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医院定岗定编方案.docx
市中心医院动态定编工作方法介绍为了落实市中心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总体实施方案,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工作,将人力资源工作分析、定岗定编、岗位价值评估等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工作纳入日程,从而更好地开展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特介绍本次定岗定编工作方法。一、编制背景市中心医院创建于1942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医学院附属市中心医院。医院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1.2亿元;实际开放床位1600张。年门诊量50万人次,年住院数4万余人次。设临床科室59个,医技科室26个。医院现有在职职工共2009人,专业技术人员1817人,教授23名,硕士生导师50名,博士、在读博士37名,硕士191名,访问学者18名。正高166人,副高304人。二、定岗定编的主要依据1、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2、人事部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3、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o4、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5、内机编办发内蒙古自治区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6、内蒙古自治区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7、国内同等规模医院的定岗定编经验。三、定岗定编指导原则医院定岗定编工作要充分考虑医院现实情况,既要实行满负荷工作,又要考虑员工的身心承受能力;既要节约人力成本,又要确保医疗质量;既要提高工作效率,又要追求细节的完美。让定岗定编成为规范医院管理,科学配置人力资源,鼓舞员工士气,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推进器。1.尊重现实原则医院现有人员和岗位是医院长期形成的,与管理体制、医院环境、员工执业理念与工作习惯有关,现有体制在短期内无法大规模缩短或增加人员,在尊重现有岗位和人员的实际情况下,通过定岗定编合理的调整人员结构,对岗位员工的工作数量、质量、效率合理评价,促进管理者增加成本控制意识,从而达到定岗定编的目的。2 .工作需要原则定岗定编必须以满足工作需要为根本原则,做到“以事定岗、以岗定人”。按照医院各部门职能和岗位说明书以及临床医技科室业务范围,确定岗位名称和编制数,不应因人设岗。3 .精简高效原则即坚持因事设岗,因岗设人,精简冗员,使岗位与人员编制在配备上达到优化,在保证医院工作质量的前提下,用较少的人员完成较多的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医院工作效率,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4 .结构合理原则要保证各类人员合理的比例关系和合理的层次结构,使医院人员达到群体组合的最优化,以发挥医院人才群体的最大效能。根据医院的专业性特点,尤其是要处理好医、药、护、技、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等各种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合理安排管理人员与全部员工的比例关系。管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与医院的管理体制、内部运行机制、专业化程度、员工素质、医院文化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有关。5 .动态调整原则医院人力资源编制应该根据医院发展、学科建设、工作效率、经营管理水平等因时因地制宜,实施动态管理,以满足医院发展的客观要求。6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医院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可以用数量指标或时间指标来监测的,但有些工作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的,因此在定岗定编时,必须要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四、工作时间计算、人员分类及定岗定编的方法1、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的计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工资折换日工资和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X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2000年3月17日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8号)同时废止。2、人员类别的确定北京市卫生工作统计资料汇编中的人员类别,是按照国家卫生部出台的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要求进行划分,其中:医院卫生人员划分为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等4类。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土、药师(土)、技师(土)和其他卫生技术人员等5种。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是按取得医师、护士执业证书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人数统计,不包括取得执业证书但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如院长等)。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包括见习医(护、药、技)师(±)等卫生专业人员。其他技术人员:是指从事医疗器械修配、卫生宣传、科研、教学等技术工作的非卫生专业人员。管理人员:主要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与教学等业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党政、人事、财务、信息、安全保卫等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工勤技能人员: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人员,分为技术工和普通工。技术工包括护理员(工)、药剂员(工)、检验员、收费员、挂号员等,但不包括实验员、技术员、经济员、会计员、统计员和研究实习员等,这部分人员分别计入其他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3、按工时单位定岗定编方法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分解,测定完成某项工作全过程所必须进行的程序和动作使用的时间。完成某种工作所消耗的平均时间称为工时单位,通常以分钟计算。例如:在某检验科室,经测量得出平均每件标本化验操作所需工时后,可通过检验标本量计算某岗位每天所需完成的总工时数,与每名工作人员的日均有效工时比较,就可以算出所需配置的工作人员数量。该方法由于原理明晰,计量科学,被学界广泛认可,但实际操作性较差,不适于大范围应用。对于医院个别科室小范围、单一项目、标准化程度高的情况下可以实施。但医院工作不同于标准化生产的工厂流水线,岗位种类众多,操作程序复杂,各种不能预知、不可控制的因素,都会对工时测量造成直接影响。另外工时测量工作量巨大,所需人力物力投入不可估测,各单位工作环境、机制、流程、员工素质等各不相同,其测量结果借鉴价值有限。这也是至今没有形成医院岗位工时测量标准的原因。4、按工作量计算定岗定编方法将医院门诊诊治人次、住院诊疗护理人次、管理床位数等作为参数,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的测算。例如已知某科室日均诊治门诊人次、医师日均诊治人数,则可通过二者比较,算出某科室应编制的门诊医师数。此方法相比较工时测量法,具有数据获取简单、操作性强、易于接受的特点。但测算时应区分不同条件,在必要条件下增加机动员额数。机动员额数是指因正常缺勤原因而在数值测算基础上另外增加的一定比例的人数。正常缺勤包括法定节假日、个人休假、外出学习、病假等,约占全年天数的35%,因此目前常用的机动数为应编人数的35%o5、按结构比例计算定岗定编方法根据床工比进行配置的方法前述已做说明,单纯使用科室床位数与医生、护士的比例确定配置员额并不准确,也缺乏相应的比例标准。但是如果能够找到相对科学的标准比例,可以采用结构比例的方法计算各类人员的配置数量。6、按工作分工配置定岗定编方法主要是在确定的组织结构下,根据岗位职责、业务分工、对工作量的主观判断,以及既往工作的经验,确定人员配置数量。适用于行政管理等职责复杂、难以量化的岗位。该方法准确性决定于进行配置的人员个人能力素质,主观性较强。因此使用此方式进行人员配置时,应采取集体讨论、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进行。7、其他定岗定编方法以往学界还有按照服务对象数量、按设备数量等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测算的,但各自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按照服务对象配置,往往需要结合区域卫生规划一并进行。按照设备数量配置,则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五、医院综合情况概述类别20152016增减情况年医疗收入(万元)75,44984,0848635年门急诊人次数510,249547,93037,681年出院人次数39,26344,4945,231年手术人次数12,09315,3143,22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11.411.2-0.2编制床位数130013000开放床位数14161840424期末在职员工总数1,9982,194196病床使用率()90.589.6-0.9床位周转次数29.4300.6六、医院人员编制配置标准(一)内蒙古自治区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标准要求1.总床位与总人数比:1:121.8。2 .床位数与日均门诊量按1:3的配置比例计算,每增加100人次,人员编制增减5-7名。3 .三级综合教学医院按照6-8%的比例相应核增人员编制。对承担公共卫生、医疗应急救治、基层帮扶等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任务较重的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2-3%的比例核增相应的人员编制。4 .对审核认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可适当核定部分专项编制,用于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5 .内设机构:公立医院内设机构分为综合管理机构、临床医技机构、后勤服务机构。其中综合管理机构三级综合医院控制在17个左右。临床和医技机构经过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编制部门备案后设置。后勤服务机构,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并逐步实行社会化。基层党组织和群团机构,按有关规定和章程设置。6 .领导职数:院级领导三级医院6-7名,三级医院领导职数中含总会计师。内设机构领导职数2-3名,其中临床医技机构领导须由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基层党组织和群团机构领导,按有关规定配备。(二)内蒙古自治区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部分学科建设与指南等标准要求1.卫生技术人员与开放床位之比应不低于1.15:I0卫技人员占职工总数80%,行政工勤类人员V20%。医生占25%,护士占50%,药剂人员占8%,检验人员占4.6%,放射技术人员占4.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包括理疗、病理、麻醉、营养等)占8%;Z病房护士与开放床位之比应不低于0.4:Io7 .医生:护士二L28 .全院工程技术人员占卫技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l%o9 .临床科室主任具有正高职称290%。10 医技科室主任具有正高职称70%。11 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250%。12 平均住院日12天。13 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93%。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新生儿病室人员配置1.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不低于03:Io2.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不低于0.6:1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麻醉手术科人员配置1.麻醉医师人数与手术台比例应不低于2:Io2 .手术室护理人员人数与手术台比例应不低于2.5:Io3 .每张手术台配备一名麻醉住院医师及一名主治及以上的麻醉医师。4 .麻醉后复苏室床位与手术台比不低于l:3o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重症医学科人员配置1.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比例2%5%。2.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不低于0.8:1,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不低于2.5、3:Io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血液净化室人员配置1.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肾脏病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台血液透析机以上,每增加10台血液透析机至少增加1名执业医师;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应当由具备肾脏病学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2.每台血液透析机至少配备0.4名护士;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应由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担任。3.至少有1名技师,该技师应当具备机械和电子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医疗知识,熟悉血液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31号病理科的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应满足完整病理诊断流程及支持保障的需要。其中医师按照每百张病床1-2人配备,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医疗机构应适当增加。病理科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按照与医师1:1的比例配备。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卫医政发201147号)人员配rr¾t、八一置标准1.每床至少配备0.25名医师,其中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1名具备中医类别执业资格的执业医师。2.每床至少配备0.5名康复治疗师。3.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修正)2001年10月27日职工二百人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可以设专职工会主席。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人数由工会与企业、事业单位协商确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实施意见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1:3:6。确定医院高级职称(包括正高、副高)比例为10%,中级职称占30%,初级职称为60%O(三)环节干部定编同业经验1、职能管理部门4人以下设管理岗位职数1名,5-11人设1正1副2个管理岗位职数,"人以上设1正2副3个领导职数。2、临床科主任:25床以上的科设科主任,超过40床可增设副主任。门诊任务较多的科,病床虽少于25床亦可设科主任。门诊及病床任务均较少的科,可由其它有关科的科主任兼任。3、科护士长:100张床位以上或者3个护理单元以上的大科(内、外、门诊)可配置1人。急诊科、ICU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室)等可配置1人。4、单元护士长:独立设置的护理单元,5名护士及以上的护理单元;5、副护士长:16名护士及以上的护理单元;40张床位及以上的病区或床位不足40张,但业务特殊的护理单元亦可设置。(四)临床医生工作量测定方法1、临床医生定岗定编的方法主要以工作量法和人员配比法确定门诊、病房及初级、中级和高级医生的配置。2、临床医师日均工作量归类为四个部分:(1)专业部分一:某级临床医师每日临床工作项目。(2)专业部分二:该级医师非每日必进行的其他临床工作项目。(3)专业部分三:科研、教学、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项目。(4)其他工作:所从事的其他级别医师职责范围的工作项目。根据专家咨询所得各级医师标准工作时间,结合问卷调查获得的各级医师实际工作量,测算出在保证医疗质量前提下,各科室各级医师的工作量3、非手术科室初级医师工作用时调研内容(1)初级医师各项工作标准用时1:作内容标准I.作时间(分钟)每日L作内容H常交接班(每次)I4.3(M8.41入院病史采集、色体、初步诊断(每人次)23.3325.OO1$写首次病程记录(住份)I3.33I5.83的写普通病程记或(每份)6.33-7.17“常查房(次)3333-36.67书写住院病历(W>18.33-2333开具医(每份)10.17-12.67开具检伐电、通知单、同意书等(每份)7.17-8,读报告单、化於单,分析病情(你人次)13.33-14.17陪同做特殊怜性、治疗(每人次)40.(X54.向上级医帅请示、汇报(一次)10.83-13.33进行医患沟通.医护沟通(每次)12.50-19.17指导实习医生工作(海次)13.0(X7.00对新病人的常规处理每人次)27.50-40.W办理出院F续每人次24.17-25.83K它L作项U大交班(每次)35.67*40.08一查房(每次)77.OO88.三线房(每次)140.92-162.58病例讨论,小包括术前讨论(每次)60387.00常规病劣操作,如穿刺、换药等(徒人次)28.WK-32.50(2)初级医师其他专业部分工作内容调研i行在在项【.作内容后曲面写,Fl该项Il的1.作次数:项H编号工作项H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H周六周H1病历传阅(份数)2读报告单、化验单,分析病情,调整医咽(人次数)3出院病人复诊(人次数)行将每次数填入卜乩项H编号工作项H次数明1出门诊2会诊3远程会渗4本人的常规操作,如腔镜悔杳治疗、穿剌等(人次数)(3)教学科研学术活动调研每年外出进修学习次,平均每次天;参加病区及科室学术活动,每周次,平均每次小时;参加学校、医院大型学术活动,每月次,平均每次小时;查阅文献、写论文,小时/周;从事课题调研或开展实验,小时/周;2016年外出参加全国学术会议次,累计天;2016年外出参加省级学术会议次,累计天;2016年外出参加地市级学术会议次,累计天;近三年短期(一个月以内)出国学习交流次,累计天。4、非手术科室中级医师工作用时调研内容(1)中级医师各项工作标准用时1二作内容标准1:作时间(分钟)传HI作内容U常交接班(每次)14.3OI8.41线快釉色房.包括询问病史等(每次)77.0088.00审阅病历(每份)IO(X)-11.67读报普单、化验小,分析病怙,调整次每人次)17JO与家属沟通传次)19.17向上级向上请示、汇报(每次)12.50-13.33出院病人狂诊(每人次)14.17-16.67指导下级“WiL作每次I3.33I5.OO拄它工作项目人交班(衽次)35.67-40.08.线(/次)140.92-162.58出门诊(每次)23625240(X)会诊(每次)22.14-28.57远程会诊(短次)32.5O35.OO制例讨论(次)5572.5O木人裕规操作.如穿刺等(密人次)22.88-30.00(2)中级医师其他专业部分工作内容调研以卜为除第部分外的其他临床I:作项II,请将每月次数填入卜表(请填写过去个月或您估算的平均值)项”编号L作项H次初月用Hl编号I.作项H次数/月I人交班5远程公诊2:线件用6病例讨论3出门诊7本人的常规掾作,如腔镜松。治疗、穿刺等(人次数)4会渗8其他1作:一项目编号工作项目周周二周三周四周六1入院病史采集.A体.初步没斯(人次数)215。首次病程记求(份数)3行”普通病程记灭(份数4"写住院病历(份数)5开具怪事份一6开具各种检查或、通知单、同意书等(份数)7陪同做特殊检企,治疗(人次数)8进行医患沟通、医护沟通次数)9对新病人的常规处理人次数,IO办理出院手续(人次数)Il值夜班(次数)12是舍带研究4:(1)足(2)杏;若选“是”NIJ指今研究士林周需一小时:13行政管理1:作每周所需时间为一小时.(3)教学科研学术活动调研全年课堂授课课时,每课时需备课小时;每年外出进修学习次,平均每次天;参加病区及科室学术活动,每周次,平均每次小时;参加学校、医院大型学术活动,每月次,平均每次小时;查阅文献、写论文,小时/周;从事课题调研或开展实验,小时/周;次次次计计计累累累2016年外出参加全国学术会议2016年外出参加省级学术会议(§)2016年外出参加地区学术会议5、非手术科室高级医师工作用时调研内容(1)高级医师各项工作标准用时工作内容标准工作时间(分钟)每Hr作内容H常交接班(每次I43(18.41审历(份)1938-24.38。患齐家利沟通(每次)19.38-30.63指导卜级医师11作(傩次)25633O.其它工作项目人交班(每次)35.67-40.08.纹杳房(每次)140.92-162.58出门诊(每次)236.25会诊,包括平诊会诊和急诊会诊(每次)37.14-39.29远程会诊(次)36.884O.63病例讨论仔次)61.8863.75(2)高级医师其他专业部分工作内容调研项H编号工作项目周周.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口1.线医触自唐,包拈询问病史、青点育体、阅片等次数)2读报3单、化验单,分析战情.调修医眠(人次数)3出院病人复诊(人次数)4如出普通门诊.次/月项H编号工作项目周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H1入院病史朱索、伤体、初步诊断(人次数)2书写荷次病程记录(份数)3书写普通病程记录份数)4书写住院病历(份数)5开n医晒(份教)6开具各种检介单.通知单、同意书等(份数)7该报告单、化骁玳.分析病情(人次数)8陪同做特殊怜介、治疗(人次数)9对新病人的常规处理(人次数)10办理出院F续(人次数)II值夜班(次数)(3)教学科研学术活动调研否带研究生:是否;若选“是"则指导研究生每周需小时;每年课堂授课课时,每课时需备课小时;每年外出进修学习次,平均每次天;参加病区及科室学术活动,每周次,平均每次小时;参加学校、医院大型学术活动,每月次,平均每次小时;查阅文献、写论文,小时/周;从事课题调研或开展实验,小时/周;2016年外出参加全国学术会议次,累计天;2016年外出参加省级学术会议次,累计天;2016年外出参加地区学术会议次,累计天;近三年短期(一个月以内)出国学习交流次,累计天;行政管理工作每周所需时间为小时。七、内科系统人员配置标准(一)急诊科和门诊部配置标准对于门诊量大,相对满负荷运行的门诊科室,以工作负荷作为测算依据,以完成上一年度门诊工作应配置医师数为基础进行配置。某科应编门诊医师数w能+机动数科室开放时间根据公式:某科室最低人员配置二科室年开放天数/每医生年工作天数(250天),给出各科室的最低人员配置每医生每年工作量=每医生标准每小时诊疗人次×医生每日有效工作时间X250天所得;医院最低全年诊疗人次;开放天数X7小时(工作时间)X每医生标准每小时诊疗人次X医生数1、急诊科人员设置标准急诊科都为24小时值班,夜间的病人数无法到达标准诊疗人次,由于医院的特殊服务职能,夜间也要安排医生值班,通过公式:科室最低医生数=每年开放时间/每医生的每年工作时间,其中急诊科每年开放时间为365天*24小时/天=8760小时;每医生的每年工作时间为250*7小时/天=1750小时;因此急诊科内每科室24小时值班的人员最低配置为5人(不包括二线和三线医生、二线和三线医生相对于一线医生的比例不得高于全院的平均值)。其中每名急诊科医生白班每日门诊工作量为21.427.4人(以上工作量是对一般门急诊的要求,遇有疑难、重症和复杂的检查,不受此限),急诊科每医生全年门诊工作量为53506850人。全年急诊科每岗位(365天开放)白班门诊工作量为781110001人。如果全年白班诊疗人次超过7811人,每超过5350人(每医生标准日均最低诊疗人次*每医生每年有效工作时间)可以增加1名白班医生。如果全年白班门诊少于5350人,可以考虑将其和其他科室合并或者不予设置。中夜班急诊人员(16小时)配置不受最低工作量的限制,如果全年急诊量超过15622人(7811人*2),每超过5350人,可以增加1名中夜班医生。我院将以各科室2016年门诊人次计算出理论上应配置的医生编制数。2、体检科医生配置标准体检科实际医生平均每小时门诊工作量=年实际诊疗人次/(医生数*年工作天数*有效工作时间),即每名医生实际每小时健康检查人数二年实际健康检查人次/(实际医生数*250*6)计算体检科医生实际每小时体检工作量。由于体检一个病人,往往经过几个医生,体检科主任不容易填写每人最合理的体检时间,因此,通过每名医生实际每小时健康检查人数二年实际健康检查人次/(期望的医生数*250*6),来推算体检科医生期望每小时门诊工作量3、急诊科、门诊部和体检科护理人员配置标准门诊部医护比为1:1.38;急诊科医护比为1:1.73;体检科医护比为在1:0.72医护比每护士标准日均护理人次备注1:1.55-1.90 (平均 1:1.73) 9.X15.8人(平均为12.2人) 如果每年中夜班护理人数超 过7227人,每超过3950人, 可以增加一名中夜班护士.1 :0.85-1.92 (平均 1 :1.38)19.330.0人(平均为24.3人) 如果每年护理人数超过7044.5人,每超过4825人,可以增加一名护士.科室急诊科门诊部最低护理人员配置7.581.46最低全年护理工作量3613.5人7044.5人(二)内科系统各科室实际每医生每小时诊疗人次每医生实际每小时门诊工作量=年实际诊疗人次/(医生数*年工作天数*有效工作时间),其中年工作天数为250天,医生有效工作时间为6小时。非手术科室每小时医生标准诊疗人次:科室每小时人次科室每小时人次科室每小时人次儿童精神科0.69儿童心理科1.20儿童预保科6.56法医精神科0.53风湿免疫科2.88妇女保健科8.14肝病科7.73感染性疾病科5.63呼吸内科6.03方便门诊12.25康复科2.28老年病科2.11临床心理0.96皮肤性病科6.0皮肤科5.61内分泌科6.46肾内科4.70疼痛科3.34推拿科3.00消化内科8.21心理咨询科1.55心血管内科4.35新生儿科8.25针灸理疗科138中医科5.4肿瘤放疗科3.30肿瘤内科3.47神经内科5.68血液内科3.54儿科7.34急诊科4.0体检科4.4八、外科系统人员配置标准(一)口腔科配置标准口腔科每名医生实际每小时诊疗人数=年实际诊疗人次/实际医生数÷250÷6(有效工作时间)计算口腔科医生实际每小时门诊工作量,然后通过公式:实际每病人诊疗时间=60分钟/医生实际每小时门诊工作量,计算实际每病人诊疗时间。再通过换算,得到口腔科医生每小时诊疗病人数为:L371.66人,平均为1.50人。对于口腔科护士配置情况,采用医护比的办法进行确定。口腔科医护比为0.580.83,平均为1:0.70O(二)其他外科科室人员配置科室每小时人次科室每小时人次科室每小时人次妇科6.34产科6.91妇产科5.51妇科微创7.50肝胆外科5.51胃肠外科4.62甲状腺乳腺外科6.59普外科5.06骨伤科3.86骨关节科7.04脊柱外科7.33手显微外科6.45小儿外科4.29激光整形科2.50烧伤整形科2.94神经外科3.62心血管外科2.10胸外科2.10泌尿外科6.67肛肠外科4.41生殖医学科5.46耳鼻喉科5.24眼科4.77口腔科1.50口腔颌面外科7.84正畸科1.37介入放射科1.48九、各科室每管床医生标准分床数科别每名管床医生担当病床数科别每名管床医生担当病床数ICU6.88胸外科6.99呼吸内科8.03神经外科6.73消化内科8.96肝胆外科9.80心血管内科7.38胃肠外科5.73血液内科9.45泌尿外科6.41神经内科9.35骨关节外科8.09内分泌内科7.73脊柱外科10.24肾内科8.47手显微外科7.76感染性疾病科8.52烧伤整形外科4.80风湿免疫科6.97甲状腺乳腺外科6.78皮肤性病科3.3】介入放射科4.46儿科9.11耳鼻咽喉科6.09新生儿儿科7.15口腔科康复科8.36口腔颔面外科三-三中医科7.23眼科5.88肿瘤科7.65妇科7.49老年病科8.46产科8.50痒痛科15.88生殖医学科心血管外科5.38平均7.16某科实际管床医师数=噜需机动数转换后,某科每名医生实际分床数=开放床位数X实际床位使用率频类而管床底生数X0.65其中实际病床使用率等于实际占用的总床H数与实际开放的总床H数之比,每名医师标准分床数=每名医师每天有效工作时间*250天麻病人F均面需诊疗时间*365天十、住院非管床医师配置数量住院非管床医师数包含本专业二线、三线及科室主任、副主任等。按照临床工作实际,上级医师与管床医师一般应有明确稳定的比例关系,但不同专业比例可以不同。因此住院非管床医师数主要通过管床医师数,以及结构比例进行计算。各科室非管床医师与管床医师的配置比例标准值约为1:3左右。住院科室护士人员配置1978年国家卫生部在结合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的工作量进行实地测算,制定了综合医院组织编制试行草案。为进一步落实医院护士配备标准,使医院护士数量与临床工作量相适应,2011年底卫生部又颁发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o两个文件对病床与工作人员的比例做出了规定和建议。草案提出,根据医院的规模和承担的任务按如下标准编配,即医院平均床护比500张床位以上为1:0.580.61,300500张床位为1:0.500.52,<300张床位为1:0.400.46;普通病区床护比平均为1:0.4;纲要指出,到2015年,全国三级综合医院、部分三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床护比分别不低于1:0.8,普通病区床护比不低于1:0.6;二级综合医院、部分二级专科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6,普通病区床护比不低于1:0.4。草案确定的每名护理人员担当的病床数见下表。而2010年卫生部印发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中又指出,依据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病房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应当21:0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295%。表:每名护理人员担当的病床工作量每名护理人员担当的病床T作片门班小夜班大夜班内外科妇产科127418225436传染科眼、耳鼻喉、口腔科皮肤科14-1624263842中医科小儿科870141624261、护理单元常用的定岗定编的方法一根据卫生部人力编制常用计算公式:护士人数二(病房床位数X床位利用率X患者日均护理时数/每名护士每日工作时数)X休息系数X机动系数,休息系数为1.5,参照卫生部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规定的机动值,将机动系数设置为1.2o患者日均护理时数=(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床位数X床位利用率。最终得出每个单元的床护比的理论标准值。护理时数的测量方法:全院选择6-10名观察员,每人使用专用计时秒表,对病区白班、小夜班的各项护理工作项目进行为期2周的现场跟踪测量,直接护理项目与间接护理项目得单位时间精确到秒。为保证测量的连续性,大夜班的护理工作项目由大夜班护士采用自我记录法协助测量。直接护理项目的测定:随机选择病区护士进行的各项操作进行测量,每项操作至少测量20次,取平均值,并记录各项目的操作频次,统计当日直接护理时间。最后将2周直接护理时间进行汇总得出每日平均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项目的测定:对病区护理人员进行的间接护理项目操作进行测量,统计当日间接护理时间。最后将2周间接护理时间进行汇总计算出每日平均间接护理时间。若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有未列入的直接或间接护理项目,将其归入“其他”类。某医院通过测算最终得出各个护理单元的床护比如下:科室床护比科宛床护比科宣床护比心胸外科1:0.70泌尿外科1:0.53妇科1:0.39骨科1:0.68老年科1:0.53心理科1:0.37神经内科1:0.68儿科1:0.52风湿科1:0.36防外科1:0.64肝胆外科1:0.46耳鼻喉科1:0.35介入科1:0.63血液科1:0.43肿篇化疗科I1:0.35心血管科1:0.59肿揄化疗科21:0.43仔科1:0.32消化科1:0.58爱婴1:0.42康复科1:0.28胃肠外科1:0.55内分泌科1:0.42肿瘤放疗科1:0.27呼吸科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