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融媒体生产与分发平台总体方案设计.docx
智慧融媒体生产与分发平台总体方案设计第1章项目概述31.1 项目概述31.2 项目需求31.3 项目建设目标51.3.1 总体建设目标.51.3.2 阶段目标51.4 项目设计依据61.4.1 设计原则61.4.2 设计遵循规范7第2章系统关键设计点92.1 对项目的产品/技术储备92.2 新闻指挥策划设计102.3 集成桌面112.4 共享审片子系统122.4.1 OTT系统架构.122.4.2 OTT系统功能描述132.5 应急系统设计142.5.1 应急触发条件152.5.2 应急如何切换.152.5.3 系统结构152.5.4 应急设计 17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17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173.2 系统拓扑图203.3 总体业务流程分析203.3. 1全媒体业务汇聚设计213.3.2 地方通联流程设计213.3.3 记者站节目制作流程设计213.3.4 全媒体记者工作流程设计223.3.5 电视预热流程设计223.3.6 电视生产流程223.3.7 新媒体生产流程23第1章项目概述1.1项目概述2014年8月18日,中央要求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 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 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 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 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 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臻成熟,各大媒体集团已经将云计算技术作为改变信息产业竞争格 局的重要手段。包括深圳电视台基于私有云计算架构建设融合新闻中心系统项目、北京电视 台启动“智慧媒体”项目、百视通和东方明珠重新整合明确融资十亿人民币用于云平台建设, 支撑IPTV、OTT、互动游戏等核心新媒体生产业务等等。目前各大媒体集团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传统信息岛式 的架构无法满足新业务层面需求,云计算技术已经成为各媒体集团整合新媒体业务,促进传 统业务和新媒体业务融合发展的唯一技术选择。为推进媒体融合,电视台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采编、传播方式,向“台网”融合、“多 屏”融合生产转变,以基于全媒体内容库的“融合生产”为核心,形成全媒体运作的新业态, 发挥传播效益最大化。云计算通过虚拟化、自动化、标准化的手段,将有效提高系统建设、 运维和管理水平,云技术的应用是电视台融合媒体时代技术进步和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建 设面向媒体融合的云平台项目,致力于打造先进的技术平台,利用IP化、云计算、大数据 等技术,为台内新闻传播和娱乐节目开展全媒体业务做好支撑。1.2项目需求面向媒体融合的“融媒体云”平台是指以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打造的 广电“媒体云平台”,通过能力建设、开放接口、流程再造,支持广电敏捷生产和新业务的 弹性部署,在满足传统业务流程的同时,能够为新业务提供统一的内容支撑、技术服务、数 据分析、运营计费等服务一体化技术业务平台,有效支撑广电媒体融合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 建成后可解决传统电视业务发展的需求> 操作更便捷,资源利用效率更高;> 利用新媒体技术,在节目策划、采集、制作、内容管理、分发等环节提升现有 的节目制作能力和业务能力;> 优化生产流程,能够更好的兼顾新媒体发布,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展 现传播内容;> 推进台网互动,实现全媒体整合传播和营销。解决新媒体业务发展需求> 内容来源多样化能够聚合多来源、多格式、海量内容的外部资源,提供视音频制作、文字/图 片制作、网页制作、APP开发、运营管理、订单管理、营销管理等多种功能, 面向手机电视、网络电视、OTT、APP、IPTV、视频网站等多种终端,开展互动、 社交、学习、生活、娱乐、影音、自媒体等多种业务,并构建包括大数据分析、 BOSS、计费、用户管理等功能在内的统一运营数据中心,适应新兴媒体流程动 态重构、自我造血、独立发展的要求。> 发布渠道多元化在已有电视台播出发布渠道的基础上,打通面向手机电视、网络电视、OTT、 APP、IPTV、视频网站等多种终端发布渠道。> 实现统一运营开展互动、社交、学习、生活、娱乐、影音、自媒体等多种业务,并构建包括 大数据分析、BOSS、计费、用户管理等功能在内的统一运营数据中心,适应新 兴媒体流程动态重构、自我造血、独立发展的要求。解决融合业务发展需求通过云计算技术的落地,IaaS、PaaS、SaaS等架构的采用,资源池、能力服务、工 具集的构建,智能引擎的运用,流程的重构,实现传统电视与新兴媒体业务在技术支撑上的 水平化整合和平台化集成,推动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建立 以媒体融合为核心的生产业务模式。13项目建设目标1.3.1总体建设目标根据目前集团对融媒体云平台业务需求的实际需要,云平台建设需要达成以下目标: 第一阶段整合全台新闻资源,建设融媒体云新闻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各类媒体记者无需集中 办公,不管何时、身处何地,只要登录云平台,选题策划、采访部署、资源调度、素材采集、 编辑制作、传输发布等都能在云平台统筹完成,新闻资源真正共享,实现异地、远程、多平 台同步协作,快速发布。第二阶段整合全台各个板块内容资源,实现所有内容制作发布的云端化。不同媒体平台需要的内 容都可以通过云平台直接获取和共享,真正打破内容流动的部门壁垒,促进内容资源的深度 融合。 第三阶段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面向省内外其他传媒机构,提供基于云平台的计算服务、版权服务 等相关云服务,进一步提升云平台的综合效应。132阶段目标具体来讲,此项目我们将实现第一阶段目标一一建设融媒体云新闻平台。此次融媒体云 新闻平台的建设,改变以往单一的采编、传播方式,形成独特的思路,通过内容汇聚技术的 研究,使新闻生产向碎片化、类型化、定制化方向发展,向小屏、移动屏“多屏”融合生 产转变,向多维度应用、多终端服务转变,形成全媒体新闻运作的新格局,充分发挥新闻传 播价值最大化。 重点实现以下目标:> 全媒体新闻生产与分发实现新闻面向融合生产的业务,实现网络选题、文稿、 快编、新媒体分布等业务。1.4项目设计依据1.4.1设计原则本次项目建设以中国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的理论基础为指导,以“高 效率、高协同、高管控”为原则,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思想,具体来说, 在整个平台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系统高效快捷、安全生产是第一要素的指导方针。项目按 照以下几点指导原则进行设计:1. 安全性原则:系统的安全一直是生产系统建设的重点,在系统内部设计时,基于成熟稳定技术的前提, 从硬件、软件、完善的安全管理和防护手段及冗余备份措施等多个方面对可靠稳定性进行全 方位的考虑,确保业务“万无一失”。在公有云平台的选择方面,我们采用选择达到国家信 息安全等保要求作为标准进行选择。2. 高效性原则:基于生产业务量大、操作群体庞杂、工种分配细致等具体特点,整个方案设计使用文件 化、自动化、流程化处理,通过流程引擎驱动整个生产业务,完成高效率的运转,实现全媒 体形态生产要求。3. 先进性原则:采用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成熟的技术,兼顾云计算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网络技术、 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确保系统建成以后处于整个行业技术发展的 前沿。4. 易用性原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围绕项目总体目标和功能需求,解决好内容管理、 资源整合、网络支撑等关键问题,达至流程合理、功能完善、操作简单直观、维护管理方便 等特点。新闻平台的门户界面采用美观易用设计原则,软件功能能不断适应需求变化,通过 快速迭代的方式加以完善。5. 扩展性原则:系统具有极强的可扩展性,在保证现阶段业务的前提下,预留充分的扩展空间,确保系 统在不作大的变更前提下,平滑升级到更高的层次,保证将来全媒体时代下各种新业务的开 展。6. 开放性原则:系统采用开放式设计,具备开放的体系结构和用户接口,可以兼容不同厂家的工具,具 有良好的集成性能,能与总台生产网互联互通,切满足未来互联互通的需求。7. 可管理性原则:系统设计采用多种手段实现设备管理、故障管理、流程监控等,能够对整个平台进行全 面和完善的管理。1.4.2设计遵循规范行业类> 中国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 数字电视基础标准类> GB/T7400.11数字电视术语> GY/T134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Y/T144广播电视SDH干线网管理接口协议> GY/T145广播电视SDH干线网网元管理信息模型规范> GY/Z174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SI)规范> GY/Z175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CA)规范演播室参数标准> GB/T 14857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 GB/T 17953 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 GY/T 155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GY/T 156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 GY/T 157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 GY/T 158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 GY/T 159 4:4:4数字分量视频信号接口> GY/T 160演播室数字电视辅助数据信号格式> GY/T 161数字电视附属数据空间内数字音频和辅助数据的传输规范> GY/T 162高清晰度电视串行接口中作为附属数据信号的24比特数字音频格式> B11 GY/T 163数字电视附属数据空间内时间码和控制码的格式> B12 GY/T 164演播室串行数字光纤传输系统> B13GB/T14919数字声音信号源编码技术规范> B14GB/T14920四声道数字声音副载波系统技术规范> B15GY/T167数字分量演播室的同步基准信号> B16GY/T165电视中心播控系统数字播出通路技术指标和测量方法视频编码及复用标准> GB/T 17975.2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MPEG-2视频标准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广播中的实施准则(征求意见稿)> MPEG-2系统标准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广播中的实施准则(征求意见稿)> 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第16部分:广播电视先进视频编码软件设计开发规范> 各系统软件设计应符合GB8567-88等相关软件设计国家标准> 软件项目开发设计文档国家标准GB/T 8567-2006> 国际软件工程术语标准GB/T 11457-2006> 国际软件工程产品质量标准GB/T 16260-2006> 国家软件维护标准GB/T 20157-2006> GB/T 17544-1998信息技术 软件包 质量要求和测试> GB/T 16260-1996信息技术 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网络安全规范>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带消息恢复的数字签名方案GB 15851-1995> 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数字证书格式B/T 20518-2006> 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特定权限管理中心技术规范GB/T 20519-2006>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 4943-2001>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GB/T 18794-2002>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 17963-2000» 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指南ISO/IEC TR 13335-5-2001> GY1785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D/J 038-2011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总局62号令)媒体资料分类、编目类> GY/Z 199-2004广播电视节目资料分类法> GY/T 202.1-2004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第1部分:电视资料>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类> ISO/IEC 11801商业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国际标准> EIA/TIA 568A商业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美国标准> EIA/TIA 569通信布线管线和空间设计施工标准> CECS 72: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ECS 89: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Y/T0584-2011广播电视工程工艺接地技术规范> GB50462-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GY/T211-2005广播影视网络专有IP地址规划第2章系统关键设计点2.1对项目的产品/技术储备本次项目的设计建设,在国内国际广播电视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也与主营的业务发展 规划不谋而合。建设这样一个项目,必须产品规划方面具有前瞻性、集成技术方面具有储备。 如下为本项目涉及的核心技术参考:表格:关键技术与产品的储备应用场景技术需求点自有产品集成研究全媒体汇聚移动智能终端开发技术NESTips UGC爆料软件支持集成Vizrt软件加速传输技术vTube媒体传输软件(支持石加速)公共云服务平台NewsTips线索云服务全媒体内容管理全文检索技术自有基于lucen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引擎线索云服务已集成TRS全文 检索引擎BTV项目中已集成Aotonomy 检索引擎自动拆条技术/语音转文本技术MPC产品集成中科院实验室 核心引擎。智能分析展示基于时间轴的展示智能检索引擎米用分布式索引、语义分 析、智能爬虫等技术,结 合后台知识库和学习引 擎,大幅度提高检索效率数据挖掘智能爬虫、数据模型、数 据视图、统计与分析(关 联、预测、聚类、趋势) 提供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功能,提前预判用户的需求闪拼存储技术生产工具流媒体编辑技术Luna流媒体编辑产品移动智能终端开发技术NPM移动文稿软件NEWS View统一技术运 营发布视频CDN加速技术提供基于云平台的VMS产品(CDN分发与管理)互动桥音频二维码技术视频二维码技术 图文识别技术音频互动桥软件视频互动桥软件图文互动桥软件BTV云桥全媒体交互系统云管理平台SDx (Software defined X)软件定义保证平台资源开放性,完成对OPEN STACK和CLOSE STACK架构支撑专业媒体云2.2新闻指挥策划设计新闻指挥策划主要解决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业务中项目、选题、资源等方面的统一调 度管理,并提供流程执行状态、资源状态、舆情反馈等方面的统一展示,以供新闻业务管理 者作决策参考。全媒体新闻统一策划需要考虑多渠道生产、发布,文稿和视音频在编辑时需要区分传统 电视内容制作和新媒体内容制作,在发布时也需要考虑电视播出、APP、微信、微博、手机 APP、PC、平板电脑等多渠道多屏发布的需求。全媒体新闻指挥策划需要贯穿线索、选题、采访任务、资源调度、制播所有环节,同时 为桌面监看提供数据支撑,便于新闻的总体指挥、调度。其关键点就在于流程管理和信息接入在一个平台上结合,并做统一展示;能对整个业务 的流程,资源,反馈做统一管理调度,作为整个新闻业务的指挥中心。融媒体云新闻平台的全媒体新闻指挥策划包含五个部分: 选题策划 资源调度 生产管理 资源跟踪 数据分析 后续章节我们将做详细的设计。23集成桌面集成桌面的引入与基于云计算全台网的整体设计是相互匹配的,用户端面对的是一个或多个工具,由于每个用户实际在生产中可能担负若干种工作的执行,因此也就会用到多个不同的软件工具,集成桌面将这些工具集成在一个界面中,以方便用户使用。集成桌面着力于解决以下3个问题:优化用户体验: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面向生产任务的集成工作环境,整合用户所需 的各个生产工具(可能来自不同厂商),可随登录用户的不同而组合不同的工具,为用户提 供最方便,最符合需要的终端GUI界面。实现桌面工具间数据快速交换:用户在使用中经常会需要在不同工具间切换或传递数 据。集成桌面通过定义拖拽协议,实现工具间数据的快速交换。打造集合系统:有效引入各种第三方工具,允许各厂商生产工具通过集成环境进行交互。全媒体内容检索门户,是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电视台每天工作的入口。门户将多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互联网信息集中起来,用户登录后可以集中使用。首页展示今天最新的汇聚资源,包括:串联单、节目、项目数据、以及新闻、视频、图 片和热门标签等。全媒体内容检索门户支持选择检索分类,比如选择视频检索、图片检索、文本检索、节 目资源检索等分类检索。2.4共享审片子系统241 OTT系统架构OTT系统架构大致分为:内容层(包括提供基础技术服务的系统层)、服务层、应用层。> 内容层:电视台全媒体库通过数据接口与VMS实现通信。数据接口:提供全媒体库与VMS之间进行交互通信的各种接口,实现数据通信;电视 台全媒体库实时的将新增内容物理文件存放地址及相关元数据信息,通过数据接口发 送给VMS。> 服务层:包括VMS、CMS、流媒体服务器。VMS:直播流信号及点播内容均由VMS系统进行管理。注:直播流来自于单独的直播编码器;点播节目来自电视台全媒体库。CMS:主要负责内容在终端页面的具体展现形式,以直播、点播栏目的方式呈现。流媒体服务:以流式协议、将视频文件传输到客户终端,供用户在线观看。> 应用层:指OTT盒子端(电视终端)。2.4.2 OTT系统功能描述OTT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直播、点播、审片,其中审片又分为审片节目播放和切屏审 片。2.4.2.1审片播放通过OTT系统实现对新闻、专题等栏目的视频节目进行内容审核,支持在线播放和切 屏播放两种审片方式。 直接打开机顶盒的菜单界面,选择审片模块功能,通过编排列表(具备权限功能,审片权限由全媒体库控制)选择需要进行审片的节目进行在线播放审核。审片播放 用户打开智能移动生产终端中的审片模块,当在一定范围内网络检测到可连接的OTT盒子并与之连接后,通过审片模块的发送功能,将正在智能移动生产终端上的 审片内容投射到大屏进行播放。图审片终端切拉屏示意图 支持移动终端(审片终端)与OTT盒子(电视终端)之间通过AirPlay、DLNA、 Miracast协议进行多屏切拉。支持审片账户的权限管理(审片权限由全媒体内容支撑系统统一管理)。2.5应急系统设计应急生产系统以最小化原则设计建设,包含硬件资源、云管理平台以及内容生产系统业 务软件。应急生产系统部署于台内私有云,独立部署相关云管理平台、计算资源管理系统、网络 资源管理系统、存储资源管理系统等云基础资源,确保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网络完全中断情况 下,应急生产系统与台内制播网络仍然可以构成一个微型生产系统,以供应急使用。主生产系统和应急生产系统均处于实时运行状态,正常情况下,主生产系统提供正常服 务,同时主生产系统的数据库库数据通过快照方式备份到应急数据库。本次设计的应急生产系统可达到应急生产程度,包括素材、文稿、节目等备份,提供一 定规模的网络共享制作、编辑稿件/串联单、网络化送播等应急状态下的最佳用户体验,实 现系统整体应急方式,快速稳定保证电视核心制播业务的可持续性。2.51应急触发条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由本地私有云应急生产系统完全接管公有云生产系统: 私有云平台与公有云平台之间网络完全中断; 公有云生产系统数据库及备份数据库均不可用; 公有云生产系统计算资源不可用; 公有云生产系统存储资源不可用; 其它导致公有云生产系统不能提供完整服务的故障。2.52应急如何切换应急触发后,主要以手工方式切换到应急生产系统: 业务系统切换:编导和业务生产人员通过登录应急系统方式直接使用应急系统的相关资源。 数据库切换:当应急生产系统完全接管主生产系统时,应急生产系统直接使用应急数据库。应急数据 库的数据已经通过快照方式从公有云生产数据库进行了备份,故可以马上投入生产。 业务数据导入:公有云生产系统业务存储和应急生产系统业务存储采用双写机制进行备份。当主生产系 统故障后,启用应急生产系统业务存储进行生产。主系统恢复后: 业务系统恢复:编导和业务生产人员通过登录公有云生产系统方式直接使用公有云生产系统的相 关资源。 数据库恢复:当公有云生产系统恢复时,公有云生产系统直接使用主生产数据库。应急数据库相关数 据通过回灌软件回迁至公有云生产数据库。253系统结构应急生产系统主要包括了三大功能模块,分别为数据同步模块、后台服务模块、元数据 存储模块(数据库)。如下图所示:I EDr iSobayDB AgentEcube PushBackFiShare GhentHvper-V应急生产系统系统结构图MetaciitaPnofty&:FikB-acKf SYNC FiSh目瞠ML 细 rwInfoShareSofc-sDBOracle 10gDBSIII3 诉 21)在各虚拟机安装的软件中,除同步软件,其余软件均为公有云生产系统以及第三方数 据库软件,此处不做详述。而同步软件主要功能如下: 元数据代理模块(SobeyDBAngent):接受公有云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操作消息并同 步写入应急生产系统数据库。 媒体拷贝消息转发模块(MetadateProxy):过滤Agent中的元数据,抽取与媒体 数据相关的部分并转发给媒体文件拷贝模块进行文件迁移。 媒体文件拷贝模块(MetadataProxy_Fileback):根据策略负责将公有云生产系统 在线储存中的制定节目、素材、工程文件以及图片拷贝到应急生产系统中的存储 供应急时使用。 元数据分发模块(SobeyDistribut):该服务部署在公有云生产系统的内容服务平 台中,主要功能是将用户对中心数据库的操作进行截获、缓存,并发给数据代理 模块。254应急设计应急生产系统工作原理应急生产系统的关键技术核心是解决数据一致性,上图是解决数据一致性的数据同步功 能的工作原理。所有数据同步是由对主系统数据库的操作触发,在数据代理接受到主生产系统Com+服 务转发(通过SobeyDistribute)的数据库操作(增,删,改)以后,会立即将数据库操作 同步到应急生产系统数据库中。同时MetadataProxy会分析数据操作的相关表,如果是与媒体文件相关的关键表则立即发出 媒体文件迁移/修改/删除消息。最后媒体文件拷贝模块执行相应的媒体操作动作,完成元数 据和媒体数据的同步。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3.1系统总体架构设计融媒体云平台总体架构包含全媒体内容库、云基础服务支撑平台、云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全媒体融合生产、内容分发、全媒体新闻指挥策划六个部分。全媒体内容库:是支撑全媒体新闻生产与发布的重要平台。该平台有效的解决了外部信 息的汇聚和媒体数据的管理。提供标准的服务,实现各业务应用的统一管理和业务数据的统 一交换。通过该平台的建设,支撑全媒体的线索汇聚、融合平台的生产、全媒体的发布、新 闻指挥策划等业务生产。同时,平台还具备一定的标准接口,为扩展业务提供标准的接入服 务。云基础服务支撑平台:采用私有云+公有云的建设模式,在该平台要建设融媒体云新闻 平台的基础架构,包括:公有云平台的选择与租用、云基础支撑服务的提供、以及对公有云、 私有云资源的平台整合、统一管理与集成服务。由该平台统一向融媒体云新闻平台的上层应 用提供服务支持。云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提供统一的门户、用户管理,实现对云平台的统一管理,提供对 于视、音频业务支撑及生产加工能力的基础工具集,同时还能够提供智能工作流引擎以驱动 业务实现,能够提供服务(包括第三方生产工具)的快速注册并提供统一的标准化应用开发 接口,为合作伙伴和开发者提供音视频生产加工、管理发布等服务,可以对服务进行精细化 的运营管理,提供统一的计量、计费机制,实现服务功能的计费管理。全媒体融合生产:通过统一写稿工具完成新媒体、台内生产系统以及其它生产系统文稿 内容,实现初步的业务融合。同时整个平台还提供了包括内容汇聚工具、节目制作工具、发 布组织工具以及全媒体分发工具。全媒体新闻指挥策划:主要解决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业务中线索、选题、采访任务、资 源调度等方面的统一调度管理,并提供流程执行状态、资源状态、舆情反馈等方面的统一展 示,以供新闻业务管理者作决策参考。在设计实现中采用全媒体融合生产管理平台予以实现, 主要包括:项目策划与选题策划、资源调度、生产管理、资源监控、数据分析五个功能模块。1i'i?:bffr !全媒体内容隹=I5S全捷体那闻指控策划_,*tS5tF11«菱苗反中产髯三I w 音fr 1 1itewr此定丘1ii-tlrIiii耳首E吁习£h£ :£g.h:iEH.寺辨11扣且?!.1._L,至蜴*触含生产内容分技廿侦1出!=.Blf?Ti'峋EJ=rrtl. >: JIS虾= &'-<-触* L睥Vl卡尸,升廿:iErI成n*云公共服务支撑平皆E有盅料化堡流池国内:I纳酬韩妁!I1 IIi云基础曜髡支撑平台系统总体架构图32系统拓扑图怕112生"|:担Ahblii今全媒体新闻生产与分发项目X星兄眼先平舟市驹氏土&切幕览匕?3痈蚊£市故!131页哩才闻作年逾中,MFT 3 T 7.1 H 7)可 uim寸津接 , ahHk.1ft M ' I-*-寸、k# srKXK: 它明引:5=3 一W造口4,熙I J*+TT f二=3v.EBrrrrsiB彻".&*、浇 i!JS,:盖奇“5#yiU 丢FE吊 Ml£gT*dB7-lr! *1!熟iux L.E-._.f H* S 讪;Km十耳叫内言隹5iE古iff壬 fin;M'VJI :L 5% J只它醐3.3总体业务流程分析全媒体新闻生产与分发平台作为全媒体新闻业务的主要平台,为全媒体新闻策划、生 产、发布提供支撑。融媒体云新闻平台依靠多渠道汇聚平台提供汇聚各种媒体资源的能力, 汇聚的内容通过标准的接口规范统一汇入融合资源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汇聚的内 容进行挖掘,形成热点事件。新闻总指挥根据当前的新闻热点及当地民生信息对当天的新闻播出进行统一策划,形 成当日报道,编辑、记者依靠平台提供的视音频、文稿、图片等生产工具,如果是电视和传 统广播播出,记者可以在平台的全媒体生产工具上完成稿件的初级编写和节目的粗编,将结 果同步给电视和广播生产系统,由电视、广播生产系统完成节目串编、节目精编、包装、播 出。广播、电视播出的内容可以同步到全媒体内容库,供下次节目制作使用。如果是由新媒 体发布的,将审核通过的内容通过和微信、微博、网台互动接口来完成发布。3.3.1全媒体业务汇聚设计全媒体业务汇聚可以通过全媒体内容库来实现,全媒体内容库是支撑融合生产的重要生 产平台。该数据平台有效的解决外部信息的汇聚和媒体数据的管理。提供标准的服务,实现 各业务应用的统一管理和业务数据的统一交换。通过该平台的建设,支撑全媒体的汇聚、融 合平台的生产、全媒体的发布、新闻指挥运作等融合业务生产。同时,平台还具备一定的标 准接口,为扩展业务提供标准的接入服务。> 通过全媒体内容库可将内容推送给全媒体新闻平台进行全媒体内容的发布;> 根据全媒体平台的要求调用公共服务支撑平台进行转码或其他处理操作;> 全媒体新闻平台下发调度任务,可按照时间、关键词、内容类型等方式进行内容 的汇聚;> 全媒体新闻平台可通过新闻指挥平台随时查看到全媒体内容库中的内容状态;> 全媒体内容库可将内容推送给全媒体新闻平台,全媒体新闻平台可对不同的任务 和内容利用对应的音视频、音频、图片、文稿制作工具,分别进行新媒体内容的 生产和传统广播电视生产的粗编等简单操作,对于新媒体内容直接进行发布操作。3.3.2地方通联流程设计区县或地方用户登录全媒体新闻平台,录入或拷贝文稿、上载本地视音频、音频、图片 等素材,具体流程如下:可先传文稿后传视频的操作,支持视频传完后在所传文稿上标志显示; 素材上载到全媒体内容库,同时经过高安全区上载到AVID制作网; 台内记者或编辑为挑选地方台文稿,推送到AVID网络; 进入AVID网络进行制作和发送传统演播室播出; 针对需要在新媒体方面发布的内容,可在全媒体新闻生产平台进行编辑,编辑完成 后经审核即可发布。3.3.3记者站节目制作流程设计驻外记者可以通过登录全媒体新闻平台,拷贝或者录入文稿、上载本地的音视频、图 片等素材上载到全媒体内容库中,同时经过DMZ区上载到AVID制作网。选题与节目制作具 体流程如下: 台外记者通过全媒体新闻平台提交选题; 台内主任或责编通过全媒体新闻平台审核选题; 记者站可以通过云非编做节目的粗编;支持修改后手工推送成片到AVID内网; 针对需要在新媒体方面发布的内容,可在全媒体新闻生产平台进行编辑,编辑完成后经审核即可发布。334全媒体记者工作流程设计记者登录全媒体新闻平台(通过浏览器或通过APP),录入或拷贝文稿、上载本地视音频、 音频、图片等素材,具体流程如下: 素材上载到全媒体内容库,同时经过高安全区上载到AVID制作网; 台外记者通过全媒体新闻平台提交选题; 台内主任或责编通过全媒体新闻平台审核选题; 记者可以通过云非编做节目的粗编;支持修改后手工推送成片到AVID内网;记者可以在AVID网络内进行精细化电视制作; 针对需要在新媒体方面发布的内容,可在全媒体新闻生产平台进行编辑,编辑完成 后经审核即可发布。3.3.5电视预热流程设计在全媒体新闻生产平台,可根据汇聚的内容,根据需要,实时的在各发布平台进行第一 手的抢先报道,具体流程如下: 台内节目后期制作系统输出低码流视频文件,文件类型可以是成片、花絮、片花等, 通过上传工具上传到云端的全媒体内容库,通过云端内容编辑,编辑完成后可以按 照已经配置的渠道和策略一键发布到多个终端平台。大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对资源 发布效果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将分析结果有效反馈到节目策划和制播等环节。3.3.6电视生产流程记者、编辑可以在全媒体新闻平台内容库中完成线索的筛选,实现一键报题,具体生产 流程如下: 制片人、主任在云平台上完成选题的审核; 选题审核通过后,如需要外出采访,记者则开始申领设备并外出执行采访任务; 现场采访拍摄过程中低码直接上传至云平台,采访完成可以直接在云端进行节目粗 编; 记者、编辑在全媒体新闻平台完成文稿的编写; 制片人、主任在全媒体新闻平台完成稿件的审核;可以对一个稿件,进行审核后发 布到多栏目和多平台; 记者、编辑回到台内后将高码文件上载,套用粗编的EDL文件进行合成并推送至 Avid生产网; 若需要精编,精编师在Avid生产网中完成节目精编; 制片人、主任在Avid生产网完成节目成片审核并送播; 责编在云平台上完成串联单粗串并推送至Avid生产网; 责编在Avid生产网完成播前串联单的调整。3.3.7新媒体生产流程新媒体编辑在融媒体云平台内容库中挑选所需要的线索,采用云平台上的编辑工具完成 对内容的编辑并提交审核,主编在云平台上完成对内容的审核后推送至微博、微信、网台、 荔枝新闻客户端进行发布,同时电视内容生产中的花絮或者成品节目,制作人、主任也可指 派给新媒体进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