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二轮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社会生活的变迁A.ppt

    • 资源ID:5336930       资源大小:1.62MB        全文页数:6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二轮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社会生活的变迁A.ppt

    2014高三二轮复习,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西方工业文明,中国农业文明,冲击,工业文明,过渡,中国社会近代化,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核心,社会生活近代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A?,B?,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C?,D?,思考1图中ABCD分别代表什么?,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工业,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2.出现新的经济成分:A.外国资本主义 C.洋务经济/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自给自足;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古代产生,鸦战开始解体,一直统治地位,新中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鸦战后产生,甲午战争后增多,掠夺性,占优势 垄断重工业,新中国没收,依靠国家政权形成对经济垄断,南京政府时期形成,国民政府时期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新中国没收,建立国营经济,封建性,机器化生产,19世纪6090年代,昙花一现,甲午战争失败而破产,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发展曲折,曲折发展,先进生产力代表但不占主导地位,新中国获新生,I,L,A,G,C,D,B,F,E,H,J,K,1860 1870 1895 1912 1914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本课小结,小荷已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无可奈何花落去,柳暗花明又一村,脱胎换骨获新生,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当为: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之初,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夏秋冬:一、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夏: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三、秋: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年)2.抗战时期(19371945年)四、冬:民族工业的萎缩(19451949年),考纲要求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3.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地位: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考纲要求 4.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5.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与发展。6.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的兴起。,考点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1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2)表现:(3)影响:,考点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1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外国商品冲击;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减少;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2)表现:农产品商品化加强;“耕”与“织”的分离。(3)影响: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2 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式(1)自然经济:(2)官办经济:(3)资本主义经济:,2 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式(1)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不断瓦解,但在整个近代社会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2)官办经济:包括近代前期的洋务企业和近代后期的官僚资本主义。前者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后者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3)资本主义经济: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考点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 含义:2 目的:3 指导思想:4 性质:(1)军事工业:(2)民用工业:,考点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 含义: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洋务派为挽救清朝封建统治而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科技而创办近代企业。2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3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4 性质:(1)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2)民用工业: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5 内容,6 影响: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既诱导了本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考点三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核心词:近代工业、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实业救国1 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南沿海)(1)原因:(2)代表企业:(3)评价:,考点三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核心词:近代工业、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实业救国1 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南沿海)(1)原因: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企业的诱导,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2)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3)评价: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推动近代化进程。,2 初步发展(19世纪末)(1)原因:(2)表现:(3)影响:,2 初步发展(19世纪末)(1)原因: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表现:商办企业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 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背景(2)表现(3)结果:(4)影响:,3 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背景民国的建立及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投身实业。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表现1914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3)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4)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和经济基础。,4 较快发展(19271936年)(1)原因:(2)表现:5 日益萎缩(19371945年)(1)原因:(2)表现:6 陷入绝境(19451949年)(1)原因:(2)表现:,4 较快发展(19271936年)(1)原因: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2)表现: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橡胶等工业,都有较大发展。5 日益萎缩(19371945年)(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2)表现:沦陷区大量企业被日军毁灭或吞并;国统区民族工业日益萎缩。6 陷入绝境(19451949年)(1)原因: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摧残,通货膨胀严重。(2)表现: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19531956,甲午战争后,民国初年 一战期间 20世纪初,国共对峙时期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洋务运动时期,过渡时期 一五计划时期 三大改造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较大发展(夏天),日益萎缩(秋天),陷入绝境(冬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经: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抑制外资侵略,推动经济近代化;,政:改变中国阶级结构,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思:产生早期维新思想,政治: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开展戊戌变法运动,思想:推动康梁维新思想发展和民主革命思想产生,政治:壮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为中共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思想:促进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归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的历程,归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的历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地位,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不能使中国走上工业化道路。,经济上,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2.政治上,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3.文化上,为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入,不断冲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二)作用,回答下面关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相关问题:,(1)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这一社会环境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怎样的特点?(3)民族资产阶级的这一特点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1)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这一社会环境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怎样的特点?,革命性、妥协性。,(3)民族资产阶级的这一特点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革命性使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力量之一;妥协性使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4)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在半殖半封的旧中国,不实现国家 独立和民族解放,要想发展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考点四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 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1)衣:(2)食:(3)住:(4)习俗:2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衣:(2)食:(3)住:(4)习俗:,考点四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 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1)衣:从长袍马褂、布衣到洋布、洋装、中山装和旗袍进入生活。(2)食:从满汉美食、粗食到面包、咖啡等西餐进入生活。(3)住:从中式宫殿、普通民居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建筑出现。(4)习俗:从蓄发缠足、繁琐婚丧礼仪到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简约文明。2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衣:由衣着朴素到多彩多样。(2)食:由食物简单到解决温饱,注重吃好。(3)住:由拥挤简单到宽敞舒适,高楼林立。(4)习俗:由革除陋习到婚姻自主,树立新风和休闲方式多样化。,3 交通的进步(1)轮船:(2)铁路:(3)公路:(4)航空:,3 交通的进步(1)轮船: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了列强垄断的局面。开始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2)铁路:19世纪80年代,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到“九五”期末,铁路总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四。(3)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4)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了我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4 通讯的进步(1)有线电报:(2)无线电报:(3)电话:,4 通讯的进步(1)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路,甲午战争前夕,形成了电讯网络。(2)无线电报:20世纪初,上海装置了无线电台。(3)电话: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家电话局。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2003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5 大众传媒的发展(1)报刊业:(2)影视业:(3)“第四媒介”:,5 大众传媒的发展(1)报刊业:1872年创办的申报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新华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等。(2)影视业:1905年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无声电影的历史。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3)“第四媒介”:互联网,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考向一社会史观与社会生活变迁典例1(2013浙江高考)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 000份,一年后达到1 3000份,最多时销达1 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知识定位近现代传媒报纸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典例2(2013江苏高考)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知识定位近现代传媒影响,深度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1 四个时间关键: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2 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建国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3 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4 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5 运用史观整合:运用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活史观整合西方文明在与中国衣、食、住、行、通讯、习俗等各方面碰撞融合中的变迁。,考向二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典例3(2013重庆高考)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知识定位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多视角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知识角度(1)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在中国近代仍占主导地位。(2)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3)近代企业:主要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 史观角度(1)全球史观,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2)文明史观,则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3)近代化史观,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考向三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成因典例4(2013江苏高考)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知识定位国民政府前期工业发展状况、成因,典例5(2013福建高考)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知识定位一战期间短暂春天影响因素,从五个角度深度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 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畸形:地区分布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2 三个产生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3 三次发展机遇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 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5 四个阶段:“春”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一变: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最直接、最主要原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洋务运动;近代交通发展,加强了城乡联系;根本原因:个体小农经济生产的落后性,抵挡不住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的进攻。,原因,表现,影响,开始瓦解的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即出现“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男耕女织”的变化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自给自足”的变化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各种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的变化,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基本条件(劳动力、市场、资本等),其进一步解体则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使中国逐步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二变:洋务运动 1861-1895(19C70S为界),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的生产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又称“同光新政”。,含义,原因,代表,摆脱内忧(阶级矛盾尖锐:太平天国运动),外患(西方侵略);洋务派的推动;目的:镇压反抗,抵御外侮(直接),维护清朝的统治(根本)。,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客观上激刺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促进本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创建了近代海军和学堂,推动了中国军队近代化和教育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经济)的开端。,中央:恭亲王奕訢;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和李鸿章。,指导思想,影响,中体西用,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引进先进技术的诱导;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提供客观条件;一些官僚、商人、地主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原因,表现,影响,地点:东南沿海地区;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产生新的经济成分(民族资义)和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推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形成;促进中国近代化的步伐。,三变: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C60、70S,(2011江苏高考)22(13分)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4分)(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22答案要点:(13分)(1)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2)表现: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新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3)略。,

    注意事项

    本文(二轮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社会生活的变迁A.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