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昆虫的头部及颈部.ppt

    • 资源ID:5277727       资源大小:1.16MB        全文页数:8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昆虫的头部及颈部.ppt

    第六章 昆虫的头部及颈部,主要内容,头部的分节头壳的基本构造头部的感觉器官口 器头部的变化与适应 昆虫的颈部,1.头部的分节,多数学者认为,作为一个体节,在胚胎期应具有1对附肢、1对体腔囊和1对神经节。由于研究者取材不同和对一些现象解释不一,因而提出了不同的学说。有三节说、四节说、五节说、六节说、七节说、八节说和九节说等。,昆虫的头部是一个完整的头壳,没有分节的痕迹。因此,昆虫的头部究竟由几个体节组成,只能从胚胎学和比较形态学中去寻找证据。,目前,为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是Rempel(1975)提出的六节说。该学说认为,原头区不是真正的体节,第一至第六节的附肢依次是上唇、触角、消失(胚胎期存在)、上颚、下颚和下唇。,2.头壳的基本构造,2.1 头壳上的线与沟,大部分昆虫的头近球形,头壳高度骨化,无背板、侧板、腹板之分,只有一些次生的线和沟把头壳表面分成若干区域。,昆虫的大部分头壳上有许多规则和不规则的线与沟,比较重要的线和沟有8条。,(1)蜕裂线,2.1 头壳上的线与沟,蜕裂线是位于头部背面的一条常呈倒“Y”形的线,旧称“头盖缝”。,沿蜕裂线外面无沟,里面无脊,仅外表皮不发达,在幼虫或若虫蜕皮时沿此现裂开。,其主干旧称冠缝,一般较长,有的的则较短甚至消失;有颅中沟的昆虫蜕裂线的主干常常于颅中沟混淆,但在这种情况下,颅中沟总是伸过蜕裂线的分叉点。侧臂旧称额缝,其位置变化较大,有的的在触角内侧或外侧,有的终止于复眼的边缘或直达唇基。,蜕裂线在幼虫或若虫阶段很容易观察到,在不全变态类昆虫的成虫中部分或全部保留,全变态类昆虫成虫期均无蜕裂线。,(2)颅中沟,是有些昆虫(主要是幼虫)的头壳上沿蜕裂线的主干内陷而成的沟,其颜色较蜕裂线深。,(3)额唇基沟,位于口器上方,为额与唇基的分界线,故又称为口上沟,常为一条较深的横沟,有时呈“”形或中断甚至消失;在沟的两端,头壳内陷成臂状的内骨骼幕骨前臂,外表的两个陷口称前幕骨陷;不管额唇基沟形状如何变化,其两端仍不离开前幕骨陷。因此,可据前幕骨陷的位置确定额唇基沟的位置。,是位于头部侧面的下方,由额唇基沟到次后头沟之间的一条斜横沟。该沟在上颚前、后关节间的部分叫口侧沟,其余部分叫口后沟。鳞翅目幼虫的口后沟特别发达。,(4)额颊沟,是一条从复眼或触角下伸至上颚基部的纵沟,为额与颊的界线,曾有眼下缝或角下缝之称。此沟常见于直翅目和革翅目昆虫中。,(5)围眼沟,是围绕复眼的体壁内折而形成的沟,里面有一环形的起支持与保护作用的宽脊眼膈。(鞘翅目发达),(6)颊下沟,在上述的线与沟中以蜕裂线、额唇基沟、额颊沟、颊下沟和后头沟最为重要,只有把这5条基本的线与沟确定,头部的分区问题就迎刃而解。,(7)后头沟,是头后部环绕头孔的第2条拱形沟,其两端伸达上颚后关节处。,(8)次后头沟,是头后部环绕头孔的第1条拱形沟,其两端的头壁内陷成1对幕骨后臂,其外的陷口成为后幕骨陷;内面具很宽的脊,供来自颈、胸部的肌肉着生。,2.2 头壳的分区,头壳的背面称头顶或颅顶,是额以上两复眼侧背方的区域。,头壳表面的沟与线把昆虫的头壳分成了若干区,各区的形状和位置随种类的不同而变化,但相对位置基本不变。,头壳的背面称头顶或颅顶,是额以上两复眼侧背方的区域。,2.2 头壳的分区,头壳的侧面包括围眼片、颊及颊下区。,头壳的后面是后头区和次后头区,两者又合称为头后区。,(1)额唇基区,头壳的前面主要是额唇基区,包括额和唇基。额位于额缝之下、额唇基沟之上与两额颊沟之间的区域。唇基是位于额与上唇之间的区域。,颊是头顶之下、颊下沟之上、额颊沟与后头沟之间的区域,通常头顶与颊无明显的界线。,(2)颅侧区:头顶颊,颊下区为颊下沟下方的狭片,其在上颚前后关节之间的部分称口侧区,上颚之后的部分称口后区。在膜翅目等类的昆虫中,口后区常扩展为口后片,有时两片相向延伸在头孔下相愈合为口后桥。,(3)颊下区,后头区是后头沟与次后头沟之间的拱形区域,其中颊后的区域常称后颊,后颊以上的部分称后头,两部分之间无分界线或沟。次后头区是次后头沟之后的拱形区域,其后缘与颈膜相连。,(4)后头区和次后头区:头后区,2.3 头部的内骨骼,昆虫头部的坚硬不仅是由于各节间紧密愈合和有多条次生沟的内脊的支撑,而且还由于头部有着特殊的内骨骼。不过,这种内骨骼是昆虫体壁内陷而成,同脊椎动物的骨骼截然不同。,昆虫头部的内骨骼统称幕骨,主要是由1对幕骨前臂与1对幕骨后臂组成,后者常左右相联成幕骨桥,再与幕骨前臂相联;有些昆虫的幕骨前臂上又各具一个突起,斜上伸至触角附近的头壁上,这对突起称幕骨背臂。,幕骨不仅能增强头壳的坚固程度,同时为口器与前胸的部分肌肉提供了着生之处,此外,还是消化道、神经索上下穿插而过的支架桥。不过,在有些种类,特别是寄生性和具有刺吸式口器昆虫中幕骨部分退化或消失。,3.头部的感觉器官,除原尾目昆虫外,昆虫纲所有的种类均有触角(antennaa,复数ntenaae)。这1对分节附肢一般着生在额区,它基部包被于膜质的触角窝内,围角片上的支角突是触角活动的关节。,3.1 触角,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主要包括触角、复眼和单眼。,触角的基本构造,柄节 是最基部的一节,常粗短。梗节 是触角的第2节,除弹尾目和双尾目外,大部分昆虫的梗节内均有江氏器。鞭节 是触角的端节,常分成若干亚节,此节在不同昆虫中变化很大。,触角的类型,昆虫触角形状变化多样,大体上可归为如下12种主要类型。,1、刚毛状,触角短,基节与梗节较粗大,其余各节细似刚毛,如蜻蜓、蝉、叶蝉等的触角。,2、线状,线状触角又叫丝状触角,细长,呈圆筒形,除基节、梗节较粗外,其余各节大小、形状相似,向端部渐细。线状触角是昆虫触角类型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螽斯类、天牛类的触角属典型的线状,有时触角可长达身体的数倍。,3、念珠状,4、棒状,基节较长,梗节小,鞭节由多个近似圆球形、大小相近的小节组成,形似一串念珠。如白蚁、褐蛉等的触角。,棒状触角又叫球杆状触角,结构与线状触角相似,但近端部数节膨大如棒。如蝶类和蚁蛉类的触角属于此类。,5、锤状,6、锯齿状,7、栉齿状,似棒状,但触角较短,鞭节端部突然膨大,形似锤状。如郭公虫等一些甲虫类触角。,鞭节各亚节的端部呈锯齿状向一边突出。如部分叩甲、芜菁雄虫等的触角。,鞭节各亚节向一侧显著突出,状如梳栉。如部分叩甲和豆象雄虫的触角。,8、羽状,9、肘状,又叫双栉状,鞭节各节向两侧突出呈细枝状,枝上还可能有细毛,触角状如鸟类的羽毛或形似篦子。如很多蛾类雄虫的触角。,又叫膝状或曲肘状,其柄节较长,梗节小,鞭节各亚节形状及大小相似,在梗节处呈肘状弯曲。如蚁类、蜜蜂类、象甲类昆虫的触角。,11、具芒状,12、鳃状,10、环毛状,除柄节与梗节外,鞭节部分亚节具一圈细毛。如雄性蚊类与摇蚊的触角。,鞭节不分亚节,较柄节和梗节粗大,其上有一刚毛状或芒状触角芒。为蝇类所特有。,鞭节端部几节扩展成片,形似鱼鳃。如金龟子的触角。,触角的功能,昆虫的触角主要功能是嗅觉、触觉(蝗虫和蚂蚁)与听觉(雄蚊),其表面具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感觉器,在昆虫的种间和种内化学通讯、声音通讯及触觉通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雄性昆虫的触角较雌性昆虫的触角发达,能准确地接收雌性昆虫在较远处释放的性信息素。,此外,昆虫的触角还有一些其他功能,如芜菁在交配时雄虫的触角能起协助拥抱雌虫的作用,魔蚊的幼虫利用触角可以捕获猎物,仰泳蝽在游泳时触角能平衡身体,水龟虫在潜水时可以用触角帮助呼吸。,鉴定昆虫 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着生位置以及触角上感觉孔的数目和位置等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因此触角常作为昆虫分类的重要特征。,了解触角构造和功能在实践上的意义,辨别昆虫的性别 例如舞毒蛾雄虫的触角为羽状,而雌虫的触角则为丝状;豆象科(Bruchidde)雄虫触角为栉齿状,雌虫则为锯齿状。,用以害虫的防治,利用昆虫触角对某些化学物质有敏感的嗅觉功能,可进行诱集或驱避。如利用性信息素制成的性诱剂诱杀雄蛾,可用于害虫测报和防治;利用某些夜蛾对糖、醋、酒味的喜好,配制毒饵对其诱杀等。对某些储藏害虫如蜚蠊、衣鱼等可用樟脑球散发的气味进行驱逐,在害虫防治上这类药剂称为拒避剂。,性诱剂,毒饵诱杀,3.2 复眼,复眼是昆虫最重要的一类视觉器官,能辨别出近距离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着的物体。为成虫和不全变态的若虫或稚虫所具。原尾目等低等昆虫、穴居及寄生性昆虫的复眼退化或消失。,复眼多位于头部的上方,常为圆形或卵圆形,一般由若干个大小一致的小眼组成。,但有些类群的复眼比较复杂,突眼蝇的复眼位于头侧突出的眼柄端,鞘翅目豉甲科和眼天牛属及蜉蝣目二翅蜉属的种类的复眼一分为二,一些虻类与毛蚊类的复眼背面与下面的小眼大小明显不同。其他特殊情况也都是对不同环境适应的结果。,昆虫复眼的小眼数目变化甚大,一种蚂蚁的工蚁每个复眼只有一个小眼组成,而鳞翅目昆虫一个复眼常有1200017000个小眼,蜻蜓目昆虫一个复眼的小眼数在1000028000个或更多,但昆虫一个复眼的小眼数大体在3005000个之间。社会性昆虫各型间每个复眼的小眼数存在差异,如蚁类中,一般工蚁的小眼数为100600个,雌蚁的小眼数为200800个,而雄蚁的则为4001200个。,组成复眼的小眼数目,复眼的大小与种及性别有很大关系,如头蝇科昆虫复眼几乎占据头表的全部,蜻蜓目的种类复眼亦很大,而在缨翅目昆虫和一些同翅目昆虫中复眼要小得多。,复眼的大小,在双翅目与膜翅目昆虫中,雄虫复眼常显著大于同种雌性的复眼,甚至雄虫复眼在背面相接,称为接眼式;而雌虫复眼则相离,称离眼式。,大部分昆虫的视觉范围比人的视觉范围广,如螳螂复眼的视觉范围为240,垂直视觉范围为360,突眼蝇与头蝇的视觉范围在昆虫中更大,在水平或垂直方向都可达到或接近360。,复眼的特性,多数昆虫复眼能感受的光波波谱范围也比人眼宽广。如昆虫复眼能感受的波长为240700毫微米,对紫外线或蓝绿光最为敏感,而人眼能感受到的光波波长大约为400800毫微米。大多数昆虫对于运动物体的反应也比人眼敏捷。如蜜蜂仅需0.01秒就能作出反应,而人眼需要0.05秒才能看清轮廓。,但是,昆虫的视程远不及人类。如蜻蜓只可以看清12米,家蝇只能看到4070毫米;另外,绝大多数昆虫是色盲,如蜜蜂不能分辨出青色和绿色,也不能分辨出红色和黑色。,3.3 单眼,昆虫的单眼包括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他们只能感受光的强弱与方向而无成像功能,也不能分辨颜色。,背单眼 为成虫和不全变态类的若虫或稚虫所具有,着生于额之上部,常为3个或2个,极少为1个。若为3个常呈倒三角形排列。背单眼的有无、数目及位置等是有些类群分科或分亚科的特征。,侧单眼 仅为全变态类幼虫所具有,位于头部两侧,常17对不等,单行或双行,弧形或线形排列,其数目与排列方式对幼虫的分类与区别有较大用途。,4.口器,口器又叫取食器,昆虫因食性及取食方式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口器。大体上取食固体食物的昆虫口器为咀嚼式,取食液体食物的昆虫口器为刺吸式,兼食固体和液体食物的昆虫口器为嚼吸式;其中吸食表面液体的昆虫口器为舐吸式或虹吸式,而吸食寄主内部液体的昆虫口器为刺吸式、锉吸式或捕吸式。在这些类型的口器中以咀嚼式口器最为原始,其他类型的口器均由咀嚼式口器演变而成。,4.1 咀嚼式口器,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唇、下颚与舌5部分组成。主要特点是具有发达的上颚以嚼碎固体食物。无翅亚纲、襀翅目、直翅目、大部分脉翅目、部分鞘翅目、部分膜翅目成虫及很多类群的幼虫或稚虫的口器都属于咀嚼式。其中以直翅类的口器最为典型,此处以东亚飞蝗为代表做一简介。,(1)上唇 是衔接在唇基前缘盖在上颚前面的一个双层薄片,外壁骨化,表面具一些次生的沟。其内壁膜质,具密毛与感觉器,称为内唇,旧称上咽头。上唇是口前腔的前壁,可以前后活动并稍做左右活动。,(2)上颚 是1对位于上唇之后的锥状坚硬构造,前端有切齿叶以切断和撕裂食物,后部有臼齿叶以磨碎食物。上颚具有强大的收肌和较小的展肌,两束肌肉的收缩能使上颚左右活动,两个上颚一般不左右对称。,轴节 是基部支持在头壳侧下方的三角形骨片。,(3)下颚 是1对位于上颚之后下唇之前协助取食的构造,能相向或相背及前后活动。它可以分为5部分。,茎节 为轴节端部的长方形骨片,以膜与轴节相连,可以折动。,外颚叶 为连接在茎节端部的一个匙状、较软的构造,起握持食物之用。,内颚叶 为连接在茎节端部、外颚叶内侧、较骨化、端部有齿的叶,具协助上颚刮切食物和握持食物的作用。,下颚须 是着生在茎节外侧负颚须节上的分节构造,一般为5节。该须具有嗅觉和味觉的功能。,后颏 是下唇基部不能活动的部分,相当于下颚的轴节;它又可分为基部的亚颏和端部的劾。,(4)下唇 是位于下颚后面、后头孔下方的一个片状构造,形成口前腔的后壁,主要起托挡食物的作用。结构与上颚相似,也由5部分组成。,侧唇舌 是前劾端部两侧的一对较大的叶状构造,相当于下颚的外颚叶。,中唇舌 是前额端部中央的一对很小的叶状构造,有时二叶合为一体。相当于下颚的内颚叶。中唇舌和侧唇舌有时可合为一体,统称唇舌。,下唇须 是生在前劾侧后方负唇须节上的分节构造,一般分为3节,相当于下颚的下颚须。有些学者把后劾叫后下唇,把下唇其余部分统称为前下唇。,前颏 是连接在后额前端的部分,相当于下颚的茎节,该部分可以前后、左右运动。,(5)舌 旧称下咽头,是位于口前腔中央的袋状构造,其表具浓密的毛与感觉器,内有骨片和肌肉,能帮助运送与吞咽食物,并有味觉之用。,上唇、上颚、下颚与下唇所围成的空腔叫口前腔,真正的口位于唇基与舌之间。舌将口前腔分为两部分,前面的部分叫食窦,后面的部分叫唾窦。唾管开口于唾窦基部,取食时,唾液流入口前腔,与食物相混。,具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口器各部分的构造随虫态、食性、习性等略有变化。,如鳞翅目幼虫口器,上唇与上颚与一般咀嚼式口器相似,但下颚、下唇和舌则合为一个复合体。两侧为下颚,中央为下唇和舌,端部具有一个突出的吐丝器,末端的开口即为下唇腺特化而成的丝腺开口。在膜翅目叶蜂幼虫中,口器与鳞翅目幼虫基本相似,下颚、下唇和舌也形成复合体,但复合体中央端部无突出的吐丝器。广翅目、蛇蛉目昆虫成虫为捕食性,具有很发达的上颚,而为争夺雌性而好斗的锹甲科雄虫多具有异常发达的上颚。,4.2 刺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是取食植物汁液或动物血液的昆虫所具有的既能刺入寄主体内又能吸食寄主体液的口器,为同翅目、半翅目、蚤目及部分双翅目昆虫所具有,虱目昆虫的口器也基本上属于刺吸式。此处仅以蝉的口器对此类口器加以简介。,蝉的上唇为一个三角形的骨片;上颚与下颚的内颚叶特化为口针;上颚口针较粗,端部有倒刺,主要起刺入寄主组织的作用;下颚口针较细弱,内侧有2纵槽,两下颚口针嵌合时形成了两条细管,粗者为食物道,细者为唾道;舌位于口针基部,变成了与唧筒有关的特殊构造;下唇延长成包被与保护口针的喙。,不同种类的具有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口器构造有一定差异。,如蚊类的口器有6个口针,除两对上颚口针、下颚口针外,上唇与舌也变成了口针,而蚤类的口针则是内唇与下颚的内颚叶所特化。,口针的长度变化也很大,有时与喙等长,有时远长于喙。同翅目介壳虫类的雌虫自离开母体后,大部分时间固定在寄主植物上,其口器外观甚短,但为了能吸到新鲜的植物体液介壳虫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很长的口针,平时缩在口针囊里,吸食的时候将口针伸向周围的某一方向。,4.3 虹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为鳞翅目成虫(除少数原始蛾类外)所特有,其显著特点是具有一条能卷曲和伸展的喙,适于吸食花管底部的花蜜。,虹吸式口器的上唇仅为一条狭窄的横片。上颚除少数原始蛾类外均已退化。下颚的轴节与茎节缩入头内,下颚须不发达,但左、右下颚的外颚叶却十分发达,两者嵌合成喙;每个外颚叶的横切面呈新月状,两叶中间为食物道;外颚叶内一系列骨化环,不取食时喙象发条一样盘卷,取食时借肌肉与血液的压力伸直;有些吸果蛾类的喙端尖锐,能刺破果实的表皮。下唇退化成三角形小片,下唇须发达。,4.4 舔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是双翅目蝇类特有的口器。家蝇的口器是其典型的代表。家蝇的口器粗短,由基喙、中喙及端喙3部分组成。,基喙是头壳的一部分,以膜质为主,略呈倒锥状,其前壁有一马蹄形的唇基,唇基前有1对棒状的下颚须。上颚与下颚的大部分消失。,中喙是真正的喙,主要是下唇的前劾所形成,略呈圆筒状,后壁骨化为唇鞘,前壁凹陷成唇槽,长片形上唇的内壁内壁凹陷成食物道盖在唇槽上。刀片状的舌紧贴在上唇下面以闭合食物道,唾道自舌内通过。,端喙即唇瓣是喙端部两个大椭圆形海绵状吸盘,两唇瓣间有一小孔前口与食物道相通,唾液亦经前口流出。唇瓣的表面有两条较深纵沟及多条环沟,这些沟看起来与气管相似,故有拟气管之称。,取食时唇瓣展开平贴在食物上,在唧筒的作用下,液体食物经环沟和纵沟流入前口。有些蝇类在前口附近的环沟间还长有短小刺状的前口齿,取食时,唇瓣上翻,前口齿外露,以齿锉刮食物,食物可直接进入前口。显然,舔吸式口器特别适于取食发酵的粪便及腐烂物上的渗出物。,4.5 刮吸式口器,刮吸式口器见于双翅目蝇类幼虫中。此类口器十分退化,外观仅见1对口钩。取食时,先用口钩刮食物,然后吸收汁液和固体碎屑。其头全部缩入胸部,体驱前端为颈膜。,4.6 捕吸式口器,捕吸式口器为脉翅目昆虫的幼虫所独具,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对的上、下颚分别组成一对刺吸构造,因而又有双刺吸式口器之称。,该类口器的上唇不发达;上颚延长成镰刀状,其腹面纵凹,下颚的外颚叶相应延长紧贴在上颚内侧形成食物道;下颚的轴节、茎节及下唇不发达,下颚须消失,但下唇须则较发达。,捕食时,幼虫将成对的捕吸器刺入猎物体内,注入消化液,进行肠外消化后再把消化好的食物吸入。,4.6 捕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特有,各部分的不对称性是其显著的特点。,4.7 锉吸式口器,蓟马的口器短喙状或称鞘状;喙由上唇、下颚的一部分及亚唇组成;右上颚退化或消失,左上颚与下颚的内颚叶变成口针,其中左上颚基部膨大,具有缩肌,是刺锉寄主组织的主要器官;下颚须及下唇须均在。,蓟马取食时,喙贴于寄主体表,用口针将寄主组织刮破,然后吸取寄主流出的汁液。有人认为这类口器是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中间类型。,4.8 嚼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仅为一部分高等膜翅目昆虫的成虫所特有,是兼有咀嚼与吸收两种功能的口器。其主要特点是下颚和下唇特化为可以临时组成吸食液体食物的喙。,该类口器中上唇与上颚与咀嚼式口器的相似,发达的上颚主要用于咀嚼花粉与筑巢;下颚的外颚叶甚为发达,呈刀片状,下颚须和内颚叶较退化;下唇细长,下唇须与中唇舌延长,侧唇舌较小。,4.9 刺舐式口器,刺舐式口器为吸血性双翅目虻类昆虫所特有。,虻类昆虫刺破动物的皮肤后,唇瓣即贴在伤口处,血液即通过横沟流向前口,由上唇和舌形成的食物道进入口中。,其上唇较长,端部尖;上颚变宽呈镰刀状,端部尖锐,能左右活动,能与上唇一起切破牲畜的比较坚硬的皮或人的皮肤;下颚的外颚叶形成较坚硬、细长的口针,上下抽动能使被刺破的伤口张开;下唇肥大柔软,端部有一对肉质的唇瓣,唇瓣具有一系列通向中央前口的横沟;舌变成一根较细弱的口针,唾道从舌的中央穿过。,确定昆虫的分属地位确定害虫的类别指导害虫防治,4.10 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口器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5.头部的变化与适应,昆虫的头部的结构因种类、性别、发育阶段等的差异而变化,但其演化的方向总是围绕着取食与感觉这两个中心任务;有些种类的变化还与求偶、生殖以及社会性生活等密切相关,处处体现着功能、结构、环境的统一。,5.1 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的关系,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集中在头部,特别是触角与复眼对昆虫的生存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大小、形状等均与觅食、求偶等功能相适应。,在同样的环境中,似乎非寄生性昆虫的感觉器官要比寄生性昆虫的发达,这是因为寄生性昆虫一旦找到寄主,大多数情况下就会有一个稳定的食物来源,而非寄生性昆虫则需不断地找寻食物。,在非寄生性昆虫中,捕食性昆虫的感觉器官要比非捕食性昆虫的发达,显然,其发达程度与寻找食物的难易程度成反比。,5.1 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的关系,对于同一种昆虫,雄性的感觉器官要比雌性的发达,这是由于求偶时雄虫大多要接受雌虫发出的信号并去寻找雌虫。,不同环境中昆虫,感觉器官的进化总是向着适应环境条件的方向发展。穴居昆虫生活在光线很弱的环境中,他们发复眼与单眼常常退化,相应的一些感觉功能由触角代替,所以其触角与在地面生活的相比显得发达。如一种穴居的蟋螽复眼退化,触角却是体长的10倍左右。一种穴居的步甲复眼消失,触角却近等于体长。,5.1 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的关系,5.2 口器着生位置与功能的适应,昆虫由于取食方式的不同,口器的形状与着生的位置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根据口器着生的方向,可将昆虫的头部形式分为3大类。,下口式 口器着生并伸向头的下方,头的纵轴与体躯纵轴几乎垂直。多见于植食性昆虫中。,前口式 口器着生并伸向头的前方,头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成钝角或几乎平行。多见于捕食性昆虫中。,后口式 口器着生并伸向头的下后方,头的纵轴与体躯的纵轴成锐角。多见于具刺吸式口器的昆虫中。,口式的划分并非绝对,有些昆虫多变的头部确实很难归类。,如对直翅目昆虫而言其头式大体属于下口式,但蝗学工作者又常把直翅目的口式分为直口式、下口式和前口式3类。,访花的昆虫,口器变化更加复杂,为了吸食花蜜,喙有时变长,很难判定其头式属于何类。,如锹甲雄虫的上颚在求偶时一方面可以打败前来竞争的对手;另一方面可能有取悦雌虫的作用,长期选择的结果使得该类昆虫雄虫的上颚特别发达。,此外,昆虫的头部还有一些与求偶、生殖相关的构造,使得头部的某一部分特别发达。,再如苏铁象甲雌、雄虫的头部形态差异很大,雄虫的“喙”短,而雌虫的“喙”甚为细长,这是由于雌虫在产卵时要用“喙”端的口器在寄生植物的球果中啃一个深洞,然后再产卵于洞内。,6.昆虫的颈部,昆虫的颈是头部与胸部之间的可伸缩的部分。曾有人认为它是小胸,但大多数学者认为颈不过是一个扩大了的节间区域。其来源尚无定论,按目前流行的说法,颈一部分来自下唇节,一部分来自前胸节。,小 结,掌握昆虫的头向及其适应、头部的主要感觉器官(触角、复眼和单眼)和口器,了解昆虫头壳的构造和头部的变化。教学重点: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和12种主要触角类型、口器的基本结构和9种主要口器类型。教学难点:昆虫头部的分节和头壳的基本构造。,

    注意事项

    本文(昆虫的头部及颈部.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