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女性生殖系统.ppt
组织学与胚胎学Histology and Embryology,湖北中医药大学韩永明All Rights Reserved,组织学histology,女性生殖系统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概述,本章叙述的是青春期和生育期女性生殖系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一、卵巢(ovary),卵巢的一般结构,卵泡的发育和成熟,卵泡:由一个卵母细胞与其周围许多卵泡细胞所构成。,卵泡发育阶段:分为原始卵泡、生长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3个阶段,卵泡发育从胚胎时期开始,胚胎第5个月时有原始卵泡近700万个;以后逐渐减少,新生女婴有70200万个,青春期仅存约4万个,4050岁时仅剩几百个。青春期后,在FSH、LH的作用下,每个月经周期约有1520个卵泡生长发育,但通常只有1个发育成熟并排卵;一般左右卵巢交替排卵。女性一生约排卵400500个。,卵泡发育模式图,1.原始卵泡(primordial follicle),A.分布:位于卵巢皮质浅层。B.特点:a.数量最多。b.体积最小。c.结构简单:中央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周围一层扁平卵泡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primary oocyte)胚胎时期由卵原细胞分裂分化而成,停滞于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LM:圆形、体大;核大、圆、空泡状,染色质稀疏,核仁明显;胞质嗜酸性。EM:线粒体丰富,核周有丰富的板层排列的SER(又称环层板),Gol发达。,D.卵泡细胞(follicular cell)单层,扁平,体小;染色深;与周围CT间有基膜。支持、营养卵母细胞。,卵泡膜:卵泡周围CT增生形成,包绕卵泡。,2.初级卵泡(primary follicle)卵泡:体积增大。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核增大,呈泡状,核仁明显。EM下核糖体、RER、Gol增多;胞膜下胞质中出现皮质颗粒(电子致密的溶酶体)。卵泡细胞:增生,由单扁单立单柱复层(56层)。透明带(zona pellucida):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间出现的一层均质状、折光性强、富含糖蛋白的嗜酸性膜;由初级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分泌物构成。EM下卵泡细胞的突起和初级卵母细胞的微绒毛伸入其间、并形成缝隙连接。放射冠(corona radiata):最内层卵泡细胞,柱状,放射状排列。,TEM:皮质颗粒,自青春期开始,原始卵泡发育为生长卵泡,并逐步移向深部,主要变化是卵母细胞长大、卵泡细胞和卵泡周围CT增生。生长卵泡分为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2个阶段。,TEM,卵泡:进一步增大。初级卵母细胞:进一步增大。卵泡细胞:增至612层,其间的小腔隙卵泡腔。腔内充满卵泡液(含营养成分、雌激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与卵泡的发育有关)。卵泡壁:颗粒层卵泡膜。a.卵泡细胞颗粒状密集排列构成卵泡壁的颗粒层。卵泡细胞改称颗粒细胞。b.卵泡膜:分化为两层:内层有较多的多边形的膜细胞(典型类固醇分泌细胞的结构特征)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外层细胞、血管少,胶原纤维(丰富)、平滑肌(少量)环行排列。卵丘:随着卵泡液、卵泡腔,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及周围的部分卵泡细胞被挤到卵泡腔的一侧,并形成突入卵泡腔的圆形隆起。,膜细胞合成雄激素,透过基膜传递给颗粒细胞、转化为雌激素,3.次级卵泡(secondary follicle),4.成熟卵泡(mature follicle),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a.卵泡体积达最大(直径可达2cm以上),突向卵巢表面。b.卵泡腔很大。c.卵泡壁变薄,仅2、3层颗粒细胞。d.初级卵母细胞增大至125150m,染色质浓缩为染色体;排卵前3648h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1个次级卵母细胞(secondary ooc-yte)1个第一极体。e.次级卵母细胞核型22+X迅速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停滞在分裂中期。,排卵(ovulation),1.定义: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透明带和放射冠,从卵巢表面排出的过程。2.时间:一般28天左右排卵一次,约在月经出现前第14天。3.方式:两侧卵巢交替排卵。4.数量:多数人每次排一个卵,偶尔可排两个卵,如使用药物进行促排卵可以排出更多的卵子。5.过程:a.卵泡液,卵泡壁、白膜和表面上皮变薄,局部缺血,形成半透明的卵泡斑(licular stigma);卵丘与卵泡壁分离,漂浮在卵泡液中。b.蛋白水解酶和胶原酶降解、消化卵泡斑处结缔组织,卵泡斑破裂;卵泡膜外层平滑肌收缩。c.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随卵泡液排出。d.进入输卵管。,卵泡斑,6.结果:a.排出的卵受精,次级卵母细胞则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一个大的成熟卵细胞(22+X)和一个小的第二极体。b.如果卵在24小时内未受精,即退化消失。,黄体(corpus luteum),1.黄体形成:排卵后,残留卵泡壁塌陷,毛细血管伸入,在LH作用下颗粒细胞和膜细胞演化为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标本呈黄色,称黄体。,2.黄体结构和功能:颗粒黄体细胞:由颗粒细胞分化而来,数量多,分布于黄体中央。细胞体积大,染色浅。分泌孕激素和松弛素(妊娠黄体)。膜黄体细胞:由膜细胞发育而成,量少,位于黄体周边。体积小,染色深。与颗粒黄体细胞协同分泌雌激素。二者都有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TEM,3.黄体的转归:取决于排出的卵是否受精。卵未受精月经黄体存在2周退化为白体(CT构成)。卵受精妊娠黄体(45cm)维持46月退化为白体。,闭锁卵泡(atretic follicle),正常女性一生中约排400500个卵细胞,其余的卵泡则停止生长并退化,退化的卵泡称为闭锁卵泡。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形成的闭锁卵泡形态结构不一致。a.原始卵泡及初级卵泡:卵母细胞核固缩,形态不规则;卵泡细胞变小且分散;最后均变性消失。b.次级卵泡及成熟卵泡:卵母细胞凋亡,透明带皱缩,卵泡壁塌陷,卵泡膜内CT和血管伸入;膜细胞增大成多边形上皮样细胞,胞质内充满脂滴,并被CT和血管分割成分散的细胞团索-间质腺,分泌雌激素。,二、输卵管,自学,三、子宫(uterus),子宫壁由外向内分为外膜、肌层和内膜三层。,1.外膜(perimetrium)浆膜(即脏腹膜)。,子宫底、体的组织结构,2.肌层(myometrium)很厚,平滑肌,大致分为黏膜下层、血管肌层和浆膜下层三层。其间有CT分隔,有丰富的血管。黏膜下层和浆膜下层为纵行肌。血管肌层为内环行、外斜行。妊娠期,在雌激素、孕激素的作用下,肌纤维增大、增殖。,3.内膜(endometrium),结构:上皮和固有层上皮:单层柱状;分泌细胞多,纤毛细胞少。固有层:CT构成,厚,网状纤维、血管、基质细胞丰富;有子宫腺。a.基质细胞:低分化,呈梭形/星形。b.子宫腺(uterine gland):内膜上皮向固有层深陷形成的管状腺。c.血管:弯曲成螺旋状,称为螺旋动脉(spiral artery)。内膜的分层:功能层:浅层,厚,周期性剥脱出血;胚泡植入孕育胎儿的部位。基底层:深层,薄,无周期性脱落变化,有修复内膜的功能。,4.子宫壁的血管,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自青春期到绝经期,子宫底和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出现周期性变化,即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称为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三期。,1.月经期(menstrual phase)时间:第14天;原因:黄体退化,雌激素+孕激素;内膜结构变化:螺旋A收缩功能层缺血坏死;随后,螺旋A短暂扩张小血管破裂内膜出血、剥脱。,2.增生期(proliferative phase)时间:第514天。原因:卵泡发育,雌激素。内膜结构变化:内膜:逐渐增厚(24mm),上皮和基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子宫腺:逐渐增多,增长且弯曲,腺腔扩大;腺细胞分化成熟成柱状,胞质中糖原聚集。螺旋动脉:增长、弯曲。,3.分泌期(secretory phase)时间:第1528天 原因:黄体形成,雌激素+孕激素。内膜结构变化:内膜继续增厚至57mm;固有层中组织液增多,内膜水肿。子宫腺:极度弯曲,上皮出现核下或核上空泡,腺腔膨胀,充满糖原等分泌物。基质细胞:继续分裂增殖,体积大,胞质内充满糖原、脂滴,称前蜕膜细胞。螺旋动脉:增长、更加弯曲,伸至内膜浅层。,子宫腺上皮的核下空泡(箭头)螺旋动脉(三角形),子宫颈卵巢及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神经内分泌调节,自学,五、阴道六、乳腺,自学,本单元学习要求,1.掌握卵泡生长发育和功能和排卵,黄体的形成、结构和功能、转归。掌握子宫的结构、子宫内膜月经周期变化。2.熟悉卵巢的一般结构,闭锁卵泡和间质腺。,复习思考题,1.比较初级卵泡与次级卵泡的结构。2.叙述排卵的过程。3.叙述黄体的形成、结构及转归。4.叙述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