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育科研.ppt
教师的教育科研,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伟超,一、学校教育科研的概述,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探寻教育规律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一)教育科研的内涵,(二)教师教育科研的内涵是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通过学习、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将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已出现的或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有意识的反思,设计出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一种实践活动,(三)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要求,教师需要发现的眼睛教师需要自觉的行动教师需要经常反思教师需要一个实践共同体,(四)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目的: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方法: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条件:直接或间接的“专业引领”关键:从看似没有问题处发现问题成果:个人化情境化的知识,行为改进表达: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五)学校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提高教师科研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发展产生教育科研成果,促进教育科研事业发展,提高教师科研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带着问题去教学 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带着问题去实验 贯穿课题实验的全过程带着问题去反思 贯穿自身成长的全过程,干得出成绩;说得出道道;写得出论文。,改进工作,提升自我,教育科研是做出来的,教育科研是想好以后做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课题的选择,一、课题选择的原则(1)勇于创新的原则 研究选题中的勇于创新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创造学创始人拿破仑希尔也有这样一句名言:“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你的心理状态决定你的能力。你能做多少,要看你想做多少而定。成功都是保留给我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态度的人”。(2)以小见大的原则(3)冷热相济的原则,二、教师选择课题的策略,(一)自上而下1、响应号召课题(1):城乡结对联动式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2):发达地区农村构建环境友好型教育体系的研究课题(3)中学教师职业荣辱观建设的研究,2、重大改革项目的推进课题(1):区域性推进走近“中华经典”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课题(2):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互动开展体育活动提高幼儿运动兴趣和能力的研究课题(3)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适切性应用的研究课题(4)学校教研组发展性建设的实践研究,3、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课题(1)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生成性教育资源提升课堂生命质量的实践研究课题(2)网络环境下支架式教学在农村初中新课程实施中的应用研究课题(3)农村中学创设智能环境的实践研究,(二)平行迁移课题(1)崇明县鸟文化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受“茶文化”、“陶艺文化”的启发课题(2)“学习建议”在初中语文新教材教学的研究受“学习活动卡在初中物理新教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启发课题(3)幼儿信息素养启蒙教育的研究受“幼儿立意启蒙教育的研究”的启发,(三)自下而上1、从现实问题中聚焦问题课题(1)农村初中“情景再现”德育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2)崇明本土文化背景下引进教师发展的研究课题(3)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群体特征与教育策略研究课题(4)农村小学指导学生反思性作业的实践研究,2、从已有的经验中生长出来课题(1)二期课改实践中“常态课”课堂教学新形态的建构与应用研究 课题(2)提高农村普通高中美育质量的实践探索与研究课题(3)生态崇明:初中生态乡情教育综合课程开发的研究,方案的设计一、方案设计中的常见问题1、研究目标与工作目标混淆,把工作目标当研究目标来撰写2、研究内容缺乏假设性3、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研究内容不匹配4、对关键性的概念不界定或界定不清晰,二、方案设计的要求三句话: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1。课题题目的规范性:要体现“研究的对象或 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因素的现状调查 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研究 初中课堂教学中开展创造教育的案例研究 农村初级中学实施尝试学习的实践研究,立论依据,(本项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参考文献),1。现实中存在的问题,2。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有哪些?,3。解决此问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4。国、内外研究动态,5。参考文献,2。立论依据中的价值意义凸现其研究性研究.doc,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一般怎样表述:本课题的研究能(丰富、完善、修正、发展)什么样的理论。,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一般这样表述:本课题研究能构建出什么样的实践操作体系,为同类学校开展类似研究提供范例。,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探究性情境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推进的二期课改所设置的研究型课程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但在推进研究性学习的进程中,学生往往找不到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怎样提高学生的课题研究意识,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创设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有适当难度的探究性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确立研究课题,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也能解决当前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据调查显示,学生普遍不喜欢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为了学生能考出优异的成绩,布置了大运动量的作业,学生为了应付作业只能进行操练式的学习,要知道操练式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有较好效果,但不利于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怎样使学生的被动练习变为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创设探究性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围绕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课内和课外展开研究,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而是充满着挑战和激情的生活。,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者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含义。如果原有知识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通过同化和顺应,达成了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上述理论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究性情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和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之间搭建支架,从而形成台阶。,探究性情境是指:教师应用多种技术创设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有关情境教学理论,国外有许多的著作。国内的李吉林教授有专门的论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在许多学科中展开了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往往涉及面较宽,针对性较弱。本课题试图在创设探究性情境上作一下突破,总结出创设探究性情境的一般规律,对丰富情境教学理论有一定的作用,且为同类学校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借鉴。,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 郭景扬主编现代课堂教学与管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潘国青主编教育科研新视角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9月,3、对关键性概念下操作性定义,通过下操作性定义,使概念的内涵变得清晰、具体,便于研究者的实施,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和评价研究的结果。,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悬念”原指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在本课题中是指学生对学习中某一问题解决的关切、期待的心情。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学生们对于下续内容的学习能自然地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教师不需要离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讲解,采取另外的手段维持纪律;问题解决时,学生会产生一种满意的表情。,工作目标与研究目标的概念工作目标在于通过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研究目标在于探索解决问题,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规律性认识。问题与结果之间规律性的内容是什么。,4。研究目标的清晰性,一般表述方式:通过什么课题的研究,获得关于什么样的新认识或创造了什么样的新经验或研制出什么样的新工具(教材、课程、评估方案),课题:崇明县本土文化背景下引进教师发展的研究 探索引进教师发展的心理需求以及影响他们发展的因素,构建促进引进教师发展的组织形式、管理、评价体系,从而获得促进引进教师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认识,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可操作的实践体系,提高崇明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促进崇明教育的发展。,课题:初中生态崇明乡情教育课程综合开发研究 明确崇明人“生态素养”的内涵,制定出初中学生的相关培养目标;构建生态崇明区域乡情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生态崇明课程实施系统;获得关于开发本地区教育资源创造性实施好新课程的经验和初中学校教育主动为本地区社会转型性发展服务的规律性认识。,课题:农村小学牛津英语教学中开展“小小组活动”的实践研究,研究目标开展本课题研究,探索“小小组活动”的目标要求、内容、途径、组织形式,探索具体的操作措施及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一种灵活、开放、积极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获得牛津英语教学的一般规律。,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指导的实践研究,探索一套让学生主动探究阅读的教学方法;总结有效提高小学生语文探究学习能力的措施与途径;形成可行性强的过程性、欣赏性、反思性评价方式。,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概括出研究目标一般表述方式 探索#的要素、内涵,遵循的原则,实施的方法、途径、模式、评价等,从而构建#实践操作体系,为同类学校开展类似研究提供范例。,5。研究内容的结构性和假设性,研究内容就是把研究目标具体化,形成一定的框架结构,课题:崇明县本土文化背景下引进教师发展的研究 1引进教师现状调查研究引进教师心理需求的调查引进教师生存状况的调查引进教师单位领导和同伴评价的调查2影响引进教师发展的因素分析学校接纳异地文化的态度教研组组织文化的营造学校在生活、学习、工作上提供的帮助 专业成长平台的搭建,(三)引进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选取学校在引进教师培养上具有成功经验的个案,侧重从外部条件上研究促进引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选取在专业发展上较快的引进教师进行剖析,侧重从内部因素上研究促进引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四)引进教师培养指导的组织形式研究师徒结对形式:通过听课、上课、说课等途径,使引进教师走过认同模仿内化创造。外出学习形式:创造机会让引进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包括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经验等。实践反思形式:举办教学论坛,日常化的教学研讨等。搭建平台形式:根据引进教师专业优势和特长,学校创造条件让其成分发展,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五)教研组在引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的研究 组室文化的营造。包括营造交流合作的环境,尊重组室所有成员等。资源共享意识的培养。包括所获得的资料、制作的课件、上课的得失等。日常化的教学研讨。确立“三主”的研讨形式,即研讨活动中有主题、有主线、有主讲人,为引进教师提供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更新的机会。特色项目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六)提高对引进教师个别指导与群体指导有效性的研究通过对引进教师个别指导与群体指导的比较研究,获得促进引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的认识。,(七)引进教师的适应性评价的研究 制定适应性评价标准:围绕思想观念的适应;教育方法、技术手段的适应;语言沟通上的适应;生活习惯上的适应等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引进教师自评、同伴互评、学校领导评价。(八)引进教师管理的研究 1建立“引进链”:对引进教师来说进入异地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不仅仅是生活习惯,更主要的是文化习惯。建立有效的链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崇明的生活、学习、工作,甚至是与学生、教师的交流与沟通。2建立校本培训的制度:可采取请专家讲座;与研训部人员或本校教师签订协议,落实课堂教学的带教措施;承担课题研究等措施。3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包括收集教学心得、教学案例;课堂教学的评价等,中学“对话教学”的行动研究研究内容:,中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对话能力与教学水平的相关性的调查研究;中学开展对话教学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研究;中学教师对话能力的要素及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学教师对话能力与其教学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中学教师对话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研究;中学对话教学模式的要素构成及实践策略研究。,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研究目标: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原则、模式、评价体系和教师教育方式,探索校本课程实施的途径,开发出适合学生发展贴近社区实际的校本课程与教材,从而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实践操作体系,为同类学校开展类似研究提供范例。研究内容:1.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调查 2.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A.生态化模块的内容 B.生活化模块,4.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A.学习理论、分析资源 B.构建初框、引入学生 C编著文本、操作实践,5.校本课程实施的途径A主题活动途径 B课内、外结合的途径,6.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研究 A.制定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B.评价的主体C.评价方式,3.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A.趣味性 B.乡土性 C.参与性 D.综合性,7.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教育研究A校本培训,辐射经验 B外出取经,内化经验 C专家引领,行为跟进,6。研究方法的匹配性,(1)调查法:要确定调查时间、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形式等,(2)实验法:要确定实验时间、实验对象、实验内容、无关 因子的控制等,(3)行动研究法:指研究者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交替使用多种方法的一种研究主体与专家结合的研究方法。“四个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八个步骤”:1、发现问题:观察、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鉴定问题:选定研究主题3、文献探索:深入探讨有关文献4、拟定计划:克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5、设立假设:将要采取的行动和对行动结果的预测6、收集资料:常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7、试行和修正:根据假设,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收集资料或数据,不断对计划内容加以改进8、综合解释:将实验数据转为有意义的统计量数,供评价实验效果的预测之用,7。研究过程的可操作性:体现计划性,强调时间节点,8。研究条件的可行性,9。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块及开发的模式。创新之处: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教育问题。,承担了一个课题后,开题要做的工作 所谓开题,是指通过一定的形式,宣告某课题正式启动研究。对内:它是一种动员和工作的布置,让本校教师参与研究,落实责任。对外:它是一种宣传和承诺,让上级和同行了解和监督自己,同时也借此机会,向参会的专家请教。为此,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资料的准备:包括研究方案(应该是修改后的最新方案)、国内(外)本研究综述、本研究的前期资料等。事务性的准备:除了会务准备外,应该确定好主报告人,做好对研究方案介绍的准备工作,其发言应该精当,着重说明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什么,怎样保证研究这样几个基本问题,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可确定辅助发言人,以进行补充。另外,还要安排好资料的介绍员、会议记录员,负责摄影(像)的人等。,崇 明 县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项 目开 题 报 告一、基本信息课题名称课题立项号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二、具体内容(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3000字,可加页),(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教师怎样撰论文和研究报告,想自己的问题;做自己的工作;说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的道理。,用我们的实践提炼我们的经验用我们的语言叙述我们的实践让我们的经验体现我们的特色,1。经验总结,基本经验+典型事例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一事一议、夹叙夹议以观点带材料,2。学术论文,基本观点+理论依据思辨性比较强基本观点+理论依据+事实依据,3。案例研究,具体事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事例是否恰当,生动、给人以启发细节点评与思考,4。研究报告,课题的提出(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的方法、过程研究的实施(具体的操作)研究的效果结论与思考参考资料,问题的提出,要介绍课题的背景即研究的现实意义,要介绍本研究课题的主要思考方向,要提出研究的假说;研究方法的交代要具体,要把研究对象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研究时间、条件控制等问题表述清楚;在介绍分析研究结果时必须强调选用最有代表性的数据,要充分运用数据来显示所收集的信息。定性和定量分析要统一;在问题的讨论环节既要对研究结果作出讨论,又要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利弊得失进行讨论,对所用研究方法及发现的问题也可如实地提出来讨论;报告的末尾列出的参考资料要写清楚篇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注明页数,以便他人查阅。,思考就是一种研究状态,做研究需要思考做研究贯穿着思考做研究形成思考的结论做研究培养着思考的日常习惯,案例:走进语文教学的殿堂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没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醒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后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着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师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对这个事例进行了评析:有口吃的孩子说不出话了,一般好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没关系,你先下去,下次有机会,再好好准备一下。”但王老师有另一种视角,一种新的境界,这么处理这种场面,化解尴尬的处境,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去考虑问题.,“中等生”也需要注视的目光 王萍是新转来的学生。温柔文静,学习成绩中等,头总也抬不髓上课,静静地听课,按时完成作业,从不惹事,是那种不引人注目的学生。这就是她留给大家的印象,而且,她很快就不再引起大家的注意了。但我总觉得她有些异样。课堂上,我精心设计的情景深深地吸引同学们,他们积极发言,热烈讨论,课堂上经常高潮迭起,我和同学们一起享受学习,一起体验快乐。但我发现,王萍依然安静,依然低着头,我看不到她眼里的光。我试图通过提问来调动她的积极性。她倒,也认真回答,但还是不主动。两个月过去了,王萍依然默默无闻。罢了吧,她既不是学习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后进生,也不是学有余力,需要特别“加餐”的优等生。很快,我也不再留意她了。和许多老师一样,我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需要帮助的后进生和学有余力的优等生,以保证合格率和优秀率。期中考试后,王萍的妈妈第一次来到学校,她说,她躲在窗外听了我好几次课了。是吗?我心里一惊。她说,女儿经常眉飞色舞地向她描述,说老师的课上得好,她特别喜欢听。几乎每天晚上,王萍写完作业后,总要在自己房子里,给布娃娃们上课。她发现女儿的神态、语气都极像老师。毫不起眼的王萍居然能那样眉飞色舞,被我忽视的王萍居然把我当偶像一样模仿。末了,王萍妈妈说出了孩子小小的心愿:请老师多看看她。,我讶异、我感激,进而我深感内疚:我的漠视正在慢慢地熄灭她的热情,我居然轻易地忽视了这样用心的学生。曾几何时,老师们在“考试”这根大棒的指挥下,目光一再地偏移,使尽一切办法提升学生考试的合格率和优秀率,所谓的“抓两头,丢中间”就因此而产生了。是啊!不是要看合格率吗?老师就花时间辅导后进生;不是要看优秀率吗?老师就花力气给优等生更多的机会。至于中等生,没必要也没时间、没精力去照顾了。其实,中等生所占比例最大,他们基础并不差,潜力很大。更关键的是,他们容易转化,受积极因素推动就会变成优等生,受消极因素影响就变成差生。他们同样需要老师的目光注视,需要平等的机会,他们的热情还可以更充分地燃烧。我感谢王萍妈妈给我上的这一课。带着内疚,我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尽力给每一个学生应有的关怀。我相信,当我的目光不再偏移时,“王萍”们的眼里一定会发光,笑脸一定会更灿烂。,在传统的考试制度下,许多学生已经丧失了自我,佼佼者常常非常自信,对老师的特别照顾也显得非常坦然,他们是班里的“王子和公主”;成绩较差的那部分学生往往也有自知之明,常常自惭形秽,他们在班里往往是“被遗弃的一族”;中间那部分学生既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也没有太明显的缺点,倒也很安分,但往往是未能得到很好开发和培养的群体。过去班主任“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或许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抓两头,带中间”能提高班级总体的考试成绩;二是“抓两头,带中间”有助于班级工作的稳定,保证班级平安无事。但如果长期如此,就会形成班级的“灰色地带”,有一部分人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因为,新课改将过去的“面向全体学生”理念改为了“适合每一个学生”,这每一个学生当然包括中等生,我们应还每个学生一个平等的机会;另外,新课改非常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求太平的班级工作目标是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新教育的,何况有的中等生也会故意做出惊人之举,以求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们因此会迅速向偏差生转变。,在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时,有记者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道:哈佛最引以为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贝尔奖获得者,而是让所有进入哈佛的“金子”都在毕业之后发出耀眼的光芒。每一个学生都是“金子”,关注每一颗,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这就是哈佛的魅力。难道我们的基础教育,不应该焕发出这种魅力吗?,小刀事件 某小学李老师班上发生了一件事:史良同学铅笔盒里的小刀不见了。正好下午思 品课的内容是勇于认错,讲到华盛顿小时候砍倒樱桃树,向爸爸勇敢认错的事。李老师趁机把丢失小刀的事说了,并希望这个同学能主动承认。两天过去了,正有点失望时,史良跑来说,小刀又回到铅笔盒里了!高兴之余,李老师还有些遗憾。下午又是思品课,李老师说了小刀回来的事,并让大家评价一下这个同学的做法。同学们的发言让老师很欣慰,也有的同学说:“也许那位同学只是想试试小刀快不快,结果却又把衣服弄破了,他(她)肯定很后悔,但当时又不想受到大家的指责,所以现在才把小刀还给史良。“如果那位同学再能向史良或老师说明一下的话,我想他(她)更勇敢。”,事后,李老师在笔记本里写下了一篇小刀又回来了师范学院的王老师来校时,李老师把这 篇教学笔记拿出来请教。王老师肯定了她的探索精神,同时也与她探讨了为什么觉得这件事的处理仍不够完美。王老师提出,既然教育者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是否一定要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呢?通过交流和思考,李老师对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她重新整理了笔记把题目改为让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心灵,并在结尾加了一段文字:,大家总希望任何事情都有个结果,但我认为,对于这件事来说,虽然没有结果(不知道拿小刀的人是谁),但确是最好的结果。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事事处处都要求孩子的内心世界像玻璃缸里的鱼一样透明,没有任何遮掩地摆在我们面前。小孩子的心灵世界应该是既有被我们肯定的一面,又有允许他们保留仅仅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尽管这个世界里有许多的不尽如人意,我们每个人都应珍视,使他们拥有一个完整的心灵。,互动生成:资源、目标与过程对一个“生成性活动”案例的剖析进修学校 宋林飞,2001年5月份的一天,某班召开一个“爱我中华”主题班队活动,其中的一个项目是让学生作抢答竞赛游戏。抢答游戏由班主任王老师亲自主持,并准备了一些学习用品作为奖品。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组情境:王老师问:“许海峰在何时、何地为我国赢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李刚同学马上举手回答:“是1984年7月19日,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赢得的”(王老师听得不是很清楚,误听成29日)。,王老师说:“对,上来,送你一个奖品”。这时,下面学生议论纷纷。王老师发现不对劲,便追问小李同学:“你回答的是19日,还是29日?”李刚犹豫了一下,回答道:“是19日”。王老师马上说:“对不起,同学们,我听错了,李刚,请你把奖品还上来。”小李红着脸把奖品还到了讲台上。同学们也因纠正了这一错误而产生了淡淡的喜悦。正在李刚准备返回座位时,老师叫住了他,并对全体学生说:“同学们,老师还是想把这个奖品给他”。同学们脸上的那份喜悦,瞬间变成了迷惑不解。老师接着说:“这个奖品不是奖给他抢答了19日这个答案,而是奖给他第二次回答时的诚实品质,你们同意吗?”此时,有一个同学鼓掌,接着全班同学一齐热烈鼓掌通过。王老师和她的同学们都露出了纯正的灿烂笑脸。,上述案例中,王老师最大成功之处在于能突破活动的预设程序,敏锐地捕捉了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生成的教育资源(由学生答错而引发出的一系列情景,尤其是学生的诚实回答),并把它开发成了一个比较成功的“生成性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预设外的诚实品质教育。,从这一“生成性活动”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完整的生成性活动至少需要三个紧密相扣的环节:一是“资源生成”。开放性的、师生、生生多向互动的活动过程是引发出“生成性的教育资源”(答错、听错和诚实回答)的前提。这种资源是隐性的、潜在的,只有教师的敏锐捕捉才能使之成为显性的、现实的形态。二是“目标生成”。这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育机智,能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出这一教育资源的属性,并把它转换成“生成性的教育目标”(诚实品质的教育)。三是“过程生成”。根据生成性的教育目标,及时调整教育活动过程,即时生成新的教育过程(奖品重新奖给李刚),让学生从中得到生命的真实成长。,如果说上述案例中还有遗憾的话,那就是这一生成性活动的过程还不是很充分、自主、合理,缺乏深度的教育力量。假如王老师在李刚作第二次回答后,向学生们提一个更加开放的问题:“李刚是不是该得这个奖品?并说说理由,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虽然讨论中学生的观点会很丰富,多数学生也没有教师的那种敏感,但这恰恰暴露出了学生与教师在诚实品质发展上的差距,真实展现了学生可能的成长发展空间。在学生通过自己思考,相互讨论,也可能有教师适时介入的引导后,让他们自己得出仍然奖给李刚的决定。这个活动过程才是自主的、充分的。由于学生在此活动中对诚实觉悟的心理加工程度更深,得到的自我教育力度自然也更大。,教育案例的应用与撰写,一、教育案例的定义:是一个有关教育情景的故事。优秀的案例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精彩的点评。,二、教育案例的特征,1。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2。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成为案例,3。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但并不是所有事件的描述都可成为案例,三、为什么写教育案例,1。学习运用理论,2。总结教改经验,3。促进交流和研讨,四、怎样写好案例,(一)案例的结构要素,1。背景,2。主题,3。细节,4。结果,5。评析,(二)写好案例的关键,1。选择复杂的情境,2。揭示人物的心理,3。独到的思考,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教育理论的故乡,