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教育传播学考点整理.docx

    • 资源ID:5305671       资源大小:295.2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传播学考点整理.docx

    教育传播学考点整理第一章绪论传播:传递信息的行为或过程。传播的类型:(P3)一. 人对人的传播1.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2. 组织传播3. 大众传播4. 教育传播二. 人的内在传播传播学的奠基人:拉斯韦尔、勒温(又译卢因)、拉扎斯费尔德、霍夫兰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教育传播: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 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P6)教育传播的特征:(P7)(1)明确的目的性。(教育传播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一种传播活动。)(2)内容的严格规定性。(教育传播的内容是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选定的。)(3)受者的特定性。(教育传播有特定的对象,大学的教材,不能用作中学的课本。)(4)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在教育传播中,教育者既可以用II语和姿态作媒体,又可以用 板书、模型、幻灯、电视、计算机等作媒体: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传播,又可以是远距离的传 播。)教育传播的发展阶段:(P11)一. 口语传播阶段二. 文字传播阶段三. 电子传播阶段四. 网络传播阶段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不同:(P7)(1)大众传播的目的,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教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 培养合格的公民,造就优秀人才。(2)大众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为主体的一般大众。教育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正在成 长的年轻一代。(3)大众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的编辑、记者和节目的制作者。 教育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4)大众传播主要是一种间接的传播,是传者通过媒体(报刊、图书、电影、电视、广播、 互联网等)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教育传播既可以是通过媒体的间接的传播,又可以是面对 面的直接的传播。(5)大众传播中的反馈过程,一般迂回缓慢,具有更多的单向传播的特点。教育传播能较 快地收到反馈信息,具有更多的双向交流特点。(6)在大众传播中,信息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在教育传播中,信息的选择,有严格 的规定性,要求高度的科学性。教育传播系统是怎样的系统?1. 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系统(开放系统是指系统能够不断地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 信息交换。)2. 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系统3. 是一个可调节的控制系统。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育信息教育媒体(结合各小组的讨论,能自圆其说即可。参考书上P9-11)教育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它是教育学和传播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它是传播学的一 个分支,也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属于社会科学。(P15)教育传播学与教育技术学有何不同? (P17)教育传播学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解释教育传播的规律,探讨教育传播的知识体系,着重回 答教育传播研究中“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教育技术学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探讨把教育传播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着重 回答教育传播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第二章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教育传播过程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 与效果。(P21)教育传播过程的描述:教育者把信息编码,通过某种媒体传播出去;受教育者收到受噪声干 扰的信号,经过译码了解信息的意义,并且产生一定的效果和反馈。(P22)编码: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号编码过程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叫信源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 道编码。译码: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符号叫信道译码,将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叫信宿译码o (P21)教育传播过程的几个阶段:(P22)一. 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阶段二. 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阶段三. 通道传送阶段四. 接收与解释阶段五. 评价与反馈阶段六. 调整再传送阶段模式的定义: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P30)模式的类型:(P31)1. 按模式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种:结构性模式和功能性模式。2. 按模式的表示形式可以分为:语词的形式、图解的形式、数学的形式。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式:(一)亚里士多德模式(P32)拉斯韦尔的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 河。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先,他忽略了 “反馈”的要素。它是一 种单向的传播模式。由于受他的模式的影响,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其次, 这个模式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在动机方面,有两种值得重视的动机:一 是受众为何使用传播媒体,二是传播者和传播组织为了什么去传播。最后,重视传播者的地 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课件:提出传播的五个要素典型的线性传播模式,单向传播,忽略了反馈忽略了社会和环境对传播的影响)香农一韦弗传播模式,虽然是从特殊的电报通信中发展起来的,但它能用来解释人类的一半 传播过程,成为其他许多传播模式的基础。它系统考虑了 “信息”与“信号”之间的转换关 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信号与通道容量。同时还分析了传播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因素 一一噪音的问题。(课件:对传播过程的描述比5W更细致。将信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考虑到传播过程中存在干扰。循环模式首先己与单向传播划清了界限;其次,它强调在信源与信宿(目的地)之间,即传 者与受者之间,只有在共同的经验范围之内才能真正进行传播,因为只有这样信号才能被传 受双方所共享:再次,传受双方在编码、解释、译码和传递、接收讯息时,是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的;最后,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过程是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当然,这种模式较好地反映了人际传播的情况,而不太适合大众传播。模式所暗含的传受两 者的平等、等量的传播观念,在大众传播中是找不到的。(课件:引入传播单位信息经过循环,双方所得信息不断膨胀.在共同的经验范闱内,才能进行真正的传播适用于人际传播)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首先,它克服了单项直线模式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环节和渠道 (大众媒介设施和反馈设施),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其次,这个模式还 拓展了噪音的概念,指出噪音不仅对信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 会发生影响,这一点加深了我们对噪音作用的认识。再次,该模式也显示了传者与受者产生 含义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噪音的干扰。反馈可以增加两者的一致性。不仅如此,这个 模式的适用范围也比较普遍,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类社会传播过程,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式 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课件:克服单向线性传播的缺点注重反馈环节,反馈增加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一致性.考虑噪声的影响)(六)贝罗的S-M-C-R模式信源信息(M) 通道(C) 受传者(R)内容成分处理结构符号传播技能社会背景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引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是一个了不起的贡 献。该模式是单向的和线性的,缺少反馈环节,后来,贝罗的解释者增加了反馈环节。另外, 它对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也未考虑。(课件:把注意力从“物”引向:人二传播要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j教育环I、忽略反馈)特点:书P39:反馈:的基本模4典型 苛传播的基本模式(七)韦斯一特来的传播模式教教品播滋教受教育者教育媒体施拉姆.余也鲁教育传播模式(P40)(蛮打出来好了) 特点:书P40探讨教育传播过程媒介(科技)理论教学辅助者r箱靛t »二牲第三章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信息的产生:(P56)1. 信息是在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2. 相互作用的方式:物质直接作用方式。物质场的作用方式。发射与接收方式。3. 作用的痕迹一一信息教育信息:从狭义的角度考虑,教育信息主要指教学内容,如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 (P63)教育信息的来源:(P64)1. 教师2. 客观事物3. 教学信息体语言符号的局限:1. 语言是静态的,而现实却是动态的。2. 语言是有限的,而现实是无限的。3. 语言是抽象的,而现实是具体、丰富多样的。语言运用的适当现象:僵化抽象、忽视差异、非此及彼、主观倾向语言符号的功能:1. 语言是传播中最通用、最简便的传播媒体2. 语言是思维发展的根本工具,是认知水平发展的催化剂3. 语言能够控制受传者的注意域限,引导他们的思维指向4. 知识体系是以语言符号系统的形式表现的。学习的终点表现就是要掌握以抽象符号表现 的知识体系。非语言符号的功能:1. 传播态度情绪,透视情感真伪2. 补充言语信息,全面展示个性3. 替代言语信息,适应传播环境专业语言符号产生的原因:(P80)自然语言作为一种传播工具有许多优点,但它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使用时,存在着一些不可 克服的局限性:(1)语词的多义性。同一语词有多种不同的含义或相同语音也具有多种不同 的意义。(2)语法不够严格。自然语言的语法结构比较松散,形式复杂多样,逻辑关系不甚 明显,含义理解也较为费劲o (3)缺乏模式化。自然语言难以简明地表达科学中某些精密而 又复杂的内容。为了克服自然语言的这些局限性,人们发展和建立了专业符号语言。专业符号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含义内容之间,只存在唯一的确定关系,不存在语义模糊和多义 性的问题。专业符号语言的运用,可以使科学知识的表达更严谨、更精确、更清晰。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P86)1. 教师的非语言符号(1)象征性非语言符号(2)说明性非语言符号(3)表露性非语言符号(4)体调性非语言符号(5)空间的非语言符号(6)类语言符号(7)副体态语言2. 教材中的非语言符号(1)标本、模型与演示实验(2)插图、挂画与简画(3)电子教材中的非语言符号3. 教育传播环境第四章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教育传播通道:教育传播通道是教育信息传递的途径。(P94)传播通道的要素:编码、译码和信道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P96)一. 来自信源的干扰二. 来自编码的干扰三. 来自信道的干扰四. 来自译码的干扰如何排除这些干扰? 如何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的畅通? (P97)一. 让校园充满信息二. 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三.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育传播媒体:媒体是人类传播活动中运载和传递信息的物体,当媒体是以教育信息的传递 为最终目的时称为教育媒体。(课件)一般的媒体发展成为教育传播媒体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P99)1. 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育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称为教育传播媒体。2. 媒体能用于教育活动过程时,才能发展为教育传播媒体。教育传播媒体的基本功能:(P104)1. 传递信息2. 存储信息3. 控制学习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P102)1.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2. 媒体就是信息3. 媒体有“冷"、“热”之分4. 媒体是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强大动力经验之塔的内容:(P103)/广播、录音1.照片,幻灯 电膀确鲂 参观展览/野外旅行观摩示范参与演戏,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抽象的经验观察的经验 做的经验第五章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把关人: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处理、加工与传递信息,被成为“把关人 (P114)(教师作为交与传播者,是教育信息的主要把关人。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主要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传播行为:(P116)1. 教育信息的收集2. 教育信息的加工3. 教育信息的传递 学生的传播行为:(P122)一. 接收传播信号1. 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2. 认真听取教师的课堂讲授3. 使用多种教育传播媒体4. 视听大众传播媒体5. 亲自参与教学实践和社会活动二. 进行译码1. 将信号转换为符号2. 将符号解释为信息意义三. 输出与反馈信息1. 输出信息的行为表现(1)接收传播信号时的外显行为:注意力喜爱程度(2)在进行译码时的外显行为:沉思、回答问题、点头等(3)是信息译码后的效果行为: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观点、情感的变化2. 教师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方法:(1)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否专心、注意力集中,对传播内容是否感兴趣等。(2)提问问题请学生回答。(3)给学生布置练习与作业。(4)考试。教师的素质要求:(P120)一. 热爱教育传播事业二. 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三. 掌握教育传播技术四.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传播行为的特征:(P125)1. 目标性2. 主动性3. 选择性师生互动机制的类型:(P134)1. 假相倚型2. 非对称性相倚型3. 反应性相倚型4. 彼此相倚型师生互动机制的特点:(P135)1. 依存性2. 差异性3. 互补性受众的心理选择机制:1. 选择性注意2. 选择性理解(1)创造性理解(2)歪曲性理解(3)卷入性理解3. 选择性记忆影响教师传播行为的因素:(PU8)1. 政治法律因素2. 社会文化影响3. 其他因素(1)信息价值(2)组织因素(3)受传者因素(4)技术因素(5)传播者个人因素影响学生传播行为的因素:(P126)1. 社会文化因素2. 知识因素(1)知识基础(2)解码能力3. 心理因素(动机、兴趣)4. 其他因素(如学生的健康状况、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第六章教育传播环境环境:是指主体周闱与主体密切相关的一切要素构成的体系o (P137)教育传播环境:是指闱绕着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 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o (P138)教育传播环境的基本功能:(P146)1. 扩展功能2. 激励功能3. 陶冶功能4. 益智功能5. 增强功能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途径:(P149)一. 精心设计各种教育传播场所和设施(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二)要符合学校卫生学的要求(三)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巳有的优势二. 认真筛选各种社会信息,实现信息优控(一)建立严格的审查和把关制度(-)不断提高教育者的理论修养和识别能力(三)注重对社会信息的及时筛选和处理三. 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校风班风(一)遵循平等原则和相容原则(二)消除自傲、自卑、猜疑、嫉妒等心理障碍(三)加强爱国主义和爱校的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益活动四. 重视培养学生自己控制、管理环境的能力(一)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对自控自理环境的功能和作用,以及自控自理环境重要意义的认 识。(二)让学生组织自己的全部活动。(三)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和指导。影响教育传播环境的因素:(P138)一. 校园环境1. 校园物质环境2. 校园社会心理环境(1)学术风气(2)社会意识(3)集体观念(4)文明礼貌(5)求实精神二. 教室环境三. 社会信息四. 人际关系五. 班风校风六. 电、光、声、色、空气、温度几种环境对教育传播的影响:书P139第七章教育传播效果效果理论经历哪几个阶段? (P155)1. 子弹论(20世纪20-30年代)2. 有限效果论(20世纪40-50年代)3. 适度效果论(20世纪60-70年代)4. 强效果论(20世纪70-80年代)5. 权变效果论(20世纪90年代)二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经过舆论领袖最终达到受教育者的传播流程。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P162)教育传播效果这个概念的含义非常丰富。如可以把它理解为经过一定的传播教育过程之后, 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和行为等方面多发生的变化。但是,这仅仅是教育传播效果的一个方 面。从时间的角度看,完成这个教育传播的过程所用的时间也属于教育传播效果的范畴。这 反映了教育传播效率。完成同样的教育传播任务,所花时间越短,教育传播效率越高。从规 模效益的角度看,一个教育传播的过程使多少人受到教育,多少人获得知识、能力和行为的 改变也属于教育传播效果的范畴。这反映了教育传播规模效益。因此,教育传播效果具有三 个层面的含义。教育传播阶段性效果的表征:(P163)1. 达标程度2. 教学时间3. 教学规模教育传播远期效果的表征:(P163)1. 毕业生的工作性质2. 毕业生的工作能力3. 毕业生的工作成果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互联系:(P166)形成性评价是优化教育传播效果的保障,是取得良好的总结性评价的基础。而总结性评价综 合反映了形成性评价及其应用的效果。没有形成性评价,教育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 反映和解决,到了亡羊补牢的地步,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没有总结性评价,缺乏具有说服 力的证据显示教育传播的效果,也就难以获得社会的承认和支持。而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看教育传播,一个教育传播项目的总结性评价,是今后的教育传播的形成性评价的组成部分, 对于今后的教育传播具有借鉴和指导的意义。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原理:(P168)一. 共同经验原理二. 抽象层次原理三. 重复作用原理四. 信息来源原理五. 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第八章教育传播学研究方法教育传播研究的主要特点:(P172)一. 科学性二. 操作性三. 综合化 哪些研究属于定量的研究?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哪些属于定性研究?观察法、访问法、文献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研究法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课件) 调查研究法主要研究传播的受众内容分析法主要研究传播的信息实验研究法主要研究信息与受众的关系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传播学考点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