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社会化与个性化.ppt

    • 资源ID:5294371       资源大小:223.99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化与个性化.ppt

    第一章 社会化与个性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阎 力,幻灯片制作:武琦,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社会化与个性化,第一节 社会化的概念第二节 社会化的内容第三节 个 性 化 思 考 题,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第一节 社会化的概念,一、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二、社会化概念的理解社会化目标、内容与过程的多元化 社会化是一个终生的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社会化受文化的影响社会化状况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志,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社会化(socialization),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通过社会互动,学习和掌握社会生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规范和经验,适应社会生活并为社会所接受,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定义的六个要点:(1)主体个体(2)场所一定的社会背景(3)条件社会互动(4)内容学习、掌握社会生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规范和经验。(5)目标适应社会生活并为社会所接受,成为合格社会成员。(6)性质过程,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早期社会化,人从出生到基本学会和掌握了社会生存所需的知识、技能、规范和经验,初步具备了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心理与行为模式的过程,称之为“早期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是在青少年时期完成的。家庭是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学校是系统社会化的场所社会是终生社会化的场所,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厄盖赖尔(1965)对儿童“自私”行为的研究,研究者让416的儿童分核桃,核桃是单数,如5、9、11、13、15,要求被试和另一位儿童分。研究者发现他们有三种分法:丢掉一个成偶数后两人平分;给自己多分一个;给对方多分一个。研究结果表明,自私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46岁儿童中有67%给自己多一个,9岁左右有23%的儿童给自己多一个,12岁以后没有一个儿童表现出自私行为。儿童在成长中学会了与他人和谐相处。思考题:中国的儿童情形会如何呢?横断/纵向研究?,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家庭是社会化的最初场所,人成年之前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这为人的早期社会化提供了条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各种社会关系都可以通过家庭这个中介影响到儿童。父母对儿童的权威性和支配作用非常大。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也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行为、成就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谐、民主的家庭容易培养孩子自尊、友善、健康的心理与行为模式。自私、偏狭、暴力倾向的父母往往容易使孩子产生敌视、冷漠乃至反社会的人格特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要克服的不良心理和行为阻碍通常要比一般人大且多。故事讨论,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故事讨论,在一次儿童活动中,粗心的工作人员把一个4岁的孩子丢在了偏远的活动场所,等年轻的工作人员发现人数不对赶回去找到孩子时,孩子已哭得声嘶力竭。孩子的妈妈闻讯赶来,看见自己的孩子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你认为这个妈妈可能会怎么做?A.斥责那个工作人员一顿B.直接向她的主管投诉C.很生气地将小孩带走,再也不参加这里的活动了D.?,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故事答案D,这位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孩子,并且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安慰她一下。”于是,那个脸上还带着泪珠的孩子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这个妈妈教会孩子的是什么?,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学校是系统社会化的场所,人进入学校后,开始系统地接受社会文明和文化教育,系统地学习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观念、规范、思想和文化等等,学会和形成社会认可的心理与行为模式。,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社会是终生社会化的场所,除了家庭和学校之外,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也是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各种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社会现象对人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雷锋战友乔安山及类似事件引发的思考问题: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它对人的社会化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评估?,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继续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早期社会化完成之后,在未脱离原社会背景的情形下继续进行的社会化过程。所谓“未脱离原社会背景”,是指人在早期社会化完成之后,未因个人或社会的原因脱离原来的社会环境。是否脱离原社会背景,是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区别所在。继续社会化是从青少年时期早期社会化完成之后到人的生命终结之日前的一个漫长的时期。,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再社会化,由于生活环境发生突然改变,个体必须在新环境中重新学习新的社会知识、技能、经验和规范,重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并被重新接受为社会成员的过程,称为“再社会化”。社会环境的突然改变,是再社会化的前提。这里所说的社会环境,是指包含个体大量外部社会关系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亲人的突然离去或亡故虽然会导致个人生活环境的重大变化,但个体的其他社会关系并未发生大的改变,此时人所面临的是继续社会化而非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情形的讨论,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再社会化情形讨论,被拐卖的儿童,在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重新适应的过程。因触犯刑律被关进监狱的人。刑期较长,社会环境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后刑满释放的人。长期服役后转业的军人。因工作或生活需要,突然置身于一种异文化环境中的人,如出国工作的人,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人,或是由少数民族地区进入汉族地区工作、学习的人。生活环境发生突然改变的人,如进城的农民工或家政服务人员(保姆)。因职业或工作职务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身份、职务要求、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人。如原来当教师的人弃学经商,一个在普通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了多年的人突然考上了国家公务员。其他情形,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1.社会化目标、内容与过程的多元化,社会化包括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过程。个体社会化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在这个总目标之下,包含着众多的子目标:凡是与成为一个合格社会成员有关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情感、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等等,都属于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道理伦理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是社会化的重点。,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2.社会化是一个终生的过程,过去有人把社会化理解为是青少年阶段的任务,认为青少年时期的结束也就是社会化过程的完成。这是对社会化过程的狭隘理解。今天,学者们普遍接受了“社会化是一个终生过程”的观点。人的社会化是从出生的时刻开始,到生命的终结之日结束。青少年阶段是社会化的重要阶段。社会的发展变化始终在进行着。因而人终生都需要、并也在一直进行着社会化的过程。,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3.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社会化过程可以从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来看。从社会的视角来看,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的视角来看,社会化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最终融入社会的过程。社会化是在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4.社会化受文化的影响,社会化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体接受一种文化的过程。1986年,心理学家富拉埃对美国儿童和印度儿童的行为差异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他选择了美国儿童和在印度新德里上小学的印度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印度的儿童易于接受顺从行为,他们认为听话是好孩子的标准;美国儿童则对顺从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反感,在他们看来,没有独立性的顺从行为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5.社会化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志,人值不值得尊重,不在于他的职业、年龄、身份和地位,而在于他的行为一个人有着怎样的社会行为。换言之,人之是否应该受到尊重,与他的社会化程度或曰水平有关。人之所以应该受到尊重,就因为他是一个人一个有着社会化内涵的人。由此可见,社会化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志。社会化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通过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适应过程,最终可能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人,只有不断地提高社会化的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所接受,也才能够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第二节 社会化的内容,一、政治社会化 二、道德伦理的社会化 三、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四、语言的社会化,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一、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人接受现时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社会认可的政治态度与行为模式、成为遵纪守法公民的社会化过程。在上述定义中,包含了政治社会化的三大任务:接受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首要任务形成社会认可的政治态度与行为模式态度的内化与行为的稳定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最终的目标和结果政治社会化是一切社会化的核心。发展爱国意识又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爱国意识的发展,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发展爱国意识既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也是政治社会化完成与否的量标。爱国意识的发展通常经历三个阶段:国家形象阶段:通过国家的形象标识(如国歌、国旗、国徽)形成关于国家的概念。抽象国家观念阶段:通过对国家职能的认识,达到对国家观念的抽象理解。国家组织系统阶段:把国家作为一个组织系统的整体来对待,从国家形象、国际地位与作用等整体功能来认识和理解国家。,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二、道德伦理的社会化,道德伦理社会化是人接受社会通行的道德伦理规范,并内化为个人价值评判准则和行为准则的过程。道德伦理社会化包含三个方面的目标和任务:道德认知(cognition):接受社会通行的道德观念,并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观念、形成个体的判断标准。道德情感(affection):在道德认知基础上产生与道德评判相一致的内心体验。道德行为(behavior):在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支配下产生的有道德意义的行动。道德伦理社会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区别与联系,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道德伦理社会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区别与联系,二者的影响范围不同政治社会化影响个体与国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道德伦理社会化影响范围更广,还包括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关系。二者的作用方式不同如果说政治社会化多少还有国家强制力的因素在起作用,那么道德伦理的社会化则更多地是在舆论和社会规范的影响下进行的。但道德伦理的社会化又并不完全是由个体自主自发进行的过程,社会管理体制和控制水平都会对道德伦理社会化过程产生影响。二者不应截断割裂,而应相互支持相互强化道德与法治的割裂是许多道德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治的重要管理原因。道德是可以通过法治来管理的,也是应该通过法治来管理的!例1:98抗洪、“512”大地震救灾过程中的企业捐助承诺的管理问题例2:中美对违法停车的不同治理体制,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三、性别角色的社会化,1.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概念 2.性别角色的差异 3.家庭在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4.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1.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概念,性别角色社会化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行事,形成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心理与行为模式,并被社会所认可的过程。,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2.性别角色的差异,男女的性别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生理:表现在第一性征上,由遗传决定的身体结构上的差异;心理:表现在人格特征上。例如一般的社会文化都认为男性应该表现出阳刚之气,坚强、心胸宽阔;女性应该有阴柔之美,细腻、富于情感。社会行为:表现在性别角色及其行为方式的采择上。人们把心理和社会行为方面的差异又称作是人的“第三性征”。值得注意的是,人的第三性征与人的生理特征并无必然联系。与男性的境遇相比,在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方面,社会对女性似乎表现出了更大的宽容度。,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3.家庭在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性别角色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庭对人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有着重要的导向和影响。家庭(父母)的性别期待会影响儿童的性别认同,进而引发其对不同性别行为的模仿,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性别角色。这种性别期待的影响既可能是有意进行的,也可能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然表现出来的。儿童家长性别期待的实验研究家长给予男女婴儿不同爬行自由的实验研究,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性别期待的实验研究,美国的心理学研究者给幼儿园的孩子发了一件没有性别差异的白色套衫,并告诉家长说下周幼儿园的一项活动要求孩子们统一穿着这件套衫。结果那天到来的时候,研究者们发现许多女孩子的白色套衫上多了诸如小花之类的装饰,这些饰物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儿童的性别,父母对儿童的性别期待亦通过这些装饰物明白无误地表现了出来。,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家长给予不同性别婴儿独立性程度的实验研究,1978年,国外有人做了这样一项实验研究:让婴儿在地板上爬行,看婴儿爬行多远才会被母亲叫回来。结果发现,男孩的母亲允许他爬得更远,而女孩的母亲则当她爬出一小段距离就将她叫了回来。观察还发现,在婴儿爬行的时候,母亲一般不会给男孩子指令,让其自由行动,而对女孩则不断发出指令。这些情形与父母头脑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有关。,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4.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的三个阶段,(1)性别角色的萌芽和基本形成阶段。约从23岁开始逐渐发展,34岁能进行性别角色的选择,理解符合自己性别的行为特征,约6岁基本形成性别角色的概念,能选择符合自己性别的玩具、衣服、游戏和其他物品。(2)性别角色的扩大和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儿童期,儿童在行为、性格特征方面向两性不同方向分化和发展,儿童的行为更加符合社会规定的性别行为标准,逐渐与成年人的行为接近。(3)性别角色的重新形成阶段。主要表现在青春期。这时人能正确掌握社会期待的性别角色的内容。,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四、语言的社会化,这里所说的语言,主要是指狭义的语言,即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沟通的言语、文字、手势、表情和身体姿式(又被称作身体语言,或简称体语)。广义的语言则包括人们用来沟通的一切形式化的符号表达系统。语言的社会化是一切社会化的前提和基础。语言是思维的符号,是人们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工具和手段。语言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和集中反映,本身就包含着各种社会规范。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一种文化的过程,而掌握语言的情况也是一个社会化程度的量标之一。,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第三节 个性化,一、个性化的概念 二、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关系1.社会化与个性化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2.个性化是一个能动的过程3.个性化与社会化是一个互动的过程4.个性化与社会化同样重要,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一、个性化的概念,个性化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同时形成独特的个人心理与行为模式的过程。社会化与个性化的视角不同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个体学习和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个性化是个体对社会规范和社会影响的选择、加工和内化的过程。,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1.社会化与个性化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化保证了社会成员心理与行为模式的规范性和一致性,保证了社会文化的传承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秩序性、规范性与延续性。个性化则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多样性、创新性和动力性的保证。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决定的,但人(包括群体与个体)的活动,是这种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离开了人的活动,社会的发展是无法解释和想象的。,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2.个性化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在同样的社会条件、同样的社会化要求下,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会表现出个体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个体对社会规范的理解、选择、接受程度以及接受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社会化不是人对社会刺激做出消极被动反应的过程,社会化的要求是通过个体的主观选择过程实现的。人如何理解和选择社会规范,对社会规范如何接受、接受到什么程度都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3.个性化与社会化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社会化与个性化在概念上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在实践上却不是两个相互独立或分离的过程。社会化与个性化的过程是两者相互交融的过程,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个性化,个性化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完成的。温特伯托儿童独立个性培养与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温特柏格的现场实验研究,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温特伯托:儿童独立个性培养与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在最初的研究中,他把29名811岁的男孩按成就动机分成几个等级,用问卷法调查其父母对儿童独立性的培养情形,然后分析两者的相关。在研究中,他着重调查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母亲认为自己的孩子从几岁开始应该能作以下的事情:不会迷路,开始探索,在竞争中得到好成绩,自己结交朋友。结果发现:那些认为孩子很早就应该开始独立解决问题的母亲,其孩子的成就动机高;而成就动机低地的孩子母亲则认为儿童不应太早独立活动。另一个问题是母亲如何奖励那些达到期望要求的孩子?结果发现,成就动机高的孩子的母亲较多地使用身体接触的方式,如拥抱或亲吻。温特柏格在前述研究中感到有些母亲的回答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他后来又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温特柏格的现场实验研究,研究者访问了40个家庭,其中成就动机高低的儿童各占一半,儿童均为男孩,年龄在911岁之间,智商、种族相仿。实验者要求儿童在客厅里做五件事,父母在场,并允许父母予以口头指导,但不能动手帮助。结果发现,那些对儿童给以很高期待和压力的父母,其儿童的成就动机较高;而成就动机低的儿童,其父母通常会对其给以明确的指示,代替他们作决定,当儿童表现不好时则表示愤怒。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独立性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独立性高的儿童其成就动机也高。儿童在社会化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个性化。,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4.个性化与社会化同样重要,脱离了社会化的个性化是一种无序的个性化,会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混乱状态;同样,否定和压抑了个性化的社会化会导致社会发展丧失活力。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强调个性化与社会化同样重要,具有积极的意义。,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强调“个性化与社会化同样重要”的积极意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都表明,东方文化是一种集体价值取向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重群体轻个人、重大同轻差异、重社会化轻个性化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长期的农业文明有关。在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之下,个人在土地耕作和抵御自然灾害方面的力量和作用都过于渺小,农业耕作更多地是一种集体劳作的结果,其中很难精确地分辨和度量个人的贡献,不象游牧、狩猎和航海那样个人的职责和贡献可以精确地分辨出来。今天,社会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人成为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人的创造力成为社会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力。创造首先是一种个性和习惯,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只会唯唯诺诺、习惯于循规蹈矩的人能够做出打破常规的创新来。,当代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与个性化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阎力,思 考 题,人的社会化程度(或水平)能否进行测量评估?社会心理学是否应该研究人的个性?这种研究与其他心理学科的研究有什么区别?如何有效地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道德伦理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请从社会现象中举例分析:当今社会中人的社会化方面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好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社会化与个性化的概念与理论有什么现实的应用意义?,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化与个性化.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