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菲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ppt
李亦菲 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 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价值引领“三生”价值培育心灵,价值与价值教育价值引领“三生”价值培育心灵,一、价值与价值教育,价值与价值观价值素养与价值教育,(一)价值与价值观,价值价值观施瓦茨价值观量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价值,价值(value)是指某一客体对特定主体的意义或功能。主体可以是个体(自我与他人),也可以集体或社会(家庭、学校、国家)。客体是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各种人或事物。,人(主我),自我(客我),他人,集体,人造物,自然,精神层面,物质层面,社会层面,主体与客体的五组关系存在,2.价值观,价值观(values)是特定主体对某一客体的意义或功能的判断标准和认识结果,也可称为价值知识(Knowledge of Value)。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主体的价值观对其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基于客体的各种价值观,世界观:-自然观-家庭观-集体观-财富观(金钱观),人生观-生死观-幸福观-,3.施瓦茨价值观量表,谢洛姆施瓦茨(Shalom H.Schwartz)等人编制了“Schwartz价值观量表”(Schwartz Values Survey,简称SVS),试图描绘出一个世界范围的价值观地形图,将各个文化标识在相对的位置上。基于主体行为的价值观体系。,价值观的4个维度和10种类别,探索-享乐:个人快乐或感官上的满足。-刺激:激动人心的、新奇的挑战。-自立: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接纳-安全:包括自我、关系和社会的稳定-遵从:对个人喜好以及伤害他人和违背社会期望的行为加以限制。-传承:尊重、赞成和接受文化或宗教的习俗和理念,自我提高-成就:通过竞争获得的个人成功;-权力:对他人及资源的控制与统治;,自我超越-慈善:维护和提高那些自己熟识的人们的福利。-道德:为所有人类和自然的福祉而理解、欣赏、忍耐、保护。,自在 格致随缘 诚正博爱 严格宽容 公正,道 儒释 法,宽松,严格,他人,自我,4.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宽以待己,严以律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价值观,诚意正心(严以律己,儒家)格物致知(严以律己,儒家)仁者爱人(宽以待人,儒家、佛教)齐家治国(严以待人,法家)天人合一(宽以待己,道家),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兴国之魂。,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和一个建设,三个倡导-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体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个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从需要层次论看价值观,享乐、刺激,自立、成功,自我超越,安全,遵从、传承,自我提高,天人合一,仁者爱人,诚意正心,格物致知,生态文明,友善,敬业,爱国,齐家治国,诚信,(二)价值素养与价值教育,价值素养价值教育,1.价值素养,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应具备的素质与修养,是一个人先天条件和后天学习与锻炼的综合结果。价值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理解价值知识、产生价值行为、体验价值情感的能力。,价值素养与五类客体的关系,价值知识,价值情感,价值行为,自我(客我),他人,集体,人造物,自然,2.价值教育,价值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价值素养的教育活动,包括获得价值知识、培育价值情感、塑造价值行为三个方面。价值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应对现代价值危机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二、价值引领“三生”,生命、生存、生活价值引领下的“三生教育”,(一)生命、生存、生活,生命的含义生存的含义生活的含义生命、生存与生活的关系,1.生命的含义,生物个体(蛋白体)所表现的繁殖、刺激-反应、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等现象。(自然生命)特定集体存在和发展的现象。(社会生命)一种能动的创造性力量。(精神生命),2.生存的含义,特指生命体存在和生长变化的状态,主要包括扩以下五种状态:出生、增长、停滞、消退、死亡。,出生,增长,停滞,消退,死亡,3.生活的含义,狭义的生活,指人在生存期间为了维持和繁衍生命所必需从事的不可或缺的活动,基本内容是食、衣、住、行等活动。广义的生活,指人所从事的各种活动,除衣食住行外,还包括人际交往、学习、娱乐、工作等。,2.生命、生存、生活的关系,生命,生存,生活,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衣食住行,人际交往,学习、休闲、工作,价值观与生命、生存、生活,(二)价值引领的“三生教育”体系,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1.面向自然生命的“三生教育”,2.面向社会生命的“三生教育”,3.面向精神生命的“三生教育”,“三生教育”与人格培养,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物质层面:健康与安全,社会层面:道德与礼仪,精神层面:认知与情感,珍爱生命,探索自然,关爱家人,结交朋友,吸纳知识,奉献社会,爱惜财富,创造财富,悦纳自我,发展自我,人格培养,三、价值培育心灵,如何理解和解读心灵?心灵成长的体系基于价值引领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一)如何理解和解读心灵,心灵是一个能量场,其能量来自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化,并在心灵履行其功能的过程中被消耗。心灵中能量的强弱,既受到生理机能(呼吸、消化、运动、生殖、),心理机能(认知、情绪、行为)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心灵的功能包括“判断”、“思考”、“抉择”三个方面,最终影响和决定人的行为。,个体心灵由身心机能、知识经验、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三个方面构成,其中:-身心机能包括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对应于人的自然生命;-知识经验和情感态度是人的高级心理功能,对应于人的精神生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待人、接物、处事的方式等,对应于人的社会生命。,(二)心灵成长的体系,1.身心机能,2.知识经验,3.情感态度,4.行为习惯,(三)价值培育心灵,传统价值观-诚意正心-仁者爱人-齐家治国-格物致知-天人合一,核心价值观-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生态道德,价值-自我-他人-集体-社会-自然,心灵-生理机能-心理机能-知识经验-情感态度-行为习惯,价值素养与心灵成长的关系,知识经验,情感态度,行为习惯,价值素养,身心机能,价值知识,价值情感,价值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