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教学设计与实施.ppt
第八章 教学设计与实施,学习目标,1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特点与基本要求。2明确教学过程设计的多样性,把握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3理解教学方法的含义和类型。4学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掌握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5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6掌握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学会分析其优点与局限。,目录,第一节 教学设计 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第一节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概述(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 ID),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第一节 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的特点 结构性 时代性 导向性 多样性,第一节 教学设计,(三)教学设计的依据 1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1)一般系统理论(2)传播理论(3)学习理论(4)现代教学理论,第一节 教学设计,2教学设计的实践依据(1)有利于教学工作科学化。(2)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养成。(4)有利于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5)有利于对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第一节 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5)阶段性原则,第一节 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总体来看,教学目标设计包括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目标表述四个环节。从实践的的角度来看,教学目标设计包括学习者学习需要和兴趣分析、进行学习任务选择、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单元教学目标的表述和归类几个环节。,第一节 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的陈述第一,教学目标必须是分层次陈述的。第二,目标的陈述应该多样化。第三,把握行为目标陈述的几个基本要素。马杰(Mager,R.F.)提出的ABCD法 第四,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第五,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第一节 教学设计,第六,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这些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第七,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第八,表现性目标的叙写只是指出学生学习的项目或问题,不指定学生的学习结果。第九,教学目标应以教案的形式呈现。,第一节 教学设计,(二)教学内容设计1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 一般来说,教学内容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同时,教学内容设计要从我国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学生的年龄、基础与精神状态、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来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也要根据教学知识的类型进行,对每一种不同的知识类型应有不同的关注点。知识的类型不同教学设计也不同。,第一节 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 从教学内容设计的角度看,要达到“懂”、“透”、“化”的程度。教学内容设计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还要考虑到课的类型和结构。,第一节 教学设计,3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内容设计的特点(1)教学设计的“实质”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2)教学设计的“内容”是知情合一的统一体(3)教学设计的“成果”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三)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过程设计的主要方法传统教学理论提出的教学过程设计,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五段教学法”,七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组织练习、布置作业,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讲授新课组织练习检查总结布置作业,第一节 教学设计,第一节 教学设计,现代教学理论提出的教学过程设计 1.“五步教学法”杜威2.程序教学模式 斯金纳3.掌握教学模式 布鲁姆 4.发现教学模式 布鲁纳 5.“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第一节 教学设计,2课时设计的程序 教学过程设计实际上是对教学时间的设计。教学时间设计应该注意: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科学规划单元课时,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防止教学时间遗失。课时设计中还要了解教学目的和目标、了解学习者、了解学科内容、了解教学策略、能从日常经验和课堂反馈中获得隐含的知识。,第一节 教学设计,三、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美国学者马杰指出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三环节六要素的有机整体。美国学者迪克卡里提出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确定起点状态;制定行为目标;编制参照标准测验;选择教学策略;设计和选择教学材料;设计和进行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设计和进行总结性评价。我国有学者则把教学设计分为陈述目标、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定等几个步骤。,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一、教学方法概述(一)教学方法的含义 概括地讲,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二)教学方法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概念: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进行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四层内涵: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和教学方法的执行;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考虑到教学要素的所有方面;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关系:策略概括一些,是对教学的整体把握,而方法则具体一些,是教与学的活动方式。,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2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教学行为:概念:是教师在充分考虑教学系统中各种条件的基础上有意识选择的社会行为。关系:方法是行为规则体系,因而教学方法就是教学行为的规则体系。行为是具体而且细微的,方法则是行为的框架。行为的存在依托于具体的人,而方法则相反。教学方法只有在实践中以行为的方式展现出来才具有真正的实践意义,离开了有效的行为付出,作为静态存在物的方法知识,是无法转化为教学实践效果的。,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3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主要是教师在课堂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艺术和方法艺术,是一般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的升华。,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三)教学方法的特点第一,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第二,教学方法受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第三,教学方法受教学组织的影响。,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二、教学方法的主要类型1根据外部形态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欣赏为主的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2.根据目标指向 3.根据功能“主教”方法、“助教”方法4.根据教学活动以哪个主体的活动为主而进行 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方法,教学方法,与有意识地使学生获得一些学习结果的活动有关,与调节、控制学生的情意活动有关,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5根据教学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启发式、问题探究式、自学程序式、活动经验式、情境陶冶式(暗示强化式)等多种。6根据不同的视角,教学方法可以从多个不同的维度进行划分。7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活动过程的理论的角度,教学方法可分为三类:教学认识活动的组织和进行的方法、教学认识活动的刺激和动机形成的方法、教学认识活动效率的检查和自我检查方法。8根据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教学方法可分为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与自主型教学方法。,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三、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一)提示型教学方法1含义 提示型(呈示型)教学方法,又称直接教学,是教师将教学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的教学方法,也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具体形式:语言呈示、文字呈示、声像展示、动作示范,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2实施 语言呈示:教师通过讲述、讲解、讲演等讲授方法叙述或说明事物或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分析和论证概念及其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抒发思想情感的教学行为。文字呈示: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黑板、投影、教科书等手段把文字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掌握文字信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态度等的教学方法。,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声像展示(呈示):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电影、电视、动画、多媒体等手段,应用视听技术,通过声音和图象展示教学内容,展示事物发生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事物发生的场景和过程的教学方法。动作示范(呈示):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动作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3特点优点:第一,有利于学习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第二,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第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理智与情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足:不利于人的操作能力、发现能力的发展,易于导致注入主义、机械被动学习。,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二)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1含义 共同解决教学问题型教学方法是借助师生对话,共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对话、课堂讨论。,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2实施 教学对话:以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为特征的教学方法,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对话一般包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学生提问教师回答两种方式。课堂讨论:是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围绕某一个问题自由发表意见,彼此分享见解的一种特殊的交流形式。合作学习是课堂讨论的一种新形式。,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3特点第一,能够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第二,对话和讨论是高强度的智力活动。第三,对话和讨论的方式可灵活安排。,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三)自主型教学方法1含义 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能动的自发的学习活动,学习任务由学生完成,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自主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探究与发现。,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2实施首先,确定适合自主性学习的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其次,准备有助于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手段,探求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策略或方法;第三,分配适合自主性学习的课题;第四,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第五,总结学习成果,并开展实际应用的练习。第六,正确评价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其运用,3特点一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二是强调探究性,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强调价值性,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一)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制度和程序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二)变化与发展 1古代学校以个别施教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system)概念:个别教学制是指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传授与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教学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状况。局限: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影响更多的学生,使得个别教学只能处于低效率、小规模、慢速度的状态,并且学生之间难以相互观摩、共同成长。,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2近代以集体学习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1)班级教学制(class-based teaching system)班级教学制,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将学生分配到固定的班级,教师在规定课时内进行分科教学,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确定。(2)贝尔兰卡斯特制(Bell-Lancaster system)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基础,但教师不直接面对全体学生,而是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moniter),教师首先对这些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3向个别教学回归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 20世纪以来,在教学组织的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文纳特卡制(Winnetka plan)(1919年)、设计教学法(project method)和道尔顿制(Dalton plan)(1920年)等。目前,教学组织形式开始进入后个别化时代,产生了如小组教学、合作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社会交往技能教学、非指导性教学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一)含义与特点含义: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授课制度或班级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特点:第一,在教学人员的安排上,以“班”为基本单位,学生被分配在各个固定的班级。第二,在教学活动程序的安排上,以“课”为组织单位,教学一般分学科进行。第三,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以“课时”为基本单位,每一节“课”都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第四,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确定,班级授课制要求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应该达到基本的要求。,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二)优势与不足优势:第一,把相同或相近年龄和水平的学生组织在一起,教师可以同时教授许多学生,全体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前进,具有高效、经济、规范等优点,也有利于学生在集体中的相互切磋与启发,有助于学生社会性的健全发展。第二,教学按规定的课时来安排,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第三,分科教学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以系统地讲授规定的学科内容,学生也可藉此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第四,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可以保证所有公民基础学力的发展。,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不足:首先,班级授课组织在某种意义上是应现代工业之科技文明提高效率的需求而在实践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所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容易走向“效率驱动,控制本位”的极端。其次,班级授课组织坚持统一的教学进度,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容易走向“一刀切”、“划一主义”。再次,班级授课组织尽管便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不易充分发挥。而且,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容易导致书本为中心,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趋势(一)改革1“走班制”一种情况是,在差异较大的学科实行“走班制”,学校根据学生学习需求的不同,按层次授课,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自主选择某一层次班学习。另一种情况是,开设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和模块,学生可以跨班级,甚至跨年级选修同一模块的课程,教室也不固定,学生到教学班“走班”上选修课,其余时间在行政班学习。,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2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含义:合作学习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通常将全班学生按照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种族等方面的差异划分成由46名学生组成的异质性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而班内各合作小组之间又具有同质性,为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优势 组织,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3分层递进教学 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在我国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要目的是想探索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面对学生之间的显著差异,如何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措施,促使全体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书上的案例,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二)教学空间组织改革的探索 教学的空间组织主要是指在以个人学习为主的情况下,借助物理环境的设计(如综合考虑座位排列、走道、工作区域、设备、学具、教学材料等方面的安排),把教育意图渗透在安排好的环境中,间接地对学生的学习发生影响。教学空间组织主要是对学生座位的安排。,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秧田形的座位排列,圆形的座位排列,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同心圆形的座位排列,马蹄形的座位排列,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双马蹄形的座位排列,模块形的座位排列,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三)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1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2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3教学组织形式的个别化,【思考与练习】1、如何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与特点?2、教学的目标设计、内容设计、过程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3、如何理解教学方法的含义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基本要求?4、学会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5、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具有什么发展趋势?6、班级授课制具有哪些优点与局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