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ppt
1,在经济落后国家,发展问题的核心就是资本形成。-纳克斯,2,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 资本与经济发展第二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3,第一节 资本与经济发展,一、资本的含义二、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是从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特征来定义的。在现代经济学中,凡用于生产、扩大再生产或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包括这种物质的载体)都可称为“资本”。现代经济学中,资本一般被区分为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三种最基本的形式。,一、什么是“资本”?,5,物质资本:在一定时间内用来生产其他产品(消费品和投资品)的物品,如机器设备、厂房和其他建筑物、运输工具等。物质资本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物质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2)物质资本存量代表本期的生产能力,并可同其他互补性生产要素结合代表未来生产能力(3)物质资本具有较长的使用期限,6,从生产活动角度分析,经济发展是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三要素的投入组合过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是最缺乏的要素。只有成功解决资本形成问题,才能在其他要素配合下,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资本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7,资本来源于储蓄,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储蓄转化为投资,投资又形成一定形式的资本,产生一定的生产能力的过程,就是资本形成。“资本形成过程的本质,就是将社会现有的部分资源抽调出来增加资本品存量,以便使将来可消费产品的扩张称为可能”纳克斯,二、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8,如何促进资本形成,加快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摆脱贫困恶性循环?,9,资本形成的理论,先前的理论综述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及其改良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结论,10,2.1 先前的理论综述,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罗斯托的经济起飞条件*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11,亚当斯密认为,由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实行劳动分工,资本主义的企业家必须要有购买厂房、公寓和原材料的资金和在产品销售前支付工人工资的资金。这些资金就是亚当斯密所谓的资本存量。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劳动分工会得到扩大。因此,资本积累量的大小是经济增长率高低的关键。,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率与资本积累率成正比,资本积累量的大小决定着经济增长率的高低。,12,李嘉图则认为物质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穆勒在其著作中再三强调资本积累。,13,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g=s/v)的一个重要推论认为:资本/产出比(v)不变,储蓄率(s)决定了经济增长率,而在该模型假定中,假定储蓄可全部转化为投资,所以储蓄率就是资本积累率。可以说,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资本积累成了经济增长的惟一决定因素。返回,14,罗斯托(Rostow)在经济成长阶段一书中提出了所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六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在他的经济增长阶段论中,他特别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均处在起飞准备阶段,应动员国内储蓄和努力争取外国储蓄,以扩大投资,加速经济增长,使经济起飞。返回,15,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起飞”理论罗斯托(Rostow,W.W.)与经济成长的阶段(1960),传统社会,为起飞创建前提,起飞,成熟,高额消费,追求生活质量,16,实现经济起飞的三个条件:第一,要有10以上的投资增长率;第二,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第三,要有制度上的保证。,第一个条件是首要的。,17,(1)麦迪逊(Maddisom A)197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步和政策 1950-1965年21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为5.55 传统分析方法: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人力资源、资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三大类 结果: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5%,资源配置效率的贡献占10%,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55%。,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18,(2)纳迪里1971年要素投入和全部要素生产率的国际比较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四大类: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资源流动对全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结果: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要素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其中主要是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一致结论: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展中国家要大于发达国家;资源配置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达国家要大于发展中国家。,19,(3)中国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19521982年间工业总产值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是,资本增长的作用为5057,劳动增长的作用约为2731,技术进步的作用是1619。分析所采用的生产函数模型为:为技术进步因子。,资本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技术进步的贡献最小,这与美国日本等国的情况正好相反,20,国别比较:,21,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的作用之所以突出,是因为在经济发展初期走的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选择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发展战略。只有重视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型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的结论:,22,2.2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主要观点具体分析政策含义对该理论的批评,23,2.2.1 主要观点,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探讨了贫困的根源。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其经济中存在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力量”在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贫困的恶性循环。他由此得出了著名的结论:“一国穷是因为它穷(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24,经济增长需要同时具备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条件:既要有足够的储蓄,为资本形成提供来源;又要有足够的市场容量,为投资提供引诱。,2.2.2 具体分析,25,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供给方面的恶性循环:,26,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需求方面的恶性循环:,27,两个循环联系起来看:一方面,即使有了储蓄,也会因为投资引诱不足而难以消化储蓄;另一方面,即使有了投资引诱,也缺少储蓄可以用来投资。这样,这两个恶性循环相互联系,很难被打破,因而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贫困是难以改变的。,28,2.2.3 政策含义,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作用。资本形成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作用,进入良性循环促进资本形成必须大规模增加储蓄,扩大投资,产生相互需求,扩大市场容量,29,2.2.4 对该理论的批评,认为储蓄和投资增加就能促进经济增长、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观点过于乐观和简单(缺乏鼓励储蓄和把储蓄用于生产性投资的刺激因素)即使有了足够的储蓄和资本形成,经济增长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限制*(有效的劳动力、管理、技术、企业家精神等要素的配合)纳克斯将个人储蓄作为储蓄的唯一来源,忽略了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储蓄能力(实则不小,如中国)*,30,2.3 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主要观点具体分析政策含义对该理论的批评,31,2.3.1 主要观点,1956年,纳尔逊(Nelson,R.R.)在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过快增长是阻碍人均收入提高的“陷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形成,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跳出“陷阱”,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和经济增长,32,2.3.2 具体分析,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低水平均衡陷阱,33,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如图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率低*人均收入提高,人口增长率提高*人均收入到一定水平后,人口增长率稳定下来(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34,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如图在经济增长初期,人均收入增加导致资本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率提高*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新增加的收入将主要用于消费,投资的份额相对减少,国民收入还会增长,但经济增长率下降),35,低水平均衡陷阱,将两图结合,可以清楚的开出三个变量的关系人均收入低于OE时*(人均收入提高)人均收入超过OE,但低于OF时*(人均收入降低,又回到OE附近)E是低水平均衡点(收敛)*越过F点才能跳出陷阱*(大规模投资,迅速提高人均收入,进入国民收入增长快于人口增长的阶段),36,人均收入,表示人口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表示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图示,37,2.3.3 政策含义,资本形成不足人均收入低 发展中国家经济贫困越过F点必须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以跳出陷阱人口过快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障碍。必须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38,2.3.4 对该理论的批评,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一样,忽视了资本以外的其他因素的作用,39,2.4 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及其改良,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的主要观点对“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的改良,40,观点: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没有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莱宾斯坦(Leibenstein,H)与经济落后与增长(1957),41,第一,需要克服由于生产要素不可分性而产生的规模的内在不经济。因为企业必须保持一个最低的生产规模,才能获得经济效益。,进行临界最小努力的四个因素:,第二,需要克服由于不具备外在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产生的外在不经济。一个企业为了生产产品,必然要向其他企业购买原材料等,因此,一个产业的存在就要求与它有依存关系的其他产业的存在。,42,第三,当一个国家处于收入仅够维持生存的最低均衡水平时,收入如果增加,人们生活条件改善了,将促使死亡率迅速下降,但人口出生率并不随之下降,反而可能有所上升,结果是人均收入水平并无提高。因此,必须通过大量投资,使收入增长冲破这个障碍。,第四,为了在经济体系中形成一种机制,促使发展的因素能持续发挥作用,形成持久的发展,则初期的投资努力就必须达到或超过某一最低限度。,43,莱宾斯坦用提高收入的力量和压低收入的力量之间的冲突来说明。提高收入的力量是由上一期的收入水平和投资水平决定的;压低收入的力量是由上一期的人口增长和投资规模决定的。只有当收入水平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时,提高收入的力量才能大于压低收入的力量,人均收入水平才会大幅度提高。,莱宾斯坦认为,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的规模都小于经济起飞所需要的临界最小数量。,44,对“临界最小努力”理论的评论,“临界最小努力”理论,从投资不足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经济长期停滞的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投资规模对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和人口压力在发展中国家的潜在威胁,这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意义。但该理论过分夸大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事实上,除资本外,科技进步、教育普及、管理水平提高、制度因素都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有极大作用。,45,2.5 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主要观点具体分析政策含义,46,2.5.1 主要观点,缪尔达尔(Myrdal,G.K.)在1957年出版的富国与穷国和1968年出版的亚洲的戏剧:一些国家的贫困问题研究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循环累积的结果,绝非纯粹的经济现象。他也以其对经济的、社会的和制度现象的内在依赖性的精辟分析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47,2.5.2 具体分析,分析方法经济发展的循环积累过程发展中国家的分析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形成不足和分配不均,48,分析方法,缪尔达尔反对新古典的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认为应采用制度的、整体的、动态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也不是新古典认为的由单一或少数因素决定的,而是由技术进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等多因素决定的,49,经济发展的循环积累过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呈现“循环累积”的变化态势,即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初始变化),引发另外的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并强化先前的因素(次级强化),使经济沿着原先因素的发展方向发展,50,发展中国家的分析,人均收入低贫困生活水平低下、营养不良、卫生保健条件差、文化教育落后人口质量下降、劳动力素质低劳动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低是一个多因素循环积累的过程,51,最重要的因素,产生低收入的原因有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形成不足和收入分配不平等,52,2.5.3 政策含义,通过改革,使收入平等,增加广大贫困群众的消费,提高投资引诱并增加储蓄,促进资本形成,提高生产率和产出水平,提高人均收入这样发展中国家将从低收入和贫困的循环累积过程中解脱,进入良性的循环累积的过程*,53,2.6 结论,这些理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停滞、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而根源在于资本形成不足,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的阻碍或约束条件,因此,为摆脱贫困、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必须大量积累资本、大幅提高投资水平 这些理论对于认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状及摆脱贫困是有启发意义的。经济发展史也证明,在经济极度落后,科技不发达,人力资本匮乏的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对于推动经济增长的确非常重要。,54,“大推进”理论、“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起飞”理论等无非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物质资本稀缺特别严重这一特征,换一种方式论述“资本决定论”。,2.7 正确认识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资本决定论的局限性:,首先,从实践来看,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率或投资率都很高,但并没有实现经济上的起飞,其次,一些实施高积累、高投入发展战略的国家,由于长期忽视技术进步,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形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55,再次,片面强调物质资本形成,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资本存量的增长,而忽视资本的合理配置。,最后,片面强调物质资本投资,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忽视人力资本投资,从而造成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比例失衡,成为长期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56,第二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一、初始资本与资本形成二、储蓄与资本形成三、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57,储蓄不足,一、初始资本与资本形成,农业剩余,储蓄不能满足投资所需,农业剩余成为发展中国家初始资本的主要来源,58,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化所需的物质资本的方式:,政府行政干预型:原苏联、中国、东欧和一些亚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城乡隔离、剪刀差等),市场导向型:日本、韩国等(土地所有制改革和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农产品流通体制)农业发展,59,储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国民收入中扣除消费后的剩余。国内储蓄主要由政府、企业和家庭的储蓄构成。1政府储蓄 政府储蓄可以转化为政府投资,从而产生资本形成。政府的储蓄是税收减去财政支出后的余额。分为一般政府储蓄和政府强制储蓄。,二、储蓄与资本形成,60,什么是一般政府储蓄,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减去政府的支出(经常性开支、转移支付等)后就是政府储蓄,可以转化为政府投资,61,1950s-1960s发展中国家通过增加税收扩大政府储蓄的实践,当时的理由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低,私人储蓄率低政府部门的消费倾向小于私人部门,因此增加税收可以将更多的国民收入集中到政府手中,增加储蓄相反的结果和原因除日本是成功的以外,没有其他的成功案例,相反税收较低的国家经济增长高于高税收国家原因有三方面:发展中国家低收入水平限制了税率的提高政府的边际消费倾向可能会高于私人部门*增加税收将改变收入分配格局及储蓄、投资的回报率,改变税基,同时还会“挤出”私人储蓄,62,什么是政府强制储蓄,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强制将一部分可能用于消费的国民收入转化为储蓄常见的强制储蓄手段包括价格结构的调控和制造通货膨胀,63,什么是价格结构调控,政府通过计划手段对价格结构进行调节和控制,压低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或抬高非生活必需品如高档消费品的价格,以缩小消费规模,增加储蓄比如中国在1980s以前长期压低食品、日用品、住房、教育、医疗、生活用能源及各种生活服务(理发、洗澡等)的价格,64,价格结构调控的后果,降低了全社会的消费水平,增加储蓄同时可降低了居民收入(工资),企业利润提高,政府通过征税或收缴利润获得更多的国民收入,可转化为政府储蓄,65,这一政策的弊端,价格结构的调控人为扭曲了市场价格,扰乱了市场信息,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增长不健康*(农业部门得不到应有发展;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剩;农业交通能源等基础部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劳动激励不足,生产效率低下),66,制造通货膨胀的效果,政府可将多发行的货币直接用于投资品的生产,使一部分资源从消费品生产领域转向投资品生产领域,促进资本形成通胀导致名义收入提高,在累进税制下,政府的税收提高企业成本增加慢于收益增加,利润上升,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上升,67,制造通货膨胀的副作用,通货膨胀一旦启动很难自行结束,温和的通货膨胀会演变为恶性通货膨胀扰乱价格信息,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导致部门结构失调改变人们的预期,使人们多消费少储蓄,多投资于保值资产,减少生产性投资,并可能导致资本外流在汇率固定的开放经济中,通胀将刺激进口,抑制出口,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68,发展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发展中国家应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采取恰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预防或治理通货膨胀,不应为了筹集资本而轻易制造通货膨胀。,69,2.企业储蓄,企业储蓄来自企业缴税并支付股息后的利润。,企业将其利润用于投资时:一方面可以维持原有的资本存量,这主要指重置投资和折旧,通过购买新的机器设备替换已报废的旧机器;另一方面当企业投资购买新设备或兴建新厂房时,其资本存量可以扩大,这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净投资是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70,3家庭储蓄家庭可支配收入扣除现期消费支出后的余额家庭储蓄可以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汇集起来,贷给企业或政府,转化为投资,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收入水平*社会分配状况*消费习惯*银行利率*年龄结构*经济环境*,71,此外储蓄还可以分为:(1)自愿储蓄:指为了满足需要而暂时不消费,并完全自愿地将部分收入存放起来。(2)非自愿储蓄:也称强制储蓄。是指政府通过强制力量迫使社会公众节省消费而实现的储蓄。非自愿储蓄一般包括通货膨胀和征税两种形式。,72,三、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金融深化的涵义金融深化的表现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73,3.1 金融深化的涵义,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肖(ESShaw)和麦金农(RIMckinnon)分别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部著作。这两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74,很多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关键原因并不是储蓄数量不足,而是储蓄无法转化成投资,或投资没能有效地形成生产能力。“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症结在于金融发展受到了抑制,政府应该放弃对金融体系的过分干预,促进金融-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75,金融活动实际上是储蓄和投资之间分工的结果。像其它分工一样,金融活动提高了整个经济的效率。金融体系把储蓄集中起来,再把资本集中到投资能力强的投资者手中,这种中介作用既提高了储蓄和投资的总水平,又使资本得到了有效配置,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会通过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各经济单位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刺激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发展。,76,金融深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金融中介、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不断进行创新,市场可以利用的资金潜力不断被挖掘,市场规模不断增大,同时不断走向专业化和复杂化的过程。,77,3.2 金融深化的表现,金融深化最直接的表现为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分工的专业化程度加深,金融资产总规模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各种要素对金融的信赖程度加深,金融交易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方便、有效,金融监管的效率更高,金融运行的法律环境更完善、更有效等等。(1)专业生产和销售信息机构的建立(2)政府出面进行管理(3)金融中介出现,78,3.3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79,3.3.1 麦金农提出“金融抑制”问题,造成“金融抑制”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投资,利用行政手段压低利率,抑制了储蓄的增长。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际利率还可能是负值,导致人们追求实物形式的积累,最终使可用于投资的资本减少。负利率同时刺激了贷款需求,使资本的短缺进一步恶化。资本与其他商品一样,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必然导致正式市场上的配给制和黑市上的高价格。政府只能以行政手段对资本进行分配。低于均衡利率的实际利率不能反映资本的真实成本,导致这些企业投资缺乏效率。而多数投资者只能转向非正式金融市场,以很多的利率获得贷款。,80,金融抑制加剧了金融体系的不平衡,极大地限制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束缚了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降低了国内储蓄水平,阻碍了储蓄向投资的顺利转化。投资效益低下,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加剧了金融的落后。麦金农认为只有通过金融自由化来使利率成为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和调节储蓄与投资的杠杆。要实现金融自由化必须有贸易自由与之配合,同时政府要制定合理的税收和财政政策。,81,3.3.2 肖从金融深化角度的分析,肖从金融深化的角度分析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金融深化的经济中,随着金融资产存量的品种、范围和规模的扩大,金融资产与物质资产之比不断上升;金融资产的积累将主要来自国内储蓄,从而减少了对财政收入和国际资本的依赖;金融市场的扩展和多样化将增强投资者之间的竞争,为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优化投资结构创造条件。金融深化的结果将进一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金融浅化(即金融资产存量规模小、品种少、期限种类少)是金融抑制的结果,它压低了国内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使金融资产的需求受到抑制。他认为金融浅化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82,3.3.3麦金农和肖的理论的重要参考价值,(1)应该把金融体制改革放在重要的位置,深刻理解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金融如果被抑制或者扭曲,它就会阻碍或破坏经济的发展,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破坏作用已证明这一点。,83,(2)“金融深化”理论也阐明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容与方向 这就是实现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转变,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企业化经营,减少人为干预。同时大力发展各种金融机构,发展和完善各类、金融市场,使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其他系统保持平衡。,84,(3)金融改革要有财政和税收改革与之相配套,否则金融改革难以顺利进行。财政政策在许多情况下是政府干预金融运行的工具,如利用财政向银行透支,利用财政拨款搞建设等等。同时,金融也被用于替代财政职能,如以利率进行补贴,利用通货膨胀增加财政收入等。,85,(4)要合理利用外资。外资在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一国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要放在利用国内资金上,如果把基点放在外资和外援上,从长期看,必将损害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而且从拉美和东南亚国家的实践来看,引进外资如果管理失当,会引起金融和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