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标准化90001400128001培训.8.ppt

    • 资源ID:5326763       资源大小:1.81MB        全文页数:14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标准化90001400128001培训.8.ppt

    1,企业标准化知识培训,沈阳标准化研究院,2,培训教师,张宏 13604078540,3,培训内容,一、标准化概念二、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内容及标准之间的关系三、管理标准体系四、工作标准体系五、ISO9001标准的核心内容及管理方法六、ISO14001标准的核心内容及管理方法七、GB/T28001标准的核心内容及管理方法八、关于采标工作的方法及基本步骤,4,一、标准化的基本概念,1、标准化的基本概念1.1 标准化是一门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标准化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实践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如何达到最佳秩序,最优目的、方法、表达方式、制定规则及应用的科学。1.2 标准的基本特征1.2.1 标准的特征 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出的统一规定,它表现为一种文件。,5,一、标准化的基本概念,1.2.2标准的对象 标准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1.2.3标准的本质 标准的本质是统一,是反映需求的扩大和统一。,6,一、标准化的基本概念,1.3标准的作用 a)标准可以消除壁垒,具有国际性。b)标准是进行经营活动的根本依据。c)标准的动态性,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更新要求标准的同步进行,如果标准在滞后,标准化活动将不能及时解决新领域、新问题。d)标准的经济性,可以提高经济效益。,7,一、标准化的基本概念,1.4 标准概念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理解:1)要有尺度,即为标准;2)重复出现的事物;3)具有统一性,如:3C安全性,不同区域之间,发挥的作用 4)标准制定必须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成果,体现先进性,8,一、标准化的基本概念,1.4标准概念 注:5)是规范性文件;内容规范;形式规范;发布程序规范。6)标准是一个协商的产物,是综合指标,是工艺保证形成规模生产的基础。,9,一、标准化的基本概念,1.5标准化的概念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技术壁垒,并便于技术合作。,10,一、标准化的基本概念,1.5标准化的概念 理解:1)标准化是一个过程,是制定发布实施监督的过程 标准是标准化的产品、产物,使过程产生效益。2)对现实问题和潜在问题制定 如:平板电视机寿命20000小时,在标准中要体现 标准是动态的、变化的、通过标准将现实要求和潜在要求显现出来,保证产品不衰老。3)对现实问题和潜在问题共同使用 如:物流有环境问题,食品运输产生的污染。,11,二、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内容及标准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企业标准体系概论一、企业标准体系总论 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必须建立一个国内外相互衔接的统一、开放、竞争而有序的市场,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而有序的生产秩序,都需要加强企业的基础建设,要“逐步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化系统”。这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也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12,二、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内容及标准之间的关系,企业建立和实现企业标准体系,应做到:1、紧密围绕实现企业的总方针和总目标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 2、应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包括有为实现技术标准要求而建立的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以及为有效运行全过程能够标准化的各项标准化管理要素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3、企业标准体系内的国家、行业、地方有关的 强制标准,采纳的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推荐性标准,以及根据需要依法制定的包括“内控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都应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相关环节得到有效实施并满足需要。,13,二、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内容及标准之间的关系,企业建立和实现企业标准体系,应做到:4、标准体系应符合GB/T15496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GB/T15497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要求。5、运用最新科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不断优化企业标准体系结构,使企业标准体系始终处于整体功能最佳状态。6、制定企业标准时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创造条件优先等同采用国外先进标准,14,二、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内容及标准之间的关系,企业建立和实现企业标准体系,应做到:7、是企业技术、经营、管理工作的技术基础,内容和结构要与生产管理体系、经营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服务管理体系、生产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能源和资源管理体系等相结合,为其提供支持。把有关单项标准作为其他管理体系的操作依据或作业指导书 8、运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策划,对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和改进,通过评审,推动企业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15,二、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内容及标准之间的关系,二、标准体系的概念 标准体系: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1)“一定范围”指标准体系所包括的范围,企业内部,在企业范围,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管理、工作要求(2)内在联系包括“系统联系”各分系统之间及分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联系 如:综合性基础标准分系统对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分系统具有指导制约作用。“结构联系”包括:上下联系、左右联系“功能联系”包括相同功能联系和不同功能联系,16,二、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内容及标准之间的关系,二、标准体系的概念(3)“科学的有机整体”根据“内在联系”原则制定出的标准都得到贯彻以后,才能发挥出标准化系统的功能,才能使一个整体系统达到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每一个标准化对象在制定过程中,也要紧紧围绕整体系统能达到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这一原则。,17,二、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内容及标准之间的关系,三、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特征 企业标准体系具有以下5项基本特性 1、目的性;(明确)目标具体,可测量 2、集成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集合成有一个目标。3、层次性;(复杂的系统分层管理)高层对低一级层次有子曰,低层次是高层次的基础。4、动态性;(环境作用、方针目标变化)5、阶段性;(相对稳定状态),18,二、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内容及标准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企业标准体系的编制1、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 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企业标准体系组成形式见图1.,19,二、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内容及标准之间的关系,2、企业标准体系表 企业标准体系表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应首先研究和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应符合GB/T13016和GB/T13017要求。3、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结构形式 企业标准体系表可分为层次结构、序列结构,结构形式应符合GB/T13017的要求。,20,二、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内容及标准之间的关系,4、企业标准体系 机构、人员和培训4.1总则 企业应根据其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活动的需要设置相适应的标准化机构和人员。企业应按下列要求设置机构和人员:a)企业设置专兼标准化管理机构的人员;b)企业标准化工作由企业法定代表人获授权的管理者统一管理;c)企业明确管理日常标准化工作的机构和人员;d)企业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确定负责标准化工作的人员。,21,二、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内容及标准之间的关系,4.2企业标准化人员 企业标准化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a)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所从事标准化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标准化知识和工作技能,经过培训取得标准化管理的上岗资格;b)熟悉并能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c)熟悉本企业生产、技术、经营及管理现状,具备了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d)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及文字表达能力。,22,二、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内容及标准之间的关系,4.3企业标准化培训 企业标准化的培训要求:a)各级管理者熟悉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b)了解标准化的基本知识,熟悉并掌握管辖范围内的各类标准,能贯彻和运用 c)专兼职标准化人员达到本标准4.2的要求;d)各类人员能熟练运用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管理标准体系,一、概念管理与企业管理 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管理不仅是进行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且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放大和增值的作用。企业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管理,管理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调解人与人的关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管理是由生产的社会性决定的,通过加强管理可以放大企业生产经营系统中人、财、物等要素的作用,增强人与人、人与物组合的系统效应。相反,如果管理不善,就会给企业造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管理是决定企业效益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23,三、管理标准体系,一、管理标准体系概述1、概念管理与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生产社会化、组织共同生产劳动的客观需要,它是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应的,是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企业生产力的运动过程,就是人们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规律,不断地把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并按这一定的生产(服务)程序来组织生产(服务)的过程,为了保证这一过程的正常进行,企业必须对人、财、物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企业管理的任务是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经济责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的发展。,24,三、管理标准体系,2、管理标准的作用和意义1)企业管理标准是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需要 管理的科学化始终离不开管理的规范化,严格地讲企业管理不可能有统一的、定型的模式,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过程实际上是不断认识本身企业特点,不断总结管理经验的过程,使企业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定和修订管理标准,通过标准使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通过修订使这些标准更加深化,促进管理水平的持续不断地提高。使企业领导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考虑企业发展有决定意义的重大决策问题。,25,三、管理标准体系,2、管理标准的作用和意义2)企业管理标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企业管理标准有利于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强化生产经营手段,使生产经营活动有章可循,保证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3)依法治理企业的需要 根治凭领导者的个人经验做决断,缺乏依法治厂的观念和措施,逐渐在企业里养成一种依法行事的习惯,走上以法治理企业的轨道。,26,三、管理标准体系,3、管理标准的性质及相关关系1)管理标准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在标准中所做的规定应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的要求;符合人-及体系运转规律的要求,符合生产力合理布局、生产力诸要素合理组合以及建立生产过程正常秩序的要求。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客观的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如操作标准、生产管理程序标准、产品质量管理标准、质量检验标准等都是具有这样明显的特征。社会属性:在标准中所做的规定应符合国家的基本制度,政策、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正确处理劳动者间的关系,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有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等。如:安全与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劳动定额标准、各项工作标准等都是具有这样明显的特征。所以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之间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27,三、管理标准体系,3、管理标准的性质及相关关系2)管理标准与管理职能 管理标准是管理机构为行使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具有特定管理功能的标准。,28,三、管理标准体系,3、管理标准的性质及相关关系3)管理标准与管理制度的差异 a)系统性的差异 管理标准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企业所需的管理事项按标准化原则进行协调、统一,结构优化和系统处理后制定的标准,形成管理标准体系,管理制度是针对管理工作的一般程序、要求和问题作出的规定。缺乏系统性。b)可操作性和考核性的差异 管理标准的要求、内容、方法十分明确,内容尽可能定量,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管理制度定性的多,定量的少,不便于实施操作。4、与其他标准相关联,如:GB/T19001、GB/T24001、GB/T28001等。,29,三、管理标准体系,二、管理标准的编写要求1、编制原则1.1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的要求;1.2应能保证技术标准体系实施;1.3构成管理标准体系的标准之间应相互协调一致;1.4应定期复审、并确定其有效。1.5因评价或确认需要,构成管理标准体系的标准可为评价或确认提供所需要的文件。并组合成新的体系文件。,30,三、管理标准体系,2 管理标准的格式和编写要求2.1 管理标准的格式2.1.1 管理标准的格式参照GB/T1.1的规定。2.1.2 当管理标准作为其他体系的部分时,可采用相应的体系的格式,但不应影响标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2.1.3 管理标准的封面及印刷格式可参照GB/T1.1的规定,在一个企业内所有的管理标准格式应一致。2.1.4 企业管理标准的编写顺序可参照GB/T1.1的规定。通常可按如下顺序: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报告和记录,必要时可增加附录。,31,三、管理标准体系,2 管理标准的格式和编写要求2.2 管理标准的编号2.2.1 企业管理标准应使用统一的编号方法,并应与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相区别。2.2.2 统一分类的管理标准应使用同一类别的编号标志。2.2.3 纳入本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的适用管理标准原则上应赋予该企业管理标准的标准编号,并注明企业标准与使用标准之间的关系,具体编号形式用企业自定。,32,三、管理标准体系,2.3 管理标准的编写要求2.3.1 封面、前言 可参照GB/T1.1-2000中6.1.1 和6.1.3的规定进行编写。2.3.2 名称 标准名称应简明、确切地反映管理活动的主题。标准名称除采用“管理标准”以外,也可采用管理活动的主题与“程序”、“控制”、“办法”、“制度”等的组合,例如:合同评定程序、采购控制、能源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等。2.3.3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可参照GB/T1.1-2000中6.2.2和6.2.3规定编写。,33,三、管理标准体系,2.3 管理标准的编写要求2.3.4 职责 明确由哪些部门实施此项管理活动及他们的职责、权限。该管理活动涉及几个部门时,应规定出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及其接口和相互关系,同时应明确该项标准贯彻实施检查考核的部门及方法。2.3.5 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企业在制定管理标准时,首先确定管理内容和方法,包括:a)应详细规定该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和应达到的要求,采取的措施和方法;b)逐步列出开展此项活动的细节,明确输入、转换的各环节输出的内容。其中包括物资、人员、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与其他活动接口处的协调措施;,34,三、管理标准体系,2.3 管理标准的编写要求2.3.5 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c)明确每个过程中各项工作由谁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何时干、何地干、怎么干以及为达到要求应如何进行控制,并注明需要注意的任何例外或特殊情况。必要时可辅以程序或流程图;d)内容复杂的管理标准,当条的层次太多时,可根据活动的特点或类别分别列出若干章,分别表述;e)管理要求应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求应用可比较的特性表述。2.3.6 报告和记录 应规定该项管理活动所形成的报告、记录格式、签发、传递路线和保存期限。2.3.7 附录 必要时可增加附录,参照GB/T1.1-2000中6.3.8的规定进行编写。,35,三、管理标准体系,3 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3.1管理标准体系总则 企业对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关的重复性的管理活动制定管理标准,并按其其内在联系形成体系。3.2 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3.2.1 管理标准体系包括企业所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管理标准。3.2.2 管理标准体系可以使一个独立的体系,可以是多个体系的组合,也可分成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体系。3.2.3 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见图,所列的管理内容类别基本涵盖了一般企业主要管理活动。3.2.4 本标准规定的要求是通用的,不同企业类型及产品的管理标准体系要素可根据其实际需要适当剪裁。3.2.5 管理标准体系是多个体系的组合时,应避免重复和矛盾。,36,三、管理标准体系,37,三、管理标准体系,3 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3.3 管理标准体系的层次3.3.1 管理标准体系采用层次结构。3.3.2 企业管理层次较多时,可采用多层结构。3.3.3 上一管理层次的管理标准与狭义层次标准体系的标准,应确保相互协调。3.3.4 同层次的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应确保相互协调。,38,三、管理标准体系,4、管理基础标准4.1 在企业范围内,管理基础标准是作为企业制订各项管理标准的基础。4.2 管理基础标准可以包括:术语;标准或工作导则、指南和编写规则;图形符号;量和单位;数理统计;网络计划技术;价值工程;可靠性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服务标准化指南;工业工程等。,39,三、管理标准体系,5、经营综合管理标准5.1 方针目标管理 企业各项工作应在其方针目标指导下进行,企业管理标准体系有多个体系构成时,可分别建立各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各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应与企业总的方针和目标保持一致。在制定方针目标时应考虑:a)方针应提供制定和评审目标的框架;b)方针应在企业内得到沟通和理解;c)各项目标应与方针保持一致;d)各项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应通过检验、计算或其他测量方法确定量值,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实现的程度;e)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开展目标时注意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及协调关系;f)目标展开期限应根据企业的不同层次分别规定年度、季度或月度。,40,三、管理标准体系,5、经营综合管理标准5.2 市场营销管理 应对市场信息、市场预测、营销策划进行控制,并制定市场营销管理标准。市场营销管理标准应明确:a)市场信息收集、处理的方法以及沟通和处置;b)根据市场需求,策划适应的销售方法和促销方式,并对其进行评价;c)营销效益评价的原则和方法,41,三、管理标准体系,5、经营综合管理标准5.3合同管理5.3.1建立合同管理标准,一般要求:a)规范合同格式,确认外单位合同格式等效性的程序;b)明确合同授权或委托的程序及权限。5.3.2合同管理标准应明确企业在签定合同前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并确保:a)产品要求得到规定;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要求已予解决;5.3.3合同管理标准应明确:在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时,应在接受顾客要求前予以确认。5.3.4合同管理标准应明确:在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确保相关合同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42,三、管理标准体系,5、经营综合管理标准5.4 财务成本定额管理 应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的要求,对财务活动和成本核算以及定额进行管理,并制定财务成本定额管理标准。对财务活动的控制包括:a)确定各种单据、帐册、编号、汇总、装订和保管的要求b)月末、季度、年终结账的规定;c)管理者应支持和鼓励企业的业绩改进,开发具有创新的财务方法;d)围绕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制定成本控制标准;e)应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评价和分析,采取改进措施,降低企业成本;f)对物资消耗、物资储备和资金占用等建立科学先进的定额管理标准。,43,三、管理标准体系,5、经营综合管理标准5.5人力资源管理5.5.1应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包括:人员招聘管理、人员培训管理、业绩考核管理标准等。5.5.2编制培训管理标准应考虑以下要求:a)企业发展需求、人员的能力要求以及企业文化现状;b)将企业内部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与经验相结合,以提高员工的素质;c)强调满足要求,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需求或期望的重要性;d)在对培训内容进行策划时除应包括企业的方针目标、专业技术、操作技能、标准化知识外,还应将团队的建设、沟通技能、创造和革新意识以及企业对社会的影响等纳入培训内容。,44,三、管理标准体系,5、经营综合管理标准5.5.3企业应在内部创造所有人员都积极参与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机会,并在人力资源管理标准中明确如何对员工进行评价和考核,包括:a)建立考核制度,对工作成绩给予承认和奖励,创造条件以鼓励创新;b)确保团队工作有效,明确个人和团队的目标,并以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价;c)对企业员工的满意程度进行测量,了解、分析员工加入或离开企业的原因。5.5.4企业应通过先进的劳动定额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制定定额管理标准:a)规定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修订周期,修订程序;b)运用工业工程理论,确定制定劳动定额的科学方法,以促进劳动定额的先进性;c)建立劳动定额实施的奖惩办法。,45,三、管理标准体系,6、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6.1企业应对设计与开发进行控制,对改进创新提出要求,并制定设计与开发管理标准和改进创新管理标准。6.2设计与开发管理标准应包括对设计与开发的输入和输出的要求,对其评审、验证、确认的方法以及修改的程序。6.2.1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要求。在合同、订单或可行性报告和营销信息中,应包括:a)产品有关功能和性能要求的来源,一般反应在合同、订单或可行性报告和营销信息中;b)强制性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对确定产品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至关重要的性能要求;c)现行产品的文件和资料中的有关信息;d)其他必须的要求,如行业规则和惯例等要求。,46,三、管理标准体系,6、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6.2.2 对设计与开发输出的要求。设计开发输出应满足:a)产品规范(图纸、样本、规则、文件等);b)培训要求;c)产品实现的方法;d)采购要求;e)验收准则等。,47,三、管理标准体系,6、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6.2.3规定设计和开发的每个阶段适用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方法。设计开发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方法一般要求:a)评审设计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明确评审的阶段、达到的目标、参加人员及职责等;b)验证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可通过观察、测量、实验或其他手段,对证明数据进行认定;c)确定产品满足特定的预期用途或要求已得到满足,确定活动的要求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模拟的;d)对设计和开发的评审、验证和确认的各过程各阶段,都应留下记录和相应跟踪措施的记录。,48,三、管理标准体系,6、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6.2.4企业可能对原设计和开发方案更改,对这种更改,企业应制定方案对更改标准予以控制。设计更改控制包括:a)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b)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c)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49,三、管理标准体系,6、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6.3企业制定的改进创新管理标准应明确:a)管理者应不断主动寻求对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改进;b)新产品、新工艺、性方法、性技术等的创造、策划、实施,以及专利技术的管理;c)企业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和科技进步的管理内容,如:1)建立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和科技进步的管理组织,明确其任务、职责、权限;2)健全有关工作的提出方式、实施办法、应用效果、评审鉴定、审批程序及资料归档等办事程序;3)制定奖励办法。,50,三、管理标准体系,7、采购管理标准7.1企业应对采购活动进行控制,并制定采购管理标准。7.2标准应规定在采购过程中选择合格的供方,企业应:a)要求供方提供其有能力为合格供方的证据,包括:1)供方的产品、程序、过程、设备、人员的概括;2)供方的产品安全认证;3)供方的质量管理等体系的认证。b)根据供方提供产品的能力,进行评价和选择。c)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合格供方的准则。d)对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的措施的记录予以保持。,51,三、管理标准体系,7、采购管理标准7.3 企业应建立并实施检验标准,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包括:a)测量、检验、观察、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b)企业或其顾客可在供方的现场或本企业现场实施验证;c)拟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时,应在采购信息中队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做出规定。,52,三、管理标准体系,8、生产管理标准8.1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人力、设备、生产环境)、原料准备、技术提供、工艺加工直至产品实现的具体过程的管理制定生产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中应强调以下要求:a)生产计划,调督计划的编制;b)工艺规程的执行和工艺方案的落实;c)工艺验证和评定的落实;d)过程能力验证的具体要求;e)设备调剂使用的具体要求;f)生产原料调拨运输的一般要求;g)生产单元操作人员的有序组织和调剂的要求;h)生产现场各类信息沟通要求和反馈渠道。,53,三、管理标准体系,8、生产管理标准8.2对生产现场应提出文明有序的管理要求,包括:a)合理确定工序质量控制点,确定定置物品与操作人员结合状态,确保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提高效率;b)对生产现场的工位器具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不同工序工位采用不同颜色,便于目视管理和工位器具管理;c)督促对生产现场整理、整顿、清理、清扫,并不断提高员工素质。8.3生产管理标准的制定,应适应市场规律,包括:a)组织协调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平衡;b)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中心,对产、供、销、生产能力、技术评价指标和资金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平衡;c)采用现代管理方法,运用预测技术、市场预测、目标管理、滚动计划、网络计划技术等方面编制计划。,54,三、管理标准体系,9、质量管理标准9.1 GB/T19001规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是管理标准的一种形式,企业按照GB/T19001规定建立形成文件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企业管理标准,并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纳入企业管理标准体系。9.2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应引入GB/T19001质量管理原则以及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的方法,并满足质量管理的原则。9.3质量管理标准中有关策划的要求,包括:a)策划企业质量管理方针目标;b)管理体系策划、产品实现的策划、测量分析改进的策划等,均可参照本标准中相关的要求。注:策划手段推荐采用实线图法、过程决策图法、KJ图法等决策技术。,55,三、管理标准体系,9、质量管理标准9.4质量管理标准中有关实施的要求,包括:a)质量管理的要求贯穿企业管理各项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如经营管理、采购、设备管理、服务管理等,均可参照本标准中相关的要求。b)文件和记录管理,应参照本标准19.4和19.6的要求;c)制定并实施标志和可追溯性的管理标准,其内容包括:1)识别产品的标志和识别产品状态的标志;2)在有可追溯性要求场合,企业应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3)如果不标志不会引起产品混淆或无追溯性要求时,也可不对产品进行标志。,56,三、管理标准体系,9、质量管理标准9.5质量管理标准中有关检查的要求,包括:a)对产品或服务特性的检查,应参照本标准11.5的要求;b)对过程能力的检查,参照本标准11.6的要求;c)对各类管理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的检查,参照本标准20.1和20.2的要求;d)对顾客满意程度的检查,参照本标准19.8的要求。,57,三、管理标准体系,9、质量管理标准9.6质量管理标准中有关处置的要求,包括:a)对不合格品的管理应制定标准,包括:1)对不合格品的鉴别、识别、记录、评审和处置等控制办法;2)不合格品必须得到处置,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b)应制定纠正措施标准,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应规定:1)识别不合格,包括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以及顾客不满意情况;2)确定不合格的原因,规定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纠正措施;3)对纠正措施进行监视,制定跟踪措施,并评审纠正措施的有效性;4)由专人或委托纠正措施项目小组作分析,并权衡纠正措施实施的投资。,58,三、管理标准体系,9、质量管理标准9.6质量管理标准中有关处置的要求,包括:c)制定预防措施标准,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应规定:1)可通过市场分析、自我评价结果或操作条件失控的早期报警等分析,识别并确定潜在的不合格及其原因;2)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确定和实施预防措施;3)对预防措施进行监视,制定各纵措施,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4)可由专人或委托其他机构对有关过程进行分析,制定措施。注:对检测的各类数据分析处理,可采用控制图、排列图、因果分析图、正交试验法等数据统计方法。9.7载重量管理标准中应规定,充分应用各种质量管理理论,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攻关活动。,59,三、管理标准体系,10、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标准10.1 企业应对设备的选择、购置、安装、调试、控制、维护、保养、改造和报废处理全过程进行管理,并制定管理标准。,60,三、管理标准体系,10、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标准10.2 一般设备管理标准应包括:a)设备购置管理,包括购置计划管理、申请审批程序、购置程序;b)验收安装管理,包括设备开箱验收记录及有关图样、制造厂产品标准、合格证等的保存、建档;c)自制设备管理,包括设计图纸、运行试验报告及有关人签证的验收交接记录;d)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包括设备日常管理,自检和巡回检查管理,停用设备管理;e)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及危险物品的管理;f)备品备件管理办法;g)设备使用者均应经过培训管理;h)设备技术档案管理程序。,61,三、管理标准体系,10、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标准10.3 企业对内部或外部提供的支持性服务,应建立管理标准予以控制:a)企业的水、电、暖、压缩空气等依靠外部供给的,应按合同建立良好的供方关系;b)建立内部或外部管理程序以保证运输、交通工具提供。,62,三、管理标准体系,10、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标准10.4 企业对基本建设工程的计划、审批、建设、验收、维护、改建和报废等事项进行管理,并制定基本建设工程管理标准;a)充分考虑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环境保护、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等;b)执行国家关于土地使用规定和政府有关基本建设规范;c)围绕基本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建立论证、设计、准备、施工、验收等所需的管理程序;d)设计图、竣工图、批准文件、施工记录的归档,63,三、管理标准体系,11、测量、检验、试验管理标准11.1 企业应明确产品实现过程中所需要的测量、检验、试验装置和设备,并制定管理标准。11.2 测量、检验、试验装置和设备的控制范围为:a)对量具、仪器、探测设备、专门的试验设备的控制;b)对夹具、工装、工序检测仪器的控制。,64,三、管理标准体系,11、测量、检验、试验管理标准11.3 企业在测量、检验、试验装置和设备的管理标准中应明确:a)测量量值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计量基准或标准,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期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b)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时,企业应自行规定校准的依据并形成文件,合理规定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校准时间间隔,并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c)制定措施,防止发生可能使校准失效的调整,如采取封缄等措施,由有资格的操作人员进行调整,提供明确的调整作业指导书等;d)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在搬运、储存时损坏。,65,三、管理标准体系,11、测量、检验、试验管理标准11.4 企业应制定测量检验试验的管理标准,收集、编制测量检验试验方法,依据,设备使用人员的资格和技能要求,建立相关的记录,统计报表,正确使用证书、标志等要求。一般要求:记录校准结果,表明测量能力符合何种规定要求;注意记录溯源性的情况,也可以由有资格的单位出具检定证书;在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时,如果发现偏离校准状态,应对该监视和测量装置此前的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可包括追回其测量过的产品和重新测量等措施。,66,三、管理标准体系,11、测量、检验、试验管理标准11.5 对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建立监测程序,以验证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是否已得到满足,其中:a)产品应包括采购产品、企业内部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b)产品验证应包括工序检验、成品检验和检验报告;c)应规定在产品实现或服务实施提供的适当阶段进行;d)规定监测地点、监测依据和所要求的设备、工具、人员资格;e)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f)进行监视和测量须有记录,应有授权者的签名,67,三、管理标准体系,11、测量、检验、试验管理标准11.6 对生产过程建立监测程序,包括:a)根据不同需要,应明确采用适用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技术;b)生产过程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信性;c)过程的反应时间、循环时间或产出量、处理量;d)员工的有效性和效率;e)技术的应用和费用的降低;f)当过程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68,三、管理标准体系,12、包装、搬运、贮存管理标准12.1 企业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及需要制定包装、搬运、贮存管理标准。12.2 包装管理标准应包括:a)包装形式或容器选择应符合产品特性的要求;b)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形式的确定应符合包装技术标准的规定;c)包装箱、包装袋等的外部标志应符合食品卫生、交通运输、环境管理、工商管理、技术监督、检验检疫等部门的有关要求。,69,三、管理标准体系,12、包装、搬运、贮存管理标准12.3 产品搬运管理标准应包括:a)制定企业内部使用搬运机械或工具的人机联控办法;b)实施搬运技术标准要求的对策与控制手段;c)对易腐、易燃、易爆和有害物品的搬运应有特殊要求;d)外部搬运应符合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运输等的法规。,70,三、管理标准体系,12、包装、搬运、贮存管理标准12.4 产品贮存管理标准应包括:a)库房设专职保管,建立物资保管账目,定期盘点查库,做到账、物相符;b)各类物资按有关要求合理堆放、隔离、搬运和保存,防止损坏和丢失;c)有贮存期要求的物资,要加强检查,防止过期变质;d)易腐、易燃、易爆和有害、有毒、放射性物品应按有关要求管理;e)物资入、出库必须有人、出库凭证,均应有批准人、发放人、领取人签字。,71,三、管理标准体系,12、包装、搬运、贮存管理标准12.5 对具有可追溯性的材料和外购件应有识别的标记,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保持,以确保必要时追溯物资的质量状况。12.6 标准应包括对顾客财产的爱护和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a)在包装、搬运或贮存阶段,若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b)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无论包装、搬运或贮存,企业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72,三、管理标准体系,13、安装、交付管理标准13.1 企业应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对安装、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予以控制,建立安装、交付管理标准。13.2 安装管理标准的内容包括:a)安装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内容,组织准备的范围;b)安装期间或安装后合格确认程序和现场安装测试办法;13.3 交付管理标准包括:a)产品使用说明书的制定及评审程序;b)技术咨询、备品备件供应;c)维修服务提供方式,服务网点工作要求。13.4 在安装、交付管理标准中应明确要求,划分供、需方的产品责任和产品使用责任。,73,三、管理标准体系,14、服务管理标准14.1 对影响服务质量的人员、设施、资源、方法、程序和环境等因素和服务提供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企业应制定服务管理标准。14.2 企业服务管理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a)制定服务规范,规定服务达到的水平和要求,包括:1)根据服务项目的特点考虑并形成定量和定性的质量指标要求,包括功能、经济、安全、舒适、时间和文明;2)服务特性需要经顾客评价并相应地制定验收标准。b)制定服务提供规范,规定服务的方法和手段,包括:1)提供过程所要求的各项设施、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2)编制一套服务提供程序,确定各工作阶段接口,不应留有空白或空隙。,74,三、管理标准体系,14、服务管理标准14.2 企业服务管理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c)制定质量控制规范规定控制和评价服务特性和服务提供特性的程序,包括:1)识别并分析对服务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活动并加以控制;2)规定特性的评价方法及建立控制手段。,75,三、管理标准体系,14、服务管理标准14.3 产品售后服务应制定并实施管理标准,其内容包括 a)分析测量结果和数

    注意事项

    本文(标准化90001400128001培训.8.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