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人类学、民族学).ppt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上篇),2010-2011 春季 学期,上篇,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范畴第三章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第四章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科学审视第五章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国际标准,第一章 绪论,主讲:马麒,第一章 绪论,一 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对象,二 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和意义,三 人类的文化遗产,四 人类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研究,五 各国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1972年,巴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后,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珍惜和保护。由此建立起世界遗产名录,实际上就是一个超越国家和民族的标准与等级的世界标准和人类学层顶级的级。这样一来,某国此类遗产一旦进入代表作名录,它就获得了世界性的认可和声誉。那么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对象是什么呢?,一 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对象,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对于文化遗产的定义,其对象有三条:1,文物 2,建筑群 3,遗址 自然遗产的定义也有三条:1,从美学或科学的角度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自然和生物的结构这类所组成的自然面貌。2,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规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活境区。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的角度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区域。,二 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和意义,建立起文化遗产或文物的世界级保护体系,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促进各国珍惜、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方面的贡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项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对于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并不像文物或有形之物的保护那样普及。在人类的丧葬史中,随葬心爱之物的、历史由来已久。古代建筑、遗址从来就是人们缅怀祖先、追思古代文明的直观对象,历来为后代人类所珍重,从来都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有形和作为实物而进入人们的视野的。甚至人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从来也没有想过是不是还有一套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套文化系统,即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系统的存在。因此,系统了解、普及、传播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就是十分必要的。,三 人类的文化遗产,1,文化的涵义,2,文化的载体,3,文化载体的两面性:极强的生命力和易消逝性,四 人类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背景或学科依据,更多侧重于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标准:1,对于人类学的介绍 2,文化人类学对于研究对象的分类(林惠祥)A,原始物质文化 B,原始社会组织 C,原始宗教 D,原始艺术 E,原始语言文字,五 各国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1,法国 2,日本 3,中国 4,美国,第二章 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范畴,主讲:张敏,主要内容,一、对于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一)广义的概念及不足(二)狭义的概念(三)相关概念 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书面性和物质性 a 典籍当中的口头遗产 b 非物质遗产的物质性三、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内涵 四、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考古学观察五、来自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艺术及其他艺术。还将考虑传统形式的传播和信息。,一、研究过程中的广义概念,包括前人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全部口头形态、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其中口头遗产应泛指人类的全部语言形态。无论语种的大小。非物质遗产除了特定的口头文化外,就是指人的行为文化或人体文化即传人文化。,人的行为文化,艺术类:由人来操作、表现、传承的艺术,离开现实的,活态的,既定的人体。这种艺术就不能得到完整展示、演示和保存。,文化类:即由人的行为、言行所传达和表达的文化。这类文化离开人体或人群,就无以展现和传播传承。,(一)广义概念的不足,用此概念去确定保护范围或划定学术研究范围,就太宽泛并因此丧失科学性。,在学术研究和保护中没有可操作性。,(二)狭义的概念,狭义的概念应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希望予以保护的范畴。但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具备一定的概念和对象的弹性。,一般包括民间文学(口头遗产重要主体和组成)、民间文艺、民俗文化、传统的表演艺术、民间科技、民间技艺、民间知识、民间工艺。,思考,根据概念列入“代表作名录”依据“代表性”、“濒危性”为界定标准,濒危性包括各种自为状态下的民间文化,非民间的传统的无形文化,人体的、行为的、非物质的、传统的艺术如果具有全球性意义和世界级价值,一旦濒危,也在“代表作名录”保护和选择的范围内。问:这种濒危状况的判定如何进行?其他不具有全球性意义和世界价值的难道不需要保护?诸如此类。,(三)相关概念,1、口头文学与文字典籍,2、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3、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4、大众文化与个体文化,5、业余文化与专业文化,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书面性和物质性,作为文化遗产,纯粹无形的非物质遗产是不存在的,物质或非物质,乃至口头或书面,都是相对而言的,更多的情况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典籍当中的口头遗产,中国的古典文献对于口头文化的记载。甲骨文 山海经 石鼓文 尚书 简牍 国语 帛书 左传 碑书 归藏,(二)非物质遗产的物质性,作为非物质文化,传统技艺、音乐、文学、生活习俗习惯等等,没有物质载体作为其承担者,是不可能将他非物质文化的特性表现出来。但是 现如今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很少考虑到复原当时人们生活或使用的场景,或者说在进行遗产保护时,物质与非物质的是不想交的两条线。比如:红极一时的乔家大院只是一座空楼,人们只是去看那些不会说话的屋子。而当一些物质文化遗产中住进去人或者游客过多时,如何保护又称为管理者头痛的问题。,三、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内涵,各个民族都是人类文化历史上的贡献者,并不能因为民族的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作为其文化遗产优劣的评价标准,因为文化遗产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但是现在作为文化遗产的评审,谁拥有最终的话语权?那些落后民族是无法自己表述的,或者一些国家因为国力原因被鄙视,表达了也听不见。文化上的种族歧视?,四、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考古学观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上升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进行。诸多事例,五、来自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操作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过程中的实例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的必要讨论,第三章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 基本特征和分类,徐 琴,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一、形成 二、基本特征 三、分类,一、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形成,原始婚姻保证了人类的进化和人类的繁衍。原始丧葬强化了人的群体和类的意识,反复演示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传承了古代文化,保存了民族的独特传统。原始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其他文字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记录载体不稳等。,原始文化就是今天的所谓口头和非物质文化;原始文化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而创造发明的,每一种形式都有它的物质和精神的功能,是直接服务于人类生存的。,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形式上、功能上以及参与者具有综合性。集体性参与与形式方面。传承与传播性纵向与横向。民族性与地域性例如,少数民族地区 模式化与类型化各国各地区民间文化的发展殊途同归。变异性口口相传,众人添柴;特殊的文艺和文化价值。象征性不知觉的、无意识的、集体潜意识的象征。,三、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分类,以文化的载体的特性为分类原则,即以人体器官、行为和传人为载体来分类“人体文化”分类法。口头文化口头表达,嗓音表现。体形文化装饰、服饰,形体,行为等。综合文化口头与形体相结合。当下的造型文化(技艺遗产)建筑物、民间艺人的造型艺术、艺术家的造型艺术。,关于分类的一些思考:,1、当下的一些民间艺人和艺术家的技艺如沙画、水影画、米雕或各种雕?2、人体彩绘、行为艺术等当下的造型文化是否属于技艺遗产?如果要给非遗一个时间的限定那么“当下”该如何理解?,感想 启示,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是否应该缩短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上的”时间,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这个文化变迁和消逝异常迅猛的时代,非物质遗产越来越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和内心情感的寄托。记录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等于保存自己的文化!,第四章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科学审视,主讲:郑杰,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科学审视,一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价值尺度,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调查方法,三 民间文化的保管、传承和弘扬,一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价值尺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中,规定了“代表作”应有特殊的价值,此价值的判断,是“从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或文学角度来看是具有特殊价值的民间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这就需要我们比较深入的了解各个学科是如何评判、认定、研究民间和传统的文化的。,(一)历史学的价值尺度,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作为“遗产”,是历史的过往的传统的财富,其历史价值排在首位。理出一条历史发展的轨迹,划分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或社会历史时期,关注衣食住行这些日常文化生活文化,细致考察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和创造,这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都是我们考察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应备的历史观。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可以作为“正史”或典籍史的补充、补足与拾遗。它首先审视、确定“代表作”的历史深度和历史渊源,关注共时中的历史,关注人民传统的生活文化,关注不见经传的代代相传的口头和行为文化,关注文化的活化石或活的历史,关注史前的原始的文化。这是人类历史观的进步,是科学的历史观的文化实践和学术实践。这一价值尺度适应于任何一种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二)艺术学的价值尺度,艺术学的价值尺度也是“人”的价值尺度。艺术史和艺术现象的价值判断既遵循一般的价值规律和历史原则,它还有自己独特独到的价值尺度。应该说,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中,艺术的形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全部传统的和民间的表演艺术都在其中,故此,“艺术”的判断和审美的价值就显得十分重要。天才的艺术创造,无与伦比的艺术技巧,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深深触动心灵深处情感之弦,艺术史上一座又一座的历史丰碑,它们就是人类艺术当之无愧的代表作。,(三)人种学的价值尺度,种族之间平等、无优劣。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截止2000年,就有118个国家共552项遗产,其中的文化遗产遍布全世界,涉及三大种族。这一遗产名录,有力地说明了人类种族拥有同样的创造力,证明了人类各种文明和文化成就是各种族、各民族的共同创造。所以,评定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人种学的价值尺度,就是充分珍惜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把 那些充分展示民族历史、传统、特色的话态文化和行为文化,保护起来,宣传开去,让世界更美好。当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这种文化形式所具有的历史、社会、文化价值得到全世界的公认以后(长期以来并未如此,“代表作”工作将促进此一共识形成的广泛性),进入这一“代表作”名单的文化形式将同样展示出此种文化创造主体-种族、民族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因此必将更加印证种族、民族平等思想的科学性。这样一个价值尺度是将要产生深远影响的。,(四)社会学的价值尺度,由于社会学所具有的广阔的社会视野,加上它本质是开展着对人和人的群体与社会的研究,所用的方法又不能缺少社会调查,学科史和学术传统上又与文化人类学有姻亲关系,所以,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理所当然地也在社会学的视野中。或者换言之,社会学所关注着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社会文化、民俗文化、原始文化等等也在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范畴里。社会学衡量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尺度,主要是原始社会的当代社会学价值,或者群体社会和文化的现实功用,或者发达社会中社会事象的历史渊源。总之,社会学的价值尺度就是对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所具有的集体性、群体性、人民性、社会性、阶层性的特别关注。以集体创作、集体行动、集体参与为特征得民间文化,毫无疑义地具备着“社会学”的价值。社会学的价值尺度因此直接与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定义中“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群体表达”、“符合社区期望”、“社会特征”、“传播与信息”等概念相关联。,(五)人类学的价值尺度,包括体质人类学在内,以文化人类学为主的“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关系的科学。从猿到人,到人种,到民族;从化石人类到当代民族,到现代人类群体;这是体质人类学的学科历程,从考石器物到研究原始部落、原始民族的文化,到考察无形的民俗文化,到整体把握包括城市和乡村、种族和民族的活态文化、文化行为、文化创造、文化制度、文化精神等等,这是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史。所谓人类学对口头非物质遗产的价值判断,实际也就是人类、人群、人种、人民、民族的文化的选择和文化的价值判断。,(六)语言学的价值尺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语言的丰富性是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表现,也是它的前提。语言是口头文化的载体和形式。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语言学价值,一是指语言多样性的价值,濒危语言、稀有语言的科学价值;二是指无文字语言的语言学价值和“口头”价值;三是指不同语言所负载的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七)文学的价值尺度,学的价值在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中,既是独立的本体的(如口头文学的诸体裁),也是交融的泛化的(如他种文化艺术样式中的文学要素与因素)。正如文学史上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关注、借鉴、采用始终不绝一样,文学研究对民间文学的热情也是从未间断的,神话研究、史诗研究、歌谣研究、文学的起源与发生研究等等,都曾经给文学史以重大推进,若干次历史性的文学理论的创设也都来自对民间文学的直接研究成果。反过来,也正如恩格斯所说,对高等动物的解剖及研究极大地有利于对低等猿类的研究,文学理论、文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和学科的发达与发展,对原始性的、口头的、次级形态的、多功能的民间文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学科意义。这就是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研究中文学的价值尺度的根本意义所在。,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调查方法(一)记录,真实准确地记录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保护、研究、申请进入“代表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当然,从哲学意义上看,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时动态的流变的,所以,任何一个时刻或时段对其所作的记录都是蹩脚的,是流动之中的一瞬,不能代表此前和此后的形态;在根本意义上,这种文化形态是不能记录、无可记录的。尽管如此,记录依然是必不可少的。记录的手段,最早、最便捷、最广泛使用的是文字记录。即使在当今读图的时代,摄影、摄像、影视手段普遍运用之时,文字依然有其不可替代性。电子技术发展以后,记录文化与生活的手段又增加了录音、摄影、录像、电影、数码拍摄等等科技手段。与文笔记录不同,这些科技性摄录是直接记录,直接记录,原样记录,形象记录,真实记录,这些手段,将历史的场景图像一览无遗地保存了下来。这些记录手段的科学性、重要性、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田野作业,由于记录的特别重要,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最缺的又是记录,所以,抢救性记录或抢救性记录性的田野作业十分重要,应该时不我待地在世界范围尽快推行。重点是以下情状。1.对至今仍存的当代原始部落,应该毫不犹豫地立即实施全方位多手段的记录。2.对存在于各民族文化中的陋习、陋俗、反科学、反人道的文化事象,要在它们被取缔、被改造、被抛弃、被禁止之前,进行纯粹科学的记录,目的是存留历史的真实。这些负面文化在丧失其社会价值之际,却依然具备博物馆价值,具备研究价值。3.对马上自然消亡、人为消失,或突发事件、重大变迁引发的文化变动,应该抢救性记录,留下记载和身影。,(三)调查提纲,民间文化的记录当然不能漫无目的、随心所欲。只有记录得当才能成为科学的材料。在这方面,民俗学家很早就采用了民俗调查提纲的方法,用科学的调查设计,实现和完成科学的调查。民间文化调查提纲的设计,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一是普查提纲。进行全面调查、综合调查而使用的。普查是最具广度、最具基础性的调查。二是专题调查提纲。是对某类文化事象或某种文化形态、艺术形式展开的专门性调查。三是单项调查提纲。是个案的调查,如一个村落、一种习俗、一门手艺、一样艺术、一类传人等等;个案调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三种调查提纲的设计都应由专业人员来进行。,(四)整理,调查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也是科学性极强的工作。整理必须基于科学的分类的基础上。去伪存真、鉴别定性,是整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口头文学的整理可采取三种态度:1.对原口头创作比较完整、比较优秀者,可直接记录直接进入欣赏与阅读,并丝毫不逊色于作家书面创作。2.对基本完整、比较优秀的口头创作,可以认真分析研究诸异文,稍加连缀补充,使臻至境,依然可呈现为优秀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提供给人们阅读与欣赏。3.对文学价值不高、不够完整、比较零碎的作品,记录下来,整理成科学材料,编目编类,作为研究的素材和材料,作为作家文学的素材和材料。,三 保管 传承 弘扬,作为民间文化的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对其加以保护,在方法和形式上也有一些特殊性。,(一)民间文化的保管,所谓保管和保存,其对象只要是指民间文化的实物、对民间无形文化调查记录的资料和材料。这些东西虽然还不是民间无形文化本身,但因其记录着一个时刻该文化的形态与状况,对于研究、传播对于传承人学习,对于记载此一文化的历史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要珍惜、保护、保存。,(二)民间文化的传承,传承就是延续,这是民间文化保护中最有现实意义的工作。作为一种广义的“人体文化”,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传承是保护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保护的最终目的。,(三)民间文化的弘扬,民间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半。对这部分文化财富,在世界范围还没有建立起普遍的价值共识。因此,弘扬民间文化就应该使其在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国际范围广泛传播与交流。弘扬优秀民间文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传播之。传播的内容,一方面是民间文化、民间创作的形式和作品,例如举办民间艺术节、民间艺术博览会,展示民间文艺;一方面是广泛传播民间文化的研究成果,普及民间文化知识,深入民间文化奥妙与奥秘,解读民间文化的密码。,第五章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国际标准,付明晴人类学与民族学,2011-03-25,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国际标准,一 国际保护的由来及其体系,二 代表作的标准,三 代表作的申报,一 国际保护的由来及其体系,(一)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施行(二)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三)世界记忆名录(四)“人类活财富”体系(五)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六)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国际保护的由来及其体系 之一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施行,1972年10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分开定义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同时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但是,随着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工作的深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疏漏却渐渐暴露,进而推动了人们要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泛思考,随之人们逐渐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中国1985年12月12号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二)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通过了保护民间创作(或译传统民间文化)建议书(Recommandation sur la sauvegarde de la culture traditionnelle et populaire),建议要求各会员国充分意识到大量包含丰富的文化特性和各地民族文化渊源的口头遗产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应当采取法律手段和一切必要措施,对那些容易受到严重威胁的遗产进行必要的鉴别、维护、传播、保护和宣传。同时,告诫遗产国政府及遗产的拥有者,重视遗产的重要价值,拟定保护措施。不过这个建议案使用“民间传统文化”来代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三)世界记忆名录,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简称世界记忆名录,收编的是符合世界意义入选标准的文献遗产,是世界记忆工程的主要名录,是世界遗产项目的延伸。如贝多芬、肖邦、苏伯特的音乐曲谱原稿,易卜生的著作原稿,俄帝国时代地图,法国占领毛里求斯的文献等。各国申报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均须首先经国际咨询委员会鉴定。每两年评审一次。首批自1997年开始,至今已先后公布了六批,计158项。共涉及68个国家和一个国际组织(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目前,中国已有五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分别是: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清朝内阁秘本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大金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样式雷”建筑图档。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工程”,使之成为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个延伸项目。,世界记忆名录,奥地利和德国 各10项;俄罗斯 8项;波兰和墨西哥 各7项;丹麦、法国和韩国 各6项;中国 5项。,占有5项以上的国家为9个:,部分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样式雷建筑图,世界记忆名录-格式雷图档,“样式雷”是对清代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家族的誉称。从康熙时雷金玉担任钦工处样式房掌案起,到民国三年雷献彩完成光绪崇陵的设计止,雷氏家族几乎不间断地担任样式房掌案,负责皇家建筑、内檐装修及家具器物的设计。他们设计施工的中国古代建筑杰作,既有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也有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圆明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南苑、恭王府等。此外,“样式雷”还部分参与了故宫、天坛的改扩建和修缮。现存样式雷图档,是我国惟一幸存的系统的中国古代建筑工程图档,其时间涵盖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在内容上,有包括城市、宫殿、园林、坛庙、陵寝、府邸、工厂、学堂等建筑在内的各种建筑勘测、设计、施工、装修、修缮、改建图以及建筑模型,还有大量工程做法、随工日记、旨意档及堂司谕档等文字资料。,金榜,2006年金榜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四)人类活财富 体系,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人类活财富”体系。所谓“人类活财富”或者“人才国宝 即是民间文化、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传承人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团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五)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998年启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公告活动;2001年公布了首批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举世瞩目。(后文进一步阐述),(六)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历程:一、1989年的保护民间创作(或译传统民间文化)建议书中教科文组织就指出,非物质类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是促进各国人民和各社会集团更加接近以及确认其文化特性的强有力手段,这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一个先声。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堪称为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延续。其精神首先表现为,它在保护民间创作建议书(1989)、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1)和伊斯坦布尔宣言(2002)的基础上,明确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六)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公约的宗旨(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尊重有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在地方、国家和国际一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互欣赏的重要性的意识;(四)开展国际合作及提供国际援助。,(六)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公约的目的保护口述传统和语言表达、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宗教仪式、节日、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和传统手工艺相关的技术。公约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相传的,但同时又不断被社会群体进行再创造。这是一项关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重要的国际公约,也为各成员国制定相关国内法提供了国际法依据。,(六)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公约的生效 公约规定,在满30个国家申请加入公约后,公约才能生效。2006年1月20日,罗马尼亚成为第30个缔约国。根据公约34款,它将在第30份批准书交存3个月之后生效,据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于2006年4月21日正式生效。,公约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大会在2008年6月第二次会议上采用了克罗地亚设计师Dragutin Dado Kovaevi的作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的标志。该标志以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为基本构图,线条图以一次手的运动开始并结束,中间没有任何停止或断落,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变成一个圆形,而圆形则采取了泡状保护罩的形式,以突出该公约的宗旨和精神,强调的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联结以手的运动表示传统,以类似于英文at的符号“”象征现代,紧扣“一个现代性时代的遗产”的主题。该标志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徽标联合使用。,公约标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二 代表作的标准,(一)关于“文化空间”(二)关于“濒危性”(三)代表作的入选标准(四)首批入选的代表作,(一)关于“文化空间”,“文化空间”或称“文化场所”,被用来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态和样式。其定义为一个集中举行流行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或者指通常定期举行特定活动的一段时间。是能够在一种时空中承载和凝聚与之休戚与共的文化元素,并化为日常式的有亲近感的行为习惯。“文化空间”的定义中,特别指出“文化空间”的概念是指的“人类学”的概念。人类学的“文化空间”,首先是一个文化的物理空间或自然空间,是有一个文化场所、文化所在、文化物态的物理“场”;其次在这个“场”里有人类的文化建造或文化的认定,是一个文化场;再者,在这个自然场、文化场中,有人类的行为、时间观念、岁时传统或者人类本身的“在场”有人在场的文化空间才是人类学意义的文化空间,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反之,如果物是人非,那就只能是“物质”文化遗产,是文物、古迹、遗址了。,(二)关于“濒危性”,濒危性是代表作名录的主要参考条件,代表作设置就是要抢救、挽救濒危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且2年评一次,每次一国一个。濒危原因举例:传人绝后、缺乏保存手段、时代变迁不能适应(农耕文明和手工文化与工业化格格不入)、城市化摧毁、因为文化适应而消失(报纸、广播、电视等对民俗文化生活的冲击)。濒危原因直接来源于我们认识不到位,人为的原因。改变濒危也是可以事在人为的。,(三)代表作的入选标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杰作(代表作)国际评审委员会议事规则,其评选标准主要有两条:第一,遗产具有杰出的文化代表性,对有关群体和文化多样性具有特殊价值;第二,遗产当前迫切需要保护,特别是因面临社会变革等因素缺乏保护而将消失。,(增:)申报项目具体的评选标准,1、体现人类的创造天才的优秀作品和特殊价值;2、具有特殊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3、在历史学、艺术学、人种学、社会学、语言学及文学方面有特殊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达;4、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杰作)”规则的五项条件:表明其深深扎根于相关群体的文化传统或有关社区文化历史之中;能够作为一种手段对民间的文化特性和有关的文化社区起肯定作用,在智力借鉴和交流方面有重要价值,并促使各民族和各社会集团更加接近,对有关的群体起到文化和社会的现实作用;能够提高开发技能,提高技术质量;对现代的传统具有唯一见证的价值;由于缺乏抢救和保护手段,或因加速的演变过程、城市化趋势、或适应新环境文化的影响而面临消失的危险。,(四)首批入选的代表作,链接:,(四)首批入选的代表作,名称 类型 国家 地区加利弗那语言、舞蹈和音乐口头传统贝里斯拉丁美洲奥鲁罗狂欢节 礼仪与节庆活动玻利维亚拉丁美洲梅拉镇孔果圣灵兄弟会文化空间文化空间多米尼加拉丁美洲扎巴拉人的口头遗产与文化活动 口头传统,传统知识技艺 厄瓜多、秘鲁拉丁美洲埃尔切神秘剧礼仪与节庆活动西班牙欧洲乔治亚复调演唱传统音乐乔治亚欧洲塞梅斯基的文化空间与口头文化文化空间俄罗斯欧洲立陶宛十字架雕刻及其象征传统知识技艺立陶宛欧洲西西里木偶剧表演艺术意大利欧洲埃尔弗纳广场的文化空间文化空间摩洛哥非洲热莱德口头遗产礼仪与节庆活动贝南非洲塔格巴纳的横吹喇叭音乐传统音乐科特迪瓦非洲巴拉文化空间传统音乐,文化空间几内亚非洲宗庙祭礼礼仪与节庆活动韩国亚洲博逊地区的文化空间文化空间乌兹别克亚洲崑曲表演艺术中国亚洲伊夫高族群的哈德哈德圣歌口头传统菲律宾亚洲能乐表演艺术日本亚洲鸠提耶耽梵剧表演艺术印度亚洲,中国入选的代表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01年、2003年、2005年、2009年命名了四批世界非物质遗产,其中中国涉及26项:2001年(1项):昆曲 2003年(1项):中国古琴艺术 2005年(2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2009年(22项):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福建南音 南京云锦 安徽宣纸 贵州侗族大歌 广东粤剧 格萨尔史诗 浙江龙泉青瓷 青海热贡艺术 藏戏 新疆玛纳斯 蒙古族呼麦 甘肃花儿 西安鼓乐 朝鲜族农乐舞 书法、篆刻 剪纸 雕版印刷 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端午节 妈祖信俗(2010 京剧 中医针灸vv),三 代表作的申报,倾向于民间文化1、因为与时代不适应,消亡加速;2、脆弱、长期濒危;3、口耳相传,记载不详;4、长期未被视为珍宝,自生自灭。切不可为了“申遗”而“申遗”,遗产相关标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标志,Entrance gate with granite frame,Gun holes,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志,世界遗产标志意涵,: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要进行保护。,公约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大会在2008年6月第二次会议上采用了克罗地亚设计师Dragutin Dado Kovaevi的作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的标志。该标志以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为基本构图,线条图以一次手的运动开始并结束,中间没有任何停止或断落,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变成一个圆形,而圆形则采取了泡状保护罩的形式,以突出该公约的宗旨和精神,强调的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联结以手的运动表示传统,以类似于英文at的符号“”象征现代,紧扣“一个现代性时代的遗产”的主题。该标志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徽标联合使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意涵,:2005年08月1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金沙“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四鸟绕日”金饰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画面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专家也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天人合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志,2006年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标志。,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要进行保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