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八周而不比 (I).ppt
周而不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注释(1)周:以义合。(2)比:勾结,以利合。(3)矜:庄重自持。(4)党:这里指结党营私,搞宗派。,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君子出于公心,小人囿于私利。出于公心所以能胸怀宽广,纳百川而归于海,搞五湖四海而 不搞拉帮结派。出于私利所以就心胸狭窄,结党营私而排除异己,搞宗派主义而不讲道义原则。,探究思考一:君子交友的准则是什么?,【读解】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仁德基础上的真诚团结,而非以私利为基础的勾结,不搞宗派,不拉小团体,反对结党营私。,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注释(1)好:音,喜爱的意思。作动词。(2)恶:音,憎恶、讨厌。作动词。,【读解】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 子贡曾经向孔子请教说:“一乡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样?”孔子回答说:“难说。”子贡又问:“一乡的人都厌恶他,这个人又 怎么样呢?”孔子还是回答说:“也难说。只有当乡人中的好人喜欢他,乡人中的坏人厌恶他时,我才能肯定他是好人。”(子 路)又有一次,孔子说:“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对他加以考察;众人都喜欢他,也一定要对他加以考察。”(卫灵公)可见,对一个人的好恶一定要有是非标准,既不能只凭个人 的私心得失之见,也不能被舆论所左右,人云亦云。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孔子提出了“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 确地去喜爱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厌恶人”的看法。实际上是要求 我们修养以“仁”为核心的内在品格,克服偏私之见,正确对待 他人。,探究思考二:为什么只有“仁者”才能“正确地喜爱人,憎恨人”?,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注释】(1)以:为。(2)由:经由,经历。(3)安:习惯兴趣。(4)廋:音,隐藏、隐瞒。(5)党:类。,【读解一】观其言,听其行。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不患人 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所以,圣人有一套了解别人的方法,这 就是他观察人的三个要点:既要看现实表现,也要查一查履历档案,即便不用查三代,那起码也要看一看他本人是否有“前科”啊!同 时,还要观察他的兴趣爱好所在,是安于平淡还是热中于追名逐利呢?”如此等等。有了这三个方面的考查,谁还能隐瞒什么 呢?,探究思考三:如何观察一个人是否可交?,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刘义庆世说新语,评:这是管宁察看华歆的行为,考察他的兴趣爱好,因华歆太看重名利而不愿意与他交朋友。,【读解二】从人的过错中反省自己 孔子说人的毛病,各于其党。这个“党”不要以现代的观念来解释为政党的“党”。古人所讲的党是乡党,包括了朋友在内。儒家思想,时常用到这个乡党的观念。古代宗法社会的乡党,就是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交朋友等社会人际的关系对一个人影响很大。孔子说一个人会有过错,往往都是社会关系的因果。我们在社会关系中看到一个人的过错,譬如某人做人的态度非常坏,而我们看得清楚,那么自己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同样的错误,假如有,就改过来,假如没有,就更加勉励。所以看看人家的过错,可以引发仁的修养。南怀瑾论语别裁,【读解三】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 观过知仁,实际上也就是从一个人所犯的过错中识别人。这种方法蕴含着从反 面看问题的辩证思想,说它有“一分为二”的观点也无不可。因为,每个人都难免会有过错,但过错的性质有所不同。有的过错 是“十恶不赦”的,有的过错却有种种复杂的原因,比如说动机没错,但结果造成错误。如此等等,都需要我们作细致的观察、分 析,找出他之所以犯错误的原因,从他的过错中进一步认识他的 品质,发现他的优点和长处。,后汉书吴祐传记载,有一个叫孙性的人私自搜刮老百姓的钱买来衣服孝敬父亲,父亲知道后大怒,孙性也知道自己 做错了,便拿着衣服去向吴拓自首。吴拓问明缘由后,不仅没有处罚孙性,反而将衣服送给了他,让他去孝敬父亲。这就是“观过,斯知仁矣!”,探究思考四:孔子察人的原则对我们交朋友有什么启发?,1.不看行为,不观经历,不察习惯兴趣,无从知道是直、谅、多闻之人,还是便辟、善柔、便佞之人。2.选择朋友要有锐利的眼光,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3.胡乱交往或毫无主见地被动选择,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读解】大家在一起,只是谈闲话,讲些不相干的话,没有真正的人生观,大家如此,社会精神就趋向萎靡了,文化精神就慢慢消亡了。更严重的是“好行小慧”,喜欢卖弄小聪明,争权夺利,媚上欺下,钩心斗角,邪气横行,没有从大学问、大聪明上着眼。这是时代的悲哀,社会的病态。,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 矣;友便辟,友善柔(3),友便佞(4),损矣。”,【注释】损 友 益 友便辟(谄媚逢迎)直(正直),善柔(假装和善)谅(信,诚信),便佞(巧言善辨)多闻(博学多闻),友直: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有一种朗朗人格,没有一丝谄媚之色。他的人格影响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时给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前时给你果决。所以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内心妥帖,安稳,我们的精神可以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友多闻:在孔子生活的先秦时代,不像我们今天有电脑,有网络,有这么发达的资讯,有各种形式的媒体。那个时候的人要想广视听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结交一个广见博闻的好朋友,让他所读的书,让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的直接经验。当你在一些问题上感到犹豫彷徨,难以决断时,不妨到朋友那里,也许他广博的见闻可以帮助你作出选择。,【读解】,【读解】第一种友便辟是专门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和“友直”正好相反,毫无正直诚实之心,没有是非原则。他们的原则就是让你高兴,以便从中得利。第二种友善柔是典型的“两面派”。当着你的面,永远是和颜悦色,满面春风,恭维你,奉承你,但在背后呢,传播谣言,恶意诽谤。虚假伪善,与“谅”所指的诚信坦荡相反。他们是真正的小人。第三种友便佞就是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老百姓说“光会耍嘴皮子”。这种人和上面“多闻”有鲜明区别,没有真才实学,巧舌如簧却腹内空空的人。,探究思考五:谈一谈你对“择友”的看法?,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巧言令色,鲜矣仁,故友必择而后交,不可胡乱选择。,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读解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于丹心语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探究思考六:孔子提倡仁爱,为什么又说“以直报怨”?,孔夫子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他当然不赞成以怨报怨。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无止无休。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幸福,还有子孙的幸福。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孔夫子的这种态度,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于丹论语心得,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读解】因为“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话说得好的人不一定品德高尚,所以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不能够只听他说得好便以为一 切都好,轻易地去推举他。另一方面,一个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但只要他说的话有道理就应当采纳接受,而不应该以“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断然否定。,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读解孔子在这里称赞齐国大夫晏婴,认为他与人为善,能够获得别人对他的尊敬,这是很不容易的。孔子这里一方面是对晏婴的称赞,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他的学生,向晏婴学习,做到“善与人交”,互敬互爱,成为有道德的人。,子游曰:“事君数(1),斯(2)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注释(1)数:音,屡次、多次,引申为频繁的意思。(2)斯:就。,豪猪的哲学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它们老是不知道大家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最好,离得稍微远些,互相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了,就又开始疏离;离得远了,大家又觉得寒冷经过很多次磨合以后,豪猪们才终于找到了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读解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人向孔子问做大臣的事,孔子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先进)于贡向孔子问交朋友的事,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 止,毋自辱焉。”(颜渊)两方面合在一起,正是子游在这里所说的:“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李泽厚论语今读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南怀瑾论语别裁,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醴”就是酒,而“文”自然是如水一样清淡的了。“文”虽然是如水一样清淡,但以文章学问相会,以志同道合相连,“淡中知其味、常里识英奇”,反而能够“淡以亲”。所谓“人亲喝口水也甜”,友情春常在。“醴”虽然醇浓香美,但以酒肉相聚,以利相交。以利为条件,不过是酒肉朋友而已。“浓肥辛甘非真味”,结果是“金满箱,银 满箱,转眼饰以乞丐皆谤”,不仅“甘以绝”,而且反目成仇人,无友谊可言。所以,正人君子交朋友要以志同道合为基础,而不要维系 酒肉关系之上。这就是“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意思,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的原因所在。,你 我 共 勉,1.朋友就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2.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是无法选择 的。但朋友是可以选择的。3.好的朋友会提升人生的境界。4.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围绕“交友”这一话题,每人写几条思想火花。,板 书 交友准则 察 友 择 友 处 友 交友作用,周 而 不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