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观察与分析.ppt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季云飞,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帮助学习者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从而了解儿童主要介绍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在老师介绍的带领下,以实际训练和体验为主的课程需要不断反思的课程以3人合作的形式,第一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概述,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行为观察什么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何以可能为什么要进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什么是观察?,人类认识世界最基本的方法“观”加“察”观察不仅仅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的过程,而且是人的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观察如何发生?注意 对象与背景 主观介入 判断和结论,观察可以分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日常观察)和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观察(专业观察)思考:两者有何异同?,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观察:“观察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活动。观察者运用感觉器官能动的对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感知和描述,从而获得有关的事实资料。”(陈向明)“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王坚红),专业的观察以正确的了解为目的,需要收集多方面的客观资料,并针对目的来追求正确的判断 专业的方法,以保证事实的接收更具有客观性针对客观的资料进行缜密地分析、归纳、推理、假设等思考过程,思考:如何理解“客观性”的问题?如何理解观察中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指对所观察的现象或行为不加以人为的控制,使他们以本来面目客观的呈现出来。但是,为尽量减少误差,增强结论的可靠性,观察者应当将观察步骤、途径、方式等在一定程度内纳入控制(尤其在比较正式的观察方法中),专业观察的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辨识观察动机的能力;追求可靠资料的态度;观察工具的选择或制作的能力;反省主观情绪或成见的能力;区分客观与主观的能力;分析行为意义的能力;用语词下操作性定义的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什么是行为观察?,行为:个体表现在外而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狭义)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被观察者接受外界刺激后,可能产生外在行为的反应,也就是外显的行为,也可能没有明显的外在行为反应,而是产生了内隐的行为。观察目的往往并不仅仅是要了解外在行为,而是要了解被观察者隐藏在内心的动机、想法、甚至于潜意识。从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来探讨被观察者行为的产生,显得十分的有必要。,由于外在行为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才使得我们推测一个人内心的想法或行为原因成为可能连续性整体性程序性,什么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指通过感官或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学前儿童的行为及现象进行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资料的方法。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观察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行为学前儿童使用工具(材料)的行为学前儿童与同伴的互动行为、与成人的互动行为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学前儿童的语言和阅读发展的情况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需要特殊照顾的儿童的行为,在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研究中,行为观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用行为观察,可以弥补学前儿童理解能力和反应方式等的局限,能观测到许多用其他方法无法测量的行为。行为观察还不受儿童合作态度的影响。不需要儿童有意识地、认真地做出反应,只是记录学前儿童行为的真实、自然的表现。与成人和较大年龄的儿童比较,学前儿童比较自然、天真、更少受到观察过程的影响。,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行为观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第三部分第十条:(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然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学前儿童的经验获得水平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心理需要 学前儿童个体的学习方式 从而发展和计划自己的课程,更有效的支持、促进儿童的发展,观察的类型,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观察者依靠自身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在现场获得研究对象的资料。比较简便,但难以精确全面。间接观察:借助某一中介进行的观察。(仪器、腐蚀测量、积累测量),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按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参与观察。参与观察要求观察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加入到被观察者的群体或组织中,进行隐蔽性的观察。在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观察中,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和学前儿童一起生活、游戏、学习,在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看学前儿童的言行。,非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指观察者不介入学前儿童的活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的观察。思考:各有什么优缺点?,参与性观察的情景比较自然参与性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活动有比较深入的体验和理解,有助于理解观察对象背后的心理活动和动机。参与性观察者的双重身份使得必须保持研究所必须的心理和空间距离。有时会失去客观性。非参与性观察者操作起来较为容易,比较“冷静客观”。但容易产生“观察者效应”。很难深入探究。,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结构型观察与无结构型观察),正式观察。正式观察也称作结构型观察,是一种有控制、系统的观察。观察者事先设计了统一的观察对象和观察标准,对所有的观察对象都使用同样的观察方式和记录规格。在记录表上,观察主题、观察情景、观察事件的项目、观察时间间隔、观察者的角色等都界定得十分清楚,观察必需按照这紧密的设计来进行。这种观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可以量化的观察数据,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正式观察包括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等级评定法、行为核对法等具体方法。,非正式观察也称无结构型观察,是一种更具弹性、开放式观察,整个计划是在观察中逐步展开的,在实施过程中,逐渐修改而明朗,逐渐具体和实际化。非正式观察事先要设计一个观察提纲,只是这个提纲的形式比较开放,内容也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进行修改。,非正式观察包括实况详录法、日记式记录法、轶事记录法等。,进行非结构性观察,弹性,无既定不变的观察提纲,只有一个粗略的观察思路比较灵活、机动,能够抓住观察过程中的现象而不必受设计的框框的限制。不必设计?,非结构性观察的设计,第一步:制定观察计划(陈向明)观察的内容、对象和范围地点观察的时间、时间长度和次数方式、手段效度道德伦理,二、设计观察提纲:谁?什么?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观察的实施,一、位置的选择二、观察的记录原则:清楚、有条理、尽可能详尽观察伊始,画一张地图实地记录纸张的页面至少应该分成三步分:时间,研究者观察到的事件,观察者个人的感受、解释或疑问,四部分(舒兹曼和斯特劳斯):实地笔记(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性内容)个人笔记(观察者个人在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方法笔记(观察者所使用的方法及其作用)理论笔记(对观察资料进行的初步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