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ppt

    • 资源ID:5291684       资源大小:2.51MB        全文页数:13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ppt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第一节 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征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第一节 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一、生物圈二、生物多样性,一、生物圈,1、概念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2、范围平流层下层对流层水圈岩石圈上层地面以上最大高度23Km,地面以下最深12Km。,二、生物多样性,概念: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纷繁多样性和 它们的遗传及变异。,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特征,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四、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五、生态系统的类型,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和代谢功能的生态学单位。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环境,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太阳辐射 非生物组分 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生态系统 土壤 生产者(producters)生物组分 消费者(consumers)分解者(reducers),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功能,一、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一、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1、初级生产量 也叫第一性生产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2、总第一性生产量 地表绿色植物在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有机物。,3、净第一性生产量 第一性生产量中除去植物用于呼吸和代谢部分后剩余的有机物质。净第一性生产量=第一性生产量 植物自身消耗的有机物4、生物量 单位面积上的生物现存量。包括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有机物质,即干物质。,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食物链2、营养级3、食物网4、生物学金字塔5、能量流动的特点,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食性关系,相互结成一个整体。,食物链分类:活食性食物链 植物食叶昆虫蜘蛛小鸟鹰 腐食性食物链动植物尸体、排泄物真菌、细菌CO2、水、矿物质、热能,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就是一个营养级。自然界中的每个生物种群都处在一定的营养级上,但也有一些种群可以处于几个营养级。,食物网,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平衡。,生物学金字塔,林德曼效应:也叫十分之一定律,即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大约有1/1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内能量流是单向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腐生生物分解和呼吸,消费者呼吸,生产者呼吸,光和作用,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参与合成生物有机体的各种营养元素在 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的循环过程。1、物质循环的类型2、物质循环的库与流3、生态系统内能流与物流的关系4、物质循环过程,1、物质循环的类型,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地质大循环 生物小循环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气相型循环 沉积型循环,气相型循环(gaseous type cycles),碳、氮、氧等元素:水圈大气圈植物,沉积型循环(sedimentary cycles),矿物元素地壳植物环境沉积岩石,2、物质循环的库与流,库(pool)物质在循环过程中被暂时固定、存储的场所。植物库 动物库 大气库 土壤库 水体库,交换库,储存库,流(flow)物质在库与库之间的准一运动状态。能量流 物质流 信息流,3、生态系统内能流与物流的关系,能量流是物质流的动力物质流是能量流的载体,4、物质循环过程,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硫循环氧循环水循环,碳循环,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广泛地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岩和生物体中。同时碳又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二氧化碳问题 碳的地球化学循环 碳的生物循环,二氧化碳问题,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使地球的环境基本保持不变。然而人类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含碳能源的大量开采利用,致使更多的CO2被排入大气。CO2能吸收地表的红外辐射,是一种典型的温室气体。,18801980温度与大气中CO2浓度的关系,碳的地球化学循环,在风化过程中,沉积物中的碳有两种循环方式:干酪根与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MgCO3、CaCO3受地下水溶解产生Ca2+、Mg2+和HCO3-由地下水带入海洋 浮游生物和珊瑚摄取Ca2+和HCO3-构成CaCO3骨骼 生物死亡之后,碳酸钙就沉积在海底,碳的生物循环,大气中的CO2被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转变成有机物质通过呼吸作用和细菌分解作用转换为CO2进入大气,氮循环,氮在地球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都有分布:大气中氮的储量最为丰富;地壳中的氮是常见元素之一;生物圈中的氮最少,但对生命体有决定性的作用。,固氮作用,通过闪电、宇宙射线、火山爆发活动的高能固 氮,形成氨或硝酸盐;工业固氮;生物固氮:根瘤菌、蓝藻等固氮,占地球固氮 的90%。,氮循环示意图,大气N2,闪电固氮菌蓝藻,硝酸盐,反硝化细菌,植物体-动物蛋白,残体及含氮排泄物,氨化作用,氨,硝化作用,返回,氨化作用,由氨化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氨(氨基酸和核酸)分解为氨化合物。硝化作用 氨化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反硝化作用 也称脱氨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为氮气。,返回,磷循环,磷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磷的来源 磷酸盐岩石和沉积物 鸟粪和动物化石磷循环示意图,磷的作用,磷是有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切生物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 移都是通过高能磷酸键在二磷酸腺苷(ADP)和 三磷酸腺苷(ATP)之间的可逆转化实现的;磷是构成核酸的重要元素。,磷循环示意图,磷酸盐岩石鸟粪动物化石,侵蚀开采,溶解磷酸盐,浮游植物,鸟和鱼,植物,动物,海洋沉积物,分解,陆地生态系统,磷酸盐进入水体和土壤,供植物吸收利用,然后进入食物链,这些磷的大部分随水流失到海洋的沉积层中。因此,在生物圈内,磷的大部分只是单向流动,形不成循环。磷酸盐资源也因而成为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硫循环,岩石(黄铁矿黄铜矿),土壤,生物体,大气(H2S),海洋,风化剥蚀,氧化,降水,地表径流,沉积,残体腐烂,残体腐烂,酸雨问题,地表的硫以挥发性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又随降水而回到地表,这是全球硫循环中的一个子循环。由于燃烧含硫燃料和熔炼有色金属,大量SO2进入大气。目前大气中所含的SO2,2/3来源于自然界,1/3来自人类的活动。在大气尘埃中Fe、Mn等金属的催化下,SO2一部分转化为SO3并遇水气而生成硫酸,形成酸雨。我国的西南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酸雨灾害区之一(西欧,北美和东南亚)。,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一、生态平衡 又称“自然平衡”,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在生产、消费和分解之间,即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之间,接近平衡状态。二、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反馈: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 必然会引起其它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 那种成分。反馈有两种类型:1、负反馈2、正反馈,负反馈,负反馈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正反馈的作用与负反馈相反,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它一系列的变化,反过来加速最初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例:如果湖泊受到污染,鱼类就会死,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正反馈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是它常常是爆发性的,所经历的时间也很短。从长远看,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和自我调节将起主要作用。,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一、概述二、森林生态系统三、草原生态系统四、荒漠生态系统五、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六、农业生态系统七、城市生态系统,一、概述,1、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纬度经度海拔2、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返回,二、森林生态系统,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常绿硬叶林生态系统3、夏绿阔叶林生态系统4、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1、热带雨林(rain forest)生态系统,分布区域气候特征土壤的特征植被特征,分布区域,热带雨林占现存森林面积的一半,是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起作用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分布于赤道两侧20。以内地区:非洲刚果盆地及西非沿岸 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 东南亚印尼、菲律宾棉兰老岛,全球热带雨林分布,我国热带雨林分布:云南、台湾、海南,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6摄氏度以上;全年多雨,年雨量可达3000毫米以上,且全年 雨量分配平均;日温差和年温差小;相对湿度高。,土壤的特征,富铝化作用和淋熔作用强烈,红壤或砖红壤;养份主要集中在表土,底土贫瘠,且为酸性;土层深厚,有些地区可达50米,植被特征,种类组成极为丰富 组成热带雨林的高等植物有45000以上。全世界的有花植物近25万种,其中有17万种生长在热带。群落结构复杂 乔木层、灌木层、藤本植物、附生植物。乔木的特殊构造 板状根、裸芽、茎花等。无明显季相交替,返回,板状根,返回,茎花,植物直接在无叶的茎上开花和结果,这是雨林下层小乔木得不到充分阳光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使花得以展现于喜阴的蝶类面前而完成传粉过程。,返回,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常绿硬叶林生态系统,分布区域气候特征,分布区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位于南北纬25。40。大陆东岸,其中我国的常绿阔叶林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典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Evergreen sclerophyllous forest)位于南北纬25。40。大陆西岸,占森林面积的20%,包括欧亚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北美加利福利亚、澳大利亚西南部等。,气候特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布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具明显的季风特征。夏季炎热而潮湿,冬季干寒,水热同期,年雨量在1000mm以上。降水分配不均,冬季降水少,但无明显干旱。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一种植被类型。,3、夏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分布区域气候特征群落特征,分布区域,北美大西洋沿岸;西欧和中欧海洋性气候的温暖区域;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和日本。在南半球,由于没有适宜的条件,夏绿阔叶林分布极少。,气候特征,夏绿阔叶林(summergreen broad-leaf forest)是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我国的夏绿阔叶林分布区,由于受到季风的明显影响,气候夏热冬寒比较显著,且雨水多半集中在夏季。,群落特征,革质叶占多数,表面光泽,有蜡质层,且常与光线照射方向垂直,所以也称照叶林;群落外貌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林相整齐,由于树冠浑圆,林冠呈微波状起伏;群落的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三个基本层次;植物净生产量接近海洋全部年产量。,4、寒温性针叶林生态系统,又称泰加林或北方针叶林(boreal conife-rous forest)。分布区域气候特征群落特征,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地区,面积仅次于热带雨林。北方界限就是整个森林带的北方界限。在欧亚大陆它从大西洋岸延伸到太平洋岸,连续成非常宽广的地带。,气候特征,地处寒温带,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暖月平均温度在10以上,夏季温和湿润,冬季严寒。,群落特征,北方针叶林种类组成较贫乏,主要由云杉、冷杉、松、落叶松等松柏类植物组成,往往是单一树种构成的纯林。北方针叶林优势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土层浅薄,灰化作用占优势,生物生产量不如阔叶林高。,三、草原生态系统,1、热带稀树草原生态系统2、温带草原生态系统,1、热带稀树草原生态系统,又称萨王纳群落(Savanna Wood Land)。分布区域气候特征群落特征,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具有明显干湿季的地区:非洲东部 巴西高原的大部分澳大利亚和印度半岛等 我国热带稀树草原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元江、澜沧江、怒江山地峡谷地区。气候炎热干旱,年降雨量小于1000毫米,集中于雨季,旱季较长,具有非常明显而特殊的干热河谷气候。,气候特征,湿季盛行由赤道来的潮湿气团,带来一定的降水,干季盛行由信风带来的干燥热带大陆气团。年降雨量5001500mm,全年高温。,群落特征,2、温带草原生态系统,草原(Steppe)是温带夏绿旱生性多年生草本群落类型。分布区域气候特征群落特征草原类型,分布区域,欧亚大陆 从匈牙利往东经过黑海沿岸、中亚、蒙古,一直延伸到我国的黄土高原和松嫩平原。北美大草原 从加拿大中部到美国中部。南美草原 阿根廷、乌拉圭的大部分领土也有草原分布。,气候特征,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年降水量250450mm,且集中在夏秋两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群落特征,以多年生旱生禾草植物占优势,几乎没有乔木和 灌木;具有明显的季相更替,在整个生长期内,可有多个以不同种类优势开花的时期。,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草甸草原,又称杂类草草原,是草原群落中最湿润的类型。气候:处于半湿润区。土壤:优势土壤类型为草甸黑土或暗栗钙土。群落:种类组成丰富,覆盖度大,生产量较高。我国草甸草原的分布:东北平原和内蒙古的东北部,位于草原向森林过渡的地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干草原),是草原中的典型类型,在草原区占有最大的面积。我国典型草原分布:内蒙古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大部、东北平原西南部及黄土高原中西部。气候:属半干旱区,年降水量约为250300mm,土壤:优势土壤类型为栗钙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是草原中旱生程度最强的一类。是草原向荒漠过渡的一类草原。,高寒草原,是适应高海拔地区寒冷半干旱气候的一种特殊类型。我国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四、荒漠生态系统,1、分布区域2、群落特征,1、分布区域,荒漠(Desert)植被在地球上占有相当广大的面积,总面积约为4900万km2。撒哈拉-阿拉伯区热带亚热带荒漠亚洲温带荒漠南非荒漠美洲荒漠澳大利亚荒漠,2、群落特征,荒漠植被的生活型组成十分多样;深根植物在此相当普遍,它们的地下器官所占重 量比值很大,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占总重量的80 95%,木本植物地下部分也占到65%。,1.撒哈拉-阿拉伯区热带亚热带荒漠,包括北非撒哈拉、西南亚和印度的西北隅,总面积超过1000万km2,南北明显地分为三大类型。1)北部撒哈拉荒漠为冬雨区2)撒哈拉和阿拉伯半岛中部为极端干旱区,浩瀚的沙漠和石漠中几乎没有任何植物,个别石漠生有地衣和零星分布的藜科垫状植物。3)撒哈拉南部为夏雨型气候,,2.亚洲温带荒漠,地处亚洲内陆,包括中亚(土兰低地)荒漠,藏北高寒荒漠,新疆、河西走廊和内蒙古西部荒漠,以及蒙古境内荒漠,其中以塔里木盆地为干旱核心。它的东半部属于极端干旱类型,向外围雨量逐渐增加最后向草原带过渡。中亚受西来气旋影响,冬春有雨,春季短生植物较多。新疆准噶尔盆地也稍具此特点。其他地区冬春苦旱,降水集中于夏季,短生植物较少。荒漠植物均属全北区成分,以古地中海成分为主。,3.南非荒漠,4.美洲荒漠,美国西南部的索诺兰(Sonoran)荒漠向南延伸到墨西哥北部,成为以肉质植物为主的荒漠,因由仙人掌科的许多种属组成,又可称为仙人掌荒漠(Cactus desert)。南美洲广泛分布的是沙漠和盐生荒漠。植被中占优势的是具旱生结构的多刺灌木,以及发育在盐土上的灌丛和草丛。在阿根廷也有相当面积的荒漠分布,即所谓的巴塔哥尼亚荒漠。,澳大利亚荒漠,荒漠在大陆中央部分占据着很大的面积,从北到南分布着大沙沙漠、吉布森沙漠和维多利亚大沙漠。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是盐土荒漠。沙地以禾本科三齿稃草(Triodia base-dowii)占优势,乔木有木麻黄、桉树等。,五、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1、湿地概念2、湿地地球之肾3、湿地类型4、淡水湿地生态系统5、海洋生态系统,1、概念,湿地(wetland):介于陆地与水生环境之间的过渡带。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2、湿地地球之肾,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发祥之地;具有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等多种功能;在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降解污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湿地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亨有地球之肾的美誉。,3、湿地类型,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3.1、沼泽湿地,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为草本沼泽。主要分布于: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3.1.1、三江平原,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1990年尚存沼泽约113万公顷。三江平原无泥炭积累的潜育沼泽居多,泥炭沼泽较少。沼泽普遍有明显的草根层,呈海绵状,孔隙度大,保持水分能力强。本区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产出为主。,3.1.2、大、小兴安岭沼泽,大、小兴安岭沼泽分布广而集中,大兴安岭北段沼泽率为9%,小兴安岭沼泽率为6%,该区沼泽类型复杂,泥炭沼泽发育,以森林沼泽化、草甸沼泽化为主,是我国泥炭资源丰富地区之一。,3.1.3、若尔盖高原沼泽,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特别市黑河中、下游闭流和伏流宽谷,沼泽布满整个谷底,泥炭层深厚,沼泽率达20%-30%。本区以富营养草本泥炭沼泽为主,复合沼泽体发育。若尔盖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场。,3.1.4、海滨、湖滨、河流沿岸沼泽,海滨、湖滨、河流沿岸主要为芦苇沼泽分布区。滨海地区的芦苇沼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至鸭绿江口的淤泥质海岸,集中分布在河流入海的冲积三角洲地区。我国较大湖泊周围,一般都有宽窄不等的芦苇沼泽分布。另外,无论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在中下游河段往往有芦苇沼泽分布。,3.2、湖泊湿地,中国湖泊划分为五个自然区域:东部平原地区湖泊蒙新高原地区湖泊云贵高原地区湖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东北平原地区与山区湖泊,3.2.1、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主要指分布于长江及淮河中下游、黄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大小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696个,面积21171.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23.3。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即位于本区。,3.2.2、蒙新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724个;面积19544.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21.5;气候干旱,湖泊蒸发超过湖水补给量,多为咸水湖和 盐湖;资源利用以盐湖矿产为主。,3.2.3、云贵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60个;面积1199.4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淡水湖;湖泊换水周期长,生态系统较脆弱;资源利用以灌溉、供水、航运、水产养殖、水电能源和旅游景观为主。,3.2.4、青藏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91个;面积44993.3Km2,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本区为黄河、长江水系和雅鲁藏布江的河源区,湖泊补水以冰雪融水为主,湖水入不敷出,干化现象显著,近期多处于萎缩状态;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资源利用以湖泊的盐、碱等矿产开发为主。,3.2.5、东北平原地区与山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40个;面积3955.3Km2,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4;资源利用以灌溉、水产为主,并兼有航运发电和观光旅游之用。,3.3、河流湿地,3.4、浅海、滩涂湿地,浅海滩涂生态系统河口湾生态系统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等,3.4.1、我国浅海、滩涂湿地,滨海湿地以杭州湾为界,分成杭州湾以北和杭州湾以南的两个部分。杭州湾以北的滨海湿地除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为岩石性海滩外,多为沙质和淤泥质型海滩;杭州湾以南的滨海湿地以岩石性海滩为主。,3.4.4、红树林,生长于热带或亚热带海岸的乔木或灌木。红树林并非一个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特征:强大而密集交错的支柱根和板状根胎生现象,3.4.5、珊瑚礁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热带海区,生物种类繁多,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复杂的一种生态系统。是由珊瑚、造礁生物、藻类等组成。,3.5、人工湿地,稻田 中国的稻田广布亚热带与热带地区,淮河以南广大地区的稻田约占全国稻田总面积的90%。水库渠道塘堰,4、淡水湿地生态系统,淡水湖泊生态系统淡水沼泽生态系统,4.1、淡水湖泊生态系统,4.2、淡水沼泽生态系统,5、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特点浅海带生态系统外海带生态系统,5.1、结构和特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生产者:浮游藻类,直接从海水中提取CO2、H2O和无机养料,初级消费者:浮游动物次级消费者,特点:浮游藻类几乎全部被浮游动物消耗,营养物质运转快,利用效率高,但生物现存量少;绿色植物生物量占海洋生态系统生物量的6.3%,动物和微生物占93.7%,形成颠倒的生物量金字塔。,5.2、浅海带生态系统,浅海带:又称沿岸带,包括200m以内深度的全部大 陆架及相应水体。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5.3、外海带生态系统,浅海带:水深200m以上的远洋地区。生态系统结构:生产者为表层的浮游植物,消费者由表层向下构成一条很长的食物链。,六、农业生态系统,1、概念2、组成3、特点,1、概念,在人类的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2、组成,生物成分 农业生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 林业生物:经济林、用材林 牧业生物:家禽、家畜 渔业生物:淡水鱼类、海洋鱼类 虫菌业生物:昆虫、微生物.,环境成分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3、特点,受人类控制净生产量高组成要素简单,自我稳定性较差是开放系统同时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规律制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七、城市生态系统,1、概念2、构成3、特征,1、概念,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2、构成,城市社会城市居民:人口结构、劳动结构、智力结构城市组织: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城市空间人工环境自然环境:土地、空气、水文、地质、生物,3、特征,城市生态系统中流经的能量呈倒金字塔型;城市生态系统中网络大多具有社会属性,如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城市生态系统不会达到特定的稳定状态。,人类,植物,动物,城市生态系统能量倒金字塔,

    注意事项

    本文(生物圈与生态系统.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