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范围与控制.ppt
6.3 文献范围与控制,6.2 书目工作标准,6.1 书目控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6.1 书目控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二、书目控制的经验积累 中外书目工作的实践;世界书目的试验;国家传记书目的兴起;近代专业性图书馆协会开展的有益尝试。,一、书目控制思想的起源东西方书目控制思想的源流;理想的书目控制与实用的书目控制。,三、书目控制的深刻变革理论上,1949 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玛格丽特伊根和杰西谢拉首次提出了“bibliographical control(书目控制)”这一新术语;实践上,一是从集中编目走向联合编目,二是从卡片目录的普及到MARC 编目成功。,四、UBC的产生与发展 1971 年,西德巴伐利亚图书馆馆长卡特瓦瑟提出了“Universal Bibiographic Control”(简称UBC,译为世界书目控制或国际书目控制)的概念,这一术语是书目控制的全球性表达,标志着书目控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书目控制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向国际化、标准化、自动化迈进。图书馆界热衷于书目控制实践,推动理想的书目控制走向现实,全面实施UBC计划,促进资源共享;NBC与UBC配合,国家书目大力发展;推进书目著录的国际标准化,ISBD形成体系;CIP有效地解决出版和图书馆的书目控制;,五、UBCIM与网络环境下的书目控制 1986年IFLA将UBC和IMP合并为“Universal Bibliographic Control and International MARC”即UBCIM计划,这一合并标志着书目控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IFLA对世界书目控制的工作的贡献。,UNIMARC的推广应用;联合目录的作用。韦尔施(Wellish)开环系统模型:书目控制的经典模型。,一、文献著录与编目标准ISBD AACR(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即英美编目条例)我国的文献著录标准:GB3792系列 我国的文献编目规则:1996年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1985年西文文献著录条例 在版编目标准:GB12451-90图书在版编目数据(1991.1)和GB12450-90图书书名页(1991.1)两项国家标准。文献信息目录排序标准,6.2 书目工作标准,二、分类标引标准,三、文献数据库标准(一)通用数据交换格式:ISO2709书目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GB290192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二)文献信息数据库执行格式标准:UNIMARC国际机读目录格式、UNISIST世界科技情报系统著录参考手册和CCF公共交换格式,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NMARC)(三)数据单元和信息系统间的应用协议标准:国际上采用信息系统间的应用协议标准主要有三类:一是书目数据元指南标准;二是信息系统的应用服务和应用协议类标准;三是计算机在情报文献工作中的应用开放系统互连(OSI)标准。,四、文献生产与代码标准关于图书的标准;关于连续出版物的标准关于二次文献的生产的标准其他文献标准国外文献识别代码标题 ISBN、ISSN、CODEN 我国文献识别代码方面的标准,五、信息处理与交换标准关于字符集的标准;关于字符转写的标准,六、数字化信息组织标准(一)ISO积极推进信息组织标准化的工作(二)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下设的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委员会从事的元数据研究工作(三)Z39.50协议(四)众多的元数据规范(五)万维网联盟(W3C)(六)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C),6.3 文献范围与控制,一、微观控制 微观控制是指从具体的文献出发,通过编目系统或检索系统对每一篇文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控制。(一)著录控制(二)规范控制(三)标引控制,二、宏观控制 宏观控制是对文献流的数量和质量的控制(一)书目情报流控制 1、整序控制。主要是控制文献流的数量,目的在于列举文献并供读者利用,西方将这种控制称为“系统书目”。,2、选择控制。是根据特定的要求围绕某些学科或课题组织文献,使文献流从辐射式流动到定向流动。文献检索的书目控制就是选择控制。(二)书目情报源控制1、文献的生产控制。(1)版权控制(2)出版物登记(3)CIP控制文献(4)评论控制 2、文献的传播控制。(1)选择性传播(2)最新通报(3)浓缩性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