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总供给理论ppt课件.ppt
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第九章 总供给理论,第一节 总供给模型第二节 总产量的波动与调整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在本篇前面的两章中,已经讨论了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AD,说明了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以及什么因素导致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由于均衡产量水平和均衡价格水平由总需求曲线AD和总供给曲线AS共同决定,其中任何一条曲线的移动都将导致价格和产量水平发生变化,因此要对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进行研究,离不开总供给曲线,这一章重点讨论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理论。,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总供给曲线描述了在每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愿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第七章已经对总供给曲线作过简单的介绍,并且指出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存在着区别。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产量总保持在与劳动力充分就业相对应的潜在水平上;而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企业愿意提供的产品总量随之增加,因此总产量会偏离充分就业的潜在水平。长期总供给曲线基于如下假定:劳动力市场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因此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价格上升而不会令产量提高;而短期总供给曲线暗含的前提是:劳动力市场存在失业,企业可以在名义货币工资不变的情况下获得他们需要的劳动力,因此总需求的增加会使产量提高。,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4,在这一章里,将对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为了说明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将介绍四个主要的总供给模型。尽管这些模型推理的出发点不同,它们得到的总供给曲线的基本表达式是一致的。同时,还将看到,短期总供给曲线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描述。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在短期内,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会使失业率上升,而旨在降低失业率的宏观政策则会使通货膨胀率有所提高。本章第一节介绍解释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四个模型。第二节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宏观经济的波动和长期调整。第三节考察菲利普斯曲线。,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5,第一节 总供给模型总供给理论是宏观经济学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各个学派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在这一节里,将介绍四种主要的总供给模型,即工资粘性模型、价格粘性模型、工人错觉模型和不完全信息模型。将要介绍的各种总供给模型尽管出发点各不相同,但都能得到一个类似的结果,那就是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而是向上倾斜的一条直线。,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6,一、工资粘性模型(名义)在一个理想化的古典经济里,价格、工资完全能自由调整,因此产量能够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但是,实际上市场机制的调节会存在某种障碍,例如短期内工资、价格的变动是缓慢的。我们把工资、价格在短期内变动的缓慢性称为工资、价格粘性。由于工资、价格粘性的存在,短期总供给曲线会向上倾斜,这样当总需求变动时总产量会发生变动,使得失业率并不能始终保持在自然率的水平上。很多经济学家利用名义工资粘性解释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名义货币工资粘性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长期劳动合同的存在,关于这点,在第七章已经提到。在很多部门,尤其是工会力量比较强的部门,工资不是当期决定的,而倾向于预先就某一时期以明确(或隐含)的合同确定。劳动合同有多种形式。在美国,劳动合同的期限一般为23年,除规定基本工资外,合同往往还带有某些附加条件,如工资的增长幅度、可调整的范围等。,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7,实际上,建立长期劳动合同对企业和工人双方都会带来好处。不管对企业还是对工人来说,工资谈判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获得所需的信息也需要花费一定成本,双方如果签订长期合同,谈判的时间和成本就可以减少。此外,在劳资谈判中,谈判破裂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一旦发生罢工,企业和工人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为了减少工资谈判的交易成本和避免谈判破裂的风险,劳资双方都倾向于签订较长时期的工资合同。而工资合同一旦签订,货币工资就会在合同所规定的期限内保持相对稳定,也就产生了名义工资粘性。,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下面就来考虑在名义工资粘性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对总供给的作用机制。我们假定:(1)名义工资保持不变,价格水平的上升降低了实际工资,使劳动成本降低。(2)实际工资下降促使企业雇用更多工人。(3)劳动力投入的增加提高了产出水平。因此就可以推导出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产量的提高,即在名义工资无法调整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9,假定企业和工人通过预先谈判签订了未来的工资合同以规定名义工资。这时双方都不知道合同生效时的价格水平(P),只是对未来价格有一个预期值(Pe)。谈判双方确定的名义工资W 取决于他们的目标实际工资w和预期价格Pe:W w Pe(9.1)即:名义工资目标实际工资预期价格水平其中目标实际工资可能是使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的实际工资水平,也可能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在第四章中分析的工会力量、效率工资,内部人控制等等,使得实际工资高于劳动力市场均衡水平。名义工资确定后,企业真正雇佣工人时的价格水平为P,因此实际工资W/P就等于:W/P=w(Pe/P)(9.2)实际工资=目标实际工资(预期价格水平实际价格水平)这一等式表明当实际价格水平与预期价格水平不一致时,实际工资就偏离企业和工人签订合同时的目标工资。当实际价格水平高于预期价格时,实际工资低于其目标工资;当实际价格水平低于预期价格时,实际工资就高于其目标工资。,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0,我们还假定就业量由劳动力的需求决定,也就是说,企业和工人之间的谈判决定了工资水平,在当前工资水平上,工人愿意提供任意有需求的劳动力数量。因此企业的劳动投入量就由劳动的需求函数决定:L=Ld(W/P)(9.3)实际工资与劳动投入量呈反比关系:实际工资越高,劳动成本越高,企业对劳动的需求量和使用量越低,而实际工资越低,劳动成本越低,企业对劳动的需求量和使用量则越高。另外企业的生产函数为短期生产函数。短期内,不考虑企业的资本存量变化,企业的产量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增加。我们可以通过图9.1,用工资粘性模型推导总供给曲线。,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1,(1)假定价格水平上升,(2)实际工资下降,(3)劳动需求量增加,(4)产出增加。(5)将得到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两个组合表示在图(c)中,形成总供给曲线。,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2,因此,短期产量偏离充分就业的产量,关键在于预期价格偏离实际价格水平,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价格的变动都会影响产量的变动,而只有未预期到的价格变动才会带来产出的变动,而预期到的价格变动并不会带来产出的变化。回忆在第五章所讲的内容,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带来财富再分配效应。我们知道,当通货膨涨率超过人们的预期水平时,工人的实际工资会降低,企业的利润会提高,而当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时,工人的实际工资会提高,企业的利润会减少。而财富再分配效应在这里表现为企业短期总产量的波动,因为企业是按利润的多少进行生产的,当利润发生变动时,产量也会发生变动。,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3,二、价格粘性模型根据名义工资粘性模型,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的上升会降低实际工资,从而增加劳动力投入量并提高产量。因此实际工资应该是逆周期变化的:它的变动方向与就业量和产量波动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当实际工资下降时,产出增加。然而,经济周期的事实未能为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际工资变动与产出变动相关性极弱,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实际工资似乎表现出温和的顺周期性,当产出增加时,实际工资上升。,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4,为了解释上述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将其注意力转向商品市场的名义价格粘性,因为仅仅依赖工资粘性模型,无法很好地解释总供给波动与工资波动的同步现象。他们提出了新的总供给模型。这个模型认为,由于产品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在这个价格水平上企业可能无法销售出所有的产品,这时劳动力需求曲线将随着经济周期而移动,从而使实际工资变动能表现出某种顺周期性,这也就是价格粘性模型。,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5,对名义价格粘性产生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比如说菜单成本会造成名义价格刚性,在第十一章介绍新凯恩斯理论时将有详细的分析。如前所述,长期工资合同对企业和工人双方都有好处,这些好处同样适用于企业间就产品价格所达成的长期协议。预先制定的价格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使得稀缺资源被更为经济地使用。一般而言,如果价格是预先制定的,那么企业以成本为基础定价。,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6,为了分析价格粘性对总供给的影响,首先必须考虑单个企业的定价决策过程,然后通过对所有企业加总,得到总供给曲线。我们考察的产品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是价格制定者,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决定了市场价格水平。假定一个垄断企业依据产品的成本来制定价格,产品成本主要取决于两个宏观经济变量,一是一般物价水平P,二是收入水平Y。物价水平越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就越大,因此企业产品的价格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收入水平的提高会扩大对产品的需求,由于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对产品的需求增加使利润最大化的价格提高。,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7,图9.2 企业最优价格的决定因素,p2,(a)物价上升,(b)收入上升,图9.2 分别描述了物价水平提高和收入水平提高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影响。(a)中价格提高导致企业成本提高,边际成本提高,结果是:企业产品价格提高,产出量减少。(b)收入水平提高使产品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提高,结果是:企业产品价格提高,产出增加。,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8,由图9.2可以得出企业制定的最优产品价格,企业根据预期成本制定产品价格,这时价格调整是缓慢的。,第一步:,第二步:,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9,把上述两类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加权平均,可以得到总的物价水平,设产品价格粘性的企业占总数的比重为,产品价格灵活变动的企业占总数的比重为(1),则总体物价水平为:,第三步:,对这个式子可以作如下的解释:对于事前确定价格的企业来说,企业预期的物价水平高时,其预期的成本也高,他们确定的价格也就高。这些企业的高价格使灵活调整价格是企业也定高价。因此,预期的物价水平高引起了实际物价水平也高。当产出水平高时,物品的需求也高,灵活定价的企业确定的价格也高,这引起物价水平的提高,产出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这类企业的比例。,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结论:(1)价格水平随着预期价格的提高而提高。(2)价格水平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由此,可以得出与粘性工资模型相同的结论:产出的波动,即产出偏离它的潜在水平与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波动相关。,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1,考虑到价格粘性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能为经济周期中实际工资变动的实证结果找到一些理论依据。根据价格粘性模型,短期内产品价格可以是固定的,如果经济处于衰退期,总需求减少,使产品的销量减少。企业不得不削减产量、劳动需求量和投入量。劳动需求量的降低使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不同于工资粘性模型的是,在这里产出(收入)波动使劳动力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从而使得劳动力需求量、就业量、总产出和实际工资沿着相同的方向变动,因此实际工资就有可能是顺周期的,表现为随着产出的减少,实际工资降低。,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2,三、工人错觉模型(工人信息不完全)在前面介绍的两个总供给模型中,由于工资或价格变动是缓慢的,市场并不总是出清的。下面再介绍另两个总供给模型,从微观基础和市场出清角度出发来解释宏观总供给,它们的出发点都是信息的不完全性首先介绍工人错觉模型,该模型关注劳动力市场的运作,但不同于工资粘性模型,这里工资可自由变动使劳动市场供需平衡。模型的中心假定是:企业和工人并不具有相同的信息,工人有时会混淆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23,(3)如果工人预期价格水平高于实际价格水平,则预期的实际工资低于实际工资,就业量沿需求曲线向上移动,实际就业量小于充分就业数量。,(3)PeP,图9.3 劳动市场的均衡,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4,假定实际价格水平超过了预期价格水平,价格的上涨导致了名义工资的提高,工人会把因价格水平上升而引起的名义工资上涨错误的理解为是实际工资的上升,因此,会导致劳动的供给增加。,图9.4 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上升,由于工人预期错误,使 PeP,工人认为实际工资提高了,所以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数量。但是,这时实际工资其实是下降了,这会导致厂商雇佣劳动量的增加,产出增加。因此,如果PeP,则有:,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5,工人错觉模型的关键假设是企业与工人之间拥有的信息不同。当价格水平突然上升时,工人不能及时预期到这种变化,因此预期的实际工资和真实的实际工资之间发生了误差,而企业看到了这种变化,两者始终保持一致。因此工人在实际工资水平降低的情况下还愿意提供更多劳动,从而导致就业和产量的增加。如果这种变动都能被事先预期到,那么价格的变化只能带来名义货币工资的同比例的变化,实际工资会保持不变,就业和产量也会维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把价格变动与产量变动的关系用数学表达式表达出来,我们再次可以得到同样的总供给曲线:,这样,我们就从工人错觉出发,为没有预料到的价格变动会引起产出波动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找到了另一种微观解释。,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6,四、不完全信息模型关于产量波动的一种重要的现代观点是,波动是由于人们对经济中正在发生的事不具有完全信息所引起的。在这些模型里,假定价格和工资能灵活变动,因此市场是出清的。工人错觉模型认为企业拥有比工人更充分的信息,这里将介绍另一个以信息为基础的模型,这一模型不对企业和工人作明确的区分,而假定经济行为人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这一假定将价格水平的运动和企业供给决策联系起来。,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7,企业对自己产品的价格信息了解得很清楚,但在得到整个经济的价格信息时存在困难。各种暂时的信息障碍,使企业对于除自己所处的市场外其他市场的情况相对了解得较慢。为了说明上述情况,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假说,这个假说借助一个比喻来描述。设想把企业看做是居住在孤岛上的独立签约人,每个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并通过交换消费其他多种产品。他们对自己产品的价格有第一手知识,但不能迅速地了解一般的物价水平。下面就来分析单个企业的供给决策问题。,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8,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企业将进行生产直到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取决于企业生产投入品的价格。如果企业的产品价格相对于经济中的其他产品(包括企业投入品)价格来说上升了,那么企业就会增加产量。但是如果其他产品的价格和企业自己产品的价格上升相同幅度,企业就不会有增加生产的积极性。也就是说,只有当企业的产品价格对其他产品价格的相对价格上升时,企业才会增加生产。我们用i下标表示代表性企业,下式给出了这个企业的供给曲线:该式说明,代表性企业的产量取决于它本身的潜在产量和本企业的产品相对于其他企业产品的价格水平的高低。因为潜在产出是既定量,所以,代表性企业产品价格相对于其他企业的价格越高,其产出水平也越高。,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9,但是当企业作出供给决策时,它不知道别的市场正在发生的情况。关于其他市场的信息可能来得较晚,或者也许企业的经理没有能及时关注全社会的经济状况。当信息不完全时,企业就不知道总价格水平,它只能对此进行猜测。据此我们把上述公式改写为:,这里Pe是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预期。,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0,当经济中所有价格都上升相同幅度时,每个企业都只会观察到它自己的产品价格的上升,而对于由价格指数 P 概括的所有别的价格只能进行估计。如果企业预计到了价格水平的这种变动,那么它知道产品的相对价格未发生变化,因此也不会增加生产。如果企业没有预计到价格水平的提高,根据观察到的自己产品的价格上升,它会认为自己产品的相对价格有了上升,因此会增加劳动力需求,扩大产量。如果别的企业的行为也是如此的话,它们也会由于价格水平的上升错误地认为自己产品的价格上升从而增加生产。当所有企业的生产超过它的潜在水平时,整个经济的产量当然也就高于潜在总产量了。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对所有企业的供给曲线加总而得到的,实际GDP是所有单个企业产量水平之和,总价格水平是单个企业价格之和除以企业个数。如果按代表性企业的总供给曲线(9.18)对所有企业进行加总,就得到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1,可以看到,经济的实际产出只有当预期价格等于实际价格时,才会正好等于潜在产出量。一般情况下,由于信息是不完全的,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总会有一些差距。只要存在这种差距,实际产出就可能大于其潜在生产能力水平,经济就处于过热状态;或者实际产出小于其潜在生产能力水平,经济处于衰退期。建立这种以信息为基础的总供给模型的最初研究,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卢卡斯进行的,所得到的价格和产量之间正相关的关系式(9.19)通常被称为卢卡斯总供给曲线(Lucas aggregate supply equation)。对式(9.19)作一简单的变换,令 n=,我们将再一次得到已经非常熟悉的总供给曲线:,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2,卢卡斯通过分析各国的数据进一步指出,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与总需求的波动有关。一国的总需求如果波动很大的话,价格水平波动也会很大,这个国家价格水平的变动主要就不是由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企业对未预期到的价格变化的反应就比较小(参数 较小),总供给曲线就比较陡;反之在需求和价格比较平稳的国家里,企业有理由相信,价格水平的变化主要来自于相对价格的变动,因此企业对未预期到的价格变动比较敏感(较大),总供给曲线也显得较为平缓。,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3,五、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我们已经运用四种不同的模型分析了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微观基础。由于各种总供给模型出发点不同,对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解释也不尽相同,但最终得到的总供给曲线形式是一样的。现实经济中,上述各种模型讨论的机制会对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成共同发挥作用,这些机制发生作用的程度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但它们作用的方向是一致,都是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比较第七章中的总供给曲线,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增加了预期的因素,因此我们往往把式(9.5)称之为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Expectation augmented aggregate supply,简称EAS)。图9.5描述了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4,B,P2,图中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EAS向上倾斜,表明总产量与实际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化,而与预期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化。假定人们估计未来的价格水平为P1,也就是PePl,相应的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为EAS1,实际价格和预期价格水平在A点相等,此时现实的产出正好等于潜在生产水平。进一步可以看到,在A点的左边,当实际价格低于预期价格时,实际产量就低于潜在产量;在A点的右边,当实际价格高于预期价格时,实际产出就高于潜在水平。因此,实际产量变动的原因是由于现实的价格水平偏离了人们的预期水平。,现在,我们假定人们修改了对未来价格的估计,预期价格水平上升为P2。这时,企业和工人会按照这个预测水平重新确定工资水平和成本,因此,企业的成本会上升,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新的总供给曲线为EAS2。在B点实际价格水平为P2,正好等于人们的预期水平。我们把A、B两点连接起来,就是一条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实际价格水平总是和人们的预期水平一致,因此价格的变动不会对就业和产出造成影响。,结论:宏观经济的波动,关键在于实际价格偏离了人们的预期价格。在短期内,由于工资、价格具有粘性,由于工人错觉、不完全信息等等原因,人们对实际价格的预期会出现偏差,而企业根据预期价格进行决策,因此造成了短期内价格、工资缺乏弹性,导致实际产量偏离充分就业的产量。但是,在长期内,人们会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期(适应性预期),使预期和现实趋于一致,这样工资和价格就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实际产量和潜在产量就会达到一致。,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5,第二节 总产量的波动和调整,(1)经济本来在E0点实现均衡。(2)现在假定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3)总需求增加。(4)由于人们没有与其到价格水平的变化,因此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EAS不会移动。(5)新的均衡点在E1。得到P1。(6)由于预期价格仍然是P0,所以实际价格大于预期价格,产量上升。(7)结论:预料之外的货币扩张会导致产量的增加。,一、总需求冲击,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6,值得注意的是,E1点的短期均衡不能持续很久。由于价格高于预期值,居民和企业都会修正预期。如果居民和企业都把上一期的价格作为这一期价格的预期值(这又被称为适应性预期),那么第二期的预期价格就是P1。按照这个预期价格,总供给曲线向上移至EAS1,EASl在价格Pl处经过充分就业时的产量水平。,有了新的总供给曲线EAS1和在更高价格水平上不变的总需求曲线AD1,新的均衡点E2形成,这时产量已有所下降,而价格则进一步上升。虽然实际价格仍然大于人们的预期值,但差距已经缩小。居民和企业将不断调整对价格的预期,使预期与实际的差距不断缩小,最终将预期价格提高到P*。相应地,EAS曲线向上移动到EAS*。EAS曲线的向上移动在总需求曲线上给出了一系列均衡位置,从E1开始直到E*。在整个调整过程中,总产量一直高于潜在水平,但从E1点开始逐渐回复到潜在水平,价格则持续上升。总供给曲线移到EAS*时与总需求曲线在E*点相交,在这一点,实际价格与人们预期相符,实际产出与潜在水乎一致,经济回到了充分就业状态,只是价格水平提高了。,?,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7,因此,在短期内,扩张性货币政策如果没有被预期到,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能使实际产出增加。但是货币的增加不可能永远不被预期到,当人们完全预期到价格变动后,货币扩张不再有实际影响,只反映为价格的上升。根据上述的总供给动态模型,在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它没有实际效应而只影响价格,尽管它在短期内确实会影响产量。,如果上述货币扩张一开始就被人们预期到了,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的同时,总供给曲线也会直接移动到EAS*。经济的新均衡点在E*,此时价格水平等于人们的预期,对应着一个更高的价格水平和不变的产量。因此,如果政府的货币政策被人们事先预料到了,货币扩张将不存在任何实际效应,货币变动是完全中性的,这也就是长期模型的二分法。,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8,现在,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前一章对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分析。我们指出,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某些宏观经济变量对另一些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如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等。如果宏观经济变量对这些变量的变动产生不同的反应,那么宏观政策的实行就会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不同的影响。产生这种结论的前提条件是我们假定总供给曲线不变,也就是说,我们假定决定社会生产的企业和个人不会对宏观政策本身作出反应,因此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现存经济结构中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实际上这一结论是有局限性,关于这些在第十一章中还要详细讨论。当在总供给曲线中引进预期因素后可以发现,宏观政策的有效性还与人们的预期有关,也就是与人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测以及在这种预测基础上所作出的反应有关。因此,政府的宏观政策在移动总需求曲线的同时也会移动总供给曲线。比方说,当人们预计政府将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能带来价格上涨时,那么,工人和企业会事先在合同中增加工资以保持实际工资不变,企业也会事先提价以保证成本增加后还能产生利润。这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只会提高价格水平,而不会影响实际的国民收入。也就是说,人们对货币政策的预期会改变货币政策产生效果的经济环境,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效果发生变化。因此,预期到的宏现经济政策对实际经济生活没有影响,只有未被预期到的宏观政策才能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由此可见,预期理论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也深化了人们对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理解。,这样,从预期理论出发,我们又可以把古典模型称为完全预期模型,价格的变动之所以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是因为总需求的变动都被人们事先估计到了。而凯恩斯模型则可以认为是不完全预期模型,总需求的变动不能被人们完全预期到,因此价格的变动会带来实际产量的变动。,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9,二、总供给冲击,我们现在考察总供给冲击的影响。供给冲击是移动总供给曲线,我们仍然假定世界石油价格的上涨。假定石油价格上涨前经济处在长期均衡状态,如图9.7所示。短期总供给曲线EAS0与总需求曲线AD0在A点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均衡价格为P0,实际价格等于预期值。石油价格的突然上升使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因为在每个产量水平上生产成本现在都提高了,居民和企业对价格水平的预期也提高了。在图中,EAS曲线上移至EAS2,经济均衡点从A点移到B点。因此,这种供给冲击的直接效应是提高价格水平和降低产量。在这里,假定供给冲击不影响潜在产量水平。我们还可以发现,在B点预期价格水平为P2,实际的价格水平为P1,因此实际价格要低于人们的预期。,LAS,图9.7 总供给冲击的市场调节,A,Y,P,P0,0,P2,AD0,B,P1Pe,Pe=P2,Pe=P0,P1,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40,LAS,图9.7 总供给冲击的市场调节,A,Y,P,P0,0,P2,B,P1Pe,Pe=P2,Pe=P0,调整过程:由于在B点,人们预期的价格水平为P2,实际价格水平为P1,因此,人们预期价格水平将会下降。PeEASW和P产出和就业B点趋于A点,经济实现均衡。,AD0,注意这里的调整机制:经济是通过人们调整预期来达到均衡的。,P1,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41,LAS,图9.8 总供给冲击的政府调节,A,Y,P0,0,P2,B,Pe=P0,AD0,P,Pe=P2,AD1,C,扩张政策的结果:(1)初始点在B点,(2)结果在C点。(3)潜在产出不变,P上升到P2。,注意:如果政府不干预,价格水平在P0点。但是,经济自动恢复机制需要多长时间呢?,当采用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时,失业率降低,但通货膨胀率提高,价格会大幅度上升;反之,通货膨胀率较低而失业比较严重。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来描述。因此,第三节阐述菲利普斯曲线。,P1,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42,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1958年,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家菲利普斯(A.W.Philips)对英国18611957年间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研究。菲利普斯发现,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稳定的联系,呈现出非线性的逆向关系。如图9.9所示,在大约5.5的失业水平上,货币工资的变化率为零,而在大约2.5的失业水平上,货币工资的变化率为2.0。这条曲线就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 曲线)。,一、菲利普斯曲线及其修正,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低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但是正如上一节最后的分析显示,在短期内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这种关系通常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表示。现在来分析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我们将发现,实际上它不过是总供给曲线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工资变化率,失业率,0,2%,2.5%,5.5%,菲利普斯曲线,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43,从菲利普斯的发现,到相应地得出物价水平和失业之间的联系只有一步之遥。由于价格与工资是密切相关的,价格变化是工资变化的函数,可以把上述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工资变化转换成价格变化,这一步是由萨缪尔森和索洛在1960年完成的。采用经过修改的价格变化(即通货膨胀)和失业间的关系式,萨缪尔森和索洛用大萧条之后25年间美国的数据重复了菲利普斯的经验研究工作,他们得到了类似于菲利普斯发现的稳定的负斜率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只是一种经验性发现,但是它提供了把通货膨胀和失业关联起来的宏观政策选择模式,成为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通货膨胀在战时需求压力、石油输出国组织提价风潮等因素作用下失去了控制。滞胀即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出现了,现实状况不再支持菲利普斯的论断,作为经验规律的菲利普斯曲线崩溃了,并几乎摧毁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44,为了解释新的宏观经济现象,现代的菲利普斯曲线对原始的形式作了重要的修正。弗里德曼等人指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忽略了预期通货膨胀对工资率决定的影响。工人感兴趣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名义工资。工资率的决定和实际支付不是同时进行的,这段时间的预期通货膨胀水平会影响预期的实际工资。当预期到价格上升时,工人将要求对预期通货膨胀给予补偿,作为企业来说,如果所有的商品价格都上涨,那么它会预期能将其产品卖到更高的价格,因此也就能支付更高的名义工资。事实上,当工资和价格以相同速率上升时,企业和工人的状况并无任何变化。他们建议用预期的通货膨胀来扩展基本的菲利普斯模型,就得到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Expectation augmented Philips curve)。,菲利普斯曲线修正之一,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45,菲利普斯曲线修正之二,对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另一个重要修正应归功于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于70年代大幅提高油价促使经济学家开始对供给冲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将之加入到现代的菲利普斯曲线中去。,综上所述,修正后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这样一种关系:通货膨胀率(价格变动的百分率)取决于三个因素:即预期通货膨胀率e、周期性失业(实际失业率 u与自然失业率un 的差额)和供给冲击。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关系来表达: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周期性失业)+供给冲击其中是一个大于0的参数。周期性失业前的符号为负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46,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是总供给曲线的另一种表达形式。短期总供给曲线指出产出和价格水平是正向变动的。由于通货膨胀就是价格的变化率,而失业率随着产出的上升而下降,因此总供给曲线隐含着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恰恰就反映了这种关系。我们可以由用式9.5表示的总供给曲线直接导出菲利普斯曲线。,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47,由奥肯定律可知,失业率和总产出率成反比,当产出水平偏离潜在产出水平时,失业率就反向偏离自然失业率。即:当产出高于潜在产出水平时,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则公式的最后一部分可以用(uun)来代替。,这样,我们就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了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一样,菲利浦斯曲线表明了实际经济波动与未预期到的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48,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第五章分折指出,货币供应量增长是产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下面将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进一步讨论决定通货膨胀的其他因素。首先,影响通货膨胀的一个因素是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关于预期通货膨胀的一个假说是假设预期是适应性的。如果预期是基于通货膨胀的过去行为,在适应性预期假设下对下年通货膨胀的预期可能是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在这一最简单的适应性预期假设下,我们有:当然,适应性预期也可以比较复杂,比如说取过去几年通货膨胀的平均数。利用式(9.26),菲利普斯曲线就变成:,现在我们就可以来分析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了。,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49,如果预期是适应性的,式(9.27)隐含着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即使失业率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同时也不存在供给冲击,价格仍会以当前的通货膨胀速率不断上升。这种惯性产生的原因是过去的通货膨胀影响了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又影响了工资和价格的确定。经济学家索洛是这样描述通货膨胀惯性的,他说:“为什么我们的货币不断贬值?也许只是因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产生是因为我们预期会有通货膨胀,而我们预期会有通货膨胀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通货膨胀。”,原因之一: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在上一节分析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通货膨胀惯性表现为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不断向上移动。对总供给曲线而言,如果价格持续上升,预期价格水平不断上升,总供给曲线就会不断向上移动。当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后,如果总需求不变,就会引起经济的衰退和失业率上升,这会促使通货膨胀降低,但是通常政府会采取措施刺激总需求对付经济萧条,总需求曲线不断向上移动,这就造成了通货膨胀的惯性上升。,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50,原因之二:周期性失业影响通货膨胀,影响通货膨胀的第二个因素是周期性失业的大小。周期性失业是用实际失业率偏离自然失业率的程度大小来表示的,它是由社会总需求的不足造成的。当社会总需求膨胀时,周期性失业降低,这时通货膨胀率会上升。这种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反之,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就比较低。参数反映了通货膨胀对总需求(用失业率来衡量)波动的敏感性。,原因之三:总供给冲击影响通货膨胀,供给冲击也会影响通货膨胀。逆向的供给冲击,诸如石油危机引发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以及由于工会力量存在使工人工资上涨过快等都意味着值大于零,促使通货膨胀上升,这种通货膨胀被称为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因为逆向的供给冲击一般都会引起生产成本的提高,图9.8就是典型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如果供给冲击是有利的,如生产资料价格下跌,值就是负值,通货膨胀就会下降。,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51,四、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关心的两个主要变量。由于宏观政策难以对通货膨胀预期和供给冲击作出即时的调控,政策制定者通常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影响总需求,从而改变产量、就业和通货膨胀水平。扩大总需求能够降低失业率并使通货膨胀上升,而抑制总需求能降低通货膨涨,但必须以失业率上升为代价。,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了可供政策制定者选择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不同组合。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改变总需求在这条曲线上移动来选择自己的目标。,当周期性失业率为零时,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通货膨胀率由预期值和供给冲击决定,等于e+,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这表明:失业率每降低1%,通货膨胀率上升%。,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52,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显示,当不存在有利的供给冲击和无法改变人们预期时,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经济必然会经历衰退和失业率的上升。为了决定是否实行降低通货膨胀的政策,政府必须了解这一过程中产出下降的水平以权衡降低通货膨胀的收益和成本。经济学家通常用牺牲率(Sacrifice ratio)来衡量,它是反通货膨胀时期产量的总损失与由于反通货膨胀而赢得的通货膨胀的降低百分数二者的比率,换句话说,就是每降低l的通货膨胀率必须降低的实际GDP的百分数。经验研究表明,降低1的通货膨胀率牺牲的GDP约为5,牺牲率就等于5。利用奥肯定律可以得到牺牲率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上升1对应GDP下降2。因此降低1的通货膨胀率,就必须提高2.5的周期性失业。根据这一关系,我们可以估计反通货膨胀政策对失业的影响。比如说如果使通货膨胀率降低2%,GDP就必须降低10,最终也就要求周期性失业上升5。,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53,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受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曲线向上移动,如图9.11所示。当预期通货膨胀率由 上升到 时,SPC曲线由SPC1平行上移到SPC2,这时,对应每一个失业率水平上,都有一个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54,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预期都属于适应性预期,另一种主导的假说是理性预期,这一方法是和卢卡斯、萨金特(T.Sargent)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理性预期假说认为人们会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来不断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人们总是积极地搜集各种信息,包括关于当前政策的各类信息加以分析并预测未来。人们在对信息的处理反应过程中也会犯错误,但很容易被发现并纠正,因此人们在其预期的形成过程中不会犯系统性错误。卢卡斯的女巫前妻.doc,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55,根据理性预期假说,政府财政、货币政策的变化会改变人们的预期,评价政策效果时必须考虑预期的作用。当政府宣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