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ppt
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侵袭和转移一般是指恶性细胞从原发部位脱离、侵犯到临近正常组织并进而转移到远处部位,在彼处形成继发瘤。第一节 肿瘤细胞侵袭一、肿瘤侵袭模型(一)体外侵袭模型要求:(1)应模拟体内三维立体结构(2)应选择合适的靶组织(3)应根据需要制备不同形式的瘤细胞为攻击细胞(4)应便于实验研究,类型:1.体外静止器官培养半固体单个细胞器官培养液体单个细胞器官培养2.单层细胞器官培养3.瘤细胞球体器官培养,肿瘤细胞,宿主器官,肿瘤细胞,宿主器官,宿主器官球体,肿瘤细胞球体,(二)半体内半体外器官培养模型(三)体内侵袭模型1.皮下移植侵袭模型2.肌肉内移植侵袭模型3.爪垫皮下移植侵袭模型4.小鼠耳廓皮下移植侵袭模型5.睾丸包膜下移植侵袭模型6.小鼠尾部皮下移植侵袭模型7.肾包膜下移植侵袭模型8.腹腔内移植侵袭模型9.视网膜内界膜移植侵袭模型,二、肿瘤侵袭过程(一)侵袭过程的形态学模式1.瘤细胞向器官表面靠拢;2.瘤细胞用丝状伪足紧贴于器官表面;3.瘤细胞伸出伪足沿细胞的天然间隙穿过基底膜;4.瘤细胞进一步侵入器官深部形成癌巢。,(二)侵袭过程的定量分析(三)侵袭能力的比较研究(四)选择性侵袭与宿主器官和部位的关系,第二节肿瘤细胞转移,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扩散到继发部位称为转移一、肿瘤转移的实验研究自发转移模型:移植肿瘤在局部生长,侵入血管或淋巴管并扩散到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灶为自发转移模型。实验性转移模型:将瘤细胞直接注入血管或淋巴管后出现的转移称为实验性转移模型。,二、肿瘤转移模型(一)淋巴道转移1.小鼠淋巴结的分布2.小鼠的淋巴引流3.淋巴道转移模型腋部背侧皮下移植肿瘤细胞肌肉内移植肿瘤细胞爪垫内侧皮下移植肿瘤细胞尾部皮下移植法,(二)血道转移1.肿瘤细胞的可能走向2.血道转移模型腋部背侧皮下移植瘤细胞尾静脉内接种瘤细胞肌肉内移植瘤细胞,三、转移过程(一)淋巴道转移过程1.转移前侵袭2.瘤细胞靠近淋巴管3.瘤细胞穿过内皮基底膜4.瘤细胞在淋巴管内移动5.瘤细胞在淋巴结内停留并增殖6.瘤细胞在淋巴结实质内增殖7.从一个淋巴结转移到另一个淋巴结(二)血道转移过程四、瘤细胞侵袭与转移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瘤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一、瘤细胞从肿瘤母体脱离1.瘤细胞黏附力降低钙离子含量下降肿瘤细胞某些表面成分的变化桥粒、半桥粒和间隙连接的数量减少2.肿瘤细胞表面电荷增多,二、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侵袭1.肿瘤细胞蛋白溶解酶的释放2.肿瘤细胞的运动3.趋化因子的引导4.肿瘤血管的形成5.宿主组织的间质水肿三、肿瘤细胞侵入血管或淋巴管四、肿瘤细胞在循环中运行五、肿瘤细胞在循环中成活六、肿瘤细胞在血管内或淋巴窦内滞留和坐床七、肿瘤细胞穿出血管壁八、转移灶形成的机制,第四节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一、粘附1.粘附的作用2.粘附的分类:细胞与细胞的粘附:同型细胞粘附;异型细胞粘附。细胞与基质的粘附。3.细胞粘附分子:钙依附粘附素家族整联蛋白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蛋白超家族透明质酸受体类等。4.粘附分子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二、降解1.PA;2.u-PA;3.t-PA;4.TAT;5.MMP;6.组织蛋白酶D7.透明质酸酶;8.IV型胶原酶;9.丝氨酸蛋白酶;10.半恍氨酸蛋白酶;11.天门冬氨酸蛋白酶;12.基质溶解素;13肝素酶等三、肿瘤细胞的运动自分泌移动因子:AMF;ATX;ISF;MSF。旁分泌移动因子:VN;FN;LN;I和IV型胶原及血栓反应素生长因子:IGF;EGF;TGF等,第五节 抗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实验研究,一、抗癌基因和癌转移基因与癌细胞转移的关系1.抗转移基因:nm23;2.促进肿瘤转移的基因:mts-1二、侵袭、转移的天然抑制物三、抗侵袭、转移药物1.丙亚胺2.抗蛋白酶肽3.微管抑制物4.其他药物 儿茶素,桔皮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