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存货相关讲解.ppt
1,第3章 存货,3.1 存货概述3.2 存货入账价值3.3 原材料3.4 商品3.5 存货清查3.6 存货期末计价,2,3.1 存货概述,3.1.1 存货的性质与分类3.1.2 存货的范围,3,存货的性质与分类,1、存货的性质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资等。,内容包括企业为产品生产和商品销售而持有的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等。流动性通常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被消耗或经出售转换为现金、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具有明显的流动性,属于流动资产。,5,存货的性质与分类,2、存货的分类(1)按存货的具体内容分类 可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等;(2)按取得存货的不同来源分类可分为外购存货和自制存货(含委托外单位加工存货)等。,(3)按经济用途分类销售用存货、生产用存货、其他存货(4)按存放地点分类库存存货、在途存货、委托加工存货、委托代销存货,3.1.2 存货的范围,前提符合存货定义 同时具备以下2条件:(1)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资产的有用性(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满足货币计量假设,基本标准,专业标准,实质:企业是否拥有存货的法定所有权,3.1.2 存货的范围,企业应以所有权的归属来确定存货范围所有权的归属须注意的问题判定标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1)在途商品(2)代销商品(3)购货约定,【例】维美公司委托南光公司代为销售商品A100件。商品A的单位成本为600元,销售价格为每件1,000元。对于维美公司来说,委托代销商品的所有权尚未转移,因此其应当将这批商品仍然作为本公司存货进行核算。但是,应将该商品由“库存商品”账户转入“委托代销商品”账户,以便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借:委托代销商品 60,000 贷:库存商品 60,000,企业存货主要包括的内容,存货,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理用备品、备件包装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包装物低值易耗品,11,3.2 存货入账价值,3.2.1 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3.2.2 自制存货的入账价值,12,3.2.1 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外购存货以其采购成本入账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货价格、相关税费,以及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13,3.2.1 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1、购货价格购货价格是指因购货而支付的对价,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发生现金折扣时,一般不调整购货价格,而是把获得的现金折扣作为理财收入冲减财务费用,14,3.2.1 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2、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相关税费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相关税费是指企业外购货物应支付的税金及相关费用。主要包括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不可抵扣的增值税、教育费附加等,15,3.2.1 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3、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是指为使存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支付的除买价及相关税费以外的采购费用。,(1)运杂费 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仓储费、包装费等 A、运 费:可按运费发票扣除7%的进项税额 B、仓储费:入库前的仓储费计入存货成本 入库后的仓储费计入当期损益 生产工艺过程中必须的仓储费计入存 货的成本,主要包括:,(2)运输途中的损耗 定额内损耗,不增加购货总成本,但需提高入库材料 的单价、降低入库材料的数量;非正常损耗,如:超定额损耗,应确定责任人或计入当期损益(3)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 人工费和必要的损耗(扣除下脚废料的价值),18,3.2.2 自制存货的入账价值,1、消耗的材料成本自制存货消耗的材料成本是指为了制造存货直接消耗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一般又称为直接材料。,19,3.2.2 自制存货的入账价值,2、发生的加工成本自制存货发生的加工成本是指企业为加工生产某种产品或材料,在直接材料成本基础上追加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两大部分。,20,3.3 原材料,3.3.1“原材料”科目按实际成本记录3.3.2“原材料”科目按计划成本记录,3.3.1“原材料”科目按实际成本记录,科目设置“原材料”、“在途物资”、“委托加工物资”等账户。,入库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的原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原材料”账户用于核算库存各种材料的收发与结存情况,购入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入库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期末未入库的在途物资采购成本,“在途物资”账户用于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结算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即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委托加工物资的各种实际成本,加工完毕入库的委托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期末未加工完毕的委托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委托加工物资”账户用于核算对外委托加工的各种材料的收、发、存情况,3.3.1“原材料”科目按实际成本记录,1、外购原材料外埠采购材料,会使结算凭证到达和材料验收入库在时间上产生三种情况A结算凭证到达并同时将材料验收入库B结算凭证先到、材料后入库C材料先验收入库,结算凭证后到本地进货,一般于同日收到结算凭证并将材料验 收入库,会计核算上,可以将其视为外埠进货的第一种情况进行。,结算凭证到达并同时将材料验收入库,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结算凭证先到、材料后入库,(1)收到结算凭证时: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应付票据)(2)收料 材料运达企业时,验收入库,据“收料单”: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材料先验收入库,结算凭证后到,材料已入库,但发票账单未收到,无法付款,由于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发票账单就可以收到为了简化核算手续,在平时发生的,可以暂不进行账务处理,只将收到的材料登记明细账,待收到发票账单时,再按进行正常分类核算。如果等到月末尚未收到结算凭证和发票账单的入库材料,可以按合同价格或计划成本计价,暂估入账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下月月初红字冲销:同上,金额用红字收到发票时,根据款项是否支付: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例:某工业企业原材料日常核算按实际成本计价,该企业发生以下业务:(1)从本地购入原材料一批,材料价款为2,000元,增值税额340元,发票已收到,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借:原材料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 贷:银行存款 2 340,2023/6/29,30,(2)从外地采购原材料一批,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已到材料价款为5 000元,增值税额850元,货款已用商业汇票方式支付,但材料尚未到达。借:在途物资 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 贷:应付票据 5 850(3)上述在途材料已经运达,并验收入库。借:原材料 5 000 贷:在途物资 5 000,(4)从外地购入原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但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暂估价10,000元。材料入库时可不作帐务处理。月末结算凭证仍未到,估价入帐:借:原材料 10 000 贷:应付账款 10 000下月初用红字冲回。借:原材料 10 000 贷:应付账款 10 000,2023/6/29,32,(5)收到上述结算凭证并支付货款11 000元及增值税1 870元。借:原材料 1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870 贷:银行存款 12 870,2023/6/29,33,3.3.1“原材料”科目按实际成本记录,原材料溢余和短缺的会计处理 对于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物资毁损、短缺等,除合理的途耗应当作为存货的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计入采购成本外,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企业购入材料验收入库时,可能会发现短缺或毁损,其损失额无论是何种原因所致,都应包括短缺或毁损材料的价款及其进项税额。材料短缺或毁损的原因不同,其损失的承担者不同,所以,短缺或毁损材料损失中所含的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也不同1、材料短缺损失若应由验收入库的材料承担,如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其进项税额应予以抵扣。,2、能确定由供应单位造成的短缺,若对方决定近期内予以补货,则短缺材料的进项税额暂不得抵扣,需待补来材料验收入库后,方可再予以抵扣若对方决定退赔货款,应视不同情况比照销货退回进行处理。如购买方未付货款且未作账务处理,应退回原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作废后,重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如已付款或已作账务处理,必须取得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回或索取折让证明单交供应方,企业则应在取得对方开具的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以红字冲减原已登记的进项税额。,3、确定由运输单位造成的短缺或毁损,应向运输部门索赔,借记“其他应收款”账户,贷记“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账户。得不到赔偿的部分计入“管理费用”。4、确定属于购入途中发生的非常损失,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应贷记“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借记“其他应收款”反映应有责任人或者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5、凡尚待查明原因和需要报经批准才能转销处理的损失,应将其损失从“在途物资”等科目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查明原因后再分别处理:属于应由过失人负责赔偿的,将其损失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应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得不到赔偿的部分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应按扣除残料价值和保险公司赔偿后的净损失,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例: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原材料的日常核算,外购材料一批。单价100元公斤,数量50公斤,增值税率17%,结算凭证已经收到,款项尚未支付。购入材料时:借:在途物资 5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贷:应付账款 5850,10天后,收到材料45公斤,属于合理损耗,该种情况视同提高入库材料的单位成本,不另作账务处理。借:原材料 5000 贷:在途物资 5000所谓“不另作账务处理”,相当于如数收到原材料的账务处理。但由于验收入库材料实际数量为45公斤,因此,5000/455000/50,所以视同为提高入库材料的单位成本。,10天后,收到材料45公斤。属于超定额损耗,未查明原因之前:借:原材料 4500 待处理财产损溢 500 贷:在途物资 5000,查明原因之后:1.属于运输单位责任(铁路部门),其同意赔偿全部损失。借:其他应收款铁路单位 1005(117)585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5如果铁路部门只同意赔偿550元借:其他应收款铁路单位 550 管理费用 35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5,2.如属于供货方责任,其同意全部赔偿。借:应付账款 1005(117)585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供货方负责赔偿的价款及税金全部记入“应付账款”的借方,这与运输单位责任负责赔偿是不同的。,3、确定属于购入途中发生的非常损失,保险公司同意赔偿400元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400 营业外支出 185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5,45,3.3.1“原材料”科目按实际成本记录,2、委托加工原材料定义:由企业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通过支付加工费,由受托加工单位按合同要求加工为企业所需的原材料,3.3.1“原材料”科目按实际成本记录,2、委托加工原材料核算方法:(1)、企业加工业务较多时,单独设置“委托加工材料”或“委托加工物资”科目,并按委托加工合同和受托加工单位设置明细科目,同时按加工原材料的成本构成项目进行明细核算;,(2)、企业加工业务较少且加工原材料的成本核算较简单的情况下,不单独设置“委托加工材料”或“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而是通过“原材料”、“外购商品”等科目进行核算,即在这些会计科目中设置“委托加工”明细科目对加工原材料的业务进行核算,例 某卷烟厂发生如下委托加工原材料的经济业务:某卷烟厂将烟叶拨付B加工厂进行加工,以制成生产产品所需的烟丝。拨付加工的烟叶实际成本共计10,000元。借:委托加工物资B加工厂 10 000 贷:原材料烟叶 10 000,2023/6/29,48,(2)以银行存款支付加工费用2 000元,增值税340元。借:委托加工物资B加工厂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 贷:银行存款 2 340,(3)委托加工的材料完工收回,以现金支付收回烟丝的 运费500元(其中按规定准予扣除的进项税额35元)。借:委托加工物资B加工厂 46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5 贷:库存现金 500(4)收回的委托加工材料烟丝验收入库。借:原材料烟丝 12 465 贷:委托加工物资B加工厂 12 465,2023/6/29,50,3.3.1“原材料”科目按实际成本记录,3、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计算与结转“原材料”科目按实际成本记录的情况下,发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应按一定的存货计价方法确定在会计核算上,发出原材料时,应按其具体用途反映原材料的实际耗费情况,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材料名称:甲材料 数量单位:千克,发出存货成本的再确定对发出存货单位成本的重新认定,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单位成本发出数量,有必要对发出材料成本的单位成本的重新加以认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不同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不同 同种材料,不同时间购进,实际单位成本不同 同种材料,不同地点购进,实际单位成本不同,如何确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需按假定的材料流转程序确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和期末材料的实际成本,具体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发出原材料的计价方法,(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为假定前提。日常发出材料等存货的实际成本,要按库存存货中最先购进的那批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例】甲材料12月月初结存4000千克,单位成本19.4元;本月购入2000千克,单位成本20.6元;12月7日发出1500千克,12月25日发出4000千克。按先进先出法计算其发出成本。12月7日发出甲材料成本:19.40150029 100(元)12月25日发出甲材料成本:19.40250020.60150079 400(元)本月发出甲材料全部成本:29 10079 400108 500(元),(二)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它是以后购进的存货先发出为假定前提。日常发出材料等存货的实际成本要按照库存存货中最后购进的那批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符合谨慎性原则。,(三)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指发出存货的单价是以本期增加数和期初结存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计算出存货平均单价。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面看存货的结存价值,不利于存货的日常管理工作。,存货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增加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增加存货数量,发出存货价值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末结存存货价值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例】甲材料12月月初结存4000千克,单位成本19.4元;本月购入2000千克,单位成本20.6元;12月7日发出1500千克,12月25日发出4000千克。按加权平均法计算其发出成本。本月甲材料的加权平均成本为:(400019.4200020.6)(40002000)19.80(元)本月发出甲材料的成本为:19.80(1500+4000)108 900(元),(四)移动平均法 采用移动平均法,发出存货的单价是以上次结存存货的平均单价计算的。,存货平均单价,以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批增加存货实际成本,以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批增加存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价值本次发出存货数量移动平均单价期末结存存货价值期末结存存货数量移动平均单价,(五)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某批存货增加时的实际单价作为该批存货发出的实际成本。,发出存货价值发出存货数量该批存货实际单位成本期末存货价值期末存货数量该批存货实际单位成本,特点:取得存货时分批存放 发出存货时注明发出的批次 实用于价值高、数量少的存货,【例】甲材料12月月初结存4000千克,单位成本19.4元;本月购入5000千克,单位成本20.6元;12月7日发出1500千克,12月25日发出4000千克。经过实际认定,在本月发出的该材料5500千克中,有1500千克为上月结存的甲材料(假定为7日发出),另4000千克是本月购入的甲材料(假定为25日发出)。根据以上资料,按照个别计价法计算本月发出甲材料的成本。12月7日发出甲材料的成本:19.40150029 100(元)12月25日发出甲材料的成本:20.60400082 400(元)全月发出甲材料的全部成本:29 10082 400111 500(元),企业可以根据每一种存货的特点以及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计价方法计算存货的发出成本和期末存货价值。发出存货成本的结转视存货的用途而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4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原材料发出的账务处理,1、逐笔记账 每发出一笔原材料,随时记账:借:生产成本(生产产品领用)制造费用(车间一般耗用)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领用)销售费用(销售机构领用)委托加工物资(发出材料加工)其他业务成本(销售材料)在建工程(工程项目领用)研发支出(开发新产品领用)贷:原材料等,2、汇总记账 平时材料,只办理材料出库手续,填领料单,登记材料明细账“发出”栏的数量 月末根据领料单位和用途,编制“耗用材料汇总表”根据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耗用材料汇总表,生产成本,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24400 辅助生产 9150 制造费用 6100 管理费用 6100 销售费用 3050 贷:原材料 48800,71,3.3.2“原材料”科目按计划成本记录,科目设置:“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等科目,“材料采购”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材料采购”科目可按供应单位和材料品种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原材料”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可以分别“原材料”、“周转材料”等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核算。,73,3.3.2“原材料”科目按计划成本记录,1、原材料收发核算的一般方法和程序(1)采购材料时,按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借记“材料采购”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2)月份终了(或在材料入库时),根据已经结算入库外购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按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记“材料采购”科目。按两者差额,贷记或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原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75,3.3.2“原材料”科目按计划成本记录,1、原材料收发核算的一般方法和程序(3)月份终了,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应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下月初用红字冲回。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应付账款下月月初红字冲销:同上,金额用红字,(4)发出材料时,按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记帐。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计划成本)销售费用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3.3.2“原材料”科目按计划成本记录,1、原材料收发核算的一般方法和程序(5)月份终了,将材料成本差异总额按成本差异率在发出材料和期末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摊。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方法有两种:一是按当月的成本差异率计算;二是按上月的成本差异率计算。,月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期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超支差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销售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 结转节约差作相反分录或者作和上面一样但金额为红字的分录,3.3.2“原材料”科目按计划成本记录,1、原材料收发核算的一般方法和程序(6)会计期末“材料采购”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已承担所购材料风险和报酬但尚未验收入库在途材料的实际成本;“原材料”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入库后未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的余额反映入库后未发出的 原材料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81,3.3.2“原材料”科目按计划成本记录,1、原材料收发核算的一般方法和程序(7)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将“材料采购”、“原材料”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再加上“材料成本差异”借方余额或减去“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余额后的数额作为存货项目的组成内容予以反映。,82,3.3.2“原材料”科目按计划成本记录,例:某工业企业对甲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甲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25元/千克。1月31日,有关甲材料的科目余额如下:科目名称 余额方向 金额(元)材料采购 借方 3 270原材料 借方 14 700材料成本差异 贷方 3452月份发生如下有关甲材料收入、发出及结存的经济业务:,3.3.2“原材料”科目按计划成本记录,(1)采购甲材料480千克,材料验收入库,货款14 040元(其中价款12 000元,增值 税2 040元)以支票付讫。并以现金支付装卸费75元材料实际成本=12 000+75=12 075(元)材料计划成本=48025=12 000(元),采购材料时:借:材料采购 12 07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 040 贷:银行存款 14 040 库存现金 75,验收入库时:借:原材料 12000 材料成本差异 75 贷:材料采购 12075,(2)上月已经办理结算但材料未到的在途材料132千克,于本月全部到达并入库。材料实际成本3 270元,计划成本3 300(即13225)元。借:原材料 3 300 贷:材料采购 3 270 材料成本差异 30,(3)从外埠采购甲材料180千克,结算凭证到达并办理付款手续。付款总额为5 162.8元,其中货款额5 031元(其中价款4 300元,增值税731元);进货运费96.8元(其中准予扣除的进项税6.8元);装卸费35元。但材料未到。材料实际成本=4 300+(96.8-6.8)+35=4 425(元)材料进项税额=731+6.8=737.8(元)借:材料采购 4 4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37.8 贷:银行存款 5 162.8,(4)本月购进的甲材料300千克已经验收入库,月末时结算凭证仍未到。先按计划成本入账,下月初用红字冲回。材料计划成本=30025=7 500(元)本月末:借:原材料 7 500 贷:应付账款 7 500下月初:借:原材料 7 500 贷:应付账款 7 500,86,(5)根据本月发料凭证汇总表,共计发出材料960千克,计划成本24 000元。其中:直接 用于产品生产600千克,计划成本15 000元;用于车间一般耗用300千克,计划成本7 500元;用于管理部门耗用40千克,计划成本1 000元;用于产品销售方面的消耗20千克,计划成本500元。借:生产成本 15 000 制造费用 7 500 管理费用 1 000 销售费用 500 贷:原材料 24 000,(7)按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分摊本月发出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本月新购进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75-30=45元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345+45)/(14 700+12 000+3 300+7 500)100%=-0.8%借:生产成本 120 制造费用 60 管理费用 8 销售费用 4 贷:材料成本差异 192,88,采购分录: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验收入库时: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材料采购 结转差异:超支:实际计划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节约:实际计划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合并为一笔分录:入库并结转差异 借:原材料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91,3.4 商品,3.4.1 商品的范围及会计科目设置3.4.2 商品采购成本3.4.3 商品核算方法3.4.4 商品按售价金额核算3.4.5 发出商品,92,3.4.1 商品的范围及会计科目设置,1、商品的范围指企业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而储存的存货 主要包括:1、企业全部自有的库存商品2、加工中的商品3、出租的商品4、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等。,93,3.4.1 商品的范围及会计科目设置,2、商品核算的主要会计科目 企业自有的库存商品 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商品流通企业的外购及委托加工后入库的待售商品通过“库存商品”核算 房地产企业、农牧业等采用“开发产品”、“农产品”等科目核算,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商品 采用“委托加工商品”或“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 出租的商品采用“出租商品”科目核算,95,3.4.2 商品采购成本,商品的采购成本类似于生产企业采购材料的采购成本,包括买价、相关税费和采购费用。,3.4.2 商品采购成本,商品成本的具体构成(1)国内购进用于国内销售和用于出口的商品,以进货原价(但不包括准予抵扣的进项税)及进货费用为其采购成本。,例 某商业企业从外地购入A商品,增值税发票注明数量为2,000件,单价为22元,增值税额7,480元,供货单位代垫运费1,000元,运费结算凭证为普通发票(可扣税)。相关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借:库存商品A商品 44,93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550贷:银行存款 52,480,(2)企业进口的商品,其采购成本包括进口商品的国外进价、进口环节的有关税金(如进口关税、进口商品的消费税等,但不包括准予抵扣的增值税)及使商品达到目前场所和可销售状态发生的各项采购费用。,例 公司从国外进口B商品一批,到岸价格100000美元,采取汇付结算方式,关税税率为50%,增值税率为17%,另外支付国内运杂费1000元(不能抵扣税金),款项已经从银行存款中支付,当日外汇牌价为1:6.20。,1)支付货款时:借:在途物资620000 贷:银行存款 6200002)支付进口关税和增值税时应交关税62000050%310000应交增值税(620000310000)17%158100借:在途物资 31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8100贷:银行存款 468100,3)支付国内运杂费用时借:在途物资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4)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931000 贷:在途物资 931000,(3)企业委托其他单位代理进口的商品,其采购成本为实际交付给代理单位的全部价款(但不包括准予抵扣的增值税)及支付的各项采购费用。(4)企业收购农副产品,其采购成本一般按扣除准予抵扣的进项税(税率为13%)后的买价再加上支付的采购费用确定,例 某商业企业,采购农产品10000斤,单价为5元,共计价款5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产品已验收入库。可抵扣的增值税=5000013%=6500元借:库存商品 43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6500 贷:银行存款 50000,3.4.3 商品核算方法,根据“库存商品”科目记录的方法不同,可以把商品核算方法分为数量金额核算法和金额核算法两类。两类方法的区别:数量金额核算法下,商品的增减变动及结存在会计账簿上同时以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核算。金额核算法 下,商品的增减变动及结存在会计账簿上主要以价值量进行核算,一般不进行数量核算。,3.4.3 商品核算方法,在商品流通企业,衡量商品价值量的标准主要有两个:商品的成本和商品的售价根据衡量价值量的标准不同,商品的核算方法可以分为四种:数量成本金额核算法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成本金额核算法售价金额核算法,1、数量成本金额核算法,同时以数量和成本金额反映商品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核算方法特点:(1)库存商品的总账和明细账都按商品的成本记账。(2)库存商品明细账按商品的品名分户,分别核算各种商品收进、付出及结存的数量和金额。,适用范围:大中型批发企业、农副产品收购企业及经营品种单纯的专业商店和经营贵重商品的商店优点是能够同时提供各种商品的数量指标和金额指标,便于加强商品管理。缺点是要按品种逐笔登记商品明细账,核算工作量较大,2、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同时以数量和售价金额反映商品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核算方法特点:(1)库存商品的总账和明细账都按商品的销售价格记账;并同时核算商品实物数量和售价金额。(2)对于库存商品购进价与销售价之间的差额需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进行调整,以便于计算商品销售成本,适用范围:会计部门、业务部门及仓库具有同一办公地点,商品进销价格相对稳定的小型批发企业的批发商品及零售企业的贵重商品等,3、成本金额核算法,成本金额核算法又称为“成本记账、盘存计销”核算法,是指库存商品的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都只反映成本金额、不反映实物数量的一种核算方法。由于这种方法不记实物数量,所以必须通过对库存商品的实地盘点计算出期末结存金额,才能倒算出已销商品的销售成本,主要特点1、以成本入账 库存商品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一律以成本入账,只记金额,不记数量。2、明细账设置 库存商品明细账按商品大类或柜组设置,对需要掌握数量的商品,可设置备查簿。,3、账务处理 平时销货账务处理,只核算销售收入,不核算销售成本。月末采取“以存计销”的方法,通过实地盘点库存商品,进行本期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成本+本期进货成本-期末结存商品成本,112,优点:简化核算手续,节约人力、物力缺点:手续不够严密,平时不能掌握库存情况,且对商品损耗或差错事故不能控制,适用范围:适用于经营鲜活商品的零售企业或柜组。鲜活商品具有季节性强、商品损耗大、质量变化快、调价次数多等特点如果这些企业或柜组采用售价核算,每次调整售价时,就需进行商品盘点,填制有关单证,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这不仅增加营业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会延误时间,进一步影响商品质量,加大商品损耗。,114,4、售价金额核算法,售价金额法是以售价金额反映商品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核算方法。其是将商品核算方法与商品管理制度相结合的核算制度,基本内容:1、“库存商品”以商品售价记账。2、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调整科目。3、建立健全商品管理制度和方法。4、商品的进销差价,并根据已销商品的售价及已销商品进销差价计算已销商品成本适用情况零售企业的日用工业品等零售商品,116,117,3.4.4 商品按售价金额核算,1、售价金额核算的主要特点(1)“库存商品”科目按售价金额记录,同时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商品售价与商品成本的差额。售价包括销售价格和销售增值税两部分商品进销差价包括:A、商品售价中的销项税;B、商品不含税售价与商品成本的差额,(2)购入商品时和商品销售后的处理,A、购入商品时的处理交易完成时:借:在途物资(成本)应交税费 贷:银行存款等商品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含税售价)贷:在途物资 商品进销差价,B、商品销售后借:银行存款(含税售价)贷: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含税售价)贷:库存商品,(3)月末计算出已销商品的增值税后,冲减主营业务收入。已销商品的增值税=月末主营业务收入余额(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将按含税售价记录的“主营业务成本”调整为已销商品的成本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调整后商品进销差价反映的是月末结存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5)库存未售商品的售价调整时,应相应调整“库存商品”和“商品进销差价”的余额,2、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和结转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差价率法,A、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率(即分摊率)月末结账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余额 进销差异率=100%月末结存 本月已销 商品售价 商品售价,月末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月末结存商品售价差价率本月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月末结账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余额-月末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例:某企业3月初某种商品进价成本为200 000元,售价总额为260 000元,本期购进该进该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00 000元,售价总额为140 000元,本期销售收入为185 000元。试确定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123,有关计算如下:,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进销差价185 00025 46 250(元)本期销售商品实际成本185 00046 250 138 750(元),2、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和结转二是实际差价法实际差价法也称为实际盘存差价法,是对每一结存商品进行盘点,分别计算每一商品的进价、含税售价及进销差价,求得结存商品进销差价后,倒挤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方法。,3.4.4 商品按售价金额核算,3、售价金额核算法下商品收发核算举例(1)结算凭证到达并同时将商品验收入库某零售商业企业根据发生的有关在途物资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自本地以支票购进甲商品,货款计3 276元(其中价款2 800元,增值税476元)。商品由仓库全部验收入库,货款全部支付。按零售价格计算为3 540元,借:在途物资 2 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76 贷:银行存款 3 276同时:借:库存商品 3 540 贷:在途物资 2 800 商品进销差价 740,(2)结算凭证先到、商品后入库某零售商业企业根据从外埠进货的有关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1)从外埠购进商品,货款计5 850元(其中商品价款5 000元,增值税850元),购进商品支付进货运费400元(按规定准予扣除进项税28元)、装卸费200元。结算凭证到达,以银行存款支付全部货款及进货运费、装卸费。,128,借:在途物资 5 57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78 贷:银行存款 6 4502)商品全部验收入库,按零售价格计算为7 020元借:库存商品 7 020 贷:在途物资 5 572 商品进销差价 1 448,(3)商品先验收入库,结算凭证后到达例1:从外埠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购进商品已于3月4日收到并验收入库,按零售价格计算为7020元。3月8日结算凭证到达,货款计5850元(其中,商品价款5000元,增值税850元),购进商品支付进货运费400元(按规定准予扣除进项税28元)、装卸费200元。验单后以银行存款支付全部货款及进货运费、装卸费。,130,3月8日借:在途物资 5 57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78 贷:银行存款 6 450同时,借:库存商品 7 020 贷:在途物资 5 572 商品进销差价 1 448,例2、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从外埠购进的商品已于4月25日收到并验收入库,按零售价格计算为162000元。5月7日结算凭证到达,货款共计140 400元(其中商品价款120 000元,增值税20 400元),购进商品支付进货运费2 000元(按规定准予扣除进项税140元)、装卸费400元、运输保险费800元.,4月30日结算凭证未到,估计的商品成本为122 000元。借:库存商品 162 000 贷:应付账款 122 000 商品进销差价 40 0005月2日将估价入账的商品以红字冲回:借:库存商品 162 000 贷:应付账款 122 000 商品进销差价 40 000,5月7日结算凭证到达,办理付款手续借:在途物资 123 0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0 540 贷:银行存款 143 600同时:借:库存商品 162 000 贷:在途物资 123 060 商品进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