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ppt
第五章 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五章 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背景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三节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背景,一、社会背景二、哲学背景三、自然科学背景主要是生理学 四、心理学背景,二、哲学背景,(一)机械唯物主义(二)实证主义孔德主张的实证主义原则是: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三)新实在论(四)实用主义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取行为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四、心理学背景,首先,以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难以适应当时美国社会对心理学的需要 其次,20世纪前10年动物心理学的研究也直接影响着行为主义的产生 最后,行为主义心理学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一、华生简介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三、评价,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以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能和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甚至于乞丐、小偷。,一、华生简介(Waston,18781958),1903年以动物的教育:白鼠的心理发展获得博士学位1909年任心理学评论的主编 1908年在耶鲁大学发表的演讲中华生第一次提出了行为主义观点 1913年,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1919年,行为主义者立场上的心理学,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一)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二)心理学的对象 人和动物的行为 按照反应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是习惯的还是遗传的 把行为分为(1)内隐的习惯反应(2)外显的习惯反应(3)内隐的遗传反应(4)外显的遗传反应(三)研究方法(四)在其它心理学问题上的主张,(三)研究方法,1、观察法 2、条件反射法条件反射分为两种:(1)用以获得条件分泌反射的方法(2)用以获得运动反射的方法 3、言语报告法 4、测验法,(四)在其它心理学问题上的主张,1、本能和动作流学说2、情绪理论 三种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恐惧、愤怒和爱 3、思维理论4、人格理论,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以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能和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甚至于乞丐、小偷。,三、评价,(一)积极意义1、从研究对象和方法上使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2、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3、进一步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二)消极方面1、把动物实验中发现的活动规律扩大到人身上,没有考虑人类的特殊性,犯了拟人论错误2、否认意识和内省,竭力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其极端发展犯客观主义错误,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3、对人行为的解释犯了机械的环境决定论错误,第三节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一、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历史背景二、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三、赫尔的假设演绎行为主义心理学四、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心理学,一、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历史背景,(一)哲学背景1、逻辑实证主义2、操作主义 布里奇曼(Bridgman)(二)心理学背景1、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危机2、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1、逻辑实证主义,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小组”含义:一切科学命题皆源于经验,一个命题是否科学、有意义,取决于它是否为经验所证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命题直接与经验相印证,如果二者相符则命题为真,是有意义的,反之则命题为伪,是无意义的。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直接证实收到许多局限,因而也可采取间接证实的办法,如将该命题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演绎为另一能直接证实的问题,通过对后一命题的证实或证伪来间接证实前一命题的真与伪。,1、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危机,(1)全盘否认意识(2)忽视有机体内部条件的研究(3)过于强调外在刺激对行为的意义,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一)简介(二)理论体系,(一)简介(Tolman,18861959),1922年行为主义的新准则,首次提出了他的心理学观点1932年动物和人类的目的性行为,正式提出了其目的性行为主义理论体系1937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7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卓越科学贡献奖金,(二)理论体系,1、基本立场: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整体行为的特征:(1)它总是指向一定的目的的(2)整体的行为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总是选择一定的方式(3)最小努力原则 2、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中介变量需求变量认知变量 3、托尔曼的学习理论:符号学习论,3、托尔曼的学习理论,主要观点:人类行为是有目的的,学习者在学会完成有目的行为的过程中,必须“认知”所遇到的各种环境条件,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这里的周围环境即符号,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就是认识符号及其意义。(1)期待(2)位置学习(3)潜伏学习,(1)期待,记忆性期待:由于过去对某一特定对象有过经验而产生的期待。感知性期待:由当前目标物的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期待。推理性期待:由以往经验和目标物的当前刺激综合起作用而产生的期待。,(2)位置学习,实验之一:位置学习与反应学习的对比,实验之二:堵塞途径实验,实验之一:位置学习与反应学习的对比,(3)潜伏学习,实验:白鼠分3组,A:有食物奖励组;B:无食物奖励组;C:实验组前10天不给食物奖励,从第11天给食物奖励,三、赫尔的假设演绎行为主义心理学,(一)简介机械学习的数学演绎论科学方法论研究(1940)行为的原理:行为理论导论(1943)(二)理论体系,(二)理论体系,1、基本立场2、赫尔的学习理论3、反应势能说,1、基本立场,心理学应该研究有机体的适应性行为刺激痕迹(s):作用于有机体的外在刺激消失后,其作用不会马上停止,而是持续一段时间。这时这种持续的作用导致了运动神经冲动(r),而后又最终导致了外在行为反应。赫尔的公式SsrR,2、赫尔的学习理论,两种不同的行为适应手段(1)用神经组织固定下来的感受器效应器联结(2)有机体去自动获得有适应作用的感受器效应器联结学习或行为建立的基本条件接近强化 初级强化次级强化,3、反应势能说,反应势能构成的两因素:内驱力:引起有机体组织状态的刺激,是有机体一切行为与反应的动力习惯强度:感受器冲动与反应发生间的力量反应势能是内驱力与习惯强度的递增函数,以公式表示:sERDsHR,四、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心理学,(一)简介(二)理论体系,(一)简介(Skinner,19041990),1938年有机体的行为 1953年出版科学与人类行为 1954年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1958年教学机1963年五十年的行为主义,(二)理论体系,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观察到的外部行为 心理学的任务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情境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其公式为:R(反应)f(SA)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3、操作强化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1)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两个因素操作及强化(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