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用武力解决钓鱼岛问题.ppt
为什么不用武力解决钓鱼岛问题,主 要 原 因,原因一:,中日两国综合国力旗鼓相当,使用武力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原因二:,武力夺取的领土再靠武力夺回的最好时机或已失去,原因三:,中日动武,得益的绝对不是中日两国任何一方,原因四:,表达强硬态度的方式不只是诉诸武力一个选项,原因五:,武力不是首选,但武力绝对应该作为后盾,中日两国综合国力旗鼓相当,使用武力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任何一场大国间的现代战争,其发生靠的是任何一方的决心,战争打起来后,战争规模和进程则不由任何一方主导,其结果取决于综合国力较量。在近年各种综合国力排行中,中日两国的排名难分仲伯。有人说中国自2010年以来GDP超过日本,因而经济实力比日本强。我不这样认为。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两个家庭比富。其中一个家庭这两年赚的钱略微多于另一家庭,而另一家庭在过去几十年都赚得更多。你说哪个家庭更富?财富比的是家底,比的是存量!棋盘上,势均力敌的对手或许会分出胜负,但是赢的一方绝不会轻松。在战场上,输的不服气或赢的不轻松的同义词就是“两败俱伤”。或许有人又会说,两败俱伤也要为自己的领土而战。话可以这样说。但是,“战争的结果一定要比没有战争好”,这是任何一方决策者开启战端的前提。孙子兵法上“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说的就是“慎战”。慎战不是惧战,慎战要求的是不要轻敌。旗鼓相当的两个国家之间相互动武,轻敌的一方必败。,武力夺取的领土再靠武力夺回的最好时机或已失去,武力的使用最讲究的是“时机”。中国通过武力夺回钓鱼岛的最佳时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或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同盟国一方的中国,在日本法西斯战败后,完全应该以战胜国的姿态索取战败国的战争赔偿,索回日本通过武力攫取去的钓鱼岛等中国领土。历史给了中国人机会,而这样的机会我们并没有抓住。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现在是不是又遇到了这样的时机呢?时机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我觉得我们现在以武力解决钓鱼岛的时机是“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为什么这样说呢?,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看天不时,其次看地不利,最后看人不和,孙子兵法中关于胜战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上下同欲”,即人们常说的“人和”。放眼今日世界,“上下同欲”只是“人和”的一个方面,还须“外有强盟”。1944年,时值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尾声,美国情报部门制作了一个6集的战争纪录片,其中第6集为“中国战事”。影片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土面积只有中国二十分之一、人口只有中国六分之一的日本胆敢向中国发动战争?影片的解读是:日本面对的是一个一盘散沙的国家。我不敢相信这种“一盘散沙”的局面在今天得到了根本改变。在外部,日本有美国这个铁哥们做靠山,中国缺少这样的同盟伙伴。中日开战,中国难于得到外部真正的支援。正所谓: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中日动武,战火不可能就在钓鱼岛上烧。日本本土和中国的东部沿海都将面临威胁。虽然我们有较宽广的战略纵深,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起来的坛坛罐罐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国人习惯了歌舞升平的和平环境,早已经不知道深挖洞、广积粮为何物了。古语说:“国之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毫无战备意识的人们,在战火降临到头上的时候,很难想象会是一种什么情形。,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或崛起的爬坡阶段,离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还相当遥远。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舆论认为,中国崛起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这意味着中国将在21世纪面临前所未有挑战,其中当然包括在遭遇恶意挑衅时是否动武的抉择。动武,乃至全面战争爆发,毫无疑问会打乱中华民族复兴的步法,甚至中断中国崛起的进程。这是中国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形。只有当动武或被迫卷入战争变得比民族复兴大业更急切,更有必要,而且已经没有其他选项时,中国才能不得不放弃民族复兴大业。1945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宪章中各国必须遵守的七项原则之一明确要求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这对包括中日在内的所有国际社会成员在考虑使用武力解决问题时都是一个制约。,中日动武,得益的绝对不是中日两国任何一方,20世纪40年代初期,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得如火如荼之际,美国出现了一个大战略思想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他分别于1942年和1944年出版了世界政治中的美国战略:美国与权力平衡与和平地理学两本书。斯皮克曼提醒美国决策层“在(战后)和平时期”“一定要经常注意不让任何国家或几个联盟国家以优势力量出现在新旧世界两个区域的任何地方”“以免我们的安全受到威胁”。他不无担心地指出,“假如中国达到了真正的统一,而日本的军事力量又被完全消灭,则远东的支配势力将无疑地是中国”。他接着开出药方:“如果西方强国还想在这个地区保存一点势力,就必须为它们的实力建立岛屿基地。从中国确实有限的实力资源来看,这样的基地大概就足以对抗中国将来要想完全统治远东的企图”(斯氏说这番话的时候中国还在国民党治下,当时的中国是美国的盟友)。,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尼古拉斯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1893年-1943年),荷兰裔美国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耶鲁大学国际研究所主持人。在地缘战略学上被称为“围堵政策之教父”。他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古典现实主义的发起者之一,另著有世界政治中的美国战略:美国与权力平衡(1942年)。1943岁死于癌症。和平的地理学是斯氏未完成之作,为写书而作的讲演稿,其因病暴卒后,经同僚整理出版。但此书“却是斯皮克曼作为垄断寡头谋士的主要代表作,影响也最大、最深远”。,简要概括斯皮克曼的东亚战略思想就是:第一,防止中国势力在东亚坐大;第二,用俄国,特别是日本制衡中国的势力发展。斯皮克曼的战略思想对美国的战后世界安排乃至直到今天的两党对外政策,都具有深远影响。美国政府在战后60多年对钓鱼岛归属的态度,可以在此找到根源。显而易见,当今东亚中日互掐,乃至兵戎相见,谁是最乐见其成的国家,谁是最得益的国家!,表达强硬态度的方式不只是诉诸武力一个选项,面对日本挑衅,当今中国是不是只剩下诉诸武力这一个选项了呢?当然不是。解决领土争端的方法有很多。尽管中国,甚至日本都不会求诸于国际仲裁或国际司法,但是外交谈判还有极大的用武之地。或许谈判也不能奏效,那还有“事实断定”这个历史上经常使用的方法。中日钓鱼岛争端不完全是一个条约(比如马关条约、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旧金山和约等)解释的问题,更应该是一个历史事实如何断定的问题。由第三方组成专门的事实调查委员会弄清历史事实真相,不妨作为一个选项。此外,中国还应积极尝试运用经济手段和制度安排来缓解,乃至最终解决钓鱼岛争端(请参考拙文“以经济手段遏止中国领土边界争端恶化”,发表在2012年8月16日香港商报)。,武力不是首选,但武力绝对应该作为后盾,以上所言主要是想表示,在处理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时候应慎重使用武力。但,慎重使用武力并不意味着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众多人口和广博地域的国家不要发展与其国家规模相称的军力。在领土问题最终朝着有利于自己一方方向解决中,实力是占居无可替代位置的。而军力是一个国家实力非常重要的方面。战场上拿不回来的东西,在谈判桌上同样也拿不回来。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指在没有战争能力的情况下而使敌人屈服;恰恰相反,它的潜在含义应该是:能够运用和平的方法让敌人屈服,是因为自己具备运用武力必胜对手的信心和能力。,幻灯片到此结束,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