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染织工艺美术史——概述.ppt

    • 资源ID:5286409       资源大小:6.02MB        全文页数:10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染织工艺美术史——概述.ppt

    ,染织工艺美术史,何为 染织?,何为 染织工艺美术?,人为何要穿衣服?,原始动机 自我保护意识 较冷地方御寒;非常热的地方防晒;野兽出没自卫;遮挡身体特殊部位,是因为人体某些部位敏感柔嫩,“裸露”较“遮盖”更易受伤或受感染,逐渐演化成异性之间的吸引 一般状况美化效果 战争时期标志敌我,发展动机 穿衣服而成为一种社会共性,不穿衣服被认为是羞耻的和不文明,即使衣着不同也会成为异类而被排斥阶级出现使衣服成为身份高低贵贱的象征,具有炫耀的性质(我国秦汉以来森严的服装等级制,即最富有的平民也不能穿紫衣或黄衣)受到宗教、政治、生产力发展需要和社会思潮等的影响而发生服饰喜好和需求,一些专门领域具有专用的服饰需求(有些可能只是好看,但大多数是必要的),贯穿课程学习所需:,纺织品设计基本知识中外工艺美术史中外美术史现代艺术、现代设计纺织服装流行趋势,第一章 概述,一、纺织品分类二、纺织原材料利用史三、纺织品发展历程,纺织面料的基本要素,纤维组成纱线类别构造方式图案与色彩,一、纺织品分类,按生产方式分类线类 带类,即狭幅或管状织物;绳类 机织物以纱线作经纬,按各种织物组织结构相交织造织物按纱线纤维品种数量分纯纺、混纺、交织物;按纤维长度分为棉型、毛型、中长、长丝;组织结构分为平纹、斜纹、缎纹与其它组织;按用途分服用、家纺、产业针织物用织针将纱线构成线圈再把线圈相互串套而成,分为纬编和经编 非织造布将松散的纤维经粘合或缝合而成。目前主要采用粘合和穿刺(针刺、水刺)两种方法,按原料结构 天然纤维、化学纤维按最终用途分类服用 服装面料、纺织里料、纺织辅料、衬料、绒线家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家具织物、室内装饰用品、餐厅和盅洗室用品、户外用品、公用和交通设施 产业用纺织品 用来表示非传统纺织品的一个最普遍使用的术语,指专门设计的、具有工程结构的纺织品;一般用于非纺织行业中的产品、加工过程或公共服务设施如轮胎中加人帘子布如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过滤用纺织品;造纸过程中造纸机使用的织物如用于体育场篷盖的涂层织物,二、纺织原材料利用史,原始衣着夏日葛衣中国草“苎麻”丝绸明珠毛、绒、羽毛的利用棉花种植及利用,原始衣着 衣着从这里开始若干万年前的原始人,最初用来做衣服材料的是树叶和兽皮。树叶随手可得,取之不尽,兽皮是猎取食物后的副产品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树叶和兽皮缝纫起来成为衣服了。缝制衣服少不了针和线,原始人哪里来针和线呢?,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曾是5 万年前人类聚居的一个洞穴,考古学家在那里发现了山顶洞人使用过的骨针。这枚珍贵的骨针长82 毫米,比现在的钢笔杆稍短一点,针粗约3.3毫米,与当今结绒线的扦子差不多。针身光溜溜的,针眼很细小,针尖极锋利,它是由一根坚硬的鹿骨在青石板上硬磨出来的,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发掘物中,线已无踪迹可寻,根据史书记载它是用野兽的筋或是撕开的兽皮做成的树叶或是兽皮作材料+骨针和筋线+上原始的石刀等工具,按人体样子缝制衣服也就不难了这就是人类最早的“衣服”。,夏日葛衣 原始社会后期,人类已经学会利用天然植物纤维来作衣着材料了,最先发现的就是葛。葛是一种野生植物,它的根茎里含有淀粉可以食用,人类最早是挖取它的根茎作为食物,直到现在还有些地方山区的人在食用它,称之为葛粉。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当葛藤在沸水中煮过后,它的皮会变软,还可以撕扯成一缕缕光洁如丝的纤维,再用手搓,就可以成为纱,把纱横一条竖一条地编织起来,就成为原始布。据考证,在6000 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发明了葛布的制作方法。商周时代,葛布已经成了当时缝制衣服最重要的材料了。到了周朝时,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叫“掌葛”的部门,专管平民和奴隶们种植葛藤,生产葛布。,这样一来,葛布生产的技术也进一步提高了根据葛纤维的粗细和质量不同,人们生产出了不同品种的葛布。例如,奴隶和平民穿的葛布用粗葛纤维纺织而成,称为“绤”奴隶主和王公大臣穿着由细纤维纺织成的葛布,叫做“絺”奴隶主还规定,只有穿絺的人才能进出衙门,议论国事,穿绤的奴隶和平民没有资格染指国事。到了汉、唐,虽然丝绸等纺织物已较多了,但劳动人民夏天穿着的基本上还是以葛为主的衣服。,葛又名葛藤,属于豆科藤本植物枝长达8米,茎皮中含有约40%的纤维,纤维长度为512毫米。,公元前4000年的葛纤维织物及模型,1972年,江苏吴县草鞋山新石器时代(公元前约3400年)遗址出土了罗纹葛布。经密为10根/厘米,纬密:地部为 1314根/厘米,有纹部为2628根/厘米。它是最早的葛纤维织品,可以推测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经利用葛纤维来生产织物,葛纤维织物,织物模型,葛纤维是我们祖先最早用于纺织的植物纤维,古时对于纺织原料的加工织造以及织物的分类和命名也很细致,如织作精细的葛布称为缔,粗糙的葛布称为绍,络之细者称为绉.葛纤维吸湿散热性较好,其织物特别适宜作夏季服装。古书中尧“冬日麂裘,夏日葛衣”的记载,及广为流传的“勾践献葛布”故事,都说明了葛纤维是先秦时期纺织的重要原料之一。,第二章 纺织原料利用史,中国草“苎麻”中国草苎麻是我国的特产,国外久慕苎麻布的盛名,因此,把它叫做用“中国草”织成的布。苎麻布的发明,比葛布要晚一些。这是因为用苎麻织布的过程远比葛复杂,特别是苎麻纤维外面有一层胶质保护着,不像葛那样,经简单蒸煮处理后就能成为可纺织的纤维,所以直到泰汉时期,苎麻布才开始普及到民间,这比葛布要晚2000 年。1972 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郊区马王堆,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汉代的驮侯夫人墓,除得到许多奇珍异宝外,令人格外惊奇的是竟然还有几块苎麻布,其布妙之细腻,质量之精美,让见到的人无不喷喷赞叹。据考证,这是生产苎麻布的办法已不是用自然发酵法(用细菌作用)除去胶质了。,古人规定布幅宽2.2 尺,内有80 根经纱的叫做1 升,160 根的叫做2 升,以此类推。升数越高,自然是布越细,质量也越好一般来说,7 升9 升的苎麻布质量为下等,供罪犯和奴隶穿着1014 升的属中等,供一般平民穿着,15 升以上的为上等,叫缌,供有钱人或是官吏穿着;30 升的最精细,只供皇帝、王公大臣们穿着。马王堆驮侯夫人墓里出土的苎麻布为23 升,还不是最好的,但在那时也要花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才能织成。唐宋以后,苎麻布的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品种繁多,花样百出。例如浙江诸暨的“山后布”精巧纤密,广西南宁的“练子布”轻凉美观,广东出产的“鱼冻布”“光滑洁白,勤洗发亮。总之,用“中国草”苎麻织成的布,誉满全球,可称为中国一绝。诚然,无论是葛布或苎布,还都有一定的缺点。例如人们对它染色常感到很难,不容易做成彩色纷呈的布。,苎麻属荨麻科,多年生草本(或灌木)植物,茎直立,高可达七尺,叶子互生,呈卵圆形状,叶底遍生白绒毛,夏秋间开淡绿色小花,单性,雌雄异株,喜生长于比较温暖和雨量充沛的山坡、阴湿地、山沟等处。,苎麻茎皮纤维细长坚韧,平滑而有光泽,拉力、耐腐、耐热力、吸湿性、散热性以及上染牢度均佳,是古代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苎麻纤维织成的布有质轻、凉爽、挺括、不粘身、透气性好等特点,是深受人们欢迎的夏季衣着用料。,丝绸衣着材料中的一颗明珠。我国是世界最早发明蚕桑、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绸的发明在几千年前的黄帝时期,我国北方有个名叫西陵的部落,首领的女儿嫘祖,是个聪明、温柔而又勤劳的好姑娘。有一天,嫘祖与邻里姑娘们一同上山采撷野果,忽然看到一株桑树上蠕动着一条条白白胖胖的小虫。它们有的在啃食桑叶,有的像在睡觉,有的竟吐出一根根白色的细丝。此后,嫘祖每次上山,总要仔细观察这些小虫的情况。不久,她惊喜地发现,整棵桑树上上下下竟挂满了白皑皑的小球。嫘祖小心地把小白球采回来,抽拉出一根根晶莹洁白的细丝,然后再把细丝横竖交叉编成“布”。嫘祖把这可爱的小虫取名为蚕,蚕吐出来的细丝织成的“布”叫做绢。嫘祖把绢献给了黄帝。黄帝非常高兴,同时喜欢上了这位漂亮又聪明的姑娘,他派人去向西陵氏酋长求婚,酋长和嫘祖答应了。从此,嫘祖成了黄帝的妻子。在黄帝支持下,嫘祖把野生的蚕移到家里养育。她了解掌握了蚕生长的全过程卵、幼虫、成虫和蛹四个阶段,学会了采集桑叶喂养蚕,使之吐丝造茧。嫘祖除总结出一套养蚕经验,还发明,天蚕传说乃是王母蟠桃园中之物百年成虫,百年产卵,专食桃叶每日吐丝三千,天蚕丝织成天蚕甲能抵御第二大天劫“九天雷劫”后来王母的七公主私自下界与凡人通婚,这天蚕也被她偷下一只与凡间的蚕虫交配,培育出好多小天蚕,十年成虫十年产卵,用吐出的丝织成几百件天蚕甲,其效果虽不及真正的天蚕甲,但能大幅抵消各种伤害,且水火不进。七仙女也被天下的渡劫高手尊称为九天织女。,第二章 纺织原料利用史,蚕丝 人类利用最早的动物纤维之一。据考古发现,约在4700年前中国已利用蚕丝制做丝线、编织丝带和简单的丝织品。商周时期用蚕丝织制罗、绫、纨、纱、绉、绮、锦、绣等丝织品。,蚕丝功效保护皮肤、促进睡眠蚕丝是蚕体内的液状丝蛋白经过固化及纤维化而成的多孔性蛋白纤维。纯蚕丝97以上由动物蛋白组成,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丝氨酸有滋养皮肤,增加皮肤细胞活力,防止皮肤老化等作用18种氨基酸散发出的细微分子又可叫(睡眠因子)它能使人的神经处于较安定的状态,促进睡眠质量。双向调节、冬暖夏凉蚕丝的热传导率很低,天冷时能降低热传导率,保暖性胜过皮、棉、毛;天热时又能排除多余的热量,使被内温度适宜。双向调节被内温度,冬暖夏凉。,吸湿排汗,舒适透气蚕丝外部的丝蛋白里含有一种叫“亲水侧链氨基酸”的物质,能吸收人体排放的汗液及水份,并加以排除,维持被内干爽透气,保持舒适,对风湿病,关节炎,肩周炎等患者尤为有益。防螨抗菌,贴身柔软蚕丝的丝胶有防止螨虫和霉菌滋生的成份,能防止有害生物在人睡眠时侵入人体;蚕丝纤维的化学成份又与人体皮肤构成很相似,这种相似性使得蚕丝被非常的贴身柔软且无静电,使用舒适不易脏。,蚕茧的初加工工序,选茧剥茧,烘茧,杀蛹储茧,晒茧,蚕茧的初加工,选茧和剥茧 选茧是将烂茧、霉茧、蚕茧等质量不佳的茧去除,并按照茧形、茧色等不同类型分茧。杀蛹储茧 剥茧之后,要及时缫丝,否则蛹会化成蛾,咬破茧壳,造成残茧。杀蛹就是为了防止蚕蛹破茧成蛾,以延迟缫丝时间,保证蚕丝质量。,晒茧 就是把茧摊在席上,放在烈日下,连晒几天,每天翻三次,把蛹晒死。腌茧 南北朝民间已有“盐腌法”来贮茧齐民要术论述:“用盐杀茧,易缫而丝肕;日曝死者,虽白而薄脆。缣(jian)练衣著,几将倍矣,甚者虚失岁功,坚脆悬绝,资生要理,安可不知哉”中唐以至五代,因腌茧用盐量太大,朝廷规定的盐法中,均有“茧盐”的名称。,烘茧用火力烘茧或焙茧出现在清代。其法“无定所,其灶以瓦砌居多,取移徙活便也”,可将茧放入一竹笼内,置于炭火上烘;亦可将放茧得蚕箔直接架在炭火上烘亦可砌一炕床,放茧于内,炕外生火烘烤。清中叶以来,烘茧杀蛹取代了腌茧、蒸茧等法,被广泛使用,直至机械化蒸茧出现并发展。,缫丝缫丝工艺流程索绪理绪 茧丝集绪 拈鞘 缫解 添绪接绪生丝卷绕干燥,第二章 纺织原料利用史,毛、绒、羽毛的利用史毛织物考古发现1980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在古代罗布淖尔孔雀河古遗址发现了裹着古尸的最早的粗毛织品1978年新疆哈密地区五堡遗址(公元前1200余年)有精美的毛织品出土,有斜纹和平纹两种组织。还有首次发现的用色线织成彩条纹的斑1957年,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南部诺木洪遗址(公元前790年)发掘出5块黄褐二色相间排列的条纹,还有人字形编织毛带和双股、3股毛绳,条纹的经纬密度为13根/厘米和 6根/厘米,比新疆五堡遗址的要粗糙得多,诺木洪遗址毛织品,1977年,新疆吐鲁番阿拉沟战国墓出土了一大批毛织品,据鉴定,不仅大量使用羊毛,还用山羊毛和骆驼毛等作为毛纺原料,常用毛发纤维的动物来源,动物毛纤维的种类及初加工技术原始社会开始,兽皮不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直接用于防寒兽毛从兽皮上取下进行原始的纺纱早期的毛织品叫做“织皮”,史记夏本记雍州和梁州贡织皮,先秦史料中有关毛纤维的记载很多毳(cui)毛:通称各种比较细的动物毛,用毳毛织成的毛布(毳:鸟兽的羽毛),共其毳毛为毡许行“与其徒皆衣褐”的记载,褐是比较粗的毛织布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说明动物的毛织物在当时已成为他们借以御寒过冬的主要衣着,(1)羊毛及毡、褐、毯羊的品种,中原地区蒙古种绵羊和山羊蒙古种绵羊体形特征为:多肥尾,无角或小角,长面多髯。羊毛比较粗硬,可制织比较粗厚的织物和毛毯山羊“羖羊”或“古苈羊”毛纤维一种是被毛,即山羊身上的长毛,制造绳索和织造粗糙的毛织品;另一种是山羊绒,即被毛底下的绒毛,可织制极精细的毛织品山羊的饲养和山羊毛的利用是从新疆经河西走廊传中原地区入,引自天工开物乃服褐毡,(2)羊毛分类及主要性能 按组织学构造有髓毛由鳞片、皮质和髓质3层细胞构成鳞片层具有保护作用,其形状和排列可影响羊毛的吸湿、毡结和反射光线的能力。皮质层连接于鳞片层下,与毛纤维的强度、伸度和弹性有关,羊毛愈细其所占比例愈大。髓质层是有髓毛的主要特征,位于毛的中心部分,由结构疏松充满空气的多角形细胞组成;作横切面在显微镜下观察,很易区别其发育程度。髓质层愈发育,则纤维直径愈粗,工艺价值愈低无髓毛无髓质,按毛纤维的生长特性、组织构造和工艺特性绒毛粗毛羊毛被的底层发毛粗毛,分正常发毛、干毛和死毛3种,构成粗毛羊毛被的外层两型毛中间型毛,其细度和其他工艺价值介于绒毛和发毛之间刺毛生长在颜面和四肢下端的短毛,无工艺价值犬毛细毛羔羊胚胎发育早期由初生毛囊形成的较粗的毛,在哺乳期间逐渐被无髓毛所代替,羊毛的摩擦性能鳞片尖端指向毛尖,逆鳞片摩擦大于顺鳞片摩擦;始终向毛根部运动,是形成羊毛缩绒的基础羊毛的缩绒性在湿热及化学试剂作用下,经机械外力作用下反复挤压、纠缠、交编毡化缩绒物理性能拉伸性能 决定羊毛弹性好压缩性能 不易定型和变皱弯曲性能 手感柔软扭曲性能 保形性较好热学性能 纵向导热率高,横向低,保暖性能良好电学性能 干态绝缘良好,稀湿后电阻下降光学性能 光泽柔和(马海毛、绢丝般的光泽),山羊绒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纤维的钻石,软黄金。亚洲克什米尔地区在历史上曾是山羊绒向欧洲输出的集散地,所以国际上习惯称山羊绒为克什米尔Cashmere);中国采用其谐音为开司米山羊绒是从山羊身上梳取下来的绒毛,其中以绒山羊所产的绒毛质量为最好,每年春季是山羊脱毛之际,用特制的铁梳从山羊躯体上抓取的绒毛,称为原绒洗净的原绒经分梳,去除原绒中的粗毛,死毛和皮屑后得到的山羊绒,称为无毛绒山羊绒有白、青、紫三种颜色,其中以白绒为最珍贵,(3)兔毛和羽毛隋唐时期,安徽等地曾利用兔毛织制兔褐,并作为地方特产进献朝廷据唐书地理志记载,贡兔毛织品中宣州的兔毛褐质量好,特点鲜明,仅“亚于锦绮”,有的商人为了获取利润,还用蚕丝仿制我国将飞禽羽毛用于纺织的历史很早,东晋谢万和谢安晋见简文帝时,曾著白纶巾,鹄氅即是燕羽织物,所谓“物华雉毳;名高燕羽”,南齐文惠太子,“织孔雀毛为裘,华贵无比”,4、毛纤维的初加工技术目的:将杂质除去,开松理顺纤维,使其成为符合纺纱或加工成制品的要求,分为采毛、净毛、弹毛三道工序(1)采毛是指毛纤维的收集最初(拾用自然脱落的毛纤维),其后(从屠宰后的皮革上收集),再后(从活着的羊身上直接剪下来)南北朝时出现了铰毛或剪毛方法的记载“白羊绵羊每年可以铰毛三次,山羊只可铰毛一次。并指出绵羊铰毛时间必须在中秋节之前”“羊顺风而行,三月,八月两剪毛。当剪时,如欲落絮;不剪则为草绊落。可捻为线”“春毛不值钱,为毡则蠹;唯秋毛最佳”,山羊绒的采取出自西北地区,唐时传入中原绉绒是用细密的竹蓖梳子从山羊身上将已脱或将脱的较粗的绒梳下,制织的毛布有“褐子”、“把子”拔绒就是用手指甲直接从山羊身上拔下较细的绒毛。制织的毛布摸起来像丝帛一样光滑柔软;拔绒的产率很低,“每人穷日之力,打线只得一钱重,费半载功夫方成匹帛之料。若绉绒打线,日多拔绒数倍”,(2)净毛就是除去原毛上所附油脂和杂质,尤其是油脂,将妨害羊毛纤维在弹毛和纺纱工序中有效地开松和除杂,从而影响毛纱的均匀度和光洁度(3)弹毛就是将干净的羊毛弹松成分离松散状态的单纤维,文献和出土文物证实,南部、西南部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早在公元前2世纪或更早一些就有了棉花的应用历史。但直到宋元时期,棉花才逐步向中原推广,古代的棉纺织技术是在借鉴和吸收传统丝、麻纺织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棉花种植及利用,1、棉纤维的种类和利用史(1)种类白棉花(一年生草棉、多年生棉树)木棉花天然彩棉(2)名称,如吉贝、古贝、古终、白叠、木棉、木绵、梧桐华、攀枝花、斑枝花等植株形状的记载也很混乱(3)为什么在宋元才来到内地棉花本是“不蚕而绵,不麻而布,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的优良纺织原料,由于“种艺之不谨者有之;抑种艺虽谨,不得其法者亦有之”,所以没有推广到内地,2、棉花种植到纺织品,成熟的棉田(德克萨斯)大约在播种后的5到6个月,在16-18天内,纤维的长度和周长增大在以后的22-50天内,纤维素在空心纤维内淀积当纤维素的淀积停止后,棉铃干枯并开始开裂,3、一年生草棉生长期短,成熟早,耐干旱,系旧大陆棉种中的非洲棉。我国新疆地区最先种植这种棉花,后经河西走廊传入陕西(元代)一年生草棉不论在纤维长度、强度,还是在产量上,都远不如从南方传过来的优良棉种,所以它在传到陕西后便不再传播。从南方传过来的棉种,成为西北地区种植的主要棉种。原草棉种的种植越来越少,且大多也不是用于织布,而是用于棉衣、被褥的絮材一年生草棉由新疆传入陕西,有1000年时间,缓慢的原因草棉纤维短,品质差,产量低西北地区气候过分干燥,纺纱时,往往会因纤维短加上湿度不够,造成棉纱易断头,不能纺高支纱,只能纺粗纱织粗布。粗糙的布当然引不起内地的重视棉花愈向内地传播,越遭到传统丝织业的抵触,第二章 纺织原料利用史,4、多年生树棉系旧大陆棉种中的亚洲棉。其性状是植株可存活数年,高丈余,分枝不广,果实较小,形如桃,花色有白、黄二种,棉籽与棉核相连,纤维多为纯白色,有自然卷曲和良好的吸湿性。宋元之间传入中原地区。棉花传入内地后,由于种植地区纬度的升高以及每年播种等原因,逐渐呈一年生草棉状了。每年撒种,当年生长的棉花植株低矮,使多年生树棉具备了密植和畦作的,这种方法使棉花单位产量大幅度提高,并促进了多年生棉花向一年生棉花的转化,为棉花在全国范围的普及,取代麻、苎纤维成为最主要的纺织原料奠定了基础每年撒种种植棉花是中国棉纺织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多年生棉花在宋以前很长时间都未传播到内地?传统丝织业的抵制农桑辑要“论苎麻木棉”一文所言:当时往往是因为“悠悠之论,率以风土不宜为解”但实际上是“种艺之不谨者有之,抑种艺虽谨,不得其法者亦有之”,即原本是热带亚热带作物的棉花,向北移植到地处温带的内地,必须在栽种上有一套适应新环境的技术方法早期轧棉工具太落后,使加工棉纤维成本高,速度慢,不适于大规模生产,尤其没有轧花工具,这成为阻碍棉纺织生产发展的瓶颈,5、木棉攀枝花,俗名叫木棉。纤维呈浅黄色,光滑无自然卷曲,吸湿性极差多用于作充填褥、垫的絮材,但也可用扭绩、搓纺等方法,绩织成布此布服用性极差,古代南疆的少数民族曾在纺织材料缺乏的时候,将它作为衣着材料,原产地中国、印度、印尼、菲律宾,又名攀枝花落叶大乔木,树高可达25米。每年34月份先叶开放,花冠五瓣,橙黄或橙红色。花萼黑褐色,革质花后结椭圆形硕果,内为卵圆形的种子和白色的棉絮木棉最早见载于晋葛洪西京杂记西汉时,南越王赵佗向汉帝进贡烽火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至夜光景欲燃”,据说此烽火树即木棉树 粤人以木棉为棉絮,做棉衣、棉被、枕垫,唐代诗人李琮有“衣裁木上棉”之句宋郑熊番禺杂记载:“木棉树高二三丈,切类桐木,二三月花既谢,芯为绵。彼人织之为毯,洁白如雪,温暖无比”木棉花还可以做药,每逢春末采集,晒干,经拣除杂质和清理洁净后,用水煎服,可清热去湿;木棉花较大,色橙红,极为美丽,可供欣赏,6、天然彩棉天然彩色棉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来的一种在棉花吐絮时纤维就具有天然色彩的新型纺织原料(1)为什么棉花会有彩色的?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棉花是白色的,其实,在自然界中早已存在有色棉花。这种棉花的色彩是一种生物特性,由遗传基因控制,可以传递给下一代,就象不同人种的头发有黑、棕、金黄一样,都是天生的人类在数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轮回着创造与毁灭,在创造中成为万物之灵,在毁灭中又成为万恶之源以便开始新的创造。据历史学家考证,人类驯化、种植棉花的历史最少也有三千七百年了,在三千七百年前的古埃及人们就懂得如何利用这种神奇美妙的植物来获得温暖,那时的棉花和自然界其它的动植物一样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同一种颜色,而是有着多种色彩,所以说棉花原本就是具有颜色的,而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白色,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大增,同时对其颜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但天然棉花色彩毕竟种类有限且偏淡不够明亮浓重。所以人们发明了染色技术以使纤维具有了人们想要的颜色从而生产出花色繁多、鲜亮明快更加符合人们需求的纺织品。而在这个过种中,白色的纤维当然是染色的最佳选择,从而导致了人们大量地种植白棉,而不再培育、种植其它色彩的棉花,渐渐的其它色彩的棉花被人类所抛弃、所遗忘,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2)研究彩棉苏联1950-美国1960-目前美国、埃及、阿根廷、印度、中国等国研究种植彩棉彩棉主要颜色为棕、绿、红、鸭蛋青、蓝、黑主要的研究手段还是从自然界中寻找上古繁衍至今的彩棉活体,作为亲本进行驯化、改良。同时运用转基因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新品种的开发抗战期间,陕北革命根据地曾种植过一种颜色发紫蓝的野生棉,1970河南、安徽等地也种植过很少的一部分彩棉用于研究 1990中后期推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棉花的祖先,其纤维就多姿多彩,并非都是白色。彩色是棉花本身的一种生物学特性,它的纤维彩色生理机制是:在纤维细胞形成与生长过程中,在其单纤维的中腔细胞内沉积了某种色素体而致。1819年我国江浙一带就种植过紫花布出口欧洲。历史上由于彩棉产量小、纤维短而不适应纺织工业的要求,所以生产上很难直接利用。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成为全人类关注的主题,世界棉花生产大国纷纷加紧了对彩色棉花的研究开发,(4)彩棉服装的特点彩棉服装颜色不是那么鲜亮因为棉花纤维表面有一层蜡质。普通白色棉花在印染和后整理过程中,使用各种化学物质消除了蜡质,加上染料的色泽鲜艳,视觉反差大,故而鲜亮。彩棉在加工过程中未使用化学物质处理,仍旧保留了天然纤维的特点,故而就产生一种朦朦胧胧的视觉效果,鲜亮度不及印染面料制作的服装 彩棉服装会缩水、起皱纯棉服装一般都有一定程度缩水和起皱,普通纯棉服装经过树脂、甲醛等化学物质的处理后,可基本避免服装缩水和起皱。而“天彩”天然彩棉服装,本着“健康”、“环保”的原则,完全不用化学物质处理,仅在服装后整理过程中,采用物理方法处理,使缩水率小于规定标准。如果采用干洗,则可基本避免起皱彩棉色彩个别色素(绿、灰、褐色)遇酸会发生氧化彩棉色彩来源于天然色素,其中个别色素(绿、灰、褐色)遇酸会发生氧化。因此,洗涤彩棉服装不能用带酸性的洗涤剂,而应选用中性的肥皂或洗涤剂,清水洗涤干净后观察色泽比前加深 最直接的方法是将一块彩棉面料放入摄氏40度的洗衣粉溶液中浸泡6小时后(目的是为了去除纤维表面的蜡质层),用清水洗涤干净,待干燥后观察色泽变化。如色泽比前加深,则为真品,否则属伪制品.,(5)天然彩棉与健康环保零污染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纺织过程中不需人工着色漂白、染整,不含任何甲醛、偶氮染料等重金属,有人类“第二肌肤”之称 舒适、止痒亲和肌肤,PH值呈微酸性,对皮肤无刺激、符合环保及有体健康要求抗静电、不起球面料起球现象是由于面料纤维表面受损导致的,毛球越多则证明面料纤维受损程度越深。彩棉制品不带自由电荷,棉纤维不易变形、不起球。透气透汗性好吸附人体皮肤上的汗水和微汗,通过彩棉针织面料的空隙中陫出,使体温迅速恢复正常,真正达到透气、吸汗效果。,改善睡眠彩棉中的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能增加人体的微循环血流,激活组织细胞,使人体产生温热效应,有地调节神经系统,疏通经络,改善睡眠洗涤不会掉色彩棉纤维细胞中的色素体从内而外逐渐变浅,它由纤维素堆积而成,较少受环境的影响,洗涤后纤维色泽还能逐渐加深,不会掉色绿色环保从种植到面料加工,完全不使用农药和化学染剂,无工业污水排放;符合欧共体提出的“生态纺织品标准100”规定的“禁用致癌偶氮染料”的要求。天然彩棉又称彩棉,目前被誉为“贵族纤维”天然彩棉自然、环保、无污染,具有亲和皮肤,舒适、止痒的特点;它的pH值呈微酸性,对皮肤无刺激,符合环保及人体健康的要求;彩棉不带任何自由电荷,抗静电,棉纤维不易变形、不起球,能吸附人体皮肤上的汗水和微汗,真正达到透气、吸汗效果,人类起源与服饰1、人类起源的神话呼唤而出 原本存在 植物变的动物变的 泥土造的,三、纺织品发展历程,女娲造人 盘古开辟天地之后,不知经过多少年,忽然在天地间出现女娲。女娲在这荒凉天地中感到寂寞,有一天,她对着水,照见了自己,心里想要是天地间有几个像自己的,彼此说说话,该有多好,便不自觉的抓泥土,和上了水;照自己的形体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风一吹,便成为活跳跳的东西,於是给他起名为人,原先女娲一个接一个继续不停的造人,但进度缓慢,终於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填补辽阔的大地时,他背靠山崖,顺手摘下藤条,懒懒地在和了水的泥浆里搅着,然后一甩藤条,洒落许多泥点,这些泥点落在地上,经风一吹,都变成了人,於是不停地挥动藤条,大地上的人也不断的增多了。,圣经里的上帝造人 记载在旧约的创世纪之中,上帝花了五日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到第六日他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於是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后,就成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不久便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他为女人,1960年英国人哈代提出海猿说800-400万年前,古猿曾下海生活,后重返陆地证据:人的皮肤裸露无浓密体毛,有皮下脂肪,泪腺分泌及排出盐分,出汗及性行为生理机制像水兽一般,而灵长类动物体表有浓密体毛,无皮下脂肪,其生理机制与人类大相径庭;人在水中分娩无痛苦,婴儿天生喜欢水,人潜水时地反应与海豹等类似;但该理论无法解释400万年的化石缺环,人类至今并未发现海洋古猿化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人类的体毛特征是由多毛变化而成的;与哺乳动物相比,人类的体毛稀而细小,表皮柔软。人类的皮毛特性是自然界唯一的。许多人认为人类的祖先穿了动物皮“衣裳”才导致体毛逐步退化的;这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热带或非洲大部分人直到近代才穿衣服,他们身体的大部分是长期裸露的,但是非洲人的体毛最稀少,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带白种人的体毛反而要浓些。,考古学人类进化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南方古猿,灵长目人科灵长类中唯一能两足直立行走的动物;1924年在南非开普省的汤恩采石场发现一个古猿幼儿的头骨化石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出土称为“露西”(Lucy)的年轻雌性南方古猿骸骨于,由于骨骼较为完整,使人能确立古猿的行走形式:以足直立,步履蹒跚,科学家从肩胛骨及臂骨分析发现,南方古猿仍保持灵长类远祖的攀援的特征非洲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推测 身高为145厘米,雄性平均体重为65千克,雌性35千克,脑容量为现代人的三分之一发达的大脑才是人的标志直立人(Homo erectus)距今 40万年前 200万年前,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早期至中期,考古期属于旧石器时代直立人的祖先能人(Homo habilis)最早的化石 1960年坦桑尼亚西北部的奥杜威河谷发现的小孩顶骨、下颌骨和手骨,以及成人的锁骨、手骨和足骨。1964年被定名为能人(Homo habilis)肯尼亚南非,体质特征雄性颅容量为 700-800毫升,雌性为 500-600毫升,两性异形较明显,能人脑的总形态和沟回与人相似,可能已有语言能力,能 人 颅 骨,雄 雌,旧石器时代“Paleolithic Age”,源自希腊文,“Paleo”“旧”“Lithic”石头,考古学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一般认为距今约250万年-约1万年前 时期划分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 直立人化石的发现1880年代直立人化石标本被命名为 Pithecanthropus,即猿直立人化石的分布 亚洲南部和中部、非洲东部和西北部以及欧洲西部中国北京猿人、元谋猿人(云南)、蓝田猿人(陕西)直立人的体质特征 颅容量的变化范围是 775-1400立方厘米,平均身高 132-145厘米。平均体重约为 53公斤 直立人的文化 已能制造石器,如石斧、刮削器、砍砸器和石钻等;在奥杜威峡谷发现有人类最早的居住建筑物;直立人已开始用火;直立人以狩猎或腐食为生,狩猎对脑的进化有重要作用。,智人(Homo sapiens)早期智人(early Homo sapiens),也称为远古智人,过去曾经称为古人,距今 13万年至 4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 早期智人的分布 亚洲、欧洲和非洲中国陕西大荔、广东马坝、山西许家窑、湖北长阳、辽宁金牛山;印度尼西亚:昂栋;巴勒斯坦:塔邦、斯虎尔、卡夫扎;乌兹别克:切舍克塔施;克罗地亚:克拉皮纳;希腊:佩特拉洛纳;法国:托塔维尔、圣沙拜尔;英国:斯旺斯库姆;德国:斯坦海姆、尼安德特;意大利:萨科帕斯托;伊拉克:沙尼达尔;赞比亚:卡布韦;埃塞俄比亚:博多体质特征 早期智人中最早发现的是尼安德特人(Neandertals)颅容量为 1300-1750立方厘米,估计身高约 152厘米,体重约 73公斤,早期智人的文化 在早期智人阶段,人类制造石器的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石器以细小尖状器和刮削器为主。早期智人以狩猎为生。许多遗址发现大量用火的证据。,晚期智人(late Homo sapiens)也称为现代智人(modern Homo sapiens)或智慧的智人(Homo sapiens sapiens),过去称为新人,指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大约从 13万年前开始至今晚期智人化石的分布 欧洲、非洲、亚洲、澳洲、美洲法国:克罗马农;南非:萨尔达纳、菲什胡克、博斯科普;肯尼亚:甘布勒洞;婆罗洲:尼阿洞;爪哇:梭罗,瓦贾克;中国:山顶洞;澳大利亚:蒙戈湖,科阿沼泽;美国:德尔马,洛杉矶,尤哈,拉克纳海滩,克洛维斯,福松;加拿大:旧克罗遗址;秘鲁:皮基马采洞;委内瑞拉:塔伊马塔伊马体质特征颅容量为 900-1300立方厘米,晚期智人已开始分化出四大人种,晚期智人的文化制造工具的技术更加多样化和专门化,石器更进步,直接、间接制作石器的特征是用窄长的石叶制作的工具占了很大的比例。石刀、雕刻器、刮削器等用骨制作的工具有矛、标枪、鱼叉、鱼钩和有眼的骨针人类以狩猎为主,狩猎工具有重大改进。人类除了居住洞穴,还建造人工住所。埋葬死者的习俗更隆重,为死者穿着衣服,佩戴装饰品艺术有很大发展,主要有雕像和洞穴壁画,1980,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威尔逊遗传小组研究了世界不同种族居民的线粒体DNA,他们发现全人类的线粒体DNA基本相同,差异很少,平均歧异率为0.32左右,而线粒体DNA又是严格的母系遗传,因此,从逻辑上说,现代世界各种族居民的线粒体DNA最终都是从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那儿遗传下来的。威尔逊小组通过追溯不同种族线粒体DNA的原型,确定了现代人类线粒体DNA的发展谱系 他们发现,现代人类的线粒体DNA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仅见于一些非洲人中,第二类则分布于包括其他非洲人在内的所有种族中。而第二类线粒体DNA的最终源头也在非洲人中。也就是说,现代人类的线粒体DNA均来自非洲的一位女性,她是人类各种族的共同祖先。威尔逊等人说:“我们可以将这位幸运的女性称为夏娃,她的世系一直延续至今”,2、影响中国纺织史的文化年代(1)文化H.H.Stern(1992)广义和狭义概念广义大写(Culture with a big C)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小写(culture with a small c)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2)影响中国纺织史的文化年代斐李冈文化(公元前6500-5000)郑州新郑市西北约8公里斐李冈村西发现了面积2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斐李冈遗址在黄河流域,斐李冈文化遗存中多次发现纺轮、骨锥等,陶器文明,夏代以前的纺织技术特点在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同时,纺织业由于狩猎和采集活动的需要而产生;萌芽前期,只是制作简单的绳索和网具;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才有了缝纫技术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3000)中原地区1921年其遗址首次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故名;主要在河南西部、陕西中部和山西南部一带,黄河中上游由于发现其遗物中常有彩陶,所以仰韶文化也曾被称为“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彩陶船形壶,陶壶制作成两侧呈上翘尖角的形状,再在壶体上绘出鱼网图案,这是模拟一条首尾翘起的原始独木舟,浮游在水面上张网捕鱼,表达了人们对收获的期望,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画面左侧,一只高大的白鹳挺胸伸颈,高傲地昂起头,大眼圆睁,长喙衔着一条鱼;鱼体僵直下垂,显然已丧失了挣扎的能力;在衔鱼鹳鸟的右侧,立放着一柄粗大的石斧,斧柄上有缠扎的织物或绳索,并饰有“”形符号,它大约是氏族首领权威和力量的象征,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时期的氏族人们“用纺轮捻线,用简单织机织麻布,用骨针缝制衣服,用竹、苇编织席子”1984年在郑州荥阳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一批距今约5600年的丝织物残片、麻绳残段,这是我国北方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实物,还出土有数百件的陶纺轮、石纺轮、陶刀、石刀、蚌刀、骨币、骨锥、骨针、陶坠、石坠等。其中一件陶纺轮出土时插孔内还有一段骨簪,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河姆渡遗址位于河姆渡镇金吾庙村(原罗江乡浪墅桥村)1973年发现的,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特色:稻作农业、干栏式建筑、纺织和水上交通方面出土的纺织工具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为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所罕见数量最多的是纺轮,有300多件,质地以陶为主,还有石质和木质,形状以扁圆形最常见,另有少量剖面呈梯形状织的方面有经轴、分经木、绕纱棒、齿状器、机刀、梭形器等,纺织专家认为这是原始踞织机的部件河姆渡遗址发掘发现的文物遗存具有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的特点,出土的纺织工具有纺轮、绕纱棒、分径木、经轴、机刀、梭形器、骨针近10种,根据这些部件,可以复原当时的织机,其它的遗址就没有这么具体,缝纫用的是骨针,有90多件,最小的骨针长仅9厘米,径大0.2厘米,针孔大0.1厘米,与今天大号钢针差不多 从出土的苇编和器物上精致的图案看,当时织品为经纬线数量相同的人字纹和菱纹 关于编结纺织,在河姆渡发现有芦苇席残片,采用二经二纬的编织法。质轻的木纺轮,连同大小轻重不一的陶、石纺轮。可供抽纱捻线之用。还发现了据认为可能属于原始腰机部件的木质打纬刀、梳理经纱的长条木齿状器、两端削有缺口的卷布轴等新石器时代陶器上有许多印有编制物的印痕。河姆渡遗址出土有精细的芦席残片,陕西半坡村公元前4000多年遗址出土陶器底部已有编织物的印痕,龙山文化(公元前2600-2000)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考古学家于是把这种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这个文化以许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壳黑陶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骨梭,其应用在纺织技术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这说明了织造技术已经初具规模纺纱工具纺

    注意事项

    本文(染织工艺美术史——概述.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