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效氮测测定.ppt
土壤有效氮的测定本章要点:1、了解土壤有效养分的概念。2、掌握土壤有效养分测定方法选择的依据。3、了解土壤有效氮的存在形态,及其常用测定 方法的优缺点。4、掌握土壤碱解氮测定的方法原理、反应条件 及操作技术。5、掌握土壤无机氮测定的浸提方法。6、掌握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土壤铵态氮的方法原 理、反应条件及操作技术。7、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硝态氮的方法 原理及操作技术。,用化学方法测定有效养分的基本设想: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与土壤作用,将其中的有效部分溶解出来,经过分离后用定量分析方法加以定量测定,以此量作为土壤供肥的强度或容量指标。所以,测定方法分为两部分:(1)有效养分的浸提(前处理,预处理)(2)浸出液中养分的定量(定量或测定)有效养分测定方法的中心是用化学试剂溶解有效养分,从而分离出来测定之。关键在于浸提方法的选择。,浸提方法包括:浸提剂种类,土液比,时间等。最重要的是浸提剂,其选择的原则(依据)是:(1)浸出的土壤养分量应与作物吸收量(或植物对 养分的反应)有良好的相关性;(2)快速、简便;(3)适应性广,包括:A 一种浸提剂适用多种元素;B 各类土壤;C 各实验室都可用。(4)成本低。化学方法测定土壤有效养分的数值不是植物吸收养分的绝对数量,而只是一个相对值。,土壤有效N定义:当季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的N。形态:(1)无机N:NH4+,NO3-,NO2-(液)交换态NH4+非交换态NH4+(2)易水解的有机态N(易矿化N):一般为全N的1-3%(一年),与其形态和存 在状态有关。,测定方法评述 1、初始(起始)无机N(施肥前测定)水田NH4+(不测NO3-,无)旱田NO3-和NH4+Nmin的测定(土壤剖面(根层)残余无机N)?(根系深度,NO3-的移动性)2、易水解性N(潜在有效N、易矿化N),培养法测定土壤可矿化N一、好气培养法:1、基本原理:将土壤置于培养箱中,在好气条件下培养一定 时间,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土壤中的易水解 的有机N矿化成无机N,然后测定培养前后释放 出来的无机N(NH4-N,NO3-N)。(扣除原有 的无机N或培养前淋洗除去),2.培养条件:(1)温度:25-35C(25,30,35C)(2)水分(通气性):50-60%(最大持水量)为保持通气性,土样常与砂粒(或蛭石)混合后培养。(3)时间:2-4周(2,3或4周),3.优缺点:(1)测定原理有理论依据(与田间矿化相似)(2)与植物吸N量相关性高,常作为其他方法 的参比(3)与盆栽法相比,时间较短(1)与化学法相比,时间长(2)条件要求严格,尤其水分不易掌握(3)培养时间短结果不可靠,培养时间长则易 生成有害物质,抑制进一步的硝化作用。所以,有一种培养法是用0.01mol L-1CaCl2 淋洗生成的NO3-,再继续培养。,优点,缺点,二、嫌气培养法:1、基本原理:将土壤淹水处于嫌气条件下,置 于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利用厌气微生物 将土壤有机N矿化成NH4-N,然后测定NH4-N 含量(扣除原有的NH4-N)。2、培养条件:(1)土壤淹水,处于嫌气态(2)温度:30-40C(30或40C)(3)时间:1-2(1或2周),3、优缺点:优点:(1)条件易于控制,不必考虑水分、通气矛盾(2)与好气法相比,快速、准确,重现性好(3)培养时间相对较短(4)可靠性也好,不仅适用于水田,也适用于旱田缺点:(1)有反硝化问题,可加液体石蜡来消除(2)与化学法相比,时间仍长,化学方法测定土壤供N能力 一、全N 或有机C:不是有效N 二、易水解性N(潜在有效N):着眼点是测定土壤中容易分解的那部分有机态N。1.碱水解性N(碱解N):(1)NaOH-扩散法:2.0g土+10.00ml 1mol/L NaOH,401C,240.5hr,(2)蒸馏法:用CaO、MgO、NaOH、Ba(OH)2与土样蒸馏一定 时间(3)0.05mol L-1NaHCO3浸提-紫外分光光度法:0.05mol L-1NaHCO3 100ml 与5.00g土,振荡15min,离心,在260nm比色。,2、酸水解法:(1)0.5 mol L-1(1/2 H2SO4)浸提法 以 1:20水土比,浸提24h,测定浸提出的有机N、NH4+、NO3-。(2)6 mol L-1 HCl(3)1 mol L-1 H2SO4,3、氧化降解N:在酸或碱性条件下,加氧化剂来分解有机N。例如:KMnO4-Na2CO3,KMnO4-H2SO4。4、其他方法:(1)高压蒸煮法:0.01mol L-1CaCl2 与土共煮,高压下16h(2)1 mol L-1 KCl煮沸1h,三、无机N:(NH4+,NO3-,NO2-)意义:无机N本身是速效N,是植物吸收利用的主 要形态。易水解性N、培养法的N,最后都需要测定 NH4+或NO3-。土样的特殊性:新鲜样品(1)采样后要求冷冻或冷藏(2)快速干燥使NO3-变化极小,但对NH4+影响大,浸提:NH4-N:阳离子、交换态,存在于土壤胶体表面。浸提剂:1-2 mol L-1 KCl或NaCl 浸提方法:淋洗法或平衡法 NO3-N(NO2-):不被胶体吸附,用水即可浸出。但溶液易浑浊,要得清亮溶液,可加CaSO4、KAl(SO4)2、KCl、NaCl、CuSO4-CaO等。,浸出液中N的测定硝态氮的测定:1、酚二磺酸法:1863年Sprenge提出,1929年Harper改进方法原理:酚二磺酸在无水条件下,与硝酸起硝化 反应,生成硝基酚二磺酸。生成物在酸性条件下 为无色,在碱性条件下为稳定的黄色,可根据黄 色的强度用比色法测定NO3-N的含量。,注意事项:(1)硝化反应要求在无水条件下进行,所以加显 色剂(酚二磺酸)前需要蒸干。但在微酸性下蒸 干,NO3-N可能以HNO3态逸出,所以应使蒸发液 呈微碱性或保持中性。,NO2-:干扰是它与显色剂也呈黄色,但一般土壤 含NO2-极少,可忽略不计。NO2-含量大于1 mg kg-1时,可加入尿素或硫脲或 氨基磺酸(2%NH2SO3H)破坏它。HNO2+NH2SO3H=N2+H2SO4+H2O重金属:在碱化时会沉淀,可过滤除去沉淀后再比 色。一般浸出液中重金属不多。有机质:颜色干扰,用活性碳除去。,(3)适用范围:0.1 2 mg L-1(4)比色波长:400-410nm 评价:此法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常作测定微量 NO3-N的参比方法。但需要蒸干,手续较麻烦。,2、紫外分光光度法:(1)NO3-等的紫外吸收特性及测定波长的选择:NO3-在203nm和300nm处各有一个吸收峰,但203nm处的灵敏度是300nm处的1000倍。因此,可在203nm附近测定含量少的样品,如土壤NO3-N等;而在300nm附近测定含量高的样品,如肥料中NO3-N。,土壤中以及浸提剂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在紫外波段的吸收特性:波长203nm时,NO3-N的吸收值最高,但此时多数无机盐、土壤有机质都有很高的吸收值,因此难于在此波长下测定NO3-而不被其它离子干扰。波长210nm时,NO3-N的灵敏度稍有下降,但在此波长下,很多无机盐已无吸收值或吸光度极低,因此多数无机盐实际已无干扰或干扰极少。只有OH-、CO32-、HCO3-、NO2-以及Fe3+、Cu2+等吸收值仍较高,还有有机质。,这些干扰物的消除:A、OH-、CO32-、HCO3-可加入酸,酸化而消除。B、NO2-:一般含量极少,不会造成干扰;如含量 高可加入氨基磺酸消除。氨基磺酸在室温下很 快(2min)就能定量地分解NO2-,而对NO3-无 作用。HNO2+NH2SO3H=N2+H2SO4+H2O 过量的氨基磺酸在210nm处无吸收值。,C、Fe3+、Cu2+等土壤中含量少,一般不会造成干 扰。若多时,可用差值法(Zn还原法)消除。D、有机质的干扰:有机质在210nm处有较高的吸收值,因此,紫外 法测定NO3-N,有机质是主要的干扰物质。紫外 法的不同措施都是针对有机质的干扰而设计的。,(2)测定方法:A、差值法(Zn还原法)方法原理:根据吸光度具有可加性,在210nm 处,两次测定试液的吸光度。第一次,取一份试液酸 化(消除OH-、CO32-、HCO3-等的干扰),测定 吸收值A1;第二次,取另一份试液酸化后,加还 原剂(如镀Cu的Zn粒或Ni、Al合金粉等)使NO3-还原成非NO3-物质(如NH4+等),再测定试液的 吸收值A2。二者之差(A1-A2)即被认为是NO3-N 的吸光度。此NO3-的吸收值与其浓度成正比,可 做工作曲线求NO3-。,评价:此法原理上比较合理,结果也可靠,是目 前常用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缺点是需要时间较 长,还原作用要求在8-10小时以上才能完全。,B、校正因数法:方法原理:根据吸光度的可加性,改变波长,两次 测定。NO3-N在210nm处有强吸收值,而在275nm 处无吸收值(或极低),但干扰物(如有机质等)在两个波长下都有吸收值,但在210nm处的吸收 值要比275nm处大若干倍。,因此,分别在210与275nm处两次测得A值后,可将有机质的A275(OM)校正为A210(OM)值,从A210(总)中减去,即得到NO3-在210nm处的吸收值,从而求出NO3-的含量。A210(NO3)=A210(NO3+杂)R A275(杂)R为校正因数,是由实验得到的,主要决定于选用的波长和干扰物的性质。北京地区为3.6。,评价:优点是快速、简便。缺点是不能消除有机质 以外的干扰物的影响,而且R值随土壤类型有所 不同,都用一个R值会造成误差。,土壤无机氮的测定亚硝态氮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是Griess比色法(重氮-偶联法)。重氮试剂:对氨基苯磺酰胺(又称磺胺)对氨基苯磺酸 偶合(偶联)试剂:萘胺 N-(1-萘基)乙二胺,原理:在酸性介质中,HNO2与重氮试剂(对氨基 苯磺酰胺)进行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然后 重氮盐与偶合试剂(N-(1-萘基)乙二胺)进行偶 合反应,生成红色的偶氮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 NO2-N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此法吸收峰为520nm,测定范围0-0.6mg/L。酸度要求pH1.5-1.6,提高酸度可加速重氮化反应,但延缓偶合反应。加温可促进反应,但使颜色的稳定性下降。一般25C下,10分钟即达最大值。,土壤无机氮的测定铵态氮的测定:1、扩散法:将土壤放在扩散皿的外室,加入一定量的MgO悬 液,在室温下扩散24小时,然后滴定内室H3BO3 所吸收的NH4+。该法是利用MgO的弱碱性(pH 11),在扩散皿中 直接与土壤作用,使NH3逸出,而不破坏土壤胶体 和有机质,而且是在室温下进行的。,评价:优点是设备简便,不必蒸馏,适用于大批 样品的分析;测定NH4-N的范围为50-300g(含 量低的样品)。但因是固体样品直接与MgO作用,不易均匀,重现性不好;用浸提剂浸提时,因 浸提液中NH4+含量少而不易准确测定。,2、蒸馏法(浸提-蒸馏法):土样用2 mol L-1KCl溶液浸提,浸出液用蒸馏法 测定NH4+的含量,也用MgO碱化。因高温,不 易直接用土壤而用浸出液。吸取一定量的浸出液,在半微量定氮仪中加入 MgO悬液进行蒸馏,用H3BO3吸收逸出的NH3,再用标准HCl滴定。,这里不能用NaOH,因浸出液中有有机氮,加MgO碱化时不致使有机N水解成NH4+,若加NaOH碱化,有机N会水解成NH3。此法操作简便,易于控制,适用的NH4+范围为:10mg kg-1的土壤N,即含NH4+较高的土壤。蒸馏法还可以在MgO存在下直接作用于土壤,不预先浸提,但此法在弱碱蒸馏时,仍可能使一些简单的有机N微弱水解成NH4+而被蒸出,使结果偏高,不如用浸提后蒸馏法可靠。,3、靛酚蓝比色法:方法原理:土壤浸出液中的NH4-N在碱性介质中与 次氯酸盐(Na)和苯酚作用,生成水溶性的染料 靛酚蓝,兰色的强度与NH4-N的含量成正比,可 用比色法测定。,比色条件:(1)碱性介质中反应,要求pH 10.5-11.7。(2)以硝普钠为催化剂,可以加速显色速度和增 加兰色深度以及稳定性。硝普钠为:亚硝基铁氰化钠,或称亚硝酰基五氰 基合铁(III)酸钠,Na2Fe(CN)5NO,有毒。,(3)显色和稳定时间:在室温下(20C)一般显色时间约为1小时,但要 完全显色约需2-3小时,所以加入试剂后静置1小时 即可比色。稳定时间为24小时,或24小时以上。为加速显色,也可在40C下加热,半小时即可显色。,(4)干扰离子:因在碱性下显色,很多金属离子都有干扰,可用 EDTA等螯合剂来掩蔽。(5)测定范围:mg/L;比色波长:625nm。,评价 优点:兰色稳定,比色液为真溶液,灵敏度高;准确度、精密度高;干扰离子可用EDTA掩蔽。缺点:试剂不稳定,须冷藏,或当天配制;试剂有毒;显色时间稍长。,4、纳(奈)氏试剂比色法(Nessler):方法原理:纳氏试剂的主要成分是四碘汞酸钾(K2HgI4),微量的NH3在强碱性条件下(pH 11)与纳氏试剂作用生成橙色的碘化氨基亚汞(络合物 Hg2O(NH2I)):NH3+2 K2HgI4+3 KOH=O NH2I+7 KI+2 H2O 铵含量高时,生成的碘化氨基亚汞为橙黄色沉淀;铵含量低时,则仅使溶液呈黄色的胶体溶液,黄色 的深浅与铵浓度成正比,可用比色法定量。,反应条件:(1)在强碱性条件下形成络合物,pH 4不显色,pH 4-11之间,随pH值增加颜色加深,pH 11颜 色稳定。故要求pH达到11左右(纳氏试剂已包含 有碱KOH)。(2)因在碱性下反应,Cu2+、Mg2+、Fe2+、Mn2+有干扰,可用EDTA或酒石酸钾钠掩蔽。(3)显色时间:5分钟;稳定时间:20小时(4)工作范围:0.2-3 mg 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