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经典案例.ppt
第二篇 外国的金融风险案例案例2-1美国储贷协会的破产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发生了继30年代以后又一次商业银行储蓄机构破产的风潮,据美国立法机构统计,有问题的商业银行从1981年的大约200家增加到1986年的超过1400家,商业银行倒闭的数量从19501981年平均每年5家,1982年1992年平均每年130家,1988年达到200家以上,储贷协会几乎全面破产。至1995年末,花费了纳税人大约1400亿美元。据美国总会计署估算,这场危机的保救成本要超过5000亿美元。在这场危机中,各种利益集团通过立法机关和政府胡整乱治,丑闻百出,在美国金融发展史写上了不光彩的一页。,一、案例介绍美国储贷协会建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成立这个协会的目的是为了鼓励美国的中产阶级进行自顾,所以全称是“扶助储贷协会”。为了规范储贷协会的运作,国会创建了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委员会(FHLBB),而且建立了它的附属机构联邦储贷保险公司(FSLIC),为储贷协会的存款保险。储贷协会吸收公众的短期储蓄存款、并且用这些所得存款向当地的购房者提供20年和30年的抵押贷款,利率在抵押期内保持不变。显然,如果储贷协会向储户支付的利率低于储贷协会发放的抵押贷款的平均收益率,则储贷协会就有盈利,可以正常经营,反之,如果储贷协会向储户支付的利率高于储货协会发放的抵押贷款的平均收益率,则该机构就会亏损。从3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利率很低,而且稳定,长期抵押贷款利率高于短期存款利率,即储贷协会的收益曲线总是向上倾斜的。在稳定且低通货膨胀率的时期,储贷协会的经营是很简单的。局外人嫉妒地拿储贷协会经理的“363”的经营方式(以3%的利率借款,以6%的利率贷款,每天下午3点打高尔夫球)开玩笑。不幸的是,在70年代中期,利率开始上升。最初,这一上升是温和的递进的,所以储货协会遇到的麻烦不大。但在70年代后期,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对利率施加了向上的压力,并将利率提高到了储蓄机构可以向储户提供的利率上限水平。为了防止严重的非中介化,立法机构授权储贷协会发行货币市场单据,这一新工具面值1万美元,并允许银行和储蓄机构参照6个月国库券的标准来确定利率。,在80年代初,储蓄机构还被授权发行期限为两年半的浮息存款证,发行这一工具是为了使其能够同期限为两年半的财政债券进行竞争。这些法规的调整,使储贷协会解决了资金来源不足的困难,但并没有解决他们的根本问题,即储贷协会的资产主要是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而且大部分是过去几年发放的,而且还要持续多年,根据合同,储贷协会不能提高已发放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利率。这样储贷协会要将其抵押贷款的平均收益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也需要多年时间。因为老抵押贷款利率不能提高,抵押贷款平均收益率提高要完全靠提高新的抵押贷款利率。而由于新的购房者对抵押贷款利率十分敏感,当抵押贷款利率提高时,他们延迟购买住宅,这一现象又使储贷协会无法通过对新抵押贷款制定较高利率来迅速提高他们的平均收益率。而且联帮法规要求储贷协会将其绝大部分资金投放于住房固定利率抵押贷款上,而不能用于其它投资。所以,到70年代末以后,储贷协会全部抵押贷款的平均收益低于新的抵押贷款利率,储贷协会的全部资产收益率低于资金成本,1981年差额为-0.8%,该行业1981年亏损60亿美元,1982年亏损50亿美元,储贷协会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除了由于利率在1977年到1981年期间逐步上升而引起的短期问题以外,储贷协会行业还面临由金融创新所引起的长期结构问题。在70年代末期,来自新生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的竞争的日益加剧意味着储贷协会不得不向存款支付更多的利息,而别无选择。金融创新还减少了储贷协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引起养老基金和人寿保险公司大量增加了对这些抵押贷款工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抵押贷款利率。这些因素使顾客受益匪浅,却降低了储贷协会的“利差”。这一现象标志着储贷协会行业的萎缩,这不同于由利率上升而引起的短期危机。到1982年底,大约有1/4或800家在70年代还在经营的储贷协会消失,其中一些已经倒闭,而另外一些则并入了更强大的机构。估计数字表明,储贷协会行业的净值从1979年的大约320亿美元,降低到1982年底的40亿美元。,美国政府对储贷协会在80年代早期所遇到的财政困难采取了三方面的对策。1、放松管制。由于储贷协会在80年代初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创在本质上是由于政府政策从一开始就禁锢储贷协会,而且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这种禁锢逐步升级,所以,产生了强烈要求立法允许储贷协会公平竞争的情绪。在1982年,国会通过了存款机构法案,该法案通过授权储贷协会发行没有利率上限的贷币市场存款证来同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竞争,从而加速了对储贷协会管制的放松。此法案还授权储贷协会向个人、企业和不动产部门提供贷款,从而扩大了它的业务领域。有几个州的立法机关为了确保本州的储贷机构相对于联邦注册的储贷协会不会处于不利地位,还极端地放松了本州注册储蓄协会的管制。例如,在储贷协会亏损最严重的德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对储贷协会的管制几乎完全放开,这些机构被允许投资于垃圾债券农场和处于萧条期的不动产业。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都呼吁政府放松金融管制,存款机构法案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而这一法案颁布执行时,正值美国的绝大部分储贷协会从技术上说已经破产,因而储贷协会都乐意借机冒险一搏。,2、忍耐政策。立法机构不但没有关闭或兼并破产的储贷协会,反而决定维持这些机构的经营,期盼通过放松管制使他们交上好运而起死回生。这一政策被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忍耐”。关闭或兼并所有在1982年或1983年从技术上讲已经破产的储贷协会会耗尽联邦储贷保险公司(FSLIC)的全部保险基金,这就需要纳税人的大力支持,同时引起关于立法机构和国会检查人进行竞争的尴尬问题,所以政府倾向于让大部分破产的储贷协会继续经营。在1983年到1989年这一关键时期中的每一年,都有超过400家破产的储贷协会继续营业。为了执行这一“忍耐”政策,立法机构首先解除了对储贷协会行业会计准则的控制。尽管已经有了相当宽厚的会计准则,由于该行业境况在70年代末的恶化,当局把资本标准资本与总资产比率的最低要求从5%降低到1980年的4%,随后降低到1983年3%。资本标准的降低,增加了道德风险问题。自有资本已经低到相当危险的境地,储贷协会有了冒更大风险的愿望,因为即使投资失败它也不会有多大损失的。,存款保险金的增加更加剧了这一道德风险。如果潜在的亏损全部由保险公司承担,被保险者就没有任何意愿避免各种可能造成损失的事件,从而加大这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一个人买了家庭财产被盗保险,那么他就没有在家里安装昂贵报警系统的意愿,因此被盗保险反而增加了盗窃案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储户所在商业银行或储贷协会的破产被上了保险,那么,储户也就没有监视这一机构是否稳建经营的动力。而且在1980年,国会又提高了存款保险水平,每一储户的联邦存款保险金从4万美元提高到10万美元,这等于为成千上万的储户提供了这样一个信号:他们根本不需要监视储贷协会的行为。而且存款保险金提高还触发了一个社会成本很大、名为“代理存款”的金融创新的产生(所谓“代理存款”是假设美林公司充当存款代理公司,它接受A公司的100万美元代理存款,并且将这100万美元分成十分10万美元出售给(存到)为实现高速增长而乐于以较高利率吸收资金的存款机构,如储贷协会或银行。假若一家资不抵债的储贷协会B,在以前,它可能难以吸引资金,现在它却可以通过高利率主动投标代理存款来吸纳美林公司出售的存款,从而为它的高风险项目筹集到资金。这等于储贷协会B拿A公司的存款资金用于高风险投资,希望获得高收益,以摆脱资不抵债的境地。但从A公司的利益角度看,储贷协会B所承担的风险与自己无关,因为存在储贷协会B的存款都已经全额保险,相反,A公司可以获得较高利率)随着大量储贷协会的财务状况在80年代初期的恶化,它们产生了为获取高收益而承受高风险的动力。而且亏损最严重的储贷协会冒险的动力也最大,因为这种储贷协会抱着“赢了算我的,输了算政府的”心态从事经营,显然,储贷协会破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了。,3、没有为储贷协会的监管者和FSLIC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由于道德风险问题,里根政府和立法机构(FHLBB和FSLIC)没有主动地关闭破产的储贷协会或至少对这些继续营业的破产机构的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监管。相反,政府拒绝了储贷协会的检查人员提供更多资金的请求,耽误了对正在减少的FSLIC保险基金的补充。至1986年,由于储贷协会的亏损不断增加威胁到了FSLIC保险基金的破产,所以里根政府从国会请款150亿美元予以资助。1987年国会通过银行业平等竞争法案,该法案要求FHLBB继续实行忍耐的政策,成百家破产的储贷协会被允许在以后的几年内继续营业,直到布什政府在1989年初就任时,储贷协会危机才被公开。随后,立法机构为了关闭破产的储贷协会和减少此类危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而迅速地立法。在1989年3月,颁布了自30年代以来影响储蓄行业的综合性最强的法规,即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案(FIRREA),该法案废除了FHLBB和FSLIC。财政部内的一个新机构,即储蓄机构监管委员会(OTS)取代了FHLBB,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取代了联邦储贷保险公司(FSLIC)的立法职能,创建了两个新的保险基金:针对商业银行的银行保险基金(BIF)和针对储蓄机构的储贷协会保险基金(SAIF)。FIRREA还出于管理和帮助破产的储蓄机构以及变现倒闭机构的资产的目的,创建了复兴信贷公司(RTC)。到复兴信贷公司1995年末关闭时为止,它共处理了747个破产和处于危机中的储贷协会,而且使其从破产的储蓄机构中接管过来的资产4500亿美元的85%得到了恢复。国会没有将处理的成本置于预算之中,而是创建了复兴基金公司(RFC),通过发行债券来支付费用。,为了新建存款保险基金,FIRREA大幅度提高了存款机构的保险费,它还恢复了1982年存款机构法案所放松的一些管制措施,他要求储蓄机构将其资产的至少70%用于抵押贷款和其他与住宅相关的工具,并且将他们的不动产贷款限制在其资本的4倍以内。储贷协会不再被允许购置垃圾债券,而且已持有的垃圾债券必须在1994年前变现。核心资本比率从3%提高到8%,而且条款规定储蓄机构也要遵守与商业银行相同的风险资本要求。陷入危机的储蓄机构不再被允许吸收代理存款,利用合计手法来作弊的渠道亦被堵截,加紧了对储货协会证券投资的限制。最后,立法机构被授权命令储货协会放弃某些冒险的经营。(参见美劳斯德B托马斯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中译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附:案例2-2,查尔斯凯亭和林肯储货协会丑闻与案例2-3,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俄亥俄玛丽兰和罗德岛三个州的银行恐谎案例。,BACK,案例2-2 查尔斯凯亭和林肯储贷协会丑闻 查尔斯凯亭和林肯储贷协会丑闻生动揭示了储贷危机根源。正如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委员会前主席埃德温格雷所说:“我只能说,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腐败的记事。”查尔斯凯亭在1984年初获准收购加利福尼亚伊万地区的林肯储代协会,尽管仅在4年半以前他曾被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有欺诈行为。凯亭的美国大陆建筑公司计划在亚利桑那大规模开发房地产,而储贷协会是一个金矿:在当时放松监管的环境下,控制这家储贷协会,使他的公司轻而易举地获得贷款,并不受外面的银行家的审查。在获得控制权的那些日子里,凯亭将林肯储贷协会的保守的贷款员和内部审计员解职,尽管他曾向监管机构保证他会让他们继续留任。林肯储贷协会于是一头扎进了高风险的投资,包括货币期货、垃圾债券、普通股票、旅馆业及亚利桑那的大片沙漠地区。,由于当时储贷协会检查人员的短缺,林肯储贷协会在1986年以前都能逃避严格的检查。到1986年,旧金山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的检查人员发现,林肯储贷协会的股本投资超过了10%的限度,达6亿美元。由于这些活动及林肯储贷协会故意误导检查人员的种种迹象,检查人员建议由联邦查处该行,并控制其所有财产。凯亭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他集结了众多的律师,总计有77个律师事务所,指控检查人员歪曲事实。他还请求推翻10%的股本限额,但没有成功。据说,凯亭吹嘘他花费5000万美元来同监管人员作对。律师并不是凯亭摆脱监管的唯一策略。在接受了凯亭130万美元的捐赠后,五位参议员(被寇以“凯亭五人组”,亚利桑那的Dennis De Concini 和John Mccain,加州的Alan Cranston,俄亥俄州的 John Glenn,密执安的Donald Riegle)同联邦住房贷款委员会主席埃德温格雷会面,之后在1987年4月同旧金山的四位高级监管人员会面。他们抱怨监管人员对林肯储贷协会过于严厉了,要求监管人员停止调查。格雷被丹尼沃尔代替后,沃尔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一步,1987年9月把旧金山检查人员从此案撤离,把调查转到华盛顿的银行委员会总部。在此后的10个月里,没有任何检查人员造访林肯储贷协会,正如一位旧金山检查人员所描述的,林肯储贷协会掉入了“监管黑洞”。,林肯储贷协会于1989年初倒闭,纳税人的估计损失是26亿美元,可能是历史上最昂贵的一次储贷机构倒闭。凯亭被指控滥用职权(如,让储贷协会为他及其家庭支付3400万美元),并判决有罪。此人正在监狱长期服刑。沃尔由于参与了凯亭丑闻,被迫辞去储蓄业监督办公室主席的职务。由于为凯亭出力活动,五位参议员成为国会道德品行调查的目标。但国会既然有保护自身的倾向,五位议员只受到轻微的处罚。(参见美米什全货币金融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BACK,案例2-3 20世纪8090年代俄亥俄、玛丽兰和罗德岛等地的银行恐慌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大多数人认为银行恐慌已是过去的事了(最后一次发生在大萧条时期)。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在俄亥俄、玛丽兰和罗德岛等地发生的事件却表明:银行恐慌仍是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的一大威胁。这几个州的银行存款不受联邦存款保险,而是受州保险基金的担保。俄亥俄州是俄亥俄州存款担保基金,玛丽兰州是玛丽兰储蓄保险公司,罗德岛是罗德岛股份与存款保障公司。当投保机构的损失超过这些保险基金所持储备时,存款人担心他们在其他银行机构存款会受到损失,自然引发存款人到银行提现的风潮,这种银行恐慌使人想起了二十世纪30年代对这些机构的挤兑时所发生的那些银行恐慌。大危机之后的第一次银行恐慌发生在俄亥俄州。1985年3月倒闭的辛辛那提州储蓄银行耗尽了俄亥俄州存款担保基金。该银行倒闭起因于向从事欺诈活动的证券公司发放的贷款变成坏账。,为了争得时间将有支付能力的银行与无支付能力的银行进行分类,俄亥俄州州长宣布银行放假,暂时性地关闭了70家储蓄机构。在联储和联邦家庭贷款银行董事会的帮助下,这些银行在获得了联邦存款保险后重新开业。此后不久,1985年5月玛丽兰两家投保的储蓄贷款协会周转不灵,使得玛丽兰储蓄保险公司破产。这场波及100家玛丽兰储蓄贷款协会的银行危机,最后通过州长颁布每月限额提款1000美元的临时性法规及通过新创建的、以州担保的存款保险基金代替私人存款保险等举措方得以平息。损失最重的银行危机发生于1991年1月的罗德岛。在一家位于普拉费顿斯的银行由于贪污而发生支付困难后,该州州长被迫宣布银行新年放假一天,关闭了45家小银行和信用协会。结果,在一个只有100万人口的州里,竟冻结了359000个户头的13亿美元。州长的求援方案付给倒闭银行的每位存款人提现的最高额为12500美元,对于其余的在100000美元受保限额内存款,将于数年内以不付息的州债券(小面额的欠条)予以偿还(类似的债务在本世纪30年代的银行危机中最后一次发行)。在一家倒闭的银行里,任何超过1000000美元的存款数额看起来不大可能偿还了。平息罗德岛的银行危机花了18个月的时间。1992年6月,最后一批受保存款人领取了他们90%的存款,其余的10%将在20年以内予以偿还。,从那以后,强加给罗德岛的经济萧条一直很严重。州政府不得不将销售税永久性提高1个百分点以偿付救援费用。此外,银行危机使该州的经济衰退趋于恶化。在银行危机之后,1992年该州6.1%的人丢了饭碗,从百分比上来说,这是美国最高的失业率水平。在1984年以前,大陆伊利诺斯国民银行发放了许多笔有问题的贷款(主要是对能源业企业和外国的贷款),1984年5月初有关其财务困难的谣言泛起,大额存款人随之从该家银行提取了数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存款。为挽救这家银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于1984年7月宣布将给予其最高可达45亿美元的资金;尽管如此,联储还是借给大陆伊利诺斯国民银行50多亿美元。联邦储备体系的行动防止了进一步的银行倒闭,并且,再一次避免了潜在的银行恐慌。(参见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二、原因分析根据上述的介绍可以看出,美国储贷协会走向倒闭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70年代中后期以后利率上升。由于利率上升导致80年代初以后储贷协会行业的全部资产收益率与资金成本之间的差额为负,储贷协会陷入亏损。而引起70年代中后期以后利率上升的原因是美国政府60年代开始的通贷膨胀政策和70年代二次石油危机的打击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率的上升。2、立法和政策上的失误。对储贷协会的法规政策开初表现为禁锢过份,当储贷协会发生亏损陷入困境时,立法机关和政府采取了过份的放松管制举措和忍耐,以及对陷入困境的行业监管机构不提供足够资金的政策,加剧了道德风险,致使大批储贷协会走向倒闭。,三、启示(一)金融系统并非静态的,而是一个处于不断革新之中的系统,这些革新是由不断的金融创新和经济事件促成的。从20世纪初至90年代,美国金融系统不断发生新问题、不断革新、不断立法(见表2-1),表2-1 20世纪美国的重要金融法案 1913年美联储法(FRA)创建了美联储 1933年银行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和1935年银行法创建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限制银行的可开列支票存款禁止向可开列支票存款支付利息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确定利率上限将商业银行业务从证券业中分离出来 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DIDMCA)取消了利率上限在全国范围内允许商业银行储蓄机构从事NOW和ATS账户业务扩大了储蓄机构的业务范围对所有存款机构施行统一的准备金比率将每一账户的联邦存款保险数额从40000美元提高到100000美元,1982年的存款机构法案(加恩圣吉尔门法案)进一步扩大了储蓄机构的业务范围授权存款机构发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授予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联邦储贷保险公司(FSLIC)在紧急情况下兼并有问题的储蓄机构和银行的权力1987年的银行业公平竞争法案(CEBA)将FSLIC的保险基金增加108亿美元允许萧条地区的债务展期1989年的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案(FIRREA)废除FSLIC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协会创建储蓄机构监管委员会来规范储蓄机构创建复兴信贷公司(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RTC)以处理破产的储蓄机构为解决储蓄机构的破产提供资金再次规范储贷协会的行为增加存款机构的保险费,1991年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案(FDICIA)再次对FDIC注资增加银行和储蓄机构的法定资本金要求限制代理存款缓和“大银行不能倒闭”政策命令FDIC建立基于风险的存款保险费增加美联储监督在美国的外国银行的权利,似乎可以找到一条规律:无论何时出现问题,总会导致一种法规的产生来解决该问题。尽管这些解决方案通常注意所出现的问题,但它们也产生了其他一些立法者所预料不到的负面影响。例如:1913年美联储建立,它有助于防止由普遍的银行恐慌所引起的严重宏观经济混乱的发生,但是,连同1946年的就业法案,它逐步形成了向美国经济注入通贷膨胀的倾向。1933年通过银行法,该法案寻求通过禁止银行向支票账户支付利息和限制向储蓄和定期存款支付利息来支持受到大萧条损害的银行,这些限制促成了70年代住宅业的不稳定,为了避免成千存款机构的倒闭,该法案在80年代被废除了。为了减少银行业恐慌的发生,对联邦存款保险业颁布了同样的法律,当该法案有效地减少银行业恐慌的发生时,它所创造的存款保险也趋于鼓励存款机构在80年代的运作中承受过大的风险。1982年颁发加恩圣吉尔门法案,放松了对储蓄机构的管制,并允许他们同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以及其他行业进行竞争,这就触发了该行业所冒风险的大量增加,从而导致了成百家储贷协会的破产,使纳税人损失了将近1400亿美元。反过来,加恩圣吉尔门法案还导致了金融机构改革、恢复和实施法案的形成。有一种很好的方法检验某一法案的成效,即看他是否会在未来造成负面影响。,根据上述法规历史的考察,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1、既然不断的金融创新和经济条件的变化已很清楚,那么就不能再阻止金融机构去适应这种变化而默守陈规,如利率上限和对银行所从事的不同类型业务的限制。2、法规的设计必须使道德风险问题最小化即不产生对机构从事对社会不利行为的激励。这一教训是指,存款机构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自有资本以防范风险并使之最小化。当这些自有资本降低到危险边缘时,这些机构就必须关闭或者至少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另外,存款保险的设计应抑制存款机构承担过大的风险。对一家存款机构收取的存款保险费应该反映该机构所承担的风险,同样地应该鼓励存款者避免在那些承受过大风险的机构存款。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在一个存款机构的倒闭中,应只有最少的储户遭受损失。,(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金融系统保持健康运行的关键,严重的经济动荡会触发存款机构的危机。因此,有助于形成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稳定经济环境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十分必要的。我国虽然没有发生类似美国储贷协会这样的系统风险,但个别的或局部的金融机构资不抵债甚至破产的事件却时有发生,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如何防治相关的金融风险发生,如何制定金融法规政策和把金融监管纳入法制轨道,美国在处理储贷协会破产案中的经验教训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BACK,案例2-4美国新英格兰银行和自由国民银行倒闭事件一、案例介绍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银行,在美国的银行持股公司中名列第33位,资产超过200亿美元。80年代,它是波士顿地区最积极的房地产贷款者,其30%以上的贷款都投在了商业性房地产上。随着80年代后期新英格兰地区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商业房地产价值下降了25%以上),许多银行贷款成了呆账坏账。1991年1月4日星期五,该银行宣布预计四季度亏损额达4.5亿美元,超过银行2.55亿美元的资本金。预料该银行要倒闭,在接下来的48小时内,存款人在银行里排起了队,提取了1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其中大多数是通过自动取款机提取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主席威廉姆赛德曼,对该银行可能倒闭的种种影响表示担心:“考虑到新英格兰地区金融体系目前的状况,发出不再保护大储户的信号是不明智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采取了“大银行难以倒闭”的政策。1月6日星期天晚上,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开始介入,制止了银行的挤兑活动,并同意担保新英格兰银行所有的存款、包括那些超过10万美元保险限额的存款。为了确保储户不受损失,需要找一个买主来购买和接管该行,而在此之前,为了维持该银行的正常运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创立了“过渡银行”。在这种安排中,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创立了一个新公司负责银行运行,并立即注入资本金(给新英格兰银行注入7.5亿美元)。此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该银行的购买者不断给银行注入新的资本,直到收购者全部买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份额。这些交易活动的结果是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花费23亿美元保救了新英格兰银行。这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历史上,是第三大成本昂贵的救保行动。当然,当所有该说的、该做的、该花的都完毕之后,储户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在几个月之前,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哈莱姆区无力偿债的一家小银行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处理方法,导致人们对公平问题的关注。自由国民银行由棒球名将杰克罗宾逊和其他有色种族投资家创建于1964年。尽管它规模比较小(存款在1亿美元以下),但却是最显赫的由黑人拥有的银行之一。,由于数量众多的用于投机的贷款无法收回,该银行在1990年11月资不抵债。鉴于银行的规模很小,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并不担心它的倒闭会对银行体系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11月9日决定运用偿付法关闭该行。自由国民银行进行了破产清理,超过10万美元的大储户只得到了一半存款。该银行倒闭时,不仅私人大储户蒙受了损失,慈善机构储户,如联合黑人学院基金、国民都市联盟和几个教会组织也蒙受了重大损失。正如赛德曼在向国会陈述自由国民银行的不公正待遇时所说的:“我上任后向国会第一次作证时说过:对大银行覆盖所有存款户而对小银行则不然,那是不公平的。我承诺要尽我最大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但五年过去了,我只能说,我的努力还是不够。”(参见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二、原因分析(一)新英格兰银行和自由国民银行走向倒闭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它们都把数量众多的贷款用于房地产投资,到80年代后期,由于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下跌,银行贷款收不回来,变成了呆账坏账,经营亏损大增,资不抵债,引起存款人挤兑提现,银行走向倒闭。(二)联邦存款保险及其“大银行难以倒闭”的政策刺激银行从事高风险业务,加大倒闭的可能性。1934年建立的联邦存款公司主要运用两种方法来处理银行倒闭问题。第一种方法称偿付法,即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容许银行破产并在10万美元的保险额度内偿付存款。银行清理以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该银行的其他债权人一样,从清理的资产中获得它应得的份额。在运用偿付法时,存款超过10万美元的储户一般能收回其价值的90%,但这个过程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第二种方法称购买和接管法,即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找到一个愿意兼并银行的合作者来对银行进行重组,并由它接管倒闭银行的所有存款,这样,储户将丝毫无损。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提供补贴贷款或购买倒闭银行的较差的贷款来对兼并者提供帮助。购买和接管法的实际结果是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全部存款提供了保证,而不仅仅是那些在10万美元限额以下的存款。在1991年新的银行立法以前,购买和接管法是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处理银行倒闭最惯用的程序。由于有政府的存款保险制度,银行挤兑和由此诱发的银行恐慌被有效地抑制了。但这种保险制度有利也有弊,存款保险最严重的弊端来源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亦即交易的一方从事损害另一方利益的活动的动机。一般说来,保险的存在增加了对冒险的刺激,这会导致赔付。例如,保了汽车碰撞险的司机开起车来可能会更轻率鲁莽,因为如果他们发生事故,保险公司会支付大部分损失和修车的开支。同时,由于存款保险,存款者也知道,一旦银行倒闭,他们并不会蒙受什么损失,因而当他们怀疑银行在经营上冒过大风险时,他们不会通过提款来对银行施加市场规则的约束。结果,较之未投保而言,对存款投了保的银行会冒更大的风险。逆向选择,亦即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后果(银行倒闭)的人正是那些想充分利用保险的人。例如,与技术好的驾驶人相比,技术不好的驾驶人更愿意选择折扣率(赔付额对保险额)低的汽车碰撞保险。由于受保的储户没有理由对银行施加约束,爱冒险的企业家发现银行业是最诱人进入的高风险行业,而且可以不受欺诈和贪污的制裁。,存款保险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防止银行倒闭的意图已经使银行监管者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由于大银行的倒闭就如同一场大的金融灾难,银行的监管者自然不愿意大银行倒闭,使得存款者蒙受损失。而政府实行“大银行难以倒闭”政策带来的一个后果是增加了大银行道德风险的动机。如果存款保险公司采用偿付法来关闭银行,存款超过10万美元以上的储户将遭受损失,这会促使大储户通过严密检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及表外业务来监督银行,如果他们认为银行经营风险过大,他们就会从银行提取存款。为了避免储户提款造成的损失,银行会倾向于从事低风险的活动。然而,当大储户知道银行不可能倒闭时,他们就失去监督银行的动力,当银行经营风险过大时,他们也不会去提取存款,因为不管银行经营如何,大储户都不会受损失。这种政策的结果就是大银行更愿意从事高风险业务,走向倒闭的可能性也更大。这也是新英格兰银行和自由国民银行走向倒闭的体制性原因。但最终的结果是新英格兰由于是大银行,政府极力加以救助而未真的倒闭,而自由国民银行由于是小银行,又主要是黑人储户,政府不加挽救而真的倒闭了。可见“大银行难以倒闭”政策带来另一个严重问题是不公平。容许小银行倒闭,让小银行的储蓄大户蒙受损失;而大银行的大储户则可以免遭损失,这使小银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三、启示如上所述,与存款保险相联系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刺激了银行从事高风险活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产生源于信息不对称,亦即金融合约的不同当事人不能拥有相同信息的事实。为此,需要政府加强对银行的监管。较传统的银行监管有四大基本类型:存款保险、对银行持有的资产进行限制和资本金要求、注册和银行检查以及银行业与证券业相分离。银行与证券分业经营的办法随着美国1999年底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实施已经不值得推广,存款保险既是防范银行风险的手段,如前所述,它也是银行风险加大甚至走向倒闭的刺激因素。因此,在这里讲政府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只强调中间两种类型。一是对银行持有资产进行限制和资本金要求。限制银行持有风险资产如普通股票的规定是防范银行风险过大的直接手段。这一规定也鼓励银行资产多元化,通过对银行各类贷款或单个借贷者的贷款数量的限制来降低风险。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是改变银行的动机使之从事低风险活动的另一个办法。当银行被迫持有大量的股权资本,一旦失败了,银行就会损失惨重,于是更倾向于从事低风险的活动。,二是注册和银行检查。常规的银行检查,使得监管者可以监督银行是否符合资本要求,限制资产持有的规定具备抑制道德风险的功能。银行的检查者给银行一个所谓的“骆驼”评级(“骆驼”评级包括五项内容:资本的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状况、收益和流动性,“骆驼”则是这五项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缩写)。有了银行活动的这类信息,管理者可以进行监管了,如果一家银行的“骆驼”评级很低的话,监管者就可以关闭它。通过防止银行从事高风险投资活动以降低道德风险的行为。成立新银行需要批准注册领取营业执照,这可以防止逆向选择,防止骗子和从事投机活动的企业家来控制银行。为了获得营业执照,申办者必须要提交一份申请,说明经营计划。评价计划时,银行监管机构通过检查银行未来管理质量、可能的收益和初始资本金等,来确定要成立的银行是否健全。银行一经注册批准,需要按规定定期提交经营报告,披露银行的资产负债,收入及红利、产权结构,外汇经营状况和其他的详细情况。同时,银行监管机构还要对银行进行至少一年一次的检查,以确定它的财务状况。在完成检查之后,如果检查人员认为该银行没有充足的资本或有不诚实的行为,可以宣布它为“有问题的银行”,它将受到更频繁的检查。同时,新英格兰银行和自由国民银行倒闭事件说明,“大银行难以倒闭”的政策,会增大纳税人支付高昂成本的道德风险,而且对储蓄大户和小银行不公平,我国不应该实行这样的政策,原因是如果实行这样的政策,会对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更加不利。,BACK,案例2-5美国奥兰治县破产1994年12月6日,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的奥兰治县(Orange County又译为橙县),根据联邦破产法第九章向圣地安那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近60年来,美国的县级破产案将近500件,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奥兰治县破产涉及金额较之以前破产的县涉及的金额大得多,亏损额高达16.9亿美元,是美国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县级地方政府破产案。,一、案例介绍位于加利福尼亚洲南部的奥兰治县,是美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平均每户年收入4.6万美元(全加州平均年收入为3.6万美元),著名的迪斯尼乐园就位于该县境内。为增加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支出的不足,奥兰治县以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筹集的巨额资金、县公共机构和镇政府的行政基金、退休金及公积金等资金创建了县财政投资基金。至1994年,基金规模达74亿美元,参与单位有187个。基金管理人罗伯特西纯出生于1925年,是奥兰治县一位资深的财政员,他通过竞选已连任县司库长达24年之久。西纯管理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一直居加利福尼亚州同类基金的前列,投资年收益率高达9%,比加州州政府基金高出50%。仅从19881994年的7年间,他的投资基金就增近8倍。那么,奥兰治县财政基金的巨额亏损是如何造成的呢?这必须从投资基金资产组合(Portfolio)的构成说起。实际上,该投资基金的资产组合包括两大组成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美国财政部和其他政府机构的债券,它与衍生金融产品投资无关。这些债券的期限大部分在5年或5年以下,购买债券的资金最初来源于市政债券发行收入,但西纯采用了不断地以购入的债券作抵押借入短期贷款,并以之再购入债券的投资策略。西纯以上述资产作为抵押,向华尔街经纪行借入130亿美元,使投资基金账面金额高达200亿美元。在中长期债券利率高于短期贷款利率的情况下,这种高杠杆率的投资策略,能够产生巨额的盈利。但是,如果利率走向与预期相反,就会使基金的短期借贷成本提高,一旦超过其持有的投资收益率,投资基金就会遭致亏损。如1993年10月,西纯利用每6个月滚转一次的短期贷款,购买了面值为12480万美元的5年期财政部债券,实际年收益率为4.61%,由于当初6个月期的短期贷款利率为3.31%,如果持有期间利率的期限结构不变,基金每年可以从这笔投资中获得1.3%的盈利,也就是160万美元。但实际情况却是:到了1994年底时,6个月期的贷款利率猛升至6%左右,原预期的基金账面利润不但消失,反而仅此一项投资就使基金亏损150多万美元。,奥兰治县财政基金投资组合的第二部分由各种所谓的组合证券(Structured Securities)组成。组合证券为衍生金融产品的一种新形式,它通常是由一些与政府有关的机构负责发行,然后由一些大投资银行根据投资者的不同需要进行裁剪之后,再出售给这些投资者。组合证券的定价比较复杂。如财政基金在1994年2月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首次提高短期利率之后,通过美林证券公司等投资银行购买了由联邦全国抵押贷款协会发行的1亿美元的“分阶段逆向债券”。根据合同,基金最初可以获得7%的利率,直到5月份为止。此后的利率每3个月变动一次,计算方式为用10%减去当时的3月期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从1996年起,计息方式变为按11.25%减去同业拆借利率。这一“分阶段逆向债券”将在1999年到期,届时可将原来的投资本金1亿美元收回。但由于1994年5月份起,短期利率不断上升,持有这种证券的收益率便不断下降,5月份降为5.1%,8月份和11月份又分别降至4.9%和3.9%,与此同时,短期融资的利率却不断上升,由此使投资基金造成巨额亏损。除了投资“分阶段逆向债券外”,奥兰治县财政基金还于1993年7月参与了另一笔衍生产品投资。它向联邦住宅贷款银行购买了面值为1亿美元的5年期“双重指数债券”。根据合同,这种债券的利率第一年固定为6%,以后每6个月调整一次,计算方式是用当时的10年期财政部国库券利率减去6月期的伦敦同业拆放利率,再加上3.1%。随着短期利率的提高,到了1994年7月,该债券利率按上述合同规定调整为5.065%。如果按照1995年初的市场利率计算,1995年1月这种“双重指数债券”的新利率将进一步下调至4.2%,它将大大低于该基金为购买此类债券而支付的贷款利率,从而使“双重指数债券”的投资出现亏损。,上述投资组合能够获利的前提是市场利率趋于下降,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并且长、短利率间的差额不变甚至能够扩大。西纯作出上述投资决策的基本理由是认为美国经济正在复苏,联邦储备委员会理应放松利率以支持复苏进程。实际上,这也是当时经济界颇为流行的想法。但是,1994年美国长短期利率的发展趋势正好与西纯的予期相反。从1993年第四季度起,美国经济出乎意料地强劲增长,1993年第四季度和1994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高达7%、3.5%、4.1%和3.9%,大大超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划定的经济增长安全区,使美国经济的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为抑制通货膨胀率上升,1994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6次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