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中国产业发展展望.ppt
,第一节 中国产业发展的趋势第二节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和重点第三节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第十五章 中国产业发展展望,一、新的发展现象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第一节 中国产业发展的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和特点,并且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任务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要求。这些新情况和特点、新变化和要求,作为新的发展现象,必将对我国今后产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正确认识并把握这些新的发展现象,对推动我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新的发展现象,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看,住房、汽车是终端产业,重化工业是中间产业,能源、运输是基础产业,相互间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对钢铁、水泥、有色、石化、机械装备等重化工业产生巨大需求,打破终端产业和中间产业原有的供求平衡;重化工业的加快发展也必然对煤电油运产生巨大需求,并打破中间产业和基础产业之间原有的供求平衡。相对贫瘠的自然资源无法支撑高资源浪费的重化工业发展。而且,粗放型的增长和低水平投资以及经济增速的加快,对投资和物质投入的依赖加大,已超出经济承受能力,某些行业的过热增长使得“瓶颈”制约加剧。,(一)新的重化工业阶段特征初步显现,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短期尤为突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重化工业发挥特殊重要作用的阶段,新的重化工业阶段特征并不仅仅表现为重工业比重的上升,而是有更深的内涵:第一,作为高增长产业群龙头产业的住宅和汽车产业,近年来其产品80%90%由居民个人购买。第二,住宅、汽车是国民经济中带动力最强的行业,这两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龙头或主导地位的确立,将为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搭建基础平台。第三,民营资本开始进入重化工业,为重化工业的大发展带来新的活力。第四,新的重工业化与日本、美国当时所处的重工业化阶段有些许不同。,新的形势下,一些地方政府很敏锐地感觉到了新的趋势,于是纷纷提出要发展重化工业,但这存在很大问题,政府是独此一家,且拥有行政权力。地方政府直接介入某类产业发展会干扰市场竞争秩序,此外,由地方政府及其代理人来主导重化工业发展,很可能会出现好大喜功、超前发展、过度投资、不顾未来市场后果的情况。环境和资源的使用成本也很低。经济运行和投资扩张成本低的背后,潜伏着一系列体制缺陷,将严重影响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二)体制缺陷容易导致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因此,要达到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增长质量的预期目标,不仅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更需要协调推进市场导向的各项经济体制改革,为促进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打好制度基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抑制地方政府直接介入重化工业发展的冲动,抓紧落实行政审批法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减少地方政府直接干预产业发展的手段和途径。,1992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运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对各类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行政约束力弱化,因而必须转向主要依靠经济手段进行引导;其次,价格体系基本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已基本市场化,使价格信号成为调节供求关系的重要杠杆;再次,随着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已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三)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方式由以行政和计划手段为主转为以市场机制为主,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式必然由行政、计划转向市场,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体也必然由政府转向企业。今后,我国产业的发展和结构的变化,将更多地取决于企业的投资行为、技术创新的速度和广度,以及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即我国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方式已进入主要不取决于行政和计划的安排,而取决于市场机制的新时期。,我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面临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的压力的原因:1.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在技术、劳动力与资源成本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在逐步缩小,正在逐渐丧失过去发展所依赖的比较优势。.随着大量“三资”企业纷纷在我国开业设厂,国内市场也面临着国外公司的直接竞争,出现了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3.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尤其是2001年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这必将大大减弱国家保护国内市场的能力。,(四)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压力,所以说,当前我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竞争不仅存在于国际市场,而且也存在于国内市场;不仅是商品数量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技术、质量和效率的竞争。如果我们不立即着手努力提升我国的产业素质,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提高我国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在竞争中被击败,被迫退出国内外市场,最终必将威胁到我国民族产业发展的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安全。总之,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是今后我国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新的挑战。,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必将沿着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和知识化四个主要发展趋势演进。这些不可逆转的经济发展趋势对我国今后的产业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研究并探讨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和知识化发展趋势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推动近20年中国产业发展和工业加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市场机制的引入和不断强化。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组织变迁和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已经成为我国解放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不断推进经济的市场化,是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一)市场化趋势及其影响,市场化趋势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及产业发展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但是,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完全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并不一定使产业结构达到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政府对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社会事业,要依靠政府直接掌握的预算资金、各种建设基金、政策性贷款等予以扶持或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二是对于即使不存在市场失败,但完全靠市场难以迅速成长的战略性产业,政府应通过实施产业政策及利益诱导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促进其高速、超常规发展,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的发展。,在我国20年的工业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发展一直相对滞后。城市化水平滞后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结构和资源占用结构不合理。.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不对称。.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二)城市化趋势及其影响,我国城市化的任务是有计划地塑造大中小城市并举、以中小城市为主的城市群体网络,引导形成具有专业化分工的城市功能系统,使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派生的非农产业群,由农村逐步转移到城市。城市化趋势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逐步转移,提高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实现农产品的规模经济,使城市与农村的分配关系趋于合理;二是通过来自流动性的效应及城市集约效应的实现,降低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劳动成本,提高非农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国民经济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内的总产出水平。,经济全球化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资源配置国际化。服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它促进了商品、服务及资本市场的国际一体化,使资源在整个世界的范围内得以有效配置。.跨国公司全球扩张。跨国公司的生产、管理、科研、融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都向本地化发展,致使市场和竞争也趋向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带来新的国际分工。即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少数发达国家实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升级。,(三)全球化趋势及其影响,目前,我国产业发展的水平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2.国际竞争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3.人口素质低使知识经济的发展受阻,将对我国未来适应经济全球化产生深刻影响。4.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尚需进一步努力。,经济知识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资本。.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技术密集、智力密集产业的就业比重显著上升。.知识消费的需求势头迅速上升。总之,社会生产、分配和消费方式的结构性变迁,意味着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正在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预示着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四)知识化趋势及其影响,经济知识化趋势对我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产生极其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逼近,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能会被进一步拉大,经济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产业的兴起又给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经济发展机遇。,一、中国未来战略产业的选择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着眼点,第二节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现有产业的发展水平与结构,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配置状况的综合反映。由于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一国现有产业状况既是其未来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又是其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所以,要选择与一国国情相适应的战略产业,首先就应对该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作出基本判断。,一、中国未来战略产业的选择,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即向高加工度化转变。根据发达国家各国工业化的一般经验,在高加工度化阶段,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高加工工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或主导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进入结构升级和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我们在选择战略产业时,既要选择能带动结构高级化的主导产业,又要选择在新的结构下与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消费需求相适应的能支撑经济长期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对两者加以扶持,为国民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汽车工业是国际公认的能够带动整个经济迅速发展、最能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少数产业之一。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有钢铁、机械、有色金属、石化、玻璃、电子等许多产业配合,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工业结构、运输结构、外贸结构、就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几乎都曾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而目前我国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也已基本成熟。所以,我们应把汽车工业作为战略产业加以扶持和发展,使之能在不久的将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时期快速发展。,(一)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建筑业等支柱产业,建筑业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产业,包括土木工程建筑业,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业,建筑工程勘察设计业。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又包括各类房屋建筑和铁路、公路、隧道、桥梁、堤坝、电站、港口、机场等各种基本设施的建筑。建筑业的这一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成为支柱产业的必然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建筑业发展很快,初步发挥了支柱产业的作用。今后,建筑业除继续扩大规模外,关键是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从而继续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长时期扩张的支柱产业。,现代产业技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与工业化国家在技术上存在很大差距,并且差距仍在扩大。这一差距的实质就是机械技术体系与微电子技术体系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微电子产品本身的制造、开发技术;利用微电子技术对各种开发过程和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自动化技术;与利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相关的各种技术等。要缩小这些差距,就必须积极扶持、大力推进微电子业的发展。,(二)积极扶持和推进微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信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技术革命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并将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社会和经济的运行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产业代表着我国未来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从现在起,我们就应该积极培育、扶持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之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及带动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主导产业。,(一)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格局的特征及其影响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格局的主要特征是:在投资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中,投资主要向与高消耗的土建工程相关联的产业倾斜,因而对基础产业的需求急剧扩大,刺激了基础产业的增长。这样,围绕着土建工程所产生的需求与基础产业的供给之间就形成了相互推动的内生扩张动力,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循环。而因消费结构升级所产生的对机电设备的需求,却没有拉动高加工度产业的相应增长。由于供给能力的制约,这部分需求关联到了国外,表现为技术装备的进口持续大幅度增长。用一句话来概括,即粗放和低度化。,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着眼点,我国当前经济的增长格局和产业结构是目前我们拥有的产业技术水平决定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重工业重新占据主导地位,不过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产业结构升级势头开始减弱以后,旧的以粗放和低度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格局的复归,使得现有产业的存量结构进一步固化或强化,增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难度。,.对存量结构的影响,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都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率低、物资投入强度大等特点。把向这些领域的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就会从总体上造成建设周期延长、资金占压加剧和资金周转缓慢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最终使宏观经济效益下降。这种以初级加工产业为主导的增长格局是我国经济高消耗、粗放式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其结果就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低级化。从长期来看,这种增长格局在资源的硬约束下将难以为继。,.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1.调整要有利于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减少导致经济波动的结构性因素,并有利于加速经济运转,提高经济效益。.调整要有利于改善供给对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结构的适应性和反应能力。.调整要有利于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有利于降低消耗、提高效益。,(二)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在工业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起先导作用,除高新技术自身的产业化外,它还担负着改造传统产业和农村经济的任务。由于高新技术的先导作用,即主要是通过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推动了劳动和资本向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业转移,使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上升一个时期、然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直至实现工业化。由此可见,高新技术产业是提升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动力和主导力量。,(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 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1.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核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推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的动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的能力与效率。,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的原因,一、高技术产业的概念及特点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程回顾与现状三、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义及环境与制约因素,第三节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 目前,在国际上常用的高技术产业的概念一般是指用当代尖端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领域)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具体来说,高技术产业系指必须以利用计算机、超大型集成电路等最尖端科技产品为基础,并投入巨额研究与开发费用,从事生产的智慧密集型产业。,一、高技术产业的概念及特点,高技术产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产品的技术性能复杂,科技人员在职工中的比重大,设备、生产工艺建立在尖端技术的基础上,工业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高。其中,高的劳动生产率也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目的之一。世界各国之所以纷纷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为了抢先占领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就是想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减少经济活动中人、财、物的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1.知识、技术密集。2.资金密集、风险性大。3.产品更新快、竞争性强、信息 的作用大。4.高度的创新精神。,(二)高技术产业的特点,(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程 1.“863计划”共确立了5个高技术研究开发领域的15个主题、94个专题、560多个课题。2.“火炬计划”在“863计划”的5个重点发展领域中,优先选择能出口创汇、能替代进口、技术先进成熟、具备批量生产、经济效益高、投入产出比在1左右、利税大于25%和投产周期不超过3年的项目进行投资。3.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是“火炬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途径。,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程回顾与现状,1.奠定了门类齐全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取得了一批高技术研究成果。2.出现了一批效益比较好的高技术企业,一些高新技术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3.组建了一批高技术企业集团,形成了明显的群体优势。4.建立或正在建立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或科学工业园区,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依托。,(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5.经历了40多年的锻炼和成长,培养了一支拥有300多万人的高新技术产业队伍,其中包括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6.积极推进科技兴贸战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幅增加。,(一)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义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减少资源消耗。2.利用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可以迅速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协调稳定发展。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迅速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三、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义及环境与制约因素,高技术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同传统产业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技术产生于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如今,高技术已广泛地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并同这些领域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而一个国家要发展高技术产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前者主要是指整个社会环境,后者主要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身。,(二)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环境与制约因素,一方面,由于当前国际形势已从紧张趋向缓和,从对立走向对话。和平的国际环境加上在发达国家中出现的产业“空心化”和高技术产业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为国际合作和利用外力发展我国的高技术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和平环境的发展,世界的主战场正从军事转向直接的经济争夺,国际市场竞争空前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更加盛行,从而给我国寻求发展机会带来重重困难,使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但总的来讲,国际形势对我国有利。,1.宏观环境方面(1)国际合作,我国国内形势也包括有利的一面和困难的一面。有利的一面主要是:第一,在国家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引下,经济、科学、教育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全面展开并已取得初步成效;第二,确定了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经济的方针,将发展高技术产业纳入国策,并参加国际大循环;第三,制定了“863计划”和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为宗旨的“火炬计划”,并开始组织实施国家重大新产品试生产计划。这些都是政府为改善国家宏观管理环境所做的努力。,(2)政治和政策,不利的一面主要是:由于政策不配套,法制还不够健全,新旧体制转换造成许多空白等原因,使各种改革未能根本触动社会深层结构的变化,上述计划、法令、政策和措施在推行中遇到种种困难,没有真正形成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有利的宏观环境。总的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但是,我国经济、科学、教育和工业基础等社会硬支撑结构方面还十分落后,对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在经济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大问题:一是我国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很低,人民生活还不富裕,薄弱的经济基础对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二是许多经济关系尚未理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这两个问题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它们的存在势必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我国的投资环境、市场和企业活力。,(3)经济,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存在以下一些不利因素:第一,忽视将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第二,我国现时的科研机构设置、人员结构和经费分配均不适应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第三,大专院校的教育体制僵化,不能形成为培养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教育系统;第四,人才大量外流;第五,科研、教育经费投资强度不够,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求很不相称。,(4)科学与教育,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第一,企业数量虽多,但组织结构不甚合理,基础产业同高技术产业之间的联系十分薄弱,一些高新技术长期停留在研究开发阶段,无法形成产业。第二,虽有少数设备先进的大企业,但大量传统产业的中小型企业装备陈旧,技术落后,开发能力差,产品单一,质量不高,效益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第三,由于市场经济尚未充分发展,市场不发达,极大地抑制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采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的动力和进行技术开发的能力,企业难以承担高技术产业发展主体的角色。,(5)工业基础,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具有吸纳百川并融于一体的深厚底蕴。也就是说,它吸收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这是其有利的一面。消极的一面主要是其创新意识、开拓精神不够强,从而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6)文化,由于各个地区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各不相同,再加上我国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虽然各地政府均十分热衷于创办高新技术开发区,但全国各地已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所提供的微观环境不尽相同、有好有坏。其中,大部分高新技术开发区由于条件并不十分具备,其微观环境并不理想。只有少数几个由于条件比较成熟,形成了一些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环境,即具有优势的微观环境。,2.微观环境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