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检定考试研习.ppt
教師資格檢定考試研習-課程與教學-,陳銘村2008/09/28,考試資訊與準備要領,考試資訊報名人數/到考率/及格率考試類型分析考試命題內容題型比例和及格標準命題特色準備要領1.熟悉教育的基本原理 2.重視理論實務的結合3.選擇代表性的參考書 4.分析歷屆考題的趨勢5.掌握重要的教育政策 6.蒐集相關的考試資訊,歷年考情資訊,95年報考人數7,859到考率98.52及格率59.40%96年報考人數8,288到考率96.54及格率67.9%/中等教師及格率70.1%97年報考人數11,266到考率97.6(到考人數為10,999)及格率75.6%/中等教師及格率75.1%,考試類型分析,教師資格檢定考中央命題(教育部)命題單位國家教育研究院考試方式筆試(選擇題與問答題)考試時間每年参月底或四月初選擇題共35題包含課程、敎學及教學評量各10題 每題2分問答題/申論題共3題-課程、敎學及實務各1題/每題10分,命題內容,中等學校課程與教學命題內容如下一、中等學校課程設計與發展(含理論與實務)課程設計原理/課程發展模式/課程實施與評鑑二、中等學校教學活動設計(含教材教法)教學原理/教學策略與方法/教材選擇與組織三、中等學校教學評量概念與原則/類型與方法/結果應用與限制四、中等學校教學情境規劃與經營(含班級經營)班級經營/社區資源之應用校內教學情境的規則,如教學群(混齡或領域教學之設計),題型比例和及格標準,題型比例選擇題:問答題:及格標準應試科目總成績平均滿六十分應試科目不得有二科成績均未滿五十分應試科目不得有一科成績為零分,選擇代表性的參考書,課程黃政傑課程設計東華黃光雄、蔡清田課程設計:理論與實務五南方德隆課程發展與設計高等教育教學高廣孚教學原理五南黃政傑主編教學原理師大書苑李咏吟主編多元教學設計高等教育評量郭生玉 心理與教育測驗精華,課程的意涵與結構,課程的原意:跑道(拉丁文currere)/學習的進程課程的意義:科目/目標/計畫/經驗空無課程(null curriculum),課程的意涵與結構,一、實有課程:學校中的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都是學校之內 實際存在的,此三者合稱實有課程。(一)正式課程:學校依據課程綱要,將教學科目排出時間來教,且有人加 以視導,這類課程是外顯的,有正式規定,稱為正式課程。(二)非正式課程:學校有些課程之教學是以學生活動為主,較少採用正式 課程的教學型態,自主性較大,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較自然的、間接 的,如學校的週會、慶典活動等,都是非正式課程。(三)外顯課程:正式課程和非正式課程合稱為外顯課程。二、潛在課程:學生在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之外的許多學習經驗,可能是 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可能是有意設計,也可能是無意發生的,隱藏 在學校的各種情境中,通常存在於學校中的各種儀式制度、班級規約、組織氣氛與次級文化等,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三、空無課程(懸缺課程):社會變遷快速,因此學校課程有時不能即時反映 社會的新興議題,忽略了該教而沒教的課程,此類課程即為空無課程。,歷屆考題(選擇題),(B)1.學校中並未教導學生有關藥物使用的概念,此種情形 可能導致青少年濫用藥物。這屬於下列何種課程概念(A)正式課程(B)懸缺課程(C)潛在課程(D)非正式課程(96教檢)(C)3.師在閱課程的相關著述後發現:對於課程的 定義,學者之間存有同的看法。你認為師應以何 種心態去看待?(A)瞭解並澄清同的課程定義,對課 程設計並無助(B)為避免對課程定義混淆清,最好 記其中一項定義(C)各項課程定義所關注的角 同,各有其功能與限制(D)呼籲學界對課程定義加以統 一,以政府進管制(96教檢),歷屆考題(選擇題),(B)3.現九一貫課程分為七大域及重大議題課程,道德再設為一個科目(或域),而被融入其他 域內進教學。學校實際教學未予融入,則道德課程 會變成下哪種課程型?(A)內隱課程(implicit curriculum)(B)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C)潛在課 程(hidden curriculum)(D)非正式課程(informal curriculum)(97教檢)(B)4.學校課程有所謂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潛在課 程及懸缺課程。請問目前在學校普遍實施的清掃活 動,是屬於下列哪一類課程(A)正式課程(B)非正式課程(C)潛在課程(D)懸缺課程(96教檢),歷屆考題(問答題),一、空無課程又稱為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試舉明其意 義,並闡述其對學校課程發展具有何種涵義?(97教檢)二、何謂懸缺(空無)課程(Null Curriculum)?(94教甄)參考解答:懸缺課程係指學校理應教導卻未教導的東西,諸如學校未能提供給學生學習的選擇機會、看法、概念及技能等。沒有預先規劃設計、無順序、無系統、無範圍更沒有任何形式的課程,但卻有課程的功能性存在,一般其對於學校課程發展具有何種涵義,可將其視為具有伸縮性的課程(Flexible curriculum)來看待,並加以靈活規劃設計施教,通常具有下列涵義:1.對正式課程內容的統整、綜合與歸納運用 2.作為補充教學、加強重點使用。3.作為補救教學以充實學生的學習。4.作為診斷教學,試探學生的興趣。5.其他與學習相關的活動。懸缺課程對學校課程發展具有何種涵義。,課程設計的基本概念與類型,所謂課程設計(curriculum design)是指界定課程中的基本要素,如學科內容、教學方法、教材、學習者的經驗和活動。課程設計界定實際的課程要素,而課程發展則是強調整體的過程。因此,課程設計的基本概念,包括範圍(scope)、順序(sequence)、銜接(articulation)、延續(continuity)、平衡(balance)等。,課程設計模式,一、目標模式:課程設計採直線性目標導向的設計模式,將其簡化為目標選擇組織評鑑,學者泰勒(R.W.Tyler)的主張。二、歷程模式:只要詳述學科的內容與程序原則,便可以合理的設計課程,強調課程設計應先建程序原則,鼓勵學生探討有價值的教育領域或過程,而不是達成預定的目標或結論。三、情境模式:又稱之為情境分析模式或文化分析模式,主張課程設計須自學習情境的評估與分析著手,據以提供不同的計畫內容。其構成要素包括1.情境分析。2.目標擬定。3.方案設計。4.解釋和實施。5.檢查評估回饋及重新建構。,課程設計的類型,1.學科課程設計(academic-subject designs):傳統上為大眾所熟悉 的國文、歷史、數學等均屬於學科課程設計下的產物。(分科課程)2.融合課程設計(fusion designs):確立兩個(含)以上科目領域之 間的關係,只是將這些科目融合在一起後,原有的獨立主體性,便消 失不見,以另一個新的科目名稱標記之。(合科課程)3.廣域課程設計(broad-fields designs):橫切某個領域或知識體 系,創立另一個統一體,一旦完成處理,用以組成該統一體的各個科 目之個別性便喪失無存,廣域課程設計的範圍較大。如語文、社會科 都是屬於廣域課程。(亦可稱之為廣博課程)4.特殊主題設計(special-topic designs):即將學習經驗環繞某一 定焦點主題或是以某一科為中心而作的組織安排。(核心課程)5.學習者中心課程設計(learner-centered designs):係專指以學習 者的需求與願望為焦點而規劃的課程。(活動課程),歷屆考題,【D】1.將個以上的科目放在一起教學,給予新的科目名稱,而 原本科目的主體性再存在。請問這屬於下哪一種課程 型?(A)核心課程(B)整合課程(C)合科課程(D)融合課程(97教檢)【A】2.在課程設計的會議上,教師們討設計課程的程序,下 何者符合過程模式的觀點?(A)課程設計應先建程序 原則(B)課程設計的第一步驟是訂定課程目標(C)課程設計應 先分析課程綱要的能指標(D)課程設計應先界定學習成果 的評指標和標準(97教檢)【A】3.當預期的學習結果是具體的,學習內容具有明確的順序,學習評是客觀的,哪一種課程設計模式最適合?(A)目標 模式(B)程模式(C)情境模式(D)寫實模式(96教檢),歷屆考題,【D】4.忠實呈現課程發展過程,並涵蓋課程的場、慎思 和設計三個要素的課程模式稱之為何種模式?(A)目標 模式(B)程模式(C)情境模式(D)自然模式(97教檢)【B】5.下有關課程設計的敘述,何者最符合學科取 向的?(A)學先於教,教學常採取討與體驗的 方式進(B)學生在學科字塔的底端,缺乏知、需要教導(C)對學生的評鑑常採取常模照模式,評 估其學習成效(D)第一線基層教師經常在課程教材的 設計編撰扮演重要角色(97教檢)【B】6.王師採取為目標導向設計課程,下何者最 適合此一課程設計?(A)創造(B)具體為(C)情意表 達(D)批判思考能(96教檢),何謂課程統整,課程統整是課程設計方式的一種,它可以是在不受限於學科界限的條件下,由教師與學生合作認定重要的議題和問題,而針對這些主題形成課程組織,增強人與社會統整的可能性。其目的在將不同的學科知識做相關聯結,並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加以整合,以化解學科之間壁壘分明的疆界,將教育重心由學科知識的學習提昇至生活知能的培養,使學生能在完整且貼近真實生活的課程架構中學習,增進其學習能力,也是學習領域內知識的統整。問答題:對於課程統整在實際應用上有支持與反對的觀點,請分別 簡述其由為何?(96教檢)支持:重視學習領域的統整/以基本能力取代學科知識。反對:學科整合標準不明確,七大學習領域各自整合部分學科,且限制 了變通性/所謂基本能力其成分為何?如何萃取?如何組織?特殊 名詞難以界定?,課程統整有哪些模式,一、單科內的統整:如全語文(whole language)課程,將語文學習中的聽 說讀寫各方面知能,融合於生活情境中。二、跨科的統整:兩個以上的學科因學習內容相關而統合。例如數學科有關 體積的概念與測量可與自然科學中的密度概念相互連結學習。三、融合課程:將性質相近的學科整合為一個大的領域,或成為一個新科 目。如社會學習領域融合歷史、地理、法律、政治、社會、經濟等學 科。真正的融合課程應是有機的統合,絕非內容的併列混合。四、科際課程:以某個主題為學習目標,從各學科不同的觀點及內容共同探 討此一主題,但學科身份仍然明顯。例如:課程統整未必要以主題課程 模式呈現,學校可視課程目標及學習內容性質,靈活運用不同模式。五、超學科課程:以一個主題為核心,分析主題之下的次概念,以形成概念 網,再設計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習這些概念。或以某個問題要求學生用 各種方式進行探索以解決問題。亦可以某個故事為中心,師生共同探討 故事中的問題。此種模式中,學科界限完全消失。,學校本位課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以學校的教學理念及學生需要為核心,學校的教育人員為主體,學校的情境及資源為基礎,並考量學區附近的社區及大眾的期望,以及符應中央及地方教育機關法令與政府的規範,針對學校課程所進行的規劃、設計、實施與評鑑。學校本位課程設計的做法如下:一、評估學校發展情境。二、成立課程發展相關組織。三、建立學校願景及課程目標。四、設計課程方案、選擇、組織教材及活動。五、解釋與準備實施。六、實施。七、檢視進度與問題、評鑑與修正。八、維持與制度化。,歷屆考題,【A】1.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與下哪一種做法較為 一致?(A)學校教師需改變傳統被動的課程與角 色(B)由中央聘請專家研發課程,再交由學校執(C)學校教師採由上而下的課程決定模式(D)避 免城鄉差距造成學校課程品質的差(97教檢)【C】2.下何者較能反映當前學校課程的發展趨勢?(A)由注重同學生需要轉變為重視菁英學生的學習(B)由教育學者主導轉變為家長主導(C)由注重學科知 的學習轉變為強調知的活用(D)由注重課程統 整轉變為強調學科獨,課程單元其他應注意的事項,課程單元補充的專有名詞之定義在課程改革中敎師應扮演課程改革的推動者、行動研究者、學校本位課程設計者以及課程發展的協調者的角色。在課程改革中敎師對於課程的設計發展與教學應如何執行?1.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題,2.讓學生主動參與課程,3.重視文化差異尊重多元文化,4.課程內容應結合社區資源與社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管理的意涵?身為敎師如何結合社區家長資源,共同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其作法如下。1.建立社區資源檔案,2.建立家長人力檔案,3.進行人力資源教育等。學校本位課程的評鑑模式:CIPP評鑑模式。,教學的基本概念,教學是教育歷程中的重要活動,是教育的方法;課程的實施教學;教學活動傳遞課程內容。廣義而言,是指成人的教與兒童的學,教學的場所、內容、方法都不是有規則可循的;直到正式的學校制度產生之後,教學才有了較固定的型態與方法。敘述性的定義:知識或技能的傳授。就教學交互作用來說,則為成功的學習。從教學的目的而言,是指從事某項活動,並注意在進行中的活動,透過診斷且能改變個體之行為。教師在教學前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了解學生的先備知識。教學中應積極營造安全的學習環境,建立師生和諧的關係。教學後則要實施多元評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學的原則,1.準備原則: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做好教學前的心理準備。2.類化原則:使學生能根據舊經驗來吸收新的經驗。3.自動原則:使學生學習的情境,有積極主動的反應。4.努力原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自動努力的學習。5.個別適應原則:依學生的個體差異程度,獲得適當的指導。6.社會化原則:根據社會的需要,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7.熟練原則:在知識、技能與態度的養成,學到精熟程度。8.同時學習原則:同一學習時間能學習到不同的知識和內容。,歷屆考題,【C】1.教師在開始教學時,常設法給學生一份驚喜,以 激發其學習動機。請問這屬於下教學原則中的哪 一項?(A)化原則(B)自動原則(C)興趣原則(D)熟原則(96教檢)【B】2.如果在學校教導學生窺探他人隱私,與社會規 範相悖。請問這符合下何項教學規準?(A)認知性(B)價值性(C)自願性(D)合性(97教檢)【B】3.教師在課堂上宣揚自己的宗教信仰,並強制學生 配合進相關的活動。請問此舉最符合下何種 教育規準?(A)認知性(B)自願性(C)繼續性(D)價值性(96教檢),教學理論,(一)史金納的教學理論:史金納(B.F.Skinner)的教 學主張以編序教學法和行為改變技術著稱。這兩項教學主張都源於他的操作制約學習理論。他認為教學是指如何就增強物、學習者行 為、和行為後果三個變項之間,作有系統的 按排。這個觀點應用於教學上稱之為編序教學(programmed instruction)應用於行為輔導上,稱 之為行為改變技術(behavior modification)一般而言,行為塑造的開始,均以提供連續性增強為 宜。待行為較穩定後,再改換為間歇性增強,以持續 其反應。因此,教師的教學是否有效?要看是否有提 供充分反應的機會和增強物的強度與頻率而定。,教學理論,(二)奧斯貝的教學理論:以講解釋教學著稱,該理論 主要是建立在他的學習理論上,包括認知結構、有意義的學習、接受學習和前導架構。1.認知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是指個人在大腦 神經系統中已經學習與保留的學科知識,包括適時、概 念和原則。2.學習的類型:奧斯貝將教室中常見的學習方式,透過兩 個層面加以分析。第一個層面和學習者如何接納學習 內容有關。包括有意義的學習和機械式學習;第二個 層面和學習內容如何呈現有關,包括接受是學習和 發現式學習。在這兩層面當中,奧斯貝贊成有意義 的、接受式學習。,教學理論,(三)布魯納的教學理論:布魯納(Jenome S.Bruner)的教學 理論以發現式教學著稱,該理論係植基於他的相關學 習理論,包括認知發展、認知結構、歸納性思考等。1.認知發展:將人類認知發展(cognitive development)分為 三個階段:動作表徵期。影像表徵期。符號表徵期。2.歸納思考:是指許多特定事物和實例中,找出共同的概念或 一般性的原理原則。教師在教學情境中,應提供許多特定的 實例供學生思考,以便發現這些實例之間的相互關係和知識 結構。3.發現式教學(discovery teaching):教師應安排有助於學 生發現知識結構的情境,並鼓勵學生去探究、比較、歸納。甚至運用直覺思考等策略,去發現教材的最後形式。,歷屆考題,【B】1.洪師認為如依據學生的認知結構進教學,則再 難的概他有辦法把學生敎會。這是呼應下哪一 位學者的主張?(A)皮亞傑(J.Piaget)(B)布納(J.Bruner)(C)維高斯基(L.Vygotsky)(D)史納(B.Skinner)(96教檢)【B】2.吳師為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成效,經常在教學中 運用心像法、字鈎法及想法等學習策。請問此種 教學法偏向何種學習?(A)為學派(B)認知 學派(C)人本學派(D)多元智慧(97教檢)【D】3.下哪一種觀屬於認知學習的主張?(A)採用續 漸進法可以塑造個體的為(B)透過獎懲可以改變為促 進學習(C)個體的自發反應可因強化而保(D)學習是個 體內在知態的改變(96教檢),各種教學方法介紹,協同教學法: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之教師,和若干助理人員,共同組成一教學團,發揮個人的才能,共同計畫、合作教學,去指導學生學習,且加以評鑑學生之學習效果,是一種由教師團體協力實施教學或學習指導之教學型態。合作學習:是指學習者依其不同性別及能力混和編成合作學習小組,再由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學會課程內容、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依據學者Johnson 指出合作學習包含下列五大要素:1.正向依賴。2.交互作用。3.善盡責任。4.社交技巧。5.團隊合作。合作學習強調先形成學習社群,再藉由彼此合作探索問題的過程來分享訊息、數據、資源及觀念。,歷屆考題,【D】1.合作學習是近頗受重視的教學法,對於 合作學習的內涵明,何者較為正確?(A)教師 對全班進直接教學,完全由教師教導所有課程(B)教師依據學生的特性和能差,分派同的 學習任務(C)教師在教材內容與教學法的選用,需 考慮學生能否適應(D)教師先進教學並交代學習 任務,讓學生在小組中討(97教檢),教學評量,一、教學評量就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多方蒐集學生行為反應與學習成就之各種資料,依據教學目標對學生學習的表現情形,加以分析判斷與作決定的一種歷程。二、教學評量的目的:1.教師教學效率評量。2.學生學習成就評量。3.課程評量。三、教學評量的功能:1.了解學生潛能與學習成就,以判斷其努力的程度。2.了解學生學習的困難,作為補救教學及個別輔導之依據 3.衡鑑教師的教學效率,作為改進教材教法之依據。4.獲悉學習進步情形,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如何進行學習評量,教師在進行評量時,必須超越以往標準化測驗或紙筆測驗的單一模式,採取多元化的評量方式。教育界近年來提倡變通性評量、真實性評量、實作評量、動態評量、檔案評量等各類評量型態。茲就各類評量方式簡述如下:一、變通性評量(alternative assessment):是用來對照傳統評量的概念,其內涵相當複雜,且異於傳統形式的測驗,可直接測量學生在真實生活上的表現。是教師配合教學目標與課程內容、學生個別特性(學習特質、社經背景、性別、成就動機等)所發展出來的課程本位評量。不僅要學生能表現特定的行為與技能,且能在真實的情境中去實踐與運用。,各類評量方式,二、真實性評量(authentic assessment):強調在真實情 境中進行教學評量,檢視學生是否從課程與教學活動中 確實達到教學目標並具有各學習領域之基本能力。真實 性評量必須架構在真實情境的課程設計之中,透過教學 情境佈置的教學活動與課程設計,才能落實真實性評量三、實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係指根據學生 實際完成一項特定的任務或工作表現所做的評量。這些 任務或工作可能是實際操作、口頭報告、科學實驗、寫 作等等。其所使用的方式,係透過直接的觀察學生表現 或間接的從學生作品去評量。這種評量方式異於傳統的 紙筆測驗(paper-and-pencil test),它重視實作的能 力,從實際的行為表現來評量,而不是依賴筆試來決定,各類評量方式,四、動態評量(dynamic assessment):旨在使用一項或一 組認知領域的作業,進行個別測量,施測者提供有意義 的互動或回饋教學,目的在誘發受試者的潛能表現。動 態評量強調評量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互動,並且協助學 生,以檢視學生的表現。根據維高斯基(Vygotsky)的 理論,學生獨力完成的作業與學生在成人協助之 下完成的作業之間的距離,是學生的可能發展區(ZDP,或譯近側發展區)。因為協助學生,使動態 評量的內涵擴大,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能從事有效的學 習。並提升能力、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各類評量方式,五、檔案評量(portfolios assessment):係用 以顯示學生學習成就或持續進步訊息的一連串 表現、作品、評量結果及其他相關紀錄等資料 的彙集。它不僅只是收集學生作品的檔案夾而 已,而應更具意義、更清楚的展現學生邁向學 習目標之成長與發展方向,此外,它也可以用 來測量學生的特殊紀錄及診斷學生需要改善的 地方。,教學評量的類型(依使用時機分),1.安置性評量:在教學之前為了解學生對學習新知識應具備 之基本條件的評量。2.形成性評量:在教學歷程中所實施的評量,目的在讓教師 藉此獲得教學歷程中連續性的回饋,隨時知道學生的學習 情形,據以作為隨時修正自己教學策略的參考。性質如同 現在中小學段考或隨堂單元測驗。3.診斷性評量:對經常表現學習困難的學生所做的評量,實 施於形成性評量之後,目的在於發現學生學習困難之所 在,即隨時給予個別輔導。4.總結性評量:一個單元教學結束或課程結束或學期結束,為了解學生對教材內容精通的程度,以及學生的行為表現 是否已達成教學目標,而進行的學習評量。問答題:教學過程中各階段均有應用評的機會。請針對教 學前、教學中、教學後可以實施的評,各寫出一 種評並舉明之。(96教檢),教學評量的類型,(二)依所得資料判讀與解釋分類 1.常模參照評量:以同年級或其他條件相同的一群學生在 經測量所得分數的情形為根據,取其平均數為常模,並 以之為參照點,採用相對的觀點,從而在團體中比較分 析學習成就之優劣之評量(例如100人中有60人不如他)。2.效標參照評量:以事先預定的標準為依據,例如達到一 定標準者代表學習精熟,未達一定標準者代表學習 未精熟,從學生在試卷上答對題目的多少,以評定他 的學業成就精熟或未精熟。,歷屆考題,【A】1.下何者符合效標照評的?(A)大華能 在十五分鐘之內搭好帳蓬(B)美美比小英快完成 清掃工作(C)文成的基測得分佔全國PR 值92(D)小英學考全班第三名(96教檢)【B】2.教師資格檢定考試的屬性,下哪一種是正 確的陳述?(A)就評的目的而言,屬於形成 性評(B)就評的時機而言,屬於總結性評(C)就評的內容而言,屬於常模照評(D)就評的方法而言,屬於標準照評(97教檢),歷屆考題,【D】3.對於變通性評(alternative assessment)的描 述,下何者為非?(A)實作評是變通性評的 一種(B)評問題常自於生活中的挑戰(C)為表 現的評是變通性評的一種(D)變通性評只強 調學習成果面向的評(96教檢)【B】4.陳師是公認具有好評知能的優秀教師,本 次卻給班上學生出一題定義清的評題目。下 何種敘述是陳師故意這樣做的最有可能的原 因?(A)增加評問題的結構性(B)要評高層次 的思考(C)增加評本身的可靠性(D)減低評結果 的可推性(96教檢),歷屆考題,【D】5.師發現小美的學習佳。她先幫小美做智測驗,結果 智中等,所以排除智的因素。接著她找成績好的學生 與小美分享學習的方法,效果也怎麼好。此時應採用哪一種 評方式診斷小美的學習困難?(A)總結性評(B)安置性評(C)形成性評(D)動態性評(96教檢)【C】6.下關於動態評的敘述,何者正確?(A)維高斯基(L.Vygotsky)的近側發展區觀點(B)目的在於解學生學習後認 知改變的情形(C)主要的功能是預測、鑑定、和分學生(D)評 與教學者具有密關(97教檢)【A】7.對教學評結果的資運用,下哪一敘述較恰當?(A)做 為預測學生進入職場之興趣、能分及社會成就的依據(B)提 供學校進安置與能分組的依據,以於教師因材施教(C)提 供回饋,使教師能隨時調整教材與教法(D)提供課程專家或教育 學者做為修訂課程及教材順序的依據(97教檢),歷屆考題,【C】8.有關班級教學評的信,下敘述何者最恰當?(A)學生的分分布廣,信會低(B)測驗的題愈少,信 愈高(C)試題太難或太簡單,信會低(D)申題型 很多,較能提高信(97教檢)【A】9.下何者最具有結合教學、診斷和評的功能?(A)動態評(B)標準化測驗(C)常模照評(D)標準 照評。(97教檢)【A】10.教師在教學前對班上進學科成就評,以確定學生 的起點為。此作法屬於下何 種評?(A)安置性評(B)形成性評(C)診斷性評(D)總結性評。(97教檢),歷屆考題(問答題),問答題: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加以檢視,蒐集教與學 方面的資,斷修正教學並促進專業成長。請問教師在 教學過程中如何進教學思?(97教檢)參考解答:教師為了提升教學品質,必須對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加以檢視,蒐集教與學方面的資,斷修正教學並促進專業成長 1.在教學的歷程中以行動研究的方法:採取邊敎、邊學、邊修的態度及作為,進行教學省思,運用科學的方法,多方 蒐集學生行為反應與學習成就之各種資料,再依據教學目標 對學生學習的表現情形加以分析判斷。以作為敎師對自己教 學品質以及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改善依據。2.在學習的歷程中以終身學習的方法:主動參加各項研習 會或是在職進修的方式來促進自我的專業成長,問答題作答技巧,(一)時間分配:如何分配解題時間?(二)審查題目:所有題目先瀏覽一次,找出問題核心?幾個問題?(三)作答習慣:1.先寫有概念的題目 2.關心其他的題目作答其他題目過程中,想到與該 題有關的事就先紀錄。3.答題結構與佈局(以應考答案紙為例:)4.層次分明,善用動詞,字詞簡潔。5.套裝軟體式的內容鋪陳法,答 題 架 構,一、基本結構(一)前言:描述題意、確認問題的核心連結重要的觀念、引用名人語錄、直接簡要的寫出問題的核心等。(二)本文:分層次,設定範疇、標題美化、創新做法、等,針對題意做解答,可細分為1.、2.、3.(三)結語:綜合所述解答加以統整說明、簡要歸納,把需 要逐項說明的重點標題,依照順序逐一帶過,並延伸 到未來的發展,或提出你個人的心得看法。請注意寫解答的標題層次:壹、一、(一)、1、(1),感謝聆聽敬請指教2008/09/28,研 習 結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