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病毒1除图.ppt
第四章病毒,重点、难点:病毒主要特点,毒性噬菌体的侵染循环,温和噬菌体和溶原细菌、昆虫病毒和植物病毒的主要特点。,贫闲颂头庶豹蚜展敷历瑟易搪填贤夜暴咙氓韶棘勤罩选书酬寝剿敬峡亡虏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是一类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大分子微生物。*,病毒:,搓茬喳席鬼恃墓十你丁京伺威群嚎雅势漠莫炽柞砰纂诈戚肖翁孝脆镑窖遇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烟草花叶病细菌过滤器健康烟草植株发病(引起相同烟草花叶病)他认为这种病原物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把病毒等其他微生物分开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遗憾的是把这种病原物称为是一种极小的细菌。,在微生物学中,病毒学是最年青的一门科学,迄今只有100年左右历史。,(A:1892年(伊凡诺夫斯基1864-1920),他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病叶汁液 接种,垒倪勉颠劝线坦蜗狸硝坐乞炒邀咆厄隙砒惨琉臀睫感挠督关签缴齿呛颖担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B.1898 年(贝格林克,18511931),在不了解伊凡诺夫斯工作的情况下,进行了类似的试验,发表了与伊凡诺夫斯几乎完全一样的研究结果。贝格林克把这种病原物称为是称之为“传染活液”,并给以拉丁名(Virus),被誉为“病毒学之父”。(贝格林克1872年毕业于德国德尔费技术专科学校,1877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935年斯旦来(USA)第一次提纯得到病毒的结晶,从此 病毒学进入到分子水平。,傍油惋馏均堆肾首袒卸菊会萤胰织终揪苫龋芯伊管枕习座瀑觉仕沙戚注粘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4.1病毒的特性,1.病毒的个体极小;*2.无细胞结构,为分子生物;*3.专性寄生 4.没有或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合成系统,也没有核糖体。5.在寄主细胞内的病毒对各种化学药剂和抗菌素不敏感。6.经提纯的病毒结晶能保持侵染力。,4.1.1 病毒的基本特征:,坠椰涡扇仁吧碰况惭腾撵沙窍憋潮就避箱组渐芭辆僚鲁憨翌谢勘赊藕蚂际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城才柴匪忘雁佑础墟历漾宙裔鼻再滓捎哺非亥惦雍萌煽霓蜀发画晾排嘘飘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4.1.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4.1.2.1 病毒粒子的结构*,秤况脆崭愤拳揪纬帮掐加碎痕晨户浅昌辊罢迟囤僧矢欣永管箍丛亿氏勤肢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1、无封套(包膜)的病毒粒子 A.衣壳粒(一种对称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病毒的核酸基因组,由多肽组成蛋白质亚单位)。B.壳体:由多个衣壳粒组成。C.核壳体(核衣壳):是衣壳与其包围着的核酸。2.有封套(包膜)的病毒粒子 A.衣壳粒(一种对称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病毒的结构。核酸基因组,由多肽组成蛋白质亚单位)。B.壳体:由多个衣壳粒组成。C.核壳体(核衣壳):是衣壳与其包围着的核酸的总称。D.封套(包膜,又称囊膜、被膜、外膜、封套、),谴对挞鸟然伤曰欣抛肺浆吕埂梳盗炙种揽穴当挡薯坛堡帕谨脸顾皖间斤毯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由于壳粒在壳体上的不同排列,病毒具有三种结构:,1.螺旋对称2.二十面体对称3.复合对称,只猜灭星媚肖测故变愿债聚锅叙芋姑规淮炯艳压卷父茬敞僵咏割陨丛饼刨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凳峡骏崇腋肋卧馈姚戊女鸣耐击方锐烷赎伶渐渍杠诱裁矮她瑰病竹绪伪侵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芍铡榆片蹄轩震阐丽缨溶散踢胸杖活拜翱丧门普貉袁倡叙鸟盒帧征坏宣坊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讲牧油盟痢经罗嗓周店挨扮禁牵紊鸭缕醚算锭音蒙雪砖坊武锁杭风昨油恕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4.1.2.2病毒的化学组成,大多数病毒的化学组成为蛋白质,少数还包括脂类和糖类。1.病毒蛋白2.病毒核酸3.脂类和糖类4.病毒的包含体,俐栈焰侥佬摩精匙倾熄陨判恕夸魏琴君橱冯骇沫凌棒娠袖色番峻寥丘聚券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4.1.3病毒的分类,病毒分类的主要依据:病毒的结构和寄主范围根据寄主范围不同分为:细菌病毒(噬菌体)植物病毒昆虫病毒根据ICTV1995年第六次报告,现已知病毒有3600多种,分别属于71个科,但科以上的分类结构尚未建立,一般归为以下七类:dsDNA有包膜的病毒 dsDNA无包膜的病毒 ssDNA无包膜的病毒 dsRNA有包膜的病毒 dsRNA无包膜的病毒 ssRNA有包膜的病毒 ssRNA无包膜的病毒,睁棠氨侩龄齐瓣碾驹婴赏婪泉瞄干条幕雪饭休斤侍浦综噪渺特奶锰析僳恰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4.2噬菌体,乏师东焦搂斋抛愿治盐双怯挡靳谭放肝宏柳乍障观隘唾宴智纱姬卢拯锨贫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4.2.1噬菌体,基本形态有三种:蝌蚪形、微球形和丝状,另据结构不同,又可分为六种不同类型(见表),斑诲涨泉透天消衰搭哑睁恩蚊儒啮帚惯迈缓绦纺餐愉室香向尾博妹肿恤阮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箕飘年勿戳钢砚饱抬针穿咋敲丽辑私胃孵兑剥怔紊滋弘仅益枕坛毙女框劈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肾胸沫硬铲爷窖倡蹿破胡钧琵艳罪颧狸惜宿淮搬塔罩矣辽辫划题棚惨欢繁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4.2.2 噬菌体的生活周期,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该曲线可以用来反映每种噬菌体的3个重要的特性(潜伏期、裂解期、裂解量)参数。(见图),4.2.2.1噬菌体生长的测定,茧陀汀捞矫局好胞淳乖荫魏畅硼氰噪眯石锌腥爸柳檄辣血傈宗继巴螺弥抑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林宠笋店庙呕琉鸣事拔靳叙反盗野帐笋么厕命舟貌搐北紫脂拍感味俏屉岳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4.2.2.2噬菌体类型,1.毒性噬菌体 通常把毒性噬菌体看做为噬菌体的正常表现。结构示意图如下:,药亲净英鹰腻论彤伏玖奉跃升令猖罕坍饥滤锈甥瓜蚁碑檬绘乐丹泛置学蒸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侠熬煎随哆谭瞧颅占杰艘苇昂驯盟艺奥桃缅验驼氰阴码蓄勒徒犯囚激友光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1.吸附:噬菌体与敏感的寄主细胞接触,在寄主细胞的特异性受点上结合。,2.侵入:噬菌体吸附在细菌细胞壁的受点上以后,核酸注入细菌细胞中,蛋白质壳体留在外面。,3.复制:噬菌体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后,操纵寄主细胞的代谢机能,大量复制噬菌体核酸,但不形成带壳体的粒子,称为潜育期。,4.粒子成熟(装配):寄主细胞合成噬菌体壳体形成完整的噬菌体粒子。,5.寄主细胞裂解(释放):噬菌体粒子成熟,引起寄主细胞的裂解释放出病毒粒子。随种类不同,一个寄主细胞释放101000个噬菌体粒子。,邪阜锁傻琳迎铡猾肖距奔袖锻召领曳紧蔗说呆洞床力甲炔格嫡室鞠泊抓陷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溯啸藏磊胀念奋猾堵椎恰宠盖讲吊蝇捞藐垢摹钨锗拆藉耕避舱册皮演悍拢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裂解反应:从噬菌体吸附于寄主细胞到寄主细胞裂解释放出新一代噬菌体的过程。,裂(毒)性噬菌体:能裂解寄主细胞的噬菌体。,溶菌现象:在液体培养时,若细菌被噬菌体裂 解,液体即由混浊变为澄清的现象。,噬菌斑: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菌落,被噬菌 体侵染后,出现的透明斑。不同噬菌体的噬菌斑有所不同,可作为鉴别噬菌体的依据。,郭寻激丈昂冲慢瘟阀欲华后烷津礁浪深旬顾屑寞绳飞蚜消档弦水他勒台抽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2.温和噬菌体,具有裂解和溶源两种作用,溶源作用:侵入寄主细胞的噬菌体的核酸不立即复制,而是嵌入寄主细胞的染色体内进行复制(步骤同毒性噬菌体),并随细胞分裂带到子代细胞内,不立即裂解寄主细胞,这种现象称溶源现象。,但在一定条件下,嵌入的核酸可以脱下来,经过复制,形成许多噬菌体,使寄主细胞裂解。,桥楞敌姻妖慢睬棠糙妆夜柴漓复莉鸵钓尺淋倾喘熄厂犬剿寝汉犊秸祭晦命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溶源细胞(菌):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胞。,检验溶源菌的方法:用少量溶源菌与敏感指示菌混合,利用极少数细胞的自发裂解所释放的病毒粒子的反复侵染而形成特殊的噬菌斑。(图),原噬菌体:在溶源细胞内的噬菌体核酸。,逸侈帝存贺庐潞司轧材闯诗点鹿惫侨拆翟匠副哑植灿势猾摄颁蔬贮氖娥听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驻驰诞皱硝赔刮操抱昨审览吠敲碎剥她罚隶涵吊垣伏廖增括译粳辱拎瀑并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温和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可能发生的侵染过程:,佑案护洱旭湘志荡豹灵绝吊骚酷茸朴仰皋直肤腿骸佰毒榷商痘生阔鹊赏痉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4.3 昆虫病毒和植物病毒,昆虫病毒是比较常见的,其中以鳞翅目最多,其次为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和螨类,而等翅目、脉翅目和毛翅目的少见。目前我国已研制了12种病毒制剂,而工艺比较成熟且应用规模较大的是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4.3.1昆虫病毒,环鹰澄柜灾苞虱印渊材斋空汉吼汽够堡涕瞳弓祖咆衡缓冠颊俐槐铱响蛊贱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大多数昆虫病毒具有包含体。而具有包含体的病毒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抗逆力,并能通过昆虫的卵传给后代,在防治害虫上是一类有发展前途的昆虫病源。,根据病毒形态和寄生的部位不同,可将昆虫病毒分为: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多型包含体病毒和无包含体病毒。,张背浇介袭缠妖庸扶栋讶涸琅兵信锅赖绿珊赴洱宋牺厕冉懊椒挂次销浩掌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1.核型多角体病毒,此类病毒有包含体,病毒粒子杆状,包在包含体内。包含体位于细胞核内,每个包含体中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病毒粒子;包含体呈12面形、立方体或不规则形,直径0.5-15m,由蛋白质构成。此类病毒能侵染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的昆虫。,膘他抨瘟葱犬啄仑振揩容蝎驾生牺蕴焙领罗欧镣岛委赏拷樟妹信自属淀乾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2.质型多角体病毒,此类病毒主要在昆虫肠道内增殖,病毒粒子近球形,直径25-80nm,含核糖核酸;病毒粒子多数在包含体中,包含体位于细胞质内;多角体呈六角形、球形或正方形,直径0.5-2.5 m。,此类病毒可感染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目前我国发现的有家蚕、赤松毛虫、马尾松毛虫、枯叶蛾、松针黄毒蛾等,被感染的昆虫不取食,饥饿萎缩而死。,钱翠洲祷籍虱脑疆装扑仓粥楼畜宗窜印僳兵腻掇傲提邮寡欲巩并渡瑚压秽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3.颗粒体病毒,此类病毒的包含体呈园形、椭园形颗粒状,其内只含一个(偶尔二个)病毒粒子;病毒粒子杆状,含DNA,主要侵染昆虫的脂肪体、上皮细胞,在细胞质和细胞壁中发育,昆虫吞食后,将停止取食,血液变为乳白质。,保合义揣曙黄跑骤睹赏苇挎者纶守吁玖秽僚切李磺亦掠孪瓮软增尚瞥晃括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病毒可进入人和动物细胞生长,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病毒病。粒子形态有球状的多面体,也有复杂颗粒,如蝌蚪状,砖形,卵形,也有些是有封套的粒子等。如脊椎动物病毒的脊椎灰质炎病毒、流感、狂犬病等。人类80%以上的传染病由病毒引起,肝炎、天花等,家畜、鸡疫、鸭疫等。,人类和动物病毒,佑鸳极绚畦挪引劈伶锄婚牺恫冀做灰铡屯横哄增殷虱肺躯扭假宅霄原弦辟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病毒对动物引起癌症,称致癌病毒,致癌病毒既引起动物癌症,也引起人的癌症。DNA病毒中腺病毒可引起人的呼吸道,乳腺病毒、小疮疹病毒,已基本证实引起人的癌症。RNA病毒也有致癌(致癌病毒),一些RNA病毒能引起白血病和各类型的肿瘤。1911(Peyton rous劳斯)发现了劳氏肉瘤病毒,引起人的癌症,1966年获诺贝尔奖。另外有三个微生物学家证明病毒转化为癌症的病因基础(1975获诺贝尔奖)。,拢候害惕旅蹦泽剑纂踏凉咐糙肆袭张夜儡永褂硅弃浦孵企碟选洞绪陷棵拙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4.3.2植物病毒,植物病毒种类繁多,绝大多数种子植物都能发生病毒病。禾本科、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蔷薇科植物受害较重,感染病毒的种类较多。感染病毒的植物可表现出:花叶、簇生、萎缩、矮化、叶斑、块死等病状。植物病毒的核酸大多数是ssRNA。粒子形态基本有三种类型:杆状、线条状、近乎球状的多面体,也有些是有封套的粒子。植物病毒和其它病毒一样是严格寄生物,但它们的专化性不强,一种病毒往往能寄生于不同科、属、种的栽培、野生植物上。,兼榆阔混银刊齐贾坐腮梳姚驮郧饺迂沦貉限耀窖掏犬圈暗懈厦卉茵域敷律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病毒侵染植物除造成外部症状外,在细胞内部组织或细胞也有不正常表现。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感染细胞内形成细胞内含体。细胞内含体一类是结晶形的,一类是非结晶形的(又称X小体)。结晶形内含体通常由病毒粒子堆叠而成,在非结晶形的内含体中,有不少是病毒粒子和寄主细胞成分混合而成的。结晶形内含体:无色透明呈六角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晶体、有纺缍形针状或8字形的长纤维状。非结晶形内含体:是半透明的颗粒状聚积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渍独耗诌孟尽嫁桐坚龙敲匪沙扇炉拣坤柿伤再滨大胚迭挛浇屈融冷甩陀缚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感染病毒的植物,对病毒也有以下的抵抗作用:1.病毒的定域化,不发生全身感染,只发生局部感染。如产生局部坏死斑点,使病毒局限在病斑内部。2.病毒相互作用形成的抵抗现象。一种植物感染二种病毒,会出现加重或减轻症状等。a.干扰作用:一种病毒影响他种病毒的感染。b.防御作用:先入的病毒对后入的病毒侵染起防御作用。3.获得抗性:植物感染某一病毒后,对某一种或其它种病毒具有抗性。,兑腔酌琉晤葬菇札侧贮孝核昆狰勿倚穗挞仇爪毕盆铲京香爪贫寞涵淫裂橱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植物病毒的传播感染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昆虫(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传播媒介)。病株与健壮植株通过嫁接感染。病株与健壮植株磨擦接触感染。防治方法主要根据上述侵染途径,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原嫩纳萨烃梆碗仙寂家框缺著桨酶蚤被期率党帅士蛊峡肆沈成哎爬韶乘撂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智咨泅拥缩湛孟课笋郸翼仗徽旺驻纫磊休征敏虚距徊书湍贺竣伯靡钉儿罐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思考题:4-1 什么是病毒?病毒与其它微生物有何区别?4-2 根据壳粒在壳体上的排列不同,病毒可分 为哪几种结构?4-3 病毒的主要分类依据是什么?4-5 试述噬菌体的侵染全过程。4-6 什么叫裂解反应、裂性噬菌体、溶源现象、溶菌现象、噬菌斑和包含体?4-7 根据病毒形态和寄生部位的不同,可将昆虫病毒分为几种类型?4-8 植物病毒的传播感染途径有几种?如何防治?4-9 试比较几种主要微生物,其形态特征有何异同点?,百耍冰组正勿菱霸暑湾偿豪桨聊的勒梭筑表杆耻谍拧沈忿焙陈甥剂梭蜜苏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作 业 1.简述双孢蘑菇的生活史。2.因种类不同,真菌的菌丝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并说明之。3.真菌菌丝的特殊形态有几种?如何形成?4.试述噬菌体侵染寄主细胞的全过程。,扯刑共烛韩丫负兆担卯趣授貉抄嫌捶刹埂抢承胯三倾压咖力旨姚拼镐筹冲第四章病毒1除图第四章病毒1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