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注会教材)7-12.ppt
审 计 学河北农大商学院 张存彦,审计环境,职业道德守则,审计基本原理,审计测试流程,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审计,审计学篇章结构,审计实务,审计背景知识,审计理论,特殊项目的考虑,完成审计工作与出具审计报告,其他相关业务,审计学篇章结构,拓展内容,审计实务,课 程 说 明,教学,练习案例底稿,考试,闭卷,教材,注会教材,开篇,1.我们为什么要学好审计?2.对审计的初步认识(1)我们生活中的审计,可举例么?(2)什么样的经济关系需要审计?(3)审计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好审计?,(1)注会(社会考试)、审计师(职称考试)、内部审计师(社会考试)(2)政府:工商、银行、税务、审计系统(3)企业:会计财务审计,对审计的初步认识,我们生活中的审计,可举例么?你关心过班费的使用吗?政府的财政预决算报告是否经过审计?当财产的所有权与支配权发生分离,所有者与支配者在共同的目标下还存在利益不一致的情况,财产有可能被支配者损害时,产生了对其进行监督的必要,审计应运而生。,审计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审计是什么?,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会计学会(AAA)在其颁布基本审计概念说明的公告中,把审计概念描述为:为了确定关于经济行为及经济现象的结论(报表)和所制定的标准(会计准则)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对与这种结论有关的证据进行客观收集、评定(审计过程),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审计报告)。,第七章 审计目标,内容提要,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和审计责任,第二节 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第三节 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学习要求:1.掌握报表审计总目标;2.了解审计过程;3.掌握审计各类具体目标的含义及其审计程序的思路。,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和审计责任,一、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1.概念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期望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达到的境地回最终结果(社会期望值),它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两个层次(审计师能够做到的)。,2.审计总目标的历史演进,(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 16世纪的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国家航海贸易最为发达的地区,为适应筹集所需大量资金的需要,合伙制企业应运而生。合伙经营方式不仅提出了会计主体的概念,有的合伙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那些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合伙人有责任向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合伙人证明合伙契约得到了认真履行,利润的计算与分配是正确、合理的,以保障全体合伙人的权利,进而保证合伙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使企业得以持续经营下去。产生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最初需求。,(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 18世纪下半叶,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企业主希望有外部的会计师来检查他们所雇佣的管理人员是否存在贪污、盗窃和其他舞弊行为,于是英国出现了第一批以查账为职业的独立会计师。他们受企业主委托,对企业会计账目进行逐笔检查,目的是查错防弊,检查结果也只向企业主报告。因为是否聘请独立会计师进行查帐由企业主自行决定,所以此时的独立审计尚为任意审计。,1721年南海公司事件后,无本质性的发展 从1844年到20世纪初,是注册会计师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特点是:(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确认(发展);(2)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3)审计的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4)审计报告使用人主要为企业股东等。,(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开始,全球经济发展重心逐步由欧洲转向美国,因此,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更加广泛的渗透,银行逐渐把企业资产负债表作为了解企业信用的主要依据,于是美国产生了帮助贷款人及其他债权人了解企业信用的资产负债表审计,即美国式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特点:(1)审计对象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2)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资产负债表数据的检查,判断企业信用状况;(3)审计方法从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4)审计报告使用人除企业股东外,扩大到债权人。,第二阶段:从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使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促使企业利益相关者从只关心企业财务状况转变到更加关心企业盈利水平,产生了对企业利润表进行审计的客观要求。于是,在美国1933年证券法中规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的财务报表必须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向社会公众公布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因此,审计报告使用人也扩大到整个社会公众。,主要特点是:(1)审计对象: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为中心的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2)总目标: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查错防弊转为次要目的;(3)方法:审计范围已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并以控制测试为基础进行抽样审计;(4)审计报告使用人:社会公众(5)审计准则:开始拟定,审计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过渡;(6)资格考试制度:广泛推行,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普遍提高。,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公司得到空前发展,国际资本的流动带动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跨国界发展,形成了一批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主要特点(1)国际化:“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即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安永(Ernst&Young)、毕马威(KPMG)、德勤(Deloitte Touche Tohmatsu)。(2)审计方法:与此同时,审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抽样审计方法得到普遍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得到推广,(3)审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得到广泛采用。35033201 3.2,总 结,(1)审计报告使用人扩大趋势:业主债权人社会公众(2)审计对象(责任范围)的演变:账簿资料资产负债表全部财务报告(3)审计总目标的演变:随着审计报告使用人范围的扩大,审计师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审计目标越来越多:差错防弊信用状况真实可靠(4)审计方法的演变:详查初步抽样制度基础审计(关注内部控制制度)风险导向审计(关注企业经营环境)3.2 1410,3.审计总目标的表述,审计准则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合法性)(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公允性),4.审计的局限性,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第三方,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更加信任报表)。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绝对保证(absolutely guarantee)。,二、财务报表审计责任,1.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在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管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的责任具体包括:(1)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为恰当履行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责任,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遵守以下原则。(1)遵守职业道德规范;(2)遵守质量控制准则;(3)遵守审计准则;(4)保持职业怀疑态度;(5)合理保证(reasonable assurance)。,3.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管理层和治理层作为内部人员,对企业的情况更为了解,更能作出适合企业特点的会计处理决策和判断,因此管理层和治理层理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尽管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能向管理层和治理层提出调整建议,甚至在不违反独立性的前提下为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协助,但管理层仍然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责任,并通过签署财务报表确认这一责任。,第三节 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的各个阶段和时间安排,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工作,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程序,实施实质性程序,完成审计工作编制审计报告,计 划 阶 段,实 施 阶 段,完成阶段,审 计 总 过 程 与 程 序 的 关 系,审计程序间的关系,面对企业纷繁复杂的业务,如何下手进行测试就像吃西瓜一样!,会计核算的思路是同样的!,风险评估的途径,控制测试的途径,实质性测试的审计途径以销售循环为例,查交易,可查凭证,查列报,现 金 流 量 表,利 润 表,资 产 负 债 表,银行存款,7 000,查余额,可查实物、文件和第三人,审计具体目标的设置,审计具体目标是在实质性测试阶段审计具体账户时用的。如何设置?思路:企业的账簿资料有可能会在哪些方面出现错误,就针对哪些方面设置引入认定的概念。通俗地讲,财务报表是管理者就受托经营财产对投资者进行的一系列说明和声明(负法律责任),这就是认定。认定是对财务信息的深层次、立体、全面的解读,就像看三维立体画。,当你看立体画时,你要 想象你在欣赏玻璃橱窗 中的艺术品,要看屏 幕上的立体画,就要把 屏幕看成是玻璃橱窗的 玻璃,你要看的是玻璃 之内的影象。,第二节 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同样,解读报表时要想象管理者试图通过报表对投资者传递的信息。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认定分为三个方面:交易的认定、余额的认定、列报的认定,交易审计目标设置举例,例如:主营业务收入 1 000万可被分解为以下声明:(1)主营业务收入 1 000万是真实发生的,没有掺入虚假的销售(查是否有未发生的销售)发生目标程序:从账到凭证(2)主营业务收入 1 000万是完整的,没有漏记的项目(查是否有漏记项目)完整性目标程序:从原始凭证的存根到账(3)金额1000万是准确的,没有计算错误;(查是否有计算错误)准确性目标程序:复算数字(4)会计记账日期截止正确,没有记账日期方面的错误(查是否有日期错误)截止目标程序:查凭证的入账日期(5)所有销售计入了正确的账户,没有分类错误(是否有分类错误)分类目标程序:查凭证计入的账户,交易的认定与审计目标,交易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交易的审计目标,1.发生: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2.完整性: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3.准确性: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4.截止: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5.分类: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交易的审计目标针对的问题类型,余额审计目标设置举例,例如:应收账款 5 000万可被分解为以下声明:(1)应收账款 5 000万是真实存在的,没有掺入虚假的项目(查是否有不存在的项目)存在目标程序:从账到实际资产(2)应收账款 5 000万属于企业所有,没有产权问题(查企业是否拥有所有权)权利与义务程序:查产权证明(3)应收账款 5 000万是完整的,没有漏记的项目(查是否有漏记项目)完整性目标程序:从实际资产到账(4)金额5 000万核算是正确的,没有计算错误;(查是否有计算错误)计价与分摊目标程序:复算数字,余额的认定与审计目标,余额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余额的审计目标,1.存在: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2.权利和义务: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3.完整性:是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余额的审计目标针对的问题,列报的认定与审计目标,列报的认定,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列报的审计目标,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列报的审计目标针对的问题,认定、审计目标、程序和证据的关系,管理层认定,审计目标,程序和证据,具体审计目标应用于项目审计的具体表述,营业收入(交易)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收入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发生)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营业收入均已记录;(完整)确定与营业收入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包括对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处理是否适当;(准确)确定营业收入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截止)确定营业收入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列报),具体审计目标应用于项目审计的具体表述,应收账款(余额)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收账款是否已存在(存在);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应收账款是否均已记录(完整性);确定记录的应收账款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权利与义务);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可回收,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计提是否充分;确定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期末余额是否正确(计价与分摊);确定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列报目标)。,列报目标是与其他目标合在一起的,练 习,审计目标A.所记录的采购交易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B.所有应当记录的采购交易均已记录。C.与采购交易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D.采购交易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E.采购交易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练 习,实质性测试程序:A.将验收单和购货发票上日期与采购明细账中的日期进行比较。B.将采购明细账中记录的交易同购货发票、验收单和其他证明文件比较。C.根据购货发票反映的内容,比较会计科目表上的分类。D.从购货发票追查至采购明细账。E.验算采购发票的准确性。要求:请根据题中给出的审计目标,指出对应的相关认定和程序。,练 习,本章小结,审计总目标:合法性、公允性审计具体目标:交易类:发生、完整、准确、截止、分类余额类:存在、权利与义务、完整、计价与分摊列报类:发生及权利与义务、完整、分类与可理解性、准确与计价,审计目标,总目标,具体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合法性,公允性,交易,列报,发生权利,完整,分类可理解,准确计价,计划,余额,存在,完整,计价,权利,发生,完整,准确,截止,分类,风险评估,测试,报告,第八章 审计计划,内容提要,第一节 初步业务活动,第二节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第三节 审计重要性,学习要求:1.了解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2.了解审计总体策略与具体审计策略;3.掌握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含义和应用,第一节 初步业务活动,计划审计工作是一项持续的过程,通常注册会计师在前一期审计工作结束后即开始本期的审计计划工作,直到本期审计工作结束为止。(贯穿始终),一、初步业务活动目的和内容,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进行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二、审计的前提条件,1、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如果不存在可接受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管理层就不具有编制财务报表的恰当基础,注册会计师也不具有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适当标准。2、就管理层的责任达成一致意见如果管理层不认可其责任,或不同意提供书面声明,注册会计师将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承接此类审计业务是不恰当的,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三、审计业务约定书,基本内容特殊考虑特定需要:是否单独列明的事项组成部分审计:是否与各组成部分单独签约连续审计:长期签约时对重要事项变动时的变更审计业务的变更:企业要求变为保证程度较低的业务正常:(1)环境变化;(2)原来存在误解非正常(3)审计范围受限,解决途径:不同意解约是否有义务向治理层、所有者、监管机构报告。,返回,(2010年)如果是连续审计业务,在下列情况下,需要A注册会计师提醒甲公司管理层关注或修改现有业务的约定条款的是()。A.注册会计师对上期财务报表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报告B.注册会计师更换两名审计助理人员C.甲公司对上期财务报表作出重述D.甲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近期发生变动,连续审计练习题,业务类型,注册会计师的业务分为两大类:鉴证业务:审计、审阅、其他鉴证业务相关服务:代理记账、税收筹划、管理咨询主要区别在于:鉴证业务涉及三方关系,服务业务涉及两方关系,鉴证业务和服务业务图示,不同保证程度的业务类型,审计:P681意见措辞审阅:根据我们的审阅,没有注意到任何事项使我们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返回,审计范围受限(P588):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不能得出财务报表 不存在重大错报的结论。,业务变更练习题,(2008年试题)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甲公司编制的下属子公司K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阅。在承接和执行业务时,A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如果在承接业务后出现下列情形,A注册会计师不得变更业务类型的是(),A.甲公司计划将K公司改制上市,要求将该项业务变更为财务报表审计业务B.甲公司对该项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要求将该项业务变更为代编简要财务报表业务C.审阅发现K公司报表存在重大错报,K公司要求将该项业务变更为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业务D.审阅发现K公司财务报表存在因舞弊导致的重大错误,甲公司要求将该项业务变更为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以查清可能存在的其他舞弊行为,第二节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两者有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涵盖的重要问题)、时间(各个需要安排的时间)和方向(审计重点),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涉及审计项目的整体策略和资源配置等)具体审计计划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从内容看包括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从类别看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即具体步骤的实施安排),审计计划的内容,总体计划:审计方向应关注的问题,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初步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评价是否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财务报告要求及其它相关方面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等。,返回,具体计划的顺序及内容,计划风险评估程序通常在审计开始阶段进行,计划进一步审计程序则需要依据风险评估程序的结果进行因此,为达到编制具体审计计划的要求,注册会计师需要完成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返回,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1)实质性方案: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实质性程序为主;(2)综合性方案: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返回,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1)实质性方案: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实质性程序为主;(2)综合性方案: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返回,第三节 审计重要性,对报表出具不同意见的 判断标准:,一、重要性的含义,(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者性质的影响,或者受到两者的共同影响。,(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指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能理性地作出相关决策的一个集体)。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重要性运用的几个阶段,计划阶段:根据风险评估水平,确定临界点标准,以指导实质性程序计划的制定。(类似于捕鱼前结网时要根据要捕的鱼的大小来确定网眼的大小)。实施阶段:根据对企业了解的深入不断调整ML,并据以调整审计程序。完成阶段:要将查出的错报汇总数与重要性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意见类型。,三、计划阶段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一)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返回,性质重要性举例,1.获利能力趋势。假如市场规定连亏三年就要退出资本市场,一上市公司已连亏两年,第三年我们发现利润为1元,而这是个错报,实际数据为-1元,这2元的错报在性质上是严重的。2.契约规定:如银行向企业贷款,规定企业的流动比率不能低于1.5,而企业将流动比率从了1.49提高到了1.5,无论绝对值多少,这一0.01的提高值是重要的。,2、特定类别的重要性水平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确定适用于这些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二)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1)法律法规或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如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薪酬)计量或披露的预期;(2)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关键性披露(如制药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本);(3)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业务的特定方面(如新收购的业务)。,2、特定类别的重要性水平,(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1.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2.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并非简单机械的计算,需要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并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1)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这些了解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过程中得到更新);(2)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3)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3.通常而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50%的情况:(1)经常性审计;(2)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项目总体风险较高(如处于高风险行业,经常面临较大市场压力,首次承接的审计项目或者需要出具特殊目的报告等)。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75%的情况:(1)经常性审计,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2)项目总体风险较低(如处于低风险行业,市场压力较小),(四)审计过程中重要性水平的调整,(1)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决定处置被审计单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获取新信息;(3)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的了解发生变化。,返回,(五)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AR=MR*DR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设得)越高,(说明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设得)越低,(说明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越高这里所说的重要性水平高低指的是金额的大小。因此,ML和MR是反向关系,和DR却是正向关系。ML和证据也是反向关系。,二、审计风险,审计失败审计风险,有:审计前计划的审计风险;审计后实际的审计风险;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估计的)相区别。,审计风险(AR)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没审出来的可能性)计划阶段研究审计风险是为了有效控制风险,因此首先应研究风险产生的根源与途径: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MR)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且独立存在于报表的审计(存在于被审计单位的客观风险。因此重大错报风险是不可控的,但它可以被客观估计从而进行积极应对。),1、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它可能影响多项认定。产生原因:(1)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如管理层缺乏诚信、治理层形同虚设而不能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督等;(2)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经济萧条、企业所处行业处于衰退期。,注册会计师 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按照风险产生的根源)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2、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IR)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固有风险产生于项目自身的性质,如存货比固定资产固有风险高。例如,复杂的计算比简单的计算更可能出错;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高估错报(计价认定)。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等。,控制风险(CR)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单位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产生于内部控制制度。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序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因应对客观风险而产生的风险叫检查风险,这与审计是有关的。检查风险(DR)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因此检查风险整体是可控的。检查风险分为两类:客观的检查风险,如由于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进行检查,以及其他原因,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主观的检查风险如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执行不当,或者错误解读了审计结论。,计划阶段对审计风险的运用,审计前对风险的估计,审计前对风险的应对,计划保持的风险水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关系,在计划阶段:一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用数学模型表示如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各种审计风险间的关系,审计风险,计划的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表层,认定层,固有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成反比,据以设计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控制风险,重大错报就是大鱼重要性水平:网眼的大小审计风险:有大鱼而没打着的可能;重大错报风险:有大鱼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打渔的技术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审计就像结网捕鱼,四、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完成阶段对重要性水平的运用),(一)错报的定义 错报,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为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实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作出的必要调整。错报可能是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错报可能由下列事项导致:1.收集或处理用以编制财务报表的数据时出现错误;2.遗漏某项金额或披露;3.由于疏忽或明显误解有关事实导致作出不正确的会计估计;4.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不合理的判断或对会计政策作出不恰当的选择和运用。,错报,事实错报,判断错报,样本推断总体误差,分析程序推断的差异,返回,推断错报,估计差异,政策差异,(二)累积识别出的错报,(三)对审计过程识别出的错报的考虑,审计过程中累积错报的汇总数接近确定的重要性,则表明存在比可接受的低风险水平更大的风险,即可能未被发现的错报连同审计过程中累积错报的汇总数,可能超过重要性。注册会计师可能要求管理层检查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以使管理层了解注册会计师识别出的错报的发生原因,并要求管理层采取措施以确定这些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实际发生错报的金额,以及对财务报表作出适当的调整。,(四)错报的沟通和更正,1.及时与适当层级的管理层沟通错报事项是重要的。适当层级的管理层通常是指有责任和权限对错报进行评价并采取必要行动的人员。2.法律法规可能限制注册会计师向管理层或被审计单位内部的其他人员通报某些错报。在某些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保密义务与通报义务之间存在的潜在冲突可能很复杂。此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征询法律意见。,3.管理层更正所有错报(包括注册会计师通报的错报),能够保持会计账簿和记录的准确性,降低由于与本期相关的、非重大的且尚未更正的错报的累积影响而导致未来期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风险。4.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不更正错报的理由的理解,可能影响其对被审计单位会计实务质量的考虑,1.未更正错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 累积的且被审计单位未予更正的错报。(1)在评价未更正错报的影响之前,注册会计师可能有必要依据实际的财务结果对重要性作出修改。(2)应重新考虑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适当性,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五)评价未更正错报的影响,2.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每一单项错报,包括评价该项错报是否超过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如适用)。(1)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某一单项错报是重大的,则该项错报 不太可能被其他错报抵销。例如,如果收入存在重大高估,即使这项错报对收益的影响完全可被相同金额的费用高估所抵销,注册会计师仍认为财务报表整体存在重大错报。,(2)对于同一账户余额或同一类别的交易内部的错报,这种抵销可能是适当的。(3)在得出抵销非重大错报是适当的这一结论之前,需要考虑可能存在其他未被发现的错报的风险。,3.确定分类错报的影响(1)确定一项分类错报是否重大,需要进行定性评估。例如,分类错报对负债或其他合同条款的影响,对单个财务报表项目或小计数的影响,以及对关键比率的影响。,(2)即使分类错报超过了在评价其他错报时运用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可能仍然认为该分类错报对财务报表整体不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如果资产负债表项目之间的分类错报金额相对于所影响的资产负债表项目金额较小,并且对利润表或所有关键比率不产生影响,注册会计师可以认为这种分类错报对财务报表整体不产生重大影响。,(3)即使某些错报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因与这些错报相关的某些情况,在将其单独或连同在审计过程中累积的其他错报一并考虑时,注册会计师也可能将这些错报评价为重大错报。如:1.错报对遵守 监管要求的影响程度;2.错报对遵守 债务合同或其他合同条款的影响程度;,(2007年试题)C注册会计师负责对丙公司207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考虑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时,C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练 习,A.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C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将重大错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B.C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控制重大错报风险C.C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消除检查风险D.C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得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在完成审计工作时,能够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意见,本章小结,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业务时应当签订业务约定书。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客观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AR=MR*DR,ML,Evidence AR=MR*DR,ML,Evidence,第九章 审计证据,内容提要,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性质,第二节 获取证据的程序,第三节 函证第四节 分析程序,学习要求:要求掌握全部四个问题。,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性质,一、审计证据的含义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内控的强弱会影响对原始凭证的信赖程度。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本身并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获取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包括: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信息。,两类信息的关系,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结论:是否可靠,形式可靠,实质可靠,两类信息的关系,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包含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共同构成了审计证据,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前者,审计工作将无法进行;如果没有后者,可能无法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为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证据性质,充分性数量,适当性性质,相关性,可靠性,证据认定,不同证据认定,证据不可替代性,内控有效无效,外部证据更可靠,直接间接,纸质口头,原件其他形式,错报风险,重要性,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错报风险的影响。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具体来说,在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AR)一定的情况下,重大错报风险(MR)越大,注册会计师就应实施越多的测试工作,将检查风险(DR)降至可接受水平,以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范围内。,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审计证据要有证明力,必须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相关。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账簿记录,实际资产,账簿记录实际资产 存在,实际资产,账簿记录,实际资产账簿记录 完整性,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 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练习,比较下列证据的可靠性并说明理由: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