采用泡沫粘带包扎,从而降低线束与车身件运动摩擦产生的噪声;3)、顶棚线束与车身或仪表板线束的对接插接件须作固定,避免随车体运动产生异响。(12)、车身主线束的分块定义和设计 车身主线束是连接车身地板、侧围、后围电器件的线束,其连接的电器件有驻车制动指示灯开关、安全带指示灯开关、门灯开关、行李舱灯、后组合灯、后除霜器(两厢车)、高位制动灯、油泵电机及油量传感器等。与其对接的线束主要有前围线束(或翼子板线束)、仪表板线束、乘员车门线束、尾门线束、ABS后轮轮速传感器线束等。该线束的分块可根据白车身的结构分块和电器件的布置情况进行细分。有时为了满足线束的装配工艺需求,将车身驻线束分为车身左侧线束、车身右侧线束、车身中间线束、车身地板线束、车身后围线束、车身侧围线束等若干线束的任意组合。(下图为底车身主线束布线例图),底车身主线束布线,在车身主线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满足线束装配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线束的分块连接,从而减少线束的对接次数,也降低了线束的生产成本;2)、在线束包扎方式上,因根据各段线束所处的工作环境因素,选择相应合理的包扎方式,如温度、钣金棱角的处理状态、湿度、布线空间等因素;3)、车身部分的内饰件、座椅等车身附件等采用螺钉或螺栓的安装方式较为普遍,因此在布线时,要求线束要与螺钉或螺栓的装配区域保持一定间距,避免在装配车身附件时线束被螺栓或螺钉割断;4)、与车身主线束发生对接关系的线束较多,在设计时,要满足对接处的操作空间需求,对那些无法用卡扣固定于车身的对接插件(如与车门线束的对接),需要设计海绵泡沫将插件包住,避免其晃动碰幢产生异响;5)、在对车身主线束的搭铁点的设定时,功率分配要合理、信号地和电机地要分开设定;6)、在线束不易弯曲成型或易损伤的部位,需要设计线束护板或压板进行固定保护。(如下图中所示),线束护板或压板,(13)、车门线束的分块定义和设计 对于轿车而言,车门可划分乘员车门和行李舱门,因此车门线束也分作乘员车门线束部分和行李舱门(或后背门)线束。(14)、乘员车门线束的分块定义和设计乘员车门线束的分块规则一般根据车门数量(分双门和四门)和车门所在位置来定义划分的。通常情况下,车门线束可分为主驾驶车门线束、副驾驶车门线束、后排座左车门线束、后排座右车门线束。对于主驾驶车门线束,其连接的车门电器件主要有:玻璃升降器总控开关、电动后视镜开关、中控锁开关、玻璃升降器、门灯、车门扬声器、车门闭锁器、车门锁芯状态开关等,其它三门线束连接的电器件有玻璃升降器控制开关、玻璃升降器、门灯、车门扬声器、车门闭锁器等,根据车型档次和电器件布置位置的不同,车门上配置的电器件也有所不同。乘员车门线束是穿梭布置于车门内钣金件和车门内饰板之间的线束,随车门总成一体安装于车身侧围上与车身主线束或车身侧围线束发生对接关系。(以下二图分别为主驾驶车门线束和后排座车门线束的布线例图),主驾驶车门线束布线例图,后排座车门线束的布线,对乘员车门线束的设计中,可遵循以下几点:1)、车门总成是作为一个总成模块装配在车身上的,所以线束随车门装配时,线束与车身线束的对接位置和对接操作要满足车门总成的模块化装配工艺要求;2)、车门的车窗玻璃、玻璃导轨拉索、车门锁拉杆都是一些运动件,所以在布线时线束要与上述运动件保持一定的间距,避免运动件与线束接触;3)、车门与车体是铰链连接方式、且车门是常用开闭件,车门上易产生静电,为了消除静电,最好在车门上设定一个车门与车体连接的静电消除搭铁点;4)、车门线束胶套的设计和布置不仅要满足密封、保护线束的需求,还须满足运动校核要求。(15)、行李舱门或后背门线束的分块定义和设计 在该节前面已提及过轿车可分为三厢式和两厢式车。对于三厢式轿车,行李舱门上主要装置了后组合灯、行李舱门闭锁器、牌照灯等电器件。(下图为三厢车的行李舱门线束布线例图),三厢车的行李舱门线束布线,两厢车由于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独行李舱了,故通常称行李舱门为后背门或尾门,故其上布置的线束也称之后背门线束或尾门线束,后背门上主要装置了后雨刮电机、高位制动、后除霜器、后背门闭锁器、牌照灯等。(下图为两厢车的后背门线束布置例图)无论是两厢车还是三厢车,在尾门线束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和乘员车门线束一样,需要设定一个静电消除搭铁点;2)、车门线束胶套的设计和布置要满足密封、保护、运动校核要求;3)、在线束的包扎方式上,可设定为PVC绝缘胶带密缠包扎;4)、如果所配置的车门闭锁器或后雨刮电机是通过壳体接地的方式,则需要静电消除搭铁线有两用功能,既能消除静电又能作为雨刮电机和闭锁器的接地线。,两厢车的后背门线束布置,(16)、ABS轮速传感器线束的分块定义和设计ABS轮速传感器线束是一条较为特殊的屏蔽线束,该线束不是由线束厂家来生产,而是传感器自带的一部分线束。虽然该段线束由传感器厂家自带,但需要设计方根据布线的周边环境状况设定出该段线束的长度、线束的固定方式以及线束的保护措施,提交传感器厂家,传感器厂家按设计方的需求来生产。轿车的ABS轮速传感器线束可分为ABS前轮轮速传感器线束和ABS后轮轮速传感器线束。(下二图分别为ABS前轮轮速传感器线束布线例图和ABS后轮轮速传感器线束布线例图),ABS前轮轮速传感器线束布线例图,ABS后轮轮速传感器线束布线例图,在ABS轮速传感器线束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较为频繁的制动操作时,制动油管温度较高,因此传感器线束要与制动管路保持一定的间距;2)、传感器线束通常采用橡胶套或管路固定卡扣进行固定,不要使用普通的线束扎带;3)、传感器线束的固定点间的线长尽量小一些,一般不大于200mm;4)、传感器线束上的对接插接件必须固定,避免在车体外晃动,通常将固定点设置在车身钣金件上;5)、在传感器线束与其他件可能产生相对摩擦运动的地方,线束应套防磨波纹管;6)、底盘的悬架系统与车身之间是有相对运动的,当传感器线束从悬架过渡到车身上时,须预留一部分线长来克服悬架与车身之间的最大远离间距(通常情况,悬架与车身的最大远离间距出现在当车身被举升,悬架自然下垂的时候),(17)、搭铁线束的分块定义和设计搭铁线束是将电器件的负极和蓄电池的附件连接在一起的线束。目前,汽车是采用单线负极搭铁制,这里所说的搭铁线束指连接白车身与蓄电池负极、发动机及变速箱体与蓄电池负极之间的连接线束。搭铁线束一般分为车身搭铁线束和发动机搭铁线束。车身搭铁线束是指连接白车身与蓄电池负极之间的一条线束;发动机搭铁线束是指连接发动机与蓄电池负极(或白车身之间)的一条线束。(下图是车身搭铁线束布线例图),车身搭铁线束布线例图,在搭铁线束的设计过程中,对于车身搭铁线束要求线束尽量要短,由于蓄电池负极桩头随蓄电池的布置位置已定,因而在车身上的连接点要尽量靠近蓄电池负极,这样车身搭铁线束的长度就减短了;由于该线束是一条单根810mm的导线,故在包扎保护方式上可套波纹管包扎。发动机搭铁线束的设计也要求线束要尽量短,在变速箱或发动机壳体上找一个便于拆装的螺栓(M6或M8),从该点位置引至近的白车身或蓄电池负极桩头;引至白车身的线束,需要考虑搭铁线束随发动机一体装配到白车身上后,线束在车身端的固定操作方便性;如果是连接至蓄电池负极桩头,该线束可随发动机线束一起走向,直至到达蓄电池负极区域;在线束的包扎方式上也是采用套波纹管包扎。,5三维布线原则(1)、线束布置原则1)、线束布置应符合TJI/CZ.0014.A1汽车线束设计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2)、线束布置设计首先从整车电气系统的整体布局出发,设定出主干线的初步走向。3)、在布线的过程中,要灵活避让可能与线束干涉的车身件;地板线束的布线位置要避开乘员容易踩踏到的地方。4)、线束插接件的对接位置要设定在易拆卸和诊断维修的位置,且成员不易碰到损坏的位置。5)、除了ABS轮速传感器线束和后氧传感器线束以外,车体地板之外尽量不要走线,以免障碍物对裸露在车外的线束造成损伤。6)、布线时要避开运动件的运动区域,避免运动件损伤线束。7)、线束外径的模拟要以整车原理图和设定的线束包扎方式为依据,要在布线位置预留出一定空间,以防模拟的线束外径小于实际的线束外径。8)、整车搭铁点的设定要满足整车电气系统的需求,要将电机接地、控制器接地、传感器信号接地区分开来设定搭铁点。,(2)、线束长度的测量原则和长度公差设定原则1)、测量线束要以线束卡扣和线束扎带的固定中心为起始测量点;有线束压板和线束胶套的地方,以压板和胶套模拟拉直后的长度为准。2)、预留长度的设定,对需求预留长度来拆卸维修电器件的线束,预留的长度以电器件拆卸拿出后的运动轨迹长度为准;对需求预留长度来克服相对运动的线束,预留长度以最大相对运动间距为准。3)、为了保证线束的三维数模的长度设计值与汽车产品安装时的实际长度误差能满足连接的要求,需要设定线束的长度公差,公差设定应符合下列提及标准。满足QC/T29106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中4.2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的规定;其中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满足QC/T29106表1中的上偏差值;6231满足TJI/CZ.0014.A1汽车线束设计技术规范的规定。,(3)、线束过孔原则在线束穿越前围板、地板、A/B/C柱、行李舱时,需要开线束过孔,孔型可为圆孔和腰型孔,孔径必须大于线束和插接件能穿越的最小孔径。过孔处必须设计保护橡胶套,胶套的设计要以孔径、孔型及开孔的周边结构环境为依据;胶套的设计须满足密封良好、装配合理、保护恰当的技术要求。(4)、线束固定原则线束的固定应符合TJI/CZ.0014.A1汽车线束设计技术规范中的规定。在特殊环境和特殊位置需采用特殊的固定方式,例如采用波纹管夹、线束压板、线束护板、线束双管夹、橡胶套、线束支架等固定方式。,(5)、线束的接头选用原则1)、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和技术条件应符合QCn 29010和QCn 29009的相关规定。2)、选用的插接件应符合QC/T 417.1、QC/T 417.3、QC/T 417.4、QC/T 417.5中的规定。3)、发动机舱、裸露在车体之外的插接件须选用带防水、防尘密封塞的插接件。4)、线束对接插接件和插接口不在电器件本体上的插接件选用,须选择带固定卡扣或固定结构的插接件。(6)、线束的包扎原则1)、线束的包扎应满足TJI/CZ.0014.A1汽车线束设计技术规范中的规定。2)、线束的包扎方式应根据线束所处实际环境状况,选择最佳的包扎保护方式;一条线束总成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包扎方式分段包扎。3)、若线束周边环境与参考样车一致,可参考选择样车线束的包扎方式。,(7)、三维线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1)、三维线束的设计方法通常情况下,所设计的车型都有参考样车作为设计基础和依据。在三维线束的设计中,首先取样参考样车线束,参照样车线束的分块和布置走向情况,对设计车的线束进行初步的分块定义;然后收集车身部分、底盘部分、电器总布置部分的初步三维数据;继而依据最整车三维数据和整车电器的设计方案,同时结合最新的整车初步原理图,在参考样车线束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线束的分块方案和走向方案。有了整车初步的三维数据和三维线束设计方案和思路后,就可以进行初步的三维布线设计了。在随后过程中,根据整车三维数据、整车电气设计方案、整车原理图等方面的不断更新和调整,对三维线束分块、布置走向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直至整车数据冻结,三维线束的设计工作也就完成了。,2)、三维线束的设计步骤 1):依据参考样车的线束数据、整车电气设计方案、整车原理图等数据,形成线束分块、布置走向的初步方案和思路。2):收集样车线束上固定件的种类和固定件的配合孔参数,创建出线束固定件及附件的三维数据,例如线束橡胶套、线束卡扣及扎带、线束护板及压板等。3):根据初步的维数据和线束分块、走向布置方案及思路,进行初步三维线束分块、走向布置设计工作。4):根据电器件的布置位置数据,将分支线束布置引支相应的电器件接插口位置。在此过程中,以整车原理图和电器件的接线原理图为主,初步设定的包扎方式为辅,模拟出干线束、支线束的线束外径,同时检查是否有穿线空间。,5):根据“线束固定原则”中的相关标准和规定,设定线束固定点,如果固定点处有圆角或曲面特征,可适当调整线束固定点之间的长度;设定固定点的方法通常是将与固定件配合的开孔参数(大小、形状、方向)反馈为三维实体数据。6):根据“线束过孔原则”中的相关标准和规定,设定线束过孔参数(大小、形状、方向),同样也是将线束过孔参数反馈为三维实体数据。7):收集所有的开孔参数的三维实体数据(须为整车绝对坐标下的数据),提交总布置检查审核后,由总布置提交车身和底盘,由车身和底盘按要求进行开孔作业。,8):收集车身和底盘已作了开孔的三维数据,将已作逆向或选型的线束固定件和保护件如线束胶套、线束扎带及卡扣、线束压板及护板放置到相应的开孔位置,检查孔位是否匹配。9):根据每个电器件的接口接插口处的三维信息数据,创建与电器件对接的线束端的插接件三维数据,根据创建的三维数据,进行插拔空间和插接件的穿孔空间校核。10):根据前面的线束分块方案以及整车原理图和“接头选用原则”中的相关标准和规定,选定线束总成之间的插接件对接位置和插接件型号(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整车原理设计人员和线束厂人员配合工作),创建对接插件的外形尺寸数据后,放置在设定的对接位置,进行对接空间校核和穿孔空间校核;插件选定后,将插接件固定卡扣的开孔参数和开孔位置的三维数据提供各总布置,总布置检查校核后提交车身或底盘作开孔作业。,11):在设计过程中,总布置、车身、底盘、电器的相关数据都在不断地更新和修改,因此三维束的布置、走向、固定件的相关设计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直至整车数据冻结。12):在整车电器设计方案、整车原理图、车身和底盘等的数据更改较少及数据较为完善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线束长度的测量和包扎方式设定工作了。依据“线束长度的测量原则和长度公差设定原则”和“线束的包扎原则”中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对三维线束进行测量和包扎设定工作。将线束的分支位置方向、线束长度、线束包扎形式、线束固定和保护件(扎带、卡扣、护板、胶套等)反馈到线束二维图纸上,作出二维线束框图,最后将整车二维线束框图提交二维线束设计人员,进行二维线束设计工作(在此过程中,线束框图要随三维线束数据的变动而变动)。,13):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将三维线束的最新数据,有阶段性地提交总布置、车身、底盘等部门人员检查,将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14):在整车三维数据冻结快要冻结阶段,将所有修改好的线束的三维线束数据整理导出;根据线束明细清单,将作了分块的线束三维数据进行分别命名,然后将已命名的线束数据进行整体装配,这样线束的整车三维线束设计已基本完成。15):车辆试制之后的局部修改和调整。,(8)、三维线束的检查分析1)、检查所设计的线束是否执行了“三维布线执行标准”中的规定;2)、检查所设计的线束是否满足“三维布线的基本技术要求”中的要求。3)、检查线束的设计执行了“三维布线原则”中的相关原则。4)、检查线束是否与车身件、底盘件有干涉之处。5)、检查整车线束固定件在车身和底盘上的开孔是否已按要求执行、并检查孔位是否与固定件匹配吻合。6)、检查车身上搭铁点的设定位置、搭铁形式(螺栓搭铁或螺母搭铁)以及数量是否已按设定需求来执行。7)、检查二维线束框图是否与三维线束一致,如分块、分支位置、分支方向、长度等。习题1、说明三维线束设计要点?2、简述轿车线束分块定义和设计?3、简述轿车前围线束分块定义和设计?4、说明线束布置原则?5、说明三维线束的设计方法?6、说明三维线束的设计步骤?,二、汽车二维线束设计,1、二维线束设计要求(1)、原则上线束从控制接点到执行器之间不允许有接头;(2)、线束连接方式必须有插接件,不允许用导线扭绞后用胶带包扎;(3)、根据原理图中的电器件,绘制出与之对应的二维线束图。(4)、整车线束分为若干线束总成,并有统一的编号,不得有重复号码。(5)、电器线束的组合应满足线束制造、车辆安装和维修的可能性及方便性。(6)、线束材料和附件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标准。(7)、二维线束分为干线束和支线束,同一线束簇中避免相同颜色的导线。(8)、二维线束设计应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9)、发动机舱内继电器合、熔断器合等,必须具有防水、防尘的保护。,(10)、传输信号的导线应采用屏蔽线或双绞线。2、二维线束的尺寸标注法 二维线束根据三维线束图及分支位置,核实修正二维线束长度。干线束和支线束绘图规定:如下图所示。干线束120、支线束90 80(另外屏蔽线需特别注明)图中:(!)、“80”“120”表示干线束的长度;(2)“90”表示支线束的长度;(3)D 表示花缠;在图样的技术要求中表明线束的包扎形式如下:A:绝缘胶带;C:PVC胶管;D:花缠;B:波纹管包扎;E:紧密缠绕;出头线:指线束终端导线伸出的长度。,3、二维线束长度尺寸公差分析1、在图样的技术要求中应标明线束长度尺寸极限偏差。其极限偏差应按QC/T29106下表中的偏差值的规定计算。为了消除或减少累积公差,干线束长度偏差取负偏差,支线束长度偏差取正偏差,出头线长度偏差设为调整偏差,用调整偏差调节累积公差趋于零,电线束基本尺寸公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计算L线束长度及尺寸偏差:根据上表规定,干线束120取下偏差10,支线束90取上偏差20,外出头线的调整偏差为 1020=10。所以,L线束基本尺寸为:L=1209050=11011040=260(mm)尺寸公差趋于零。,按上式的偏差计算工程长度公式:例如实长L=g5+z3+c4=(g+z+c)12则工程长L=(g+z+c+121.5)12线束长度按工程长度计算。,4、插接件的应用结构形式(1)、端子绝缘,利用插接件限位自锁对端子定位,防止端子轴向运动。(2)、防水插接件要达到防水防尘的要求,可分为整体密封和单体密封,密封材料可为橡胶密封和注胶密封,前者较为常用。(3)、带挂接机构的插接件,固定方便,车体运动无噪音。(4)、带卡锁机构的插接件,使线束与电气件连接牢固,防止松动,一般用在发动机上等震动的环境。(5)、带压线盖的插接件它保证插接件根部不晃动,提高线束品质。(6)、插接件所处的位置、环境及固定方式,合理选择插接件结构。例如,车门线束与车身线束对接时,最好选用带卡锁结构的插接件。带压盖结构的插接件常用于车体震动较大的地方。5、继电器与熔断器盒的设计1、在满足功能要求和可靠性的前提下,选用成熟产品。2、继电器要预留12个空位置,熔断器要预留35个,6、导线选用原则(1)、如客户没有要求,可选用国标QVR型和日标AVSS型电线。(2)、信号传输,选用LE-SE信号线或AVSS屏蔽线。(3)、电线颜色选用,应符合国标QC/T414 1999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7、绘制二维线束图(1)、线束反测绘插接件卡扣、搭铁及扎带的横截面图,然后按照线束的实际情况将其分布在线束图中,用直线代表电线将他们连接好,标上每个插接件的型号,把对应的线色标在插接件横截面图里,再把每段的线束长度仔细标在图中,并标上每段线的扎带材料及型号,首步即完成。,把万用表调到200欧姆档,然后表笔插到插接件中,一针针试,直到找到同一根线的两端,最终找出线上所有电线的连通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电线通过转接器和其他电线连在一起,这就有可能出现一个端子与好几个端子有连通关系,所以测量时要特别当心;设定每个插接件的序列号,把测量出的连通关系如下表的方式一一表达出来,标上相应的线色、线径和线材,有些电线之间,序号线号 起点 终点线径颜色线材备注12诊断接口 组合仪表0.5RAVSS(2)、二维线束图要求 原理图中显示的所有电器件,线束图中都要有,原理图中的每一根线,线束图中都要有体现;整车线束分成了若干线束总成,每一个总成都要有一个编号(详见QC/T 265-2004 汽车产品零部件编号规则);根据三维线束图的分支位置,核实长度;,(3)、二维线束图图样规范 1)、打开Autocad软件,新建一个文件名,如“前大灯线束总成”,保存;根据拟绘制的线束图具体大小插入一个幅面的图框(如A3);在标题栏中填上线束总成名称、图号、单位名称等,格式应符合公司规定或甲方要求;根据三维布线图的线束位置和电器件的安装位置,绘制干线和分支线,绘制方法应符合国标、公司规定或甲方要求,图面布局完美,由于线束的特殊性,一般不按比例绘制;在分支点处绘制或插入插接件的主视图的像形画法示意,按对接口端的平面示意图绘制,并在图中注明插接件的脚位排列顺序;2)、将从三维布线里测量到的线束长度填入线束图中;插接件用像形示意画法,插接件图里面标明线号,下面(或右面)标明插接,件的型号。原理图中标明的线号与各配套厂家的引脚位置,填入插接件中,字体和字号按客户标准执行;(4)、线束包扎方式驾驶室内一般用胶带间隔缠绕;底盘下、离发动机较近的部位,一般采用阻燃波纹管包扎;顶棚、背门、四个车门内和仪表板内部的线束一般采用粘带或工业塑料布包扎形式;手刹开关线,油量传感器线等,或在发动机下面,或在底盘下面的,尽量穿PVC套管;(5)、编写技术要求的注意事项 标明插接件的简图示意;样品线束要求每根电线的出头都要穿号码管,试制时方便查找;按企业标准标明线束的出头长度;用符号或文字标出线束的包扎方式;

    注意事项

    本文(汽车布线基本原则.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