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怀人诗鉴赏训练.ppt
思乡怀人诗鉴赏训练,课前热身,请同学们说说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有关思乡诗,是否能背诵几首。让学生背背,课文回顾唐诗宋词选读(背诵):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导入,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鉴赏,高考链接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用得好,好在那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一、思乡怀人诗的特点,内容上:思念亲友 征人思乡 羁旅之苦 闺中之愁,一、思乡怀人诗的特点,写法上:触景伤情 感时生情(中秋、重阳、春秋、日暮)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 妙喻传情,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思乡怀人诗鉴赏方法:,1、抓住意象,构建图景,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思乡怀人之情是一种凄凉柔美之情,因此寄情的物象色调应该偏暗,感觉应该偏冷,形象应该偏柔美。2、了解思乡怀人诗两种不同的抒情角度。从己如笔,抒写切身感受,如李白的静夜思;或者从对方落笔,想象对方情状,表达思念之情。杜甫的月夜从妻子儿女入笔,曲写思情。,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一)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的一种孤寂心情。,2.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二)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1诗中有两个字既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这两个字是、。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湿,寒,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却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凄婉的想象中流出,两地相思,悲苦难言。诗中情景,为月夜独有。,(三)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五)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驿站秋夜难眠图。,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六)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 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作者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归梦”因旅次见闻而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七)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是歌曲折杨柳的代称,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此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九)漫书 司空图 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有人评论道:“却恨莺声似故山”,一个“恨”字,出人意表,“无理之极”。你同意吗?试作简要分析。,看似无理,实在情中。诗人恨鸟不改“乡音”,其实是恨自己有家难归,流露出对故乡的殷切思念。把听不到“乡音”之恨,移到不改“乡音”的鸟的身上,使所抒之情更深更曲,出人意表,读来更觉神奇。,(十)过分水岭 温庭筠 再宿武关 李 涉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拟人。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2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可以有两种答案: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