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色谱检测技术.ppt
第四模块 色谱检测技术,第一节 薄层色谱法,第七章色谱分析法,技能目标:,理解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分离原理;理解薄层扫描法的定量分析原理;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具体应用,学习目标,能应用薄层色谱法对药物定 性鉴别及定量分析,知识目标:,复习提问,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分类及基本部件。红外分光光度法在药品检验中的主要应用。,新课大纲,色谱过程概述:分类、原理、优缺点背材、吸附剂、展开剂的选择各步骤的主要操作方法定性和定量方法,1.,2.,3.,4.,5.,本章主要内容:,一、概述及基本原理,色谱过程实现色谱操作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具备相对运动的两相,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和流动相(mobile phase)。色谱过程是组分的分子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多次“分配”的过程。,1.概述,组分的结构和性质微小差异 与固定相作用差异 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不等 差速迁移 色谱分离,色谱过程图解,2.薄层色谱法概述将固定相(吸附剂或载体)涂布成一均匀薄层,点样,(密闭的容器中)展开,斑点显色,(与对照物质)比较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原理 组分在薄层板上多次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过程。通过吸附系数不等实现组分的分离。,4.分类根据其分离原理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与排阻色谱根据分离方法分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优点:快,需十至几十分钟,同时展开多个试样。试样预处理简单,对试样限制少。载样量比较大,适用于制备。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分离能力较强。灵敏度较高。,缺点:重现性差:尤其是定量每步要严格操作色谱板不易保存,5.优缺点:,二、操作方法及仪器,1.背材:支持吸附剂的材料。光滑平整耐腐蚀,常用玻璃板。预制板有:铝和塑料 扫描用:长度为10、15、20,宽度10、20,(一)背材、吸附剂、展开剂的选择,2.吸附剂:(1)性质:活性即保留溶质组分的程度,有较大的吸附面积,普通板粒度为20微米,高效板为5微米(2)常用:硅胶、氧化铝、纤维素、聚酰胺、葡萄糖凝胶(3)选择原则:样品组分的性质和吸附剂的性质,3.展开剂:(1)对展开剂的要求:能够溶解待测组分能使待测组分与杂质分开使待测组分Rf值在0.20.8不能与组分及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展开后斑点圆而集中。(2)性质:极性、强度、选择性(3)选择:一元、二元、多元,展开剂(流动相)同吸附柱色谱极性强的溶剂洗脱能力强常用溶剂的极性强弱顺序:水酸吡啶甲醇乙醇正丙醇丙酮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甲苯苯三氯乙烷四氯化碳环己烷石油醚。,展开剂混合溶剂先用单一溶剂展开,若Rf值太小,则加入一定量极性强的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如果Rf值太大,则加入适量极性弱的溶剂(如环己烷、石油醚等),以降低极性。可加入一定比例的酸或碱,使斑点集中。,1.薄层板的制备2.样品溶液的配制3.点样4.展开5.显色和定位6.常见问题和消除方法,(二)各步骤的主要操作方法,1.薄层板的制备一般薄层板的制备:均匀铺层:0.20.3mm检查:对着亮光、看基线、牢固比例:硅胶G与水1:3硅胶H与水1:2氧化铝与水1:1.52制备型:2030,.仪器与材料玻板 除另有规定外,用5cm20cm,10cm20cm或20cm20cm的规格,要求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晾干。,固定相或载体 最常用的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其次有硅藻土、硅藻土G、氧化铝、氧化铝G、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F254等。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直径为1040m。薄层涂布,一般可分无粘合剂和含粘合剂两种;前者系将固定相直接涂布于玻璃板上,后者系在固定相中加入一定量的粘合剂,一般常用1015煅石膏(CaSO4.2H2O在140烘4小时),混匀后加水适量使用,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50.7)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璃板上。也有含一定固定相或缓冲液的薄层。,涂布器:应能使固定相或载体在玻璃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点样器:毛细管。展开室:应使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玻璃制薄层色谱展开缸,并有严密的盖子,除另有规定外,底部应平整光滑,应便于观察。,(2)样品溶液的配制:预处理:粉碎、提取、精制 溶液的溶解(3)点样:集中1ml含0.52mg溶质,体积110l用微量注射器、容量毛细管、自动点样仪注意:负荷量、溶剂的洗脱能力、同步干燥、勿损表面,(4)展开:一般展开20、分离不好时调节组成、改变展开方式、保质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常用方式:上行式,(5)显色和定位:光学检出:可见光下不显色、但可吸收紫外光吸紫外光、显荧光斑点荧光薄层板蒸气显色:碘、挥发性酸碱盐酸、硝酸、浓氨水、二乙胺试剂显色法:喷雾和浸渍显色剂:常用硫酸、碘、磷钼酸、三氯化锑专属改良碘化鉍钾、香草醛硫酸,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定性鉴别 2.药品质量控制和杂质检查3.化学反应进程的控制,反应副产物的检出以及中间体的分析4.柱色谱法分离条件的探索,1.定性:色谱鉴定利用Rf值化学鉴定试剂显色反应薄层色谱与光谱联用2.定量:洗脱后定量法紫外原位定量法薄层扫描法目视比较法(如杂质限度检查方法),四、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参数1,比移值(Rf值)溶质移动距离与流动相移动距离之比。Rf=L/L0(定时展开)L为原点(origin)至斑点中心的距离,L0为原点至溶剂前沿(solvent front)的距离 与组分及色谱条件有关,定性参数2,相对比移值(relative Rf;Rr)Rr=Rf(i)/Rf(s)=L(i)/L(s)与组分、色谱条件、参考物质有关。Rr值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重现性和可比性均比Rf值好,能消除系统误差(参考物质与组分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展开),3.定量方法:常用外标一点法:指用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与样品溶液点在同一块薄层板(mi)样品/(mi)标准=(Ai)样品/(Ai)标准 中药及制剂中某组分的含量计算:Ci%=(Ai)样品/(Ai)标准(mi)标准V W-为样品点样体积V-为W克生药或制剂的提取液的体积,本课小结,课后习题,1.什么是薄层色谱法?2.具体操作方法?3.在药物分析中的主要应用?,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