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中ppt课件.ppt
,丝 虫 Filaria,寄生虫学教研室编制,丝虫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组织内寄生线虫。寄生于人体的丝虫共有八种,在我国流行的仅有两种即: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和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帝汶布鲁线虫 淋巴系统 蚊罗阿罗阿丝虫 皮下组织 虻旋盘尾丝虫 皮下组织 蚋 失明 非洲连尾唇棘线虫 皮下组织 蠓 常现唇棘线虫 寄生体腔 蠓欧氏曼森线虫 寄生体腔 蠓,班氏吴策线虫简称班氏丝虫,马来布鲁线虫简称马来丝虫,两种丝虫成虫均寄生于人体的淋巴系统。以蚊为传播媒介,常可引起淋巴系统的 丝虫病(filariasis)。淋巴丝虫病(Lymphatic filariasis),淋巴丝虫病导致全球约4300万人永久或长期致残。被WHO列为第二大致残病因。我国也曾将本病列为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丝虫病,在我国古医书中曾有记载和描述洽病(淋巴管炎)(类丹毒样病变)莲病(象皮肿)膏淋、热淋(乳糜尿)小便如米汁,囊大如斗,形 态,成虫(Adult),乳白色,丝线状,如丝线状体表光滑虫体长约20-100mm雌虫阴门开口于虫体头端稍后的腹面。自阴门产出幼虫,即为微丝蚴,微丝蚴(Microfilaria),微丝蚴虫体细长无色透明活虫体作蛇形运动,微丝蚴(Microfilaria),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两种微丝蚴形态鉴别要点,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_ 大小 244 296 x 5 7 um 177 230 x 5 6 um 体态 柔和、弯曲较大 硬直、大弯上有小弯 头间隙 较短(1:1)较长(2:1)体核 园形或椭圆形,排列整齐,椭圆形,大小不等,排列 核间界限清楚 不整齐,核间界限不清晰 尾核 无 2个尾核(前后排列),生活史,两种丝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均需在中间宿主蚊体内发育和在终宿主人体内寄生两个时期。,夜晚,白天,丝状蚴,腊肠蚴,夜现周期性,微丝蚴,人体内,蚊体内,夜现周期性(nocturnal periodicity)丝虫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出现 夜多昼少的现象称夜现周期性。,名词解释,夜现周期性(nocturnal periodicity),班氏丝虫晚上10-2马来丝虫晚上8-4学说有 1.中枢神经系统、迷走神经的 2.宿主肺内氧分压有关 3.微丝蚴体内的自发荧光有关,班氏丝虫 马来丝虫 _ 寄生部位 深部淋巴系统 浅部淋巴系统 下肢、阴囊、精索等 下肢多见 夜现周期性 晚10-2时 晚8-4时 中间宿主 淡色库蚊、致乏库蚊 嗜人按蚊、中华按蚊,两种丝虫生活史不同点,致 病,成虫感染期幼虫和微丝蚴都有致病作用丝虫病的潜伏期多为4-5个月,也可长达1以上。临床可分为四种类型 1.微丝蚴血症 2.急性变态反应和急性炎症反应 3.慢性阻塞性病变 4.隐性丝虫病,急性期,主要引起过敏及炎症反应 幼虫、成虫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幼虫蜕皮液、死亡虫体及其分解产物,均可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和全身反应。早期症状为局部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丹毒样皮炎;个别患者可伴有寒热体症,常称为“丝虫热”。,(1)象皮肿(elephantiasis)(2)睾丸鞘膜积(hydrocele testis)(3)乳糜尿(chyluria),主要发生阻塞性病变 淋巴系统阻塞是引起丝虫病慢性体征的重要因素。,慢性期,下肢象皮肿,象皮肿伴有溃疡,Because blood circulation is disturbed,that is apt to cause bacterial infection.,乳房象皮肿,下肢和阴唇象皮肿,3岁男孩鞘膜积液,阴囊鞘膜积液,1.病原学诊断 从外周血液、乳糜尿、鞘膜积液或组织内检查微丝蚴和成虫是确诊的依据。(1)血检微丝蚴(外周血做厚、薄血片染色)(2)鞘膜积液、尿液检查微丝蚴(3)组织内活检成虫 2.免疫学诊断:IFAT、ELISA等。,诊 断,1 传染源:血中含有微丝蚴的病人 和带虫者。2 传播媒介:蚊 班氏丝虫(库蚊)马来丝虫(按蚊)3 易感人群:男女老少均为易感。,流 行,预 防 措 施,消灭传播媒介:灭蚊、防蚊普查普治病人和血中含有微丝蚴的带虫者。微丝蚴血症者10.5万余人。,治 疗,治疗药物:主要为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又名海群生 hetra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