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知识.ppt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 基本知识,本章内容,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功能第二节 社会保障基金第三节 社会保障管理第四节 社会保障水平,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功能,一、社会保险二、社会救济三、社会福利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五、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1、定义: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达到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2、特点:强制性、互济性、储备性、补偿性,一、社会保险,老年社会保险,疾病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残障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3、项目,二、社会救济,1、定义:也称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经济原因、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2、对象(见下图),按经济状况分,无依无靠,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由劳动能力和收入,但由于意外灾害而遭受沉重财产和人身损失,一时生活困难的人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或仅相当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国民和家庭,按具体人口群体分,儿童救济、老人救济、残疾人救济、失业者救济、病人救济、患难者救济、不幸者救济等,按照地区划分,贫困地区,即人口平均的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水平的地区,贫困救济(对象:生活困难户;目的:解救贫困,保障最低生活需要)灾害救济(对象:自然灾害和战争中的难民;方式:紧急救济、灾害预防和灾害预警服务),3、内容,三、社会福利,1、含义,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给人以实惠和方便,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三、社会福利,公共福利事业国家和社会团体兴办的以全体人民为对象的公益性事业特别的、专门性的福利事业民政部门为残疾者、孤儿、生活无着落的老人等具有特殊需要而又无力自理的人举办的疗养院、教养院等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国家为了照顾一定地区或一定范围的居民对部分必要生活资料的需要而采取的优惠措施三种内容的综合,2、种类,2、内容,未成年人福利,老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劳动者福利,女职工福利,3、形式,货币形式,实物形式,服务形式,社会优抚,1、对象现役军人、为国为公牺牲的烈士和他们的亲属2、内容:保障伤残军人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积累等在内的多层次的综合体系。,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1、保障基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3、维护社会稳定 4、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民生为先,五、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1、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现收现付基金当期筹集,当期使用,导致消费基金上升,储蓄总量下降 预提积累制不当期使用,个人和企业储蓄转化为公共部门储蓄,影响储蓄构成,2、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劳动力供给方面积极影响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消极影响现收现付导致提前退休,保障水平过高容易“养懒汉”劳动力需求方面缴费过高,成本增加,劳动力需求下降,甚至出现机器代替劳动的现象劳动力流动方面水平差异导致也阻碍自由流动,3、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对劳动者个人不同时期的收入再分配现收现付制以代际转移的方式实现收入再分配,对社会公平影响力度大基金积累制式个人生命周期内收入的分配,对社会公平影响小对同代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收入再分配方法,4、社会保障制度对积累与消费的影响:经济不景气社保支大于收,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经济过热社保收大于支,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抑制过旺消费需求,抑制经济过热,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三、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和使用四、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第二节 社会保障基金,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概念 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基金。分类按基金来源分: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集资型社会保障基金、混合型社会保障基金按用途分(见下图),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养老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特点:强制性储备性互济性,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作用: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保证社会安定发挥社会保障互济作用,增强社会凝聚力发挥社会保障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发展,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1财政拨款直接拨款承担制度的运行费用实行税收优惠2社会保险费(税)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税)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税)3其他资金来源福利彩票、慈善募捐、服务收费、基金运营收益,社会保险费(税)标准,综合保险费率制多种保险项目规定一个保险费率综合分类保险费率制多种保险项目规定一个综合保险费率,个别保险费率单独计算分类保险费率制各项保险费率单独计算,社会保险费(税)的计算方式,薪资比例制按照被保险人薪资的一定比例征收保险费(同额比例费率制、差别比例费率制、累进费率制)均一制对被保险人征收同样的保险费,和薪资多少、职位高低无关,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从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角度分为:企业全部缴纳;政府全部出资;个人全部缴纳;企业与个人共同缴纳;企业缴纳与国家资助;个人缴纳与国家资助;个人、企业、政府三方共同负担。从基金收支平衡的方法不同分为:统筹分摊方式(也称现收现付制)预提分摊方式(也称基金积累制或全基金方式),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三、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和使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安全性原则长期收益原则可流动性原则多元化原则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方式:集中垄断式运营模式分散竞争式运营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和使用,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方向:购买政府债券存入银行投资于符合政策导向的项目进入资本市场购买股票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监管:制定完善的基金运营规则行使监督权力,通过审查来纠察运营中的失范行为,四、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目标:确保基金的完整与安全实现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原则:依法管理专款专用收支分离预算管理禁止挪用、杜绝浪费、防止冒领,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体制:政府直接管理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财务监督、投资管制社会保障基金自治管理和私有化管理社会团体或私营机构管理基金政府部门监督,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国家财政总监督下按照分类负责原则确立的部门分管体制,民政部,多项财政型社会保障基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财政部、教育部、卫生部、工会、残疾人基金会、慈善机构和其他民间组织,第3节 社会保障管理,一、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三、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一、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内容: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管理政府制定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和运用政策法规实行管理和监督的过程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社会保障待遇、管理运用社会保障资金社会保障对象管理对社会保障的享受对象进行一系列日常性的服务社会保障机构管理建立、完善和改进社会保障的工作机构,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政府负责制定社会保障政策和法令,承担立法、监督责任,并负责社会保障的业务管理具体形式:集中统一(英)分权管理 纵向:上下分权(美)横向:部门分权(日),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管理的体制(半官方自治)政府负责社会保障立法和监督,社会公共组织负责社会保障具体的业务管理(主要是基金管理)(德、法),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以私营公司为主的管理体制(商业保险管理方式)在国家立法和制定基本政策的前提下,其他所有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具体的业务操作全部由企业化的私营公司来承担(智利),三、我国社保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是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险事务的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社会保险基金法制司 养老保险司失业保险司 医疗保险司工伤保险司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农村社会保险司 直属事业单位(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社会保险研究所等,不在行政序列之中,又直接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我国社保管理体制改革,民政部:负责管理全国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事业等救灾救济司最低生活保障司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司优抚安置局政策研究中心,我国社保管理体制改革,其他部门:承担相应的管理与监督职责卫生部财政部(下设专门的社会保障财务司)审计署(下设专门的社会保障审计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设社会发展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我国社保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社保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有效的法制管理和监督机制资金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资金运作缺乏长期预备机制统筹层次偏低,社会化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社保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和完善社保管理体制基本思路:政策管理与法制管理相结合,以法制管理为主(立法、执法、依法监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预算,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社会化管理与单位管理相结合,以社会化管理为主(组织机构、服务人员、服务对象、资金筹集四个“社会化”),第4节 社会保障水平,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特点二、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三、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特点,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从微观层次上看受益给付与社会工资水平之比从政府角度看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宏观层次上看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主要指标),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特点,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社会保障的供给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用人单位效益社会保障基金增值政治和社会结构因素,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特点,社会保障的需求人口结构社会保障的设置项目社会保障的程度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特点,特点:动态性刚性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不适度的表现:水平过低、水平过高、结构性不合理适度的标准:在保证公民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三、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我国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的统计:按照社会保障各个项目的支出统计按照社会保障支出的承担主体统计,按照社会保障各个项目的支出统计,按照社会保障支出的承担主体统计,国家承担社会救济、国家福利、国家保险、优抚安置、国家补贴等用人单位承担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职工福利、生育保险等个人承担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综合考虑(小口径)国家财政支出部分;城镇在职职工保险福利支出;城镇企业离退休、退职人员保险福利费用;乡镇企业福利费用支出;农村社会保险福利支出;国家对社会福利事业减免税费的一部分;社会捐赠、慈善事业支出等中口径=小口径+城镇职工住房补贴宽泛口径=中口径+财政价格补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小口径),社会保障水平中外比较(中口径),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思考(紧扣结构性问题)从宏观角度看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结构性矛盾导致过高与过低并存财政与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与企业的承受能力,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我国未来社会保障水平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率根据资源供给能力来决定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来提高社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