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与演变.ppt
第一章 教育发展与演变,教学方法、上课要求与成绩评定方式,一、教学方法 讲授法为主、讨论、活动、影片二、要求 1.勤思考 2.考勤 3.课堂表现 4.作业:至少三次 5.请假要有班主任签字三、成绩评定方式 平时成绩:30%,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期中考成绩 期末成绩:70%,目录,教育概述,教育学概述,现代教育的主要思潮,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美)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第一节 教育概述,一、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二、教育的构成要素,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进“学习者”社会化及其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教育的内容与手段,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三、教育的基本形式,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广义: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作的教育,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多指家庭中长辈对年轻子女进行的教育活动及有关教育设施,过去的事情让它过去,不再是我们的事情了。如果过去的事情全部都过去,一切完了,那么,对待过去只有一个合理的态度。让死亡埋葬它们的死者吧。但是,关于过去的知识是了解现在的钥匙。历史叙述过去,但是这个过去乃是现在的历史。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四、教育的演进(一)教育的起源,代表人物:(美)孟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马克思主义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法)利托尔诺、(英)配西.能主要观点: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二)教育的历史发展,特点:统治工具、阶级性、与生产脱离、教学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教育制度不健全,特点:教育国家化、义务化、世俗化、法制化,特点:普及化程度高、民主化、教育内容趋于丰富合理、方法手段多样化、社会功能日益增强,特点:非独立性、原始性、同一性,老人的作用,1.学校的萌芽:原始社会末期2.学校的产生:夏朝 中国 六艺 奴隶社会 斯巴达(军事)3.古代社会教育 欧洲 雅典(善且美)中国(历朝历代)封建社会 教会、骑士学校 欧洲 行会学校,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一、什么是教育学1.教育学的创制和演化 希腊语pedagogue(教仆)pedagogy 19世纪末,英语国家使用education,后来取代了pedagogy 使教育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斯坦纳教授,提出使用educatology.在我国,“教育学”一词由日文转译而来。(王国维翻译教育学 educational science&educational sciences,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2.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发展教育科学的尝试已将近两百年了。像这样的科学是否可能,应当探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当怎样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还一直争论着。对这些问题有许多根本不同的回答,既是在今天也还是争论着的对象。(德)布雷岑卡元教育学,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中贯穿的基本规律基本矛盾,教育现象的三个规定性,1、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 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 3、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1、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2、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含义:教育的外在表现,含义: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二、教育学的发展历史,时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中叶 著作: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及其他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及其他,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不同教育学流派,当代教育学的四个新走向,时间:中国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 欧洲古希腊到资产阶级革命以前 著作:学记(中国)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梅伊曼和拉伊 主要观点:教育学必须借助生理学、解剖学、精神病学、以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对儿童生活及学习活动进行实验2.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 主要观点:强调教育是一种为了生活,同时又是与生活相伴随的活动,认为课程设置应该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 3.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 主要观点:教育学应该以随时空的变化而具有不同形态和特点的教育现实为研究课题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5.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鲍尔斯、金蒂斯主要观点:把“解放”作为教育最终追求的目标,要求个人摆脱权力的控制,把自己从他人的操纵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掌握自己命运,取得自己控制生活的权利,第三节 当代主要的教育理论,一、素质教育 含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促使学生身心各种因素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第三节 当代主要的教育理论,一、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全面发展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阶段2、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阶段3、素质教育的深入探讨和积极推进阶段二、素质教育的特征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955年7月,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1964年5月,关于克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报告1957年2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82年第10期德育过程的阶段说提出素质教育一词20世纪80年代成为一种思潮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决定、决议、法规等确认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901992年,讨论素质教育的文章明显增多1995年起,相关文章铺天盖地一系列纲要、决定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素质教育成为一种政府和法律行为,第三节 当代主要的教育理论,二、终身教育理论 1、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 2、终身教育的理解三、生命教育,1.社会变化的加速 2.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 3.人口的增长 4.闲暇时间增多,如果儿童、青年和成人在满足自己的社会交际需要方面没有可供选择的形式来代替马路、酒吧或者附近的电影院,那么,无论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的巨大努力多么富有建设性,他们的工作都将等于零。保罗.朗格朗,谢谢,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