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消毒因子的强度测定与影响因素.ppt

    • 资源ID:5290010       资源大小:1.70M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消毒因子的强度测定与影响因素.ppt

    消毒因子的强度测定与影响因素,Availability Component Mensuration of Disinfector,五、消毒因子的理化检验技术,四、消毒因子浓度测定常用的单位,三、消毒因子效果的影响因素,一、基本概念,消毒因子的强度与效果的影响因素,二、消毒因子的作用水平,五、消毒因子的理化检验技术,四、消毒因子浓度测定常用的单位,三、消毒因子效果的影响因素,一、基本概念,消毒因子的强度与效果的影响因素,二、消毒因子的作用水平,一、基本概念,1,2,3,4,.消毒与消毒剂,.灭菌与灭菌剂,.消毒剂的分类,.杀菌(消毒)因子,1.1.1 消毒disinfection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叫消毒。这里所说的“外环境”最初仅指无生命的物表,目前一般认为:除包括液体、固体、气体外,亦包括有生命机体的体表和表浅体腔,这里所说的“病原微生物”不包括细菌芽孢。,一、基本概念,1.1.1 消毒disinfection对“消毒”一词的理解,有二点需要强调:1、消毒是针对病原微生物,并不要求消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2、消毒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只要求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而并不要求把所有有害微生物全部杀灭,一般来说,若能使微生物在消毒过程中的存活概率达到10-3,则认为是消毒合格的。1.1.2 消毒剂 disinfectant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2,3,4,消毒与消毒剂,.灭菌与灭菌剂,消毒剂的分类,杀菌(消毒)因子,1.2.1 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称为灭菌。这里所说的一切微生物,包括一切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亦包括细菌芽孢和一些原虫。消毒是相对的而灭菌则是绝对的,意为完全杀灭或去除灭菌物品上的一切微生物。目前国际上规定,灭菌过程必须使物品中的微生物的存活概率减少到10-6,换句话说:若对一百万件物品进行灭菌处理,允许灭菌后仍有一件物品中留有活的微生物。1.2.2 灭菌剂 sterilant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一、基本概念,1.2.3 消毒和灭菌区别:灭菌是指将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全部清除或杀灭,特别是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孢。消毒是指将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清除或杀灭,使其达到无公害的要求,并非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一、基本概念,1.2.4 消毒剂和灭菌剂从杀菌效果上的区别:两者在杀菌效果上是有严格区别的。消毒剂是指能杀死微生物的消毒剂药剂,并非一定要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灭菌剂是指那些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能100杀死细菌芽孢的高效类消毒剂。,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2,3,4,消毒与消毒剂,灭菌与灭菌剂,.消毒剂的分类,杀菌(消毒)因子,.消毒剂的分类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低效消毒剂 low-efficacy disinfectant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一、基本概念,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醛类消毒剂环氧乙烷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已定高锰酸钾,一、基本概念,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消毒剂的分类,高效消毒剂,高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一、基本概念,1,2,3,4,消毒与消毒剂,灭菌与灭菌剂,消毒剂的分类,.杀菌(消毒)因子,一、基本概念,.杀菌(消毒)因子,杀菌(消毒)因子指消毒器械所产生的具有杀菌作用的物理或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包括热、微波、紫外线等。对物理杀菌因子应测定其规定杀菌条件下的强度,如对热力杀菌器械应测量其温度,对紫外线杀菌器材测定其辐照度值。化学因子则由消毒器械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化学物质,常见有次氯酸钠、臭氧、二氧化氯等,可测定所产生消毒液中有效成分的浓度。,五、消毒因子的理化检验技术,四、消毒因子浓度测定常用的单位,三、消毒因子效果的影响因素,一、基本概念,消毒因子的强度与效果的影响因素,二、消毒因子的作用水平,1,2,3,2.1 消毒因子的水平分类法,2.2 微生物对化学消毒因子的敏感性,2.消毒因子的危害及防护,二、消毒因子的作用水平,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将其分为四个作用水平的消毒方法。,2.1 消毒因子的水平分类法,灭 菌,高水平消毒法,中水平消毒法,低水平消毒法,(1)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灭菌的方法。(2)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电力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及用含氯、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含溴消毒剂、臭氧、二溴海因等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消毒因子进行消毒的方法。,2.1 消毒因子的水平分类法,(3)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等)、醇类、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包括双链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法。(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定、植物类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进行消毒的方法。,2.1 消毒因子的水平分类法,1,2,3,2.1 消毒因子的水平分类法,2.2 微生物对化学消毒因子的敏感性,2.消毒因子的危害及防护,二、消毒因子的作用水平,一般认为,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1)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2)细菌繁殖体。(3)真菌。(4)亲水病毒(没有脂质包膜的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5)分枝杆菌,例如结核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等。(6)细菌芽孢,例如炭疽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等。(7)朊毒(感染性蛋白质)。,2.2 微生物对化学消毒因子的敏感性,分枝杆菌,亲水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2.2 微生物对化学消毒因子的敏感性,朊毒(感染性蛋白质),细菌芽胞,(克雅氏病病原体),(枯草杆菌芽胞),(结核杆菌、龟分枝杆菌),强,弱,(脊髓灰质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发痒菌属),(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艾滋病病毒),消毒因子大多对人是有害的,因此,在进行消毒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以防止消毒事故的发生和因消毒操作方法不当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1)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2)紫外线、微波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3)气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有毒有害消毒气体的泄漏,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对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剂,还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4)液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黏膜的损伤。(5)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避免可能对人体的刺、割等伤害。,2.3 消毒因子的危害及防护,五、消毒因子的理化检验技术,四、消毒因子浓度测定常用的单位,三、消毒因子效果的影响因素,一、基本概念,消毒因子的强度与效果的影响因素,二、消毒因子的作用水平,消毒(灭菌)时,除了应注意消毒方法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外,还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外界因素对消毒效果的影响。不论使用哪种毒方法,其消毒效果都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因素的掌握和加以利用,能提高其消毒效果,反之则会影响消毒效果或导致消毒的失败。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三、消毒因子效果的影响因素,消毒因子效果的影响因素,表面张力,消毒的剂量,穿透条件,化学拮抗物质,pH值,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温度,湿度,三、消毒因子效果的影响因素,.消毒的剂量:消毒剂量是杀灭微生物的基本条件,它包括消毒强度和时间两方面。消毒强度在热力消毒时是指温度高低;在化学消毒时是指药物浓度;在紫外线消毒时是指紫外线照射强度。一般来说,增加消毒处理强度能相应提高消毒(杀菌)的速度;而减少消毒作用时间也会使消毒效果降低。当然,如果消毒强度降低至一定程度,即使再延长时间也达不到消毒目的。.微生物污染的程度:生物的种类不同,对其消毒的效果自然不同。另外微生物的数量的多少也会影响消毒效果,所以在消毒前要考虑到微生物污染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来说,微生物的抵抗力越强、污染越严重、消毒就越困难。,三、消毒因子效果的影响因素,.温度:一般说,无论在物理消毒或化学消毒中,温度越高效果越好,环氧乙烷消毒,温度低于10.7时,药物本身即不能挥发成气体,紫外线在4时,输出强度只有27时的2030%。.湿度:消毒环境相对湿度对气体消毒和熏蒸消毒的影响的十分明显,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甚至导致消毒失败。室内空气甲醛熏蒸消毒的相对湿度应为 80-90%,小型环氧乙烷消毒处理的相对湿度以 40-60%为宜,大型消毒(0.15立方米)为50%-80%。另外紫外线在相对湿度为60%以下杀菌力较强,在80%-90%时杀菌力下降 30%-40%,因为相对湿度增高回影响紫外 线的穿透力。,三、消毒因子效果的影响因素,3.5 pH值:pH的变化严重影响消毒剂的作用。例如:季铵盐类在碱性溶液中作用较大,PH3时杀灭微生物所需浓度要较PH8时大10倍左右。戊二醛水溶液当PH由3升至8时杀菌作用逐步增强,次氯酸盐溶液当PH由3升至8时,杀菌作用反被削弱。3.6 化学拮抗物质:自然情况下,微生物常与很多其它物质混在一起,这些物质往往会影响到消毒处理的效果。如旦白质、油脂类有机物等包围在微生物外面可妨碍各种消毒因子的穿透,同时也消耗一部份消毒剂。,三、消毒因子效果的影响因素,3.7穿透条件:不同杀菌因子,穿透能力不同。如:干热穿透力比湿热差。甲醛蒸汽穿透力比环氧乙烷差,电离辐射能穿透多种物质深部,而紫外线只能作用于物体表面或浅层液体中的微生物。3.8表面张力:消毒液表面张力有利于药物接触微生物而促进杀灭作用的进行,为增进消毒效果。一方面选用表面张力低的溶剂配消毒剂,如乙醇配制的碘酊,比用水配制的碘液好;另一方面可在消毒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三、消毒因子效果的影响因素,五、消毒因子测定的理化检验技术,四、消毒因子浓度测定常用的单位,三、消毒因子效果的影响因素,一、基本概念,消毒因子的强度与效果的影响因素,二、消毒因子的作用水平,注:质量分数5%不可表示为5%(m/m),体积分数7%不可表示为7%(v/v),因为%不仅作为百分符号,还是数字,即%=0.01,是1的百分单位符号。,四、消毒因子浓度测定常用的单位,名称计量单位的中文名称不能用于公式、数据表、图、刻度盘等“10mm、20kg、5h”不写“10毫米、20千克、5小时”组合单位的名称与其符号表示的顺序一致“10/min、5mg/L”读作“10度每分钟、5毫克每升”不读“每分钟10度、每升5毫克”单位符号 写法:一般用正体小写字母,以人名命名的单位符号,第一个字母必须正体大写。如:米每秒 m/s,m s,错误 ms-1 牛顿米 Nm,Nm,错误 N-m,mN 瓦每开尔文 w/(km),错误 w/(开米)、w/k/m、w/km,四、消毒因子浓度测定常用的单位,符号间的同一性 在一份技术资料中,应注意量的符号和单位符号的一致性,如原始记录、检验报告、标准和论文等。量的符号:浓度混用(摩尔浓度,mol/L)、C(质量浓度,mg/L),%、单位符号:长度混用 m、mm 质量混用 kg、t尺寸和公差的标注 温度范围:2327 或 252 不写 2327、252 浓度范围:1.8%2.2%或 2.0%0.2%不写 1.82.2%、2.00.2%长宽:50mm2mm 不写 502mm不要将单位符号和其他符号或文字混合使用 如含水量:”20ml/kg”,不应表示为“20ml H2O/kg,20ml 水/kg”,四、消毒因子浓度测定常用的单位,(1)操作程序中所规定的固体样品的取样量均为参考值。测定中实际取值可略低或略高,但均需精确至称量值的千分之一。如称取1 g 与0.1 g,分别精确至 0.001 g 与 0.0001 g。(2)测定的误差以相对标准偏差(RSD%)或平均相对偏差(%)表示。(3)容量分析中,标定滴定液时,2 次平行滴定间的平均相对偏差(%)不得超过 0.5%;测定消毒剂原料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时,其平均相对偏差(%)不得超过 1%。(4)仪器分析中,若被分析组分的含量1%,其平均相对偏差(%)不得超过5%;若被分析组分的含量1%,其平均相对偏差(%)不得超过10%。(5)所有测定的最终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为减少运算过程中的舍入误差,其他数值的修约可以暂时多保留一位,待运算得到结果时,再修约至三位。,四、消毒因子浓度测定常用的单位,误差及有效数字修约,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小于5时,则舍弃;拟舍弃数字的最 左一位数字大于5,或者是5而其后跟有非0的数字时,则进一;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为5,而右面无数字或皆为0时,若所保留的末位数为奇数则进一,为偶数则舍弃;不允许连续修约。例如,以下数字修约至三位有效数字,分别为:0.32040.320 0.32050.320 0.3205010.321 0.32150.321 170001.70104 0.00042314.2310-4,四、消毒因子浓度测定常用的单位,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前为奇则进一五前为偶看后面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为零则舍去,例:1.22503?6.32512?5.53515?,四、消毒因子浓度测定常用的单位,例:1.225031.22 6.32512 6.33 5.53515 5.54,修约规则,五、常用消毒剂的理化检验技术,四、消毒因子浓度测定常用的单位,三、消毒因子效果的影响因素,一、基本概念,消毒因子的强度与效果的影响因素,二、消毒因子的作用水平,硫代硫酸钠(Na2S2O3)滴定液的配制,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有效碘含量的测定,常用消毒剂的理化检验技术,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过氧乙酸含量的测定,二溴海因含量的测定,二氧化氯含量的测定,戊二醛含量的测定,紫外线强度的测定,四、常用消毒剂的理化检验技术,(1)配制0.1 mol/L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时,称取 Na2S2O35H2O 26 g,加无水碳酸钠0.20 g,用蒸馏水溶解成1000 ml,摇匀。装于棕色玻璃瓶中,置暗处,30 d后经过滤并标定其浓度。(2)标定浓度时,称取经 120 烘干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0.15 g(精确至 0.0001 g),置于250 ml碘量瓶中,加蒸馏水50 ml溶解。加2 mol/L硫酸15 ml 和200g/L碘化钾溶液10 ml,盖上盖并混匀,加蒸馏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置暗处10 min 后再加蒸馏水90 ml。在室温2025,用装于50 ml 滴定管中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5 g/L 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变蓝),继续滴定到溶液由蓝色变成亮绿色。,4.1 滴定液的配制及其浓度标定,硫代硫酸钠(Na2S2O3)滴定液,记录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总毫升数,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若空白试验中有硫代硫酸钠消耗,则将滴定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毫升数减去空白试验中其用量,得校正后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毫升数。因为1 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1 ml相当于0.04903 g 重铬酸钾,故可按下式计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浓度:式中:C为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浓度,mol/L;m为碘量瓶中重铬酸钾质量,g;V为硫代硫酸钠滴定液(减空白)体积,ml。用0.05 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时,在临用前于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0.1 mol/L该液制成。必要时可标定其浓度。(3)注意事项 配制的碘化钾溶液及所用碘化钾易被空气氧化,每次取后应及时加盖。一旦变成黄色即不可再用。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需加淀粉溶液时,一定待溶液至淡黄色再加。过早加淀粉,溶液中多量的游离碘易与淀粉生成过多的碘淀粉吸附产物,影响终点的准确。,4.1 滴定液的配制及其浓度标定,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有效氯氧化溶液中的碘化钾产生等摩尔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根据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量,间接计算有效氯的含量。准备标准溶液 配制2 mol/L 硫酸、100g/L 碘化钾与5g/L淀粉等溶液。配制并标定 0.1 mol/l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见 2.2.1.3.1)。样本处理 精密吸取液体含氯消毒剂适量,使其相当于有效氯约0.6g,置100 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对固体含氯消毒剂,精密称取适量使其相当于有效氯约0.6g,置烧杯中以蒸馏水溶解,转入100 ml容量瓶中。称量杯及烧杯需用蒸馏水洗 3 次,洗液全部转入容量瓶。定容至刻度。,4.2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检测 向 100 ml 碘量瓶中加 2 mol/L 硫酸 10 ml,10 0g/L碘化钾溶液 10 ml 和混匀的消毒剂稀释液 10.0 ml。此时,溶液出现棕色。盖上盖并振摇混匀后加蒸馏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置暗处 5 min。打开盖,让盖缘蒸馏水流入瓶内。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装于25 ml滴定管中)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5 g/L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总量,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重复测2 次,取 2 次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计算 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1mL相当于0.03545 g有效氯,按下式计算有效氯含量:式中:X为有效氯含量,%或g/L;c 为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浓度,mol/L;Vst 为滴定用去硫代硫酸钠滴定液体积(减空白),ml;m为碘量瓶中所含消毒剂原药质量,g;V为碘量瓶中含液体消毒剂原液体积,ml。,4.2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注意事项 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必须置冰箱保存。2.淀粉指示剂及碘化钾最好现用现配,储存棕色瓶,于 冰箱保存,淀粉变黄应重新配制。3.淀粉指示剂应在滴定至黄色时才加入,过早加入淀粉,溶液中的游离碘与淀粉生成过多的淀粉吸附产物,影响终点的准确性。,4.2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原理 在弱酸性溶液中,含碘消毒剂中的游离碘定量的与硫代硫酸钠发生反应,根据硫代硫酸钠的用量,计算有效碘的质量分数。准备标准溶液 配制5 g/L 淀粉溶液。备36%醋酸溶液。配制并标定0.1 mol/L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见 2.2.1.3.1)。,4.3 有效碘含量的测定,检测 精密取含碘消毒剂适量,使其相当于有效碘约0.25g,置100 ml容量瓶中并加入醋酸5滴。用0.1 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5g/L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总量,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重复测 2 次,取 2 次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4.3 有效碘含量的测定,计算 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1mL相当于0.03545 g有效氯,按下式计算有效氯含量:式中:X为有效氯含量,%或g/L;c 为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浓度,mol/L;Vst 为滴定用去硫代硫酸钠滴定液体积(减空白),ml;m为碘量瓶中所含消毒剂原药质量,g;V为碘量瓶中含液体消毒剂原液体积,ml。,4.3 有效碘含量的测定,注意事项 1.碘伏的PH值对有效碘的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其原因为:碘量法要求样液酸度为0.2mol/L0.4mol/L,碘化钾含量=2时,才能反应完全。所以,测含量之前先测PH值,对酸度不符合碘量法测试条件者,先加乙酸调整后再测更为准确。2.当消毒剂的酸性很强或含碘量较高时,不易使用淀粉指示剂,此时可直接观察碘的黄色消失以判断终点。,4.3 有效碘含量的测定,原理 在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可氧化消毒剂中的过氧化氢,根据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用量,计算过氧化氢的含量。准备标准溶液 配制2 mol/L 硫酸与100g/L硫酸锰等溶液。另外配制并标定0.02 mol/L 高锰酸钾滴定液(见 2.2.1.3.3)。,4.4 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测定,样本处理 精密吸取样品适量,使其相当于过氧化氢约0.3g,于1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检测 取过氧化氢稀释液10.0 ml,置100 ml 碘量瓶中,加入2 mol/L 硫酸20 ml 与100g/L 硫酸锰3滴,摇匀。用0.02 mol/L高锰酸钾滴定液(装于25 ml 滴定管中)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记录高锰酸钾滴定液用量。重复测2次,取2次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4.4 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测定,计算 因1 mol/L 高锰酸钾滴定液1 ml相当于0.08505 g 过氧化氢,故可按下式计算过氧化氢含量 式中:X为过氧化氢含量,g/L;c为高锰酸钾滴定液的浓度,mol/L;Vst为高锰酸钾滴定液体积,ml;V 为碘量瓶中所含过氧化氢样液体积,ml。,4.4 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测定,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中的过氧化氢有效成分,过氧化氢若是工业产品或由30过氧化氢稀释而成,则不适合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因为产品中常加入少量乙酰苯胺、尿素等有机物作稳定剂,这些物质有还原性,滴定时消耗高锰酸钾而引起误差。,4.4 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测定,原理 过氧乙酸溶液中含有部分过氧化氢,在酸性溶液中,碘化钾能与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反应析出游离碘,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碘,可测出过氧化物总量。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只能被过氧化氢氧化,使Mn 7+还原为Mn 2+,紫色退去,测出过氧化氢的量,两者之差即为过氧乙酸的量。准备标准溶液 2 mol/L 硫酸、100g/L 碘化钾、0.01 mol/L高锰酸钾、100g/L硫酸锰、30g/L钼酸铵与5g/L淀粉。配制并标定0.05 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4.5 过氧乙酸(C2H4O3)的测定,样本处理 精密吸取样品适量,使其相当于过氧乙酸约0.7g,于1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检测 向100 ml碘量瓶中加2 mol/L硫酸5 ml,100g/L硫酸锰3滴,精密加入混匀的过氧乙酸稀释液5.0 ml,摇匀并用0.01 mol/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随即加100g/L碘化钾溶液10 ml与30g/L钼酸铵3滴,摇匀并用0.05 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装于25 ml 滴定管中)滴定至淡黄色。加入5g/L淀粉溶液3滴(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总用量。重复测2次,取2次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4.5 过氧乙酸(C2H4O3)的测定,计算 由于1 mol/L硫代硫酸钠1 ml相当于0.03803 g过氧乙酸,按下式计算过氧乙酸含量:式中:X为有效氯含量,%或g/L;c 为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浓度,mol/L;Vst 为滴定用去硫代硫酸钠滴定液体积(减空白),ml;m为碘量瓶中所含消毒剂原药质量,g;V为碘量瓶中含液体消毒剂原液体积,ml。,4.5 过氧乙酸(C2H4O3)的测定,注意事项 1.高浓度过氧乙酸具有强腐蚀性和刺激性,因此在配置消毒液时,注意不要溅到眼睛、皮肤或衣服上,最好带防护眼镜、口罩、防护手套。2.二元剂型应于使用前12d配制。未经预先混合不得将A、B两种原料直接倒人水中用于消毒。3.配制消毒液时,应按过氧乙酸实际有效含量加以计算。4.浓的过氧乙酸的速度比稀的过氧乙酸缓慢,因此,浓的过氧乙酸便于保存,但是,应每月测定一次含量,或在配制消毒用浓度前加以测定,按当时实际含量稀释到使用浓度。,4.5 过氧乙酸(C2H4O3)的测定,准备标准溶液 原理:在酸性溶液中,二溴海因使碘化钾氧化而析出定量的碘,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试剂:碘化钾(AR),硫酸溶液(1+8),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1 mol/L),淀粉指示剂5g/L。,4.6 二溴海因含量测定,检测 测定方法:称取样品0.15g(精确至0.0002g),置于先加有125ml水、2g碘化钾的250ml碘量瓶中,在电磁搅拌器上充分搅拌,使样品完全溶解,加硫酸溶液(1+8)20ml,用20ml蒸馏水冲洗瓶口及瓶壁,迅速加盖水封,置暗处5min,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到溶液变淡黄色,加入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兰色消失,记录耗用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同时作空白)。因1 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1 ml相当于0.07991g 的二溴海因,故可按下式计算二溴海因含量。,4.6 二溴海因含量测定,计算 由于1 mol/L硫代硫酸钠1 ml相当于0.03803 g过氧乙酸,按下式计算过氧乙酸含量:式中:X为二溴海因含量,%;V1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体积,ml;V2为空白滴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消耗体积,ml;m为称取样品的质量,g;C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4.6 二溴海因含量测定,1、原理 该法是利用不同pH值条件下ClO2、Cl2、ClO2-、ClO3-分别与I-反应来测定各响应物质的含量。反应方程式如下:Cl2+2I-=I2+2Cl-(pH 7,20)-1 2ClO2+2I-=I2+2ClO2-(pH 7.00)-2 2ClO2+10I-+8H+=5I2+2Cl-+4H2O(pH 2.00)-3 ClO2-+4I-+4H+=2I2+Cl-+2H2O(pH 2.00,)-4 ClO3-+6I-+6H+=3I2+Cl-+3H2O(pH 1.00)-5然后用硫代硫酸钠作滴定剂,分步滴定反应产生的I2。,4.7 二氧化氯(ClO2)含量的测定(五步碘量法),2、实用范围 适合于含量在0.1mg/L10mg/L,10mg/L100mg/L范围内的二氧化氯的测定,高浓度消毒剂可稀释后测定;含量低的样品可适当增加取样量或将标准溶液稀释后测定。方法检出限0.1mg/L;3.五步碘量法步骤:(1)在500ml的碘量瓶中加200ml蒸馏水、1ml磷酸盐缓冲液,吸取1.0ml10.0 ml二氧化氯溶液或稀释液于碘量瓶中,用酸或碱调节PH值至7左右,再加入1ml磷酸盐缓冲液和10mL碘化钾溶液,混匀。用0.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记录读数为A。pH=7(2)在上述滴定出A值的溶液中再加入2.5 mol/L盐酸溶液2.5ml,并放置暗处5min。用0.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读数为B。pH=2(3)在500ml碘量瓶中加200ml蒸馏水、1ml磷酸盐缓冲液,吸取1.0ml10.0ml二氧化氯溶液或稀释液加于碘量瓶中,然后通入高纯氮气吹至黄绿色消失,再加入10ml碘化钾溶液,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记录读数为C。pH=7.2,4.7 二氧化氯(ClO2)含量的测定(五步碘量法),(4)在上述滴定出C值的溶液中再加入2.5 mol/L盐酸溶液2.5ml,并放置暗处5min。用0.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读数为D。pH=2(5)在50ml碘量瓶中加入1ml溴化钾溶液和10ml浓盐酸,混匀并再加1.0ml10.0ml二氧化氯溶液,立即塞住瓶塞并混匀。置于暗处反应20min,然后加入10 ml碘化钾溶液,剧烈震荡5s,立即转移至装有25ml饱和磷酸氢二钠溶液的500ml碘量瓶中,清洗50ml碘量瓶并将洗液转移至500ml碘量瓶中,使溶液最后体积在200ml300ml。用0.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同时用蒸馏水作空白对照。得读数为 E=样品读数-空白读数。pH=1,重复测2次,取2次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6)计算 CLO2(mg/L)=(B-D)c16863V CLO2-(mg/L)=Dc16863V CLO3-(mg/L)=E-(A+B)c13908V CL2(mg/L)=A-(B-D)4 c35450V 式中:A、B、C、D、E为上述各步中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用量,ml;V为二氧化氯溶液的样品体积,ml;c为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浓度,mol/L。(7)方法检出限为0.1mg/L,平均回收率98.0%,相对标准偏差10%。,4.7 二氧化氯(ClO2)含量的测定(五步碘量法),注意事项:1.此方法可以排除CLO2中CLO-2、CLO-3和CL2的干扰 2.用缓冲溶液和盐酸调pH,进行分步滴定。3.此方法也可以测CLO-2、CLO-3和CL2。4.每步加入缓冲溶液后要混均。,4.7 二氧化氯(ClO2)含量的测定(五步碘量法),原理:戊二醛与三已醇胺溶液反应,以盐酸 羟胺中性溶液作指示剂,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剩余三已醇胺溶液,根据硫酸标准溶液的用量计算戊二醛的质量分数。准备标准溶液:配制6.5%三乙醇胺溶液、1%盐酸溶液、10g/L氢氧化钠溶液、0.4g/L溴酚蓝乙醇溶液与盐酸羟胺中性溶液17.5 g盐酸羟胺加蒸馏水75 ml溶解,并加异丙醇稀释至500 ml,摇匀。加0.4g/L 溴酚蓝乙醇溶液15 ml,用6.5%三乙醇胺溶液滴定至溶液显蓝绿色。配制并标定0.25 mol/L硫酸滴定液。,4.8 戊二醛(C5H8O2)含量的测定,检测:精密吸取样品适量,使其相当于戊二醛约0.2g,置250 ml碘量瓶中,精确加6.5%三乙醇胺溶液20.0 ml与盐酸羟胺中性溶液25 ml,摇匀。静置反应1 h 后,用0.25 mol/L硫酸滴定液(装于25 ml滴定管中)滴定。待溶液显蓝绿色,记录硫酸滴定液用量。同时,以不含戊二醛的三乙醇胺、盐酸羟胺中性溶液重复上述操作(空白对照)。重复测2次,取2次的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4.8 戊二醛(C5H8O2)含量的测定,计算:由于1 mol/L硫酸滴定液1 ml相当于0.1001 g戊二醛,按下式计算戊二醛含量:式中:X为戊二醛含量,g/L;c 为硫酸滴定液浓度,mol/L;V1 与 V2分别为样品与空白对照滴定中用去的硫酸滴定液体积,ml;V 为戊二醛样品体积,ml。对于碱性或酸性戊二醛样品,应先用1%盐酸或10g/L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0,再用上法进行含量测定。,4.8 戊二醛(C5H8O2)含量的测定,注意事项:本法适用于醛类消毒剂中戊二醛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的关键是配制盐酸羟胺中性溶液时,应看准蓝绿色。本法终点不敏锐且不适合测定低浓度的戊二醛。,4.8 戊二醛(C5H8O2)含量的测定,方法:1.物理法: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测定波长为254nm的紫外线强度计的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一米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2.生物法: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5105 5106)作载体染菌,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一米的中央处,照射45分钟60分钟,进行活菌回收计数。判定标准:1.物理法:30w新灯管,不低于90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旧灯管不低于70W/cm2为合格。2.生物法:杀菌率达到99.9。,4.9 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Thank you,

    注意事项

    本文(消毒因子的强度测定与影响因素.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